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數和因數說課稿
一、說教材
《倍數和因數》是小學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第2單元的內容,也是小學階段“數與代數”部分最重要的知識之一!兑驍岛捅稊怠返膶W習,是在初步認識自然數的基礎上,探究其性質,其中涉及到的內容屬于初等數論的基本內容,相當抽象。在這一內容的編排上與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沒有數學化的語言給“整除”下定義,而是在本課時通過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型na=b直接給出因數與倍數的概念。在地位上,這節課是因數、倍數的概念引入,為本單元后面的內容、以及第四單元的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提供了必需且重要鋪墊。
二、教學目標:
1、學生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倍數的方法;
2、學生能了解一個數的因數是有限的,倍數是無限的;
3、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三、說學情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五年級下冊的內容,但采取借班上課的形式,選取了四年級的學生。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已經分段認識了億以內的整數,基本完成了整數四則運算的學習(本學期剛學完)。但學生由于年齡的關系和個人思維發展的不同,在抽象能力和語言表達和思考的全面性方面需要老師的進一步引導。但由于本課是由乘法引入,且減少了以前老教材關于“整除”等繁雜概念,大大簡化了敘述和記憶的過程,預期學生是可以理解并掌握的。
四、說設計理念
本節課在教學因數和倍數概念時,可以結合教材上的直觀圖(2行飛機,每行6架)引導學生列出乘法算式26=12或62=12,再根據所列的乘法算式直接給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接下來,再結合直觀圖(3行飛機,每行4架)進一步鞏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最后,讓學生脫離情境圖,想一想12還有哪些因數,引導學生列出乘法算式112=12或121=12,概括出“1和12都是12的因數,12是1和它本身的倍數”。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一般的乘法
教學例1時,要引導學生從因數的概念出發去求18的因數,也就是想:哪兩個整數相乘的積是18?從每個滿足條件的乘法算式中可以找出18的一對因數。找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有序地思考。 教學時,如果學生用除法思考,固定被除數18,改變除數,看除得的商是不是整數如果是,則除數和商都是被除數的因數,這樣的思考方法也是應該鼓勵的。等學生把18的所有因數都寫出來,再讓他們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出來,為后面求兩個數的公因數做準備。教學時,教師也可以舉出一些反例加以說明,如50.8=4,雖然等式成立,但不能說5和0.8是4的因數,或4是5和0.8的倍數。
例2是教學一個數的倍數的求法。根據一個數的倍數的定義,可知該數和任意非零自然數之積都是該數的倍數。因此,2的倍數也就是2和任意非零自然數的乘積,學生在列乘法算式時就會發現這樣的算式是列不完的,因此,2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接下來,也用集合圖表示出2的倍數,為后面學習用交集表示兩個數的公倍數打下基礎。
五、說練習
在新授課之后,圍繞本課內容設計一些練習,通過課件完成。這些課件有基礎性題目,也有一些思考題,我會依據本班學生平時學習程度,針對我的課題《教學過程層次化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行動研究》有針對性有目的的對學生進行提問,在培養學生自信與學習興趣的同時,是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讓各類學生均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