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時: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材第30頁,練習五相關題目。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實物和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掌握正方體的特征,形成正方體的概念。
2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3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準備:正方體模型、框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復習長方體的特征(邊提問邊填寫下表)
面 棱 頂點 面的形狀 面積 棱長
長 ()() () 6個面 相對的 相對的
方 個 條 個 都是長 面完全 棱長度
體 方形 相等 相等
二、探究新知
1、正方體的認識
(圖略)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想象:當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都相等的時候,這個長方體變成了什么?
問:看一看這個長方體與原來長方體比較有什么變化?
(長、寬、高變為相等,六個面都變成了正方形,長方體變為正方體。)
2、對照長方體的特征學生自己研究正方體的特征。
師:正方體具有什么特征呢?我們在研究時應從哪幾方面來考慮?
學生討論、歸納后,教師板書:正方體
面:6個正方形,每個面面積都相等。
棱:12條棱長度都相等。
頂:8個。
3、學生討論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提示學生可以從面、棱、頂點等方面進行思考。
相同點:面、棱、頂點的數量上都相同;
不同點:在面的形狀、面積、棱的長度方面不相同。
教師提問: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征正方體是否都有?試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如果用集合圖來表示,應該怎么畫?[教師板書集合圖]
它表示長方體有的特征正方體都有,但正方體有一部分特征長方體卻沒有。
4、正方體的棱長和
根據正方體棱長的特點,怎樣求正方體的棱長和?
三、鞏固反饋:
1、p31第2題。
2、p32第8題
先讓學生想像,再讓他們動手拼擺一下,由此看到擺成稍大一些的正方體,至少需要8個小正方體,正方體的棱長是2厘米。
3、p32第9題。
通過正方體的水平轉動,可以觀察到正方體的側面是a、e、f、c,那么底面就是d,所以i和d是相對的面。同時,正方全水平轉動兩次,相對的兩個面互換了位置,可以得出a和c是相對的在,e和f是相對的面。如果學生無法直觀判斷,可借助正方體實物對照書上的圖轉一轉,進行判斷。
四、補充練習
1、根據圖中數據口答。(圖略)
(1)長方體的長是( )厘米,寬( )厘米,高( )厘米, 12條棱長的和是()厘米。
(2)這幅圖中的幾何體是( )體,12條棱長的和是()分米。
(3)一個正方體的棱長和是48厘米,這個正方體的棱長是( )厘米。
(4)一個長方體的所有棱長和72厘米,已知長是8厘米,寬是6厘米。高是( )厘米。
(5)如圖(圖略)一個長方體,它的長、寬、高分別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長是( )厘米,寬是()厘米,左邊的面長是()厘米,寬是()厘米,前面的面長是( )厘米,寬是( )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