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式折線統計圖的教案
一、回憶鋪墊
1、提問:我們以前學習過哪些統計圖?
生:統計表、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
師:折線統計圖怎樣制作?
生:先描點,要用尺子畫線,還應標數。
揭題:以前我們已經學習過折線統計圖。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繼續學習折線統計圖。(板書:折線統計圖)
二、探究體悟
1、師:出示課本情境圖第124頁的“某地區城鎮與農村學生患近視情況統計表”
(1)提問: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2)你能根據統計表直觀看出城鎮和農村學生患近視人數的變化情況嗎?
生:可以分別用折線統計圖來描述各自的變化情況。
2、 出示表示城鎮和農村學生患近視人數的變化情況單式折線統計圖。
提問:根據這幅統計圖,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1)提出新要求:哪個統計圖的變化趨勢比較大?(讓學生思考,指名口答)
(2)當學生提出可以逐一比較各個年級段的變化趨勢時可啟發用這個方法確實可以解決剛才的問題,但顯得比較繁瑣。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能很快看出呢?以前我們曾經學過復式條形統計圖,那么這兩幅統計圖是不是也能合在一起而成為復式折線統計圖呢?
小結:正如同學們所說,這兩幅統計圖確實可以合在一起而成為復式折線統計圖。(在板書的“折線統計圖”前添上“復式”,完成課題板書)
要將這兩幅圖合成一幅圖,你認為有哪些地方需要變化?
(學生思考)多媒體演示合的過程,讓學生仔細觀察。
3、出示合并的復式折線統計圖
(1)提問:你能看懂這幅統計圖嗎?表示城鎮和農村學生患近視人數的變化情況分別是哪條折線?
明確圖例表示的意思:所以,我們要在右上角加一個圖例。
為了能清晰的表示兩個量,我們可以用實線與虛線來表示。也可以用兩種不同顏色來表示,F在知道了嗎?這幅統計圖完整嗎,還差什么?標題、制圖日期。
(2)啟發:從這幅統計圖上,你能很快看出城鎮和農村哪個年級段最接近,哪個年級段相差最多嗎?
追問: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一年級到二年級兩個點距離最小,說明了什么?表示四年級到五年級兩個點距離最大,又說明了什么?
(3)進一步討論:從圖中你可以得出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優點是什么?不僅能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夠清楚的表示出數量增減變化情況。
三、聯系實際
師:想想,生活中還從那兒見過這種復式折線統計圖?
課前出示生活中的實物復式折線統計圖。
生:報紙上、股市上、電視里…
四、鞏固練習
(一)完成“自主練習第126頁第1-2題”。
1、出示圖和問題
學生仔細觀察,并根據圖下的問題同桌之間交流。
2、組織全班完成并交流第127頁第4題。
(1)圖中哪條折線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圖中哪條折線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2)這里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是指某一個男生或某一個女生嗎?
(3)再仔細觀察這幅圖,從哪年到哪年之間女生平均身高比男生高?從哪年開始,男生平均身高又超過了女生?
(4)你現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與同齡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樣?當出現學生身高明顯低于平均身高時,教師問其他同學:你們想對他提什么建議嗎?(注意營養均衡,加強體育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