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2-23頁的例1、例2和“練一練”,練習四的第1-4題。教材簡析:
學生在四年級已經理解并掌握了倍數的含義,初步學會了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本課以此為知識基礎,學習公倍數,并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會在集合圖中分別表示兩個數的倍數和它們的公倍數。
2、使學生學會用列舉的方法找到10以內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并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主動探索簡捷的方法,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3、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學會欣賞他人。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含義。
2、掌握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教學準備:學生準備足夠的“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帖紙片,邊長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帖紙片;自己的學號牌。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師:今天我們要玩的游戲名稱是:找朋友
1、游戲規則: 我們每個同學都有一個學號牌,舉起來給大家看一看。我想請兩個同學來協助老師做這個游戲(請兩個非4、6倍數的同學)。(對講臺上的兩個同學)給你們每人一個號碼牌(4、6),藏好。(對全班)如果你的學號牌是他們其中一位的倍數,那么你就是他們的朋友,請你迅速舉起號牌并站起來。(對講臺上的同學)你們倆趕快去把朋友手上的號牌全部收上來貼在黑板的兩邊。
2、游戲開始:(對全班)準備好了嗎?預備——出!
(臺下學生站,臺上學生下去收學號牌并貼在黑板的兩邊。
(肯定會出現爭朋友的情況,如:12、24等)
3、你們為什么要爭朋友?(估計學生能夠說出因為12、24等既是4的倍數,同時也是6的倍數)
4、師:那么12、24等倍數與4和6是什么關系呢?今天我們就再來研究一下倍數的知識。
(設計意圖: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是“數與代數”領域的基礎知識,比較枯燥乏味,因此課始通過游戲“找朋友”既復習了倍數知識,又對“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學習提供了知識的生長點和興奮點,使學生有了學習新知識的心理需求。)
二、經歷操作活動,認識公倍數
1、操作活動。
黑板貼出“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紙片和邊長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紙片”
師:用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紙片分別鋪邊長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能鋪滿哪個正方形?拿出手中的圖形,動手拼一拼。
學生獨立活動后指名到黑板上鋪一鋪。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們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交流:
⑴用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紙片鋪邊長6厘米的正方形,每條邊各鋪了幾次?怎樣用算式表示?(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在邊長6厘米的正方形下面板書:6/2=3,6/3=2)
⑵鋪邊長8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條邊都能正好鋪滿嗎?根據學生回答在邊嘗8厘米的正方形下面板書:8/2=4,8/3=2……2)
2、想像延伸。
師:根據剛才鋪正方形的過程,在頭腦里想一想,用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紙片還能正好鋪滿邊長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在小組里交流。
估計學生可能有下面結論:
(1)用“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紙片還能正好鋪滿邊長是12厘米、18厘米、24厘米……的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