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乘小數”教學反思
“小數乘小數”教學反思
由于本人執教蘇教版國標本五年級,其中的一篇教學實錄給我很大啟示,并按照此教學思路在我班進行了嘗試,效果很好。下面是我結合范本和自己的教學實踐整理的資料,供大家參考和交流。
一、深刻把握教學內容,指導教學設計。
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教材中是這樣歸納的,先按照整數乘法計算,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再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在實際教學中,還有學生根據前面的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遷移歸納成,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積(指未化簡的)就是幾位小數。
因此,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都應當在于幫助學生發現和掌握因數中小數位數變化引起積中小數位數變化的規律,形成比較簡單的確定積的小數點的方法。而教法上更多的依賴舊知識的遷移類推,讓學生自主發現和歸納。
二、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促進算理形成。
教學思考:
1.創設什么情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我們知道,數學的來源,一是來自數學外部現實社會的發展需要;二是來自數學內部的矛盾,即數學本身發展的需要。從這個角度出發,數學情境可以分為兩種:生活情境,從生活中引入數學;問題情境,從數學知識本身的生長結構出發設置的情境。
所謂“有效“,數學課上的情境創設,應該能為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提供支撐,能為數學思維的生長提供土壤,我們應當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的選擇不同的情境。
蘇教版教材以計算小明家的房間面積為情境,引出需要學習的小數乘小數的計算題,再讓學生進行探索嘗試。這樣,雖然符合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及解決數學問題的要求,但情境本身的設置對于小數乘小數的算理推導過程,并無實質的作用。相反,小數乘小數,與小數乘整數比較,前者需要同時看兩個因數一共有幾位小數,而后者只有一個因數是小數,計算方法可以類推,算理本質上是一致的,都可以通過積的變化規律加以驗證。所以,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是小數乘小數計算方法的推導基礎,以此知識的生長點作為問題情境是可行的。
因此,本節課我對教材的呈現方式作了調整,首先通過小數乘整數的推理計算,引導學生弄清計算方法。再出示小數乘小數的題目,自主探索。在掌握方法后再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2.怎樣讓問題情境富有“吸引力”?
小數乘小數的最關鍵的地方是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適當弱化積的計算過程,重點突出尋找積的小數位數與因數的小數位數的關系,可以保證學生思維的高效性,也避免計算的枯燥無味的感覺。
因此,教學中不能簡單的做題目、再總結,做題目、再總結的機械循環。我通過四次反復的出示根據整數乘法的積,,確定小數乘法的積的小數點,每出現一次,都有新的要求,每完成一次,都有新的收獲。
教學實踐:
一、復習鋪墊,溝通聯系。
1、比一比你們的眼力,也比一比你們的思維。已知3628=1008,3.628,因數是怎么變化的?
(第一次出現根據整數乘法的積,確定小數乘法的積的小數點,由猜到說理,主要是積的變化規律的算理的遷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