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式統計表
一、創設情境,引發需求
1、創設情景
師:同學們,我們東關小學開設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隨機問:你們參加了哪些活動),這些的活動給大家帶來了很多的樂趣。
師:(在圖片下方出示相關數據)。這是五(1)班的社團活動情況。老師需要統計航模小組的情況上報學校,你會統計啊?匯報數據。
繼續統計書法小組呢?
生:只要把標題換一下就可以了。
教師出示4張統計表,提出要求:請你把相應的社團小組的人數填在你的統計表里嗎?4 人小組合作,每人統計一個小組。再匯報。
師:剛才每張統計表只反映了一個組的男女生情況,這樣的統計表我們稱為 “單式統計表”(板書)。
有了統計表,我們可以解決一些問題。想到答案就舉手,看誰反應快。
航模小組——男生多還是女生多?(夠快)民樂小組——男生多還是女生多?
這4個組,哪個組的總人數最多呢?
追問:為什么反應沒有剛才快?
師:再出一題,四個小組,男生總人數多,還是女生總人數多?
為什么反應更慢了。為什么后面兩題得出結論沒有前面快呢?你們有什么話要說?(學生遲疑了一會兒回答)
讓學生充分說—說:因為要先看第一張統計表,再看第二張統計表,一張表一張表地看。
生:這樣來回看幾張統計表很不方便,而且容易看錯。
不僅4張表格都要看一看,還要算一算。
二、 合作探索, 突破瓶頸
師:那有什么好辦法讓我們能夠比較起來既簡潔又清楚呢?
生:最好把這些統計表合并成一張。(其他同學點頭稱是)
師:這的確是一個好方法。指出:這里的每張統計表都只是反映一個社團小組的男、女生人數, 如果要對不同小組的男、女生人數進行比較,就顯得不方便。如果把這4張統計表合并在一起觀察, 分析、解決問題也就容易多了。
師:怎樣合并?這樣合并行嗎?(出示靠在一起的圖)左顧右盼不方便,能不能解決剛才的問題?誰還有更好的方法?小組同學利用手中的表格進行嘗試。
教師在黑板上出示4張統計表( 每張統計表正好制作在一張長方形紙上,紙貼在黑板上可移動,便于下面的“拼接”) 。
這樣合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手勢)如果比較哪一組男生最多,哪一組女生最少?是不是比剛才方便多了。
不過這樣合并還可以再簡潔一點。你覺得哪些地方可以修改呢?
我們再來看看另一小組的結果:你能看得懂嗎?
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完善呢?
【新表】
現在來看合并后的這張表,是不是清楚多了。
我們一起來看第一行第一列,你有什么要說的?
生:我感覺小組名稱的上面不應該是“性別”,而應該是“組別”。
生:但如果橫向看的話仍然應該是“性別”。
師:言之有理。這個“表頭”很重要,它既要說明橫欄內容,又要體現縱列內容,還得反映表格中的數據,所以我們一般把表頭分成3部分。分別介紹:橫欄表示性別……?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生:還得有統計時間。的確一般在統計表完成填寫后都要標上統計時間。時間是指制表的時間而不是數據產生的時間。
師:還有補充嗎?(學生搖頭)
現在從表格中我們能看出4個小組的男生總計有多少人和女生有多少人嗎?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如果我們想從表格中一眼看出來的話,可以在表格中增加一行把算得的數據填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