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式折線統計圖》練習中的思考
復式折線統計圖經過昨天的學習,今天上了一節練習課,我就是以書本為本,直接利用書本上的練習題來進行訓練。正所謂刺激多了,學生也有些麻木了,感覺練習題雖然設計得很好,但是由于形式的呈現不具有神秘感和新鮮感,練習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因此,數學練習也要講究些策略,講究些新鮮度,講究心理效應。 《復式折線統計圖》練習中的思考
但隨后一位學生的發言打破了課堂的沉默,出現了本節課的亮點。
第2題中說統計的內容是固定電話和移動用戶增長情況統計圖。之后在解答第(2)小題“哪種電話用戶的增長速度更快一些?”問學生怎樣計算時,學生回答:用2004年電話用戶數減去1999年電話用戶數。這時陳吉如同學站起來回答:老師,錯了!圖中的數據是增長的電話戶數。“哦!為什么?”因為題目中說了是增長情況統計表!“你真細心!”果然題目說的清清楚楚,是增長情況統計圖,對于小學生來說能夠敏銳地注意到此等細微之處,值得表揚,說實在的,我對此也沒有心理準備,雖然課前也精心備過課,但對于教材的信任,還是讓我忽略了這一細節。“對于陳吉如同學的想法,你們有什么意見!”張終南同學起立發言:老師,這里的數據指的是這一年總的電話戶數,因為第(1)小題問的是“擁有電話的家庭戶數哪兩年間增長幅度最大?”明明白白告訴我們這里的數據指的是擁有電話的家庭用戶數,而不是增長的用戶數。師:你也是個很細心的孩子,同學們,你們認為這兩位同學誰的意見正確呢?又一位同學站了起來,“老師,如果將數字加在一起的話,都接近13億了,整個中國才13億人口,所以這里的數量指的是總的電話用戶數。聽著兩位同學精彩的剖析,我非常高興:同學們真善于動腦筋,教科書在這里出現了錯誤,你們用一絲不茍的好學精神發現了這個錯誤,避免了誤解,老師都沒注意到,老師要感謝你們,編者也會感謝你們的。老師要表揚你們這種敢于質疑,勇于提問的好學精神,我們的學習就應該這樣。(自發的,同學們鼓起了掌)從掌聲中,我讀到了自豪,也讀出了自信,更感受到了一種精神的勃發,我相信那——是對數學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