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加法和減法
教學內容四 第一課時 小數加法和減法(p47—48例1、試一試,練一練 p50/1、2、3)教學目標1、讓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用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2、通過自我探究、討論交流,讓學生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并解決新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3、使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成功的樂趣。重點難點重點:探究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難點:探究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教學準備教具:教學光盤教 學 過 程教學環節過 程 目 標教 師 活 動學 生 活 動教 學 反 思 一、創設情境 引入新知 二、 自主探索 發現方法 通過創設一個問題情境,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學習的氛圍,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 通過讓學生嘗試練習,在討論交流中掌握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再通過新舊知識的對比提問和試一試練一練,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對新舊知識的聯系,使得知識系統化,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1、出示情境圖景通過觀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師:你能根據剛才觀察到的信息提出些數學問題嗎?教師根據學生提的問題進行整理,板書:小明和小麗一共用了多少元?小明比小麗多用多少元?根據上面的算式,你能發現它們有什么特點嗎?2、揭題:小數加法和減法 1、嘗試練習:師:小明和小麗一共用了多少元呢?小明比小麗多用多少元呢?師:你會用豎式計算嗎? (如果出現有錯誤的題型,讓學生說說錯在哪?為什么?正確的計算為什么要這么計算) 2、師:通過剛才的嘗試練習,你認為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我們是怎樣來計算的的呢?得出結論:小數點對齊,才能保證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 3、試一試提醒學生計算結果要化簡。4、師: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時有什么相同點?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注意些什么?5、練一練p48/1、2 1、學生觀察后口答 學生相互說后集體交流 學生根據整理后的問題說出算式 學生回答:算式中都有小數 學生口答 1、學生分組嘗試練習兩個算式(女生做加法,男生做減法),然后上黑板板演,再相互說說自己的計算過程是怎么想的,最后集體交流訂正 2、學生相互說后集體交流 3、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板演交流訂正 4、獨立思考后集體交流 5學生獨立解答后集體交流即使只有三四人預習,學生在獨立計算4.75+3.4時也沒有人出現末尾對齊的豎式。倒是在比較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時,鄒晨風同學說到了“整數加減法是末尾對齊,而小數加減法末尾不一定對齊。”于是,我把教科書例14.75+3.4末尾對齊的豎式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說說這樣加會出現什么問題?同學們在我的引導下發現,數位不對齊,相加時計數單位就不相同,所以無法加——這樣就自然決定這種列式的錯誤性,突出了數位對齊的重要性。如果學生不說出第二種錯誤的列式,我也不一定在新授環節探討這個問題。由于學生已經有整數加減法的經驗和知識,加上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和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法的實質是相同的,所以學生在學習本課內容時的認知障礙基本沒有,所以我主觀上是新授部分盡可能用時少:得出法則,明確注意點,就可以讓學生進行練習。學生在做第50頁口算時,出現了三種錯誤:數位沒對齊,如6+3.4=4;加法做減法,減法做加法,如0.82-0.42=1024;第三個問題是計算結果沒有化簡。第一個問題在列豎式計算時不可能出現,在口算時經常會出現;加減法混淆也是以前的常見錯誤;第三個問題只有一個人。學生的上述錯誤只能在練習中自我改正,教師的講解已經是多余的了。總之,今天這節課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輕松。三、深化認識 實踐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