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的變換》研究性學習設計方案
《圖形的變換》研究性學習設計方案 研究課題名稱:
圖形的變換設計者姓名 所在學校 所教年級 研究學科 聯系電話 電子郵件 一、課題背景、意義及介紹
1、背景說明(怎么會想到本課題的):
美麗的圖案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學習圖形變換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與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通過具體實例的展示,使學生知道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平移或軸對稱,能開成一個較復雜的圖形,并能運用圖形的變換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這是學生認識發展的又一次飛躍。
2、課題的意義(為什么要進行本課題的研究):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課件)。本課學習的內容是在上述基礎上的延伸,把學生的視角引入到圖形的旋轉,意在通過欣賞、探索、創作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體驗到簡單圖形變成復雜圖案的過程,理解旋轉的中心點、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圖案也不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今后繼續學習圖形變換奠定基礎。3、課題介紹
本課題主要安排了三個活動,具體內容是“變換圖形”、“欣賞圖案”、“設計圖案“等。遵循了學生的認識規律,由易到難,先從圖形的變換入手,再到圖案的欣賞和設計,最后落到學生自己繪制圖形上來。
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或布魯姆目標分類法)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和方法的闡述)
總體目標:1、能夠有條理地描述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2、分析圖案設計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設計圖案中的作用,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3、體會圖案設計的基本方法,能在具體情境中綜合運用平移和旋轉等知識設計圖案。4、結合欣賞和設計美麗的圖案,感受圖形世界的神奇。方法:1、創設情境,鼓勵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想象,分析圖形變換的過程,并運用語言進行表達..同時鼓勵學生將觀察,操作與想象相結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并進一步鼓勵學生能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2、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選擇一部分有趣的圖案供學生欣賞,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認識數學的美是很有幫助的.安排任意一個簡單的圖形,當它圍繞一點進行旋轉,并把每次旋轉后的圖形沿輪廓畫下來,那么就會形成一個美麗圖案"的活動,引導學生繪制美麗的圖案,體會圖形世界的神奇.
三、參與者特征分析(重點分析學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異,尤其對開展研究性學習有影響的因素。)六年級的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已經具備,能夠多個同學之間相互合作進行一些合作學習、開展一些操作活動,同時,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三年級時,學生已經結合實例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現象,認識了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四年級時,結合實例觀察,學生了解了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原因,學生對圖形方面的知識比較感興趣,也學得比較扎實.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在鑒賞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