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長方體和正方體 第一課時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內容 本單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能看懂它們的展開圖。
2. 通過實例,理解體積(包括容積)的意義,了解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和容積單位(升、毫升),會進行這些單位間的進率換算和名數的改寫,感受1m3、1dm3以及1l、1ml的實際意義。
3. 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所學知識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會根據需要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教學難點 看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建立立體圖形的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初步認識了一些簡單的立體圖形,已經能夠識別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本單元在此基礎上系統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知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空間和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另外,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也是學生形成體積的概念、掌握體積的計量單位和計算各種幾何形體體積的基礎。
課時安排 12課時
第 一 課 時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內容 長方體的認識
教科書第27——29頁。包括2個例題,“做一做”和練習五中的第1題。
教學目標
1. 通過自主發現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會辨認長方體,會看長方體的直觀圖。
2. 培養動手操作的能力、觀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體現數學充滿著探索與創新,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課前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等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紙盒。
教學過程
1.分類、操作、引出新知
(1)教師出示一幅圖:你能將它們根據一定標準分類嗎?
(2)師生共同概括:像粉筆盒等長方體和正方體,和排球、土豆等都占據一定空間把它們稱為立體圖形。
請同學們說說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長方體我們從哪些方面來認識呢?
(3)拿出一塊橡皮,橫切一刀,露出一個面,讓學生觸摸,并說說感覺,教師明確這部分叫面。再切一刀,再讓學生觸摸兩面相交的線,說出感覺,明確這在立體圖形中叫做棱。什么叫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