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小報背后的“故事”——對于第二單元《因數與倍數》整理和復習課的反思
我在執教這節“整理和復習課”之前,每一單元的復習課,我總是感覺自己信心十足,但學生精神不振。盡管在復習時關注了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況,由于復習內容相對集中,練習形式比較單一,學生對之不是非常感興趣,復習效果就可想而知。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我想這單元的復習先放手讓學生進行整理,每個同學利用雙休日時間出一張數學小報,把平時學習中有問題的知識點先搜集起來,上課時再來解決。于是稍作指導后,便把這一任務布置給了學生。
星期一,我早早來學校,先把學生的作業收起來批改。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嚇了一跳。班里五十三個孩子,一份份圖文并茂的手抄報呈現在我眼前。一起來傾聽孩子們的心聲:
王莫的小報上,“回顧與整理”占了整整半個版面,看得出,這是一位細心的女孩子,她一定化了不少心思,才把這單元的概念一一羅列出來,比我備課還詳細。
張一瑞這樣寫著:“開始上因數和倍數時,同學們都說很簡單,經過幾天的學習,我才感覺并不簡單,特別是找某個數的因數是,我常常找漏。尤其是稍大的數,稍不認真,就會漏掉,我的作業本上經常有找錯因數與倍數的現象,我希望在這些方面老師再指導一下。
劉澤宇的小報有創意,大概男孩子平時都喜歡看一些戰爭類的圖書,他在編小報時,分成了二部分。整理知識部分分成了:概念境界--安排有列表寫出概念,練習境界安排了“實際戰斗”、“嶄妖除魔”、“擊破沙袋“、”巧遇迷陣“等。字里行間,看得出這孩子挺喜歡數學,這一單元學得不錯。
沈芯羽的小報更增添了一些人文性的氣息。她開頭這樣寫著:小朋友們,你學了很長時間的因數與倍數了,接下來,我要考你概念,準備好了嗎?接著說:概念考過了,我們開始練習吧。于是,她設計了填空,找朋友,解決問題等內容,復習得有條有理。
杜鈺婧的小報:清楚地顯示了本單元的一些主要概念:因數與倍數,質數與合數,奇數與偶數的區分,在解決問題運用部分,他設計的練習題相對集中,比較典型,都是平時容易錯的習題。
余小晶的小報設計獨特,尤其是邊框的設計,已經融進了小數知識,每一朵花之間的間隔都一樣長,內容安排錯落有致,看上去,顯得美觀大方。
……看了孩子們的復習計劃,我心里有了底。教學時,我采用了這樣的教學程序:
第一部分:小報交流。說說你認為本單元中難理解,掌握得不太好的知識點分別是什么?你準備采用什么方法進行復習。
第二部分:練習與運用。事先將學生手抄報上呈現的典型練習題抄寫在卡片上,一起觀察,說說這類習題解答時要注意什么。如:。奇數、偶數、質數合數的概念。學生都說最容易搞錯。于是,我把這樣一個分類寫在黑板上:
在17、22、29、7、37、87、93、96、41、58、61、14、57、19中
奇數 偶數 質數 合數
先讓學生觀察題,再讓他們分成四大類。每一類這么分。選擇一個習題跟同桌說說“我是這樣想的”。等同桌交流后,我再指名幾個學生說說。要求學生思考:哪幾題要特別注意。學生明白了:有的數字可能既是奇數又是合數,有的可能既是質數又是偶數。。。。。。我這個數學老師自然就退居 “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