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義(蘇教版數學五下教案)
課堂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頁的內容及練習一的1~3題。
課堂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方程的含義,知道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2、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
重點:理解等式的性質,理解方程的意義。
難點:理解方程的意義,弄清方程與等式的關系。
課前準備:光盤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出示例1圖,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
學生在本子上寫。
指名回答,板書:50+50=100
含有等號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號兩邊的結果是相等的。
二、教學例2
學生自學
要求:1、學生在書上獨立填寫,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的質量關系。
2、小組同學交流四道算式,最后達成統一認識: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這4道算式。
3、把這4道算式分成兩類,可以怎樣分,先獨立思考后再小組內交流,
要說出理由。
學生可能會這樣分:
第一種: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第二種:
x+50>100 x+x=100
x+50<100
x+50=100
引導學生理解第一種分法:
你為什么這樣分,說說你的想法。
小結:像右邊的式子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方程,請同學們在書上找到什么是方程,讀一讀,不理解的和同桌交流。
指名學生說,教師板書: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提問:你覺得這句話里哪兩個詞比較重要?“含有未知數”“等式” 說明:未知數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別的符號表示。
那x+50>100 、x+50<100為什么不是方程呢?
提問: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關系呢,在小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小結:方程是一種特殊的等式。
如果用圖來表示可以這樣表示(用集合圖表示)
二、 鞏固方程的意義
1、練一練第1題
(1)觀察,找一找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交流:這樣找的理由是什么?
(3)說明:方程中的未知數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還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
2、試一試
(1)觀察左邊的天平圖,說說圖中的是數量關系,列出方程。
(2)觀察右邊的圖,弄清題意,列出方程。
3、練一練第3題
先列出方程,再比較哪個方程比較簡單。
4、練一練第2題
先寫一些方程再組織交流
三、課堂總結
四、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1題 先獨立完成再交流
2、練習一第2題
(1)先說一說每題的數量關系
(2)獨立列出方程
(3)交流
3、練習一第3題
(1)說一說天平兩邊有什么物體,這些物體的質量間有什么關系
(2)獨立思考列出方程
(3)觀察方程,初步感知等式的性質。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自主體驗
本課通過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以激趣為基點,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操作、觀察、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平衡,自主體驗,積累數學材料,為更好地引入新課,理解概念作鋪墊。并且無論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現象,還是天平稱東西的實際狀態,都無不放射出科學的光芒,它們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興趣的激發,知識的體驗,更有潛在的科學態度和求真求實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