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時 解決問題(一)——歸一問題
——歸一問題教學內容:p32例11、做一做,p34練習五第1—3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有特殊數量關系的連除問題。
2、使學生會解決有關小數除法的簡單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連除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分析并理解連除應用題的解題思路。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算:
5.6/0.07 5.2/0.2 6.9/0.3 5.5/1
0.8*90 2.5*0.2 1.25*80 7.4*0.1
二、導入:
1、教學例11:
同學們,你們見過奶牛嗎?張燕家養了3頭奶牛,她正在和爸爸一起擠牛奶呢. 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掛圖), 從圖中,大家能得到什么數學信息?
(1)讀題,理解題意,獨立思考,嘗試分析數量關系。
問:這題能一步算出最后結果嗎?
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請學生在小組內談談自己的想法。
指名有代表性的算法板書在黑板上:
220.5÷3=73.5(千克) 220.5÷7=31.5(千克)
73.5÷7=10.5(千克) 31.5÷3=10.5(千克)
請同學說一說每道算式求的是什么?
(2)觀察對比:
兩種方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2、p32做一做
讀題分析數量關系,請學生從數量關系描述解題思路,并說出不同的解題思路。
三、鞏固練習
1、p34第3題:
師:你從此題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如何思考?
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匯報分析過程。
小結:解答問題時要找準有直接關系的條件或信息。
2、獨立完成p34第1、2:
教師巡視,輔導學困生。
課后小記:
其實有關解決總是的思路分析, 學生早在三、四年級就已經掌握,因此本課對成績較好的同學而言是計算的鞏固練習課,但對于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而言則是一大難點。因為條件較多,分析起來的中間問題較多,且例題、做一做及課后練習的數量關系各不相同,只有學生在正確分析數量關系后才能列式解答,所以教師要尤其關注學困生,加強個別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