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的策略一一列舉
教學內容: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63頁例1、第64頁的例2和練一練。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能通過有條理的列舉分析有關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并獲得問題的答案。
2.使學生在對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過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舉”策略的特點和價值,進一步發展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能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能有條理的一一列舉,并進行相關的分析。
教學準備小棒、作業紙、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1、動手操作,感性認知。
出示例題及其場景圖,指名讀題。
師:你能根據要求,用18根同樣長的小棒先圍成一個長方形嗎?比一比,哪個小組,動作又輕又快?完成就安靜的舉手。
小組操作,教師巡視。
組織交流:你圍成的是一個什么樣的長方形?(長、寬各是多少?)你是怎么想到的?哪些同學和他圍成的長方形一樣?你又是怎么想到的?還有圍成不同長方形的嗎?
預設:
2、組織交流,探索新知。
師:你能把長和寬一一列舉出來,找出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嗎?
學生填表。
組織交流:1)訂正列表,各拿一份按順序列舉的和沒有按順序列舉的表在實物展示臺上讓學生去比較,使他們明確列舉時要按照一定的順序。2)通過一一列舉,你發現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齊答)
3、回顧反思,提煉新知。
師:回顧剛才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們是用什么策略解決問題的?在小組里說說解決這個問題的策略。
指出:剛才我們解決問題時,所采用的方法是將結果一個一個的列舉出來,并且是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列舉的,所以我們把這個策略叫做:有序的一一列舉。(板書)
4、觀察分析,找出規律。
師:算出圍成的每個長方形的面積,并比較它們的長、寬和面積,你有什么發現?獨立思考后,組內交流。
學生活動。
全班交流后指出: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面積不一定相等;周長不變時,長和寬的差越接近,面積越大。
二、教學例2
1、明確題意。
師:“最少訂閱1本,最多訂閱3本”是什么意思?(可以訂1本,可以訂2本,也可以訂3本)
2、確定策略。
師:你們準備用什么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有序的一一列舉)
師:列舉時,你打算先考慮訂閱幾本的情況,然后再訂閱幾本的情況?(從只訂閱1本的情況考慮)接下去又要怎樣思考?
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
3、交流策略。
師:如果只訂閱1本,有幾種不同的訂閱方法?是哪幾種?(3種)如果訂閱2本的話,有幾種不同的訂閱方法?分別是哪幾種?(指名回答,3種,讓學生明白這個地方也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列舉)如果訂閱3本的話,有幾種不同的訂閱方法?(1種)一共有幾種不同的訂閱方法?(7種)
4、完成表格。
師:拿出我們課前準備的表格畫√”表示訂法,動手做一做,完成這個表格。
(教師巡視,對于困難的學生可作適當的指導)
指名到實物展示臺來完成表格,集體訂正。
師:怎么從這張表中看出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怎么看?(豎著看,一列就是一種訂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