長方體的體積
課題課時1班級五5編寫者一、教材內容分析本節課的內容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是在學生認識并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學習這部分內容,可以加深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理解,解決一些有關的實際問題。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空間和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識技能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探索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觀察、操作、探索的過程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策略目標:通過“猜想——驗證”的過程,形成發現、創新的過程。從而獲取數學活動經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抽象概括、歸納推理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興趣,學會與人合作。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的思維能力主要是直觀形象到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他們有一定的空間觀念和動手能力,對長方體和正方體也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掌握了它們的基本特征。要想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必須理解每個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學生往往因不能根據給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想象出每個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以致在計算中出現錯誤。為此,教學中加強了讓學生動手操作和通過對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的觀察,來突破難點。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通過“猜想——動手操作驗證——探究”的教學過程,學生們興趣盎然的參與到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當中。借助多媒體的教學手段。演示實驗的過程,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形成清晰的表現。
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多媒體課件 、實驗記錄表 學具準備:若干個小正方體六、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一)激發興趣,喚起生活經驗和舊知
(二)、喚起舊知 提出猜想
(三)動手實踐 驗證猜想
(四)學以致用 鞏固提高
(五)談談你今天的收獲
課件出示:
1、字典是我們學習的工具書,必須要常備身邊的,淘氣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他每天都要帶一本字典,現在有兩本內容同樣的字典,他要選擇其中的哪一本經常帶在書包里比較方便呢?為什么?(小本的字典。體積小)
2、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比較物體體積大小的情況,請你觀察下面的這幾組物體,你能發現物體體積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什么有關系?(與物體的長、寬、高都有關系。)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長方體的體積.1、看一看下面的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為什么?
我們已經知道,長方體的體積就是指長方體所含有的體積單位數。所以求長方體的體積就是求長方體所含有多少個這樣的體積單位。下面我們運用1立方厘米的體積單位來研究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
(2)再加上這樣的兩排,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3)再加上這樣的一層,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么計算的?
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
3.啟發:生活中計量物體的體積,都用“切成若干個體積單位”來計算,行的通嗎?觀察板書上的幾個數字之間有什么關系?大膽猜測體積與什么有關?有什么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