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式條形統計圖_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教案
教學內容:書106頁例2、試一試、練一練,練習二十第1題。教學目標:1、 學生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學習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完成復式條形統計圖。2、提高學生根據圖中數據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數學應用意識。教學過程: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出示教材例2的復式條形統計圖(2003年北京市、桂林市各季度的氣溫情況)二、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1、引導學生觀察統計圖,交流信息,認識這里的復式條形統計圖。問:通過觀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在小組內和同學交流信息。2、師:淡藍色直條表示北京市的氣溫,那么深藍色的直條表示什么呢?問:你還知道些什么?(北京市第一季度的平均氣溫是1攝氏度……)3、填寫下面的統計表,思考問題:季度 平均氣溫℃ 城市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北京市 桂林市
(1)這兩個城市的平均氣溫,哪個季度相差最小?(2)北京市哪兩個季度的平均氣溫相差最大?桂林市呢?(3)這兩個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氣溫變化有什么相同特點?4、小組內填寫交流,指名回答填寫的結果。5、問:你對復式條形統計圖還有哪些更深的認識和理解?三、鞏固練習1、指導完成“試一試”先讓學生說一說統計表中提供的是什么數據,再說一說統計圖中電腦組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然后讓學生把數據填寫在統計圖中。從上面的統計圖中你還能了解寫什么?2、指導完成“練一練”先觀察統計圖中上海市和海口市空氣質量的情況,讓學生說一說每日各城市的污染指數是多少。從上面的統計圖中你還能了解寫什么?3、獨立完成練習二十的第1題。四、全課小結這節課你知道了復式條形統計圖有那些特點?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