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第九冊《動手做(底和高)》教學設計與點評
一、教學目標1.通過動手把一塊平行四邊形木板做成一長盡可能大的長方形桌面等相關活動,找到高這條特殊線段,體驗高的基本特征; 2.能判斷、畫出、測量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高;3.在方格紙上根據圖形的高和底的數據畫符合條件的圖形。二、教材分析“底和高”是在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之后進行的教學內容,以此來進一步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也為后續學習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本課時內容以直角以及垂直為知識基礎,以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為認知背景,教材利用一塊平行四邊形的木板做成一張盡可能大的長方形桌面作為認知情境,展開自主活動,讓學生主動積累高的表象,并形成高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本課時認識的高主要指圖形內的高,而對于圖形外的高不作要求。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我校地處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深圳,本校的學生思維活躍,喜歡動腦、動手,特別是近幾年的新課程實施后,學生在動手能力、反思總結等方面的能力都有較大的提高。因此,在教材中安排的“把一塊平行四邊形的木板做成一張盡可能大的桌面”這一活動內容,十分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四、教學設計(一)挑戰活動一:做桌面1.設計圖紙(媒體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師:這是一塊平行四邊形的木板,王師傅想利用它做一個盡可能大的長方形桌面,大家愿意幫這個忙嗎?生1:是不是可以把這塊木板鋸開,然后拼起來?師:可以的,但鋸的次數應盡可能少一些,最好只鋸一次。想一想,應從哪里鋸開呢?出示活動要求:①拿出自己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紙片,仔細思考,畫出需要鋸開的線路。②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你的想法: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學生思考、設計,然后小組交流。)2.集體交流師:誰愿意給我們介紹一下他的設計?先給大家展示你的設計圖,然后再介紹你的想法。 生2展示:生2:我是這樣設計的。因為我想既然是要做成一個長方形桌面,必須要有四個直角。師:因此你的這條線不是隨便畫的,是嗎?生2:是。師:那它有什么要求呢?生2:需要從頂點出發,和長方形的這條邊垂直。師:如果你能把直角符號也畫出來,可能就不需要這么多解釋了,現在可以畫出來嗎?生2畫直角符號。
師:畫它們垂直的時候是怎么畫?生2:用三角板的兩條直角邊,其中一條和下面的這條邊重合,沿著另一條直角邊畫就可以了。生3:我有不同的設計。
生3:不需要一定從頂點出發,從一條邊出發到另一條邊畫垂直線段也可以。師:嗯,其實你們倆的設計有共同的特點。生4:他們的設計都需要畫垂直線段。師:還有嗎?生5:其實他們的設計都是在兩條邊之間畫垂直線段,只不過生2的設計選擇的那個點比較特殊,是從一個頂點出發的。師:總結得真好!有沒有發現,在兩條邊之間畫這條垂直線段的時候,這兩條邊是不是有一定的要求?生6:這兩條邊應是互相平行的。師:這樣的兩條邊我們稱之為對邊。那么,還有其它的設計方案嗎?生7:我是這樣設計的。(展示下圖)
生7:另外,我們小組的另一個同學也是在這組對邊之間畫的垂直線段,但它的畫法與我不同。(展示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