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數學第三單元教案 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第3課時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練習課)
教學內容: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的統一。(完成p43內容及p45第8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統一計算公式,并會靈活地應用公式進行體積計算。
2.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會靈活地應用公式進行體積計算。
教學過程:
一、自主預習。
出下圖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填空。
(1)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大小是由 確定的。
(2)長方體的體積= 。
(3)正方體的體積= 。
二、探索研究,展示交流。
1.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
指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各部分名稱,通過預習你觀察到到了什么?
生:圖中畫陰影部分的那一面我們把它叫做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底面。師強調:這個面是由擺放的方式決定的。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面積。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的面積叫做底面積
(2)怎樣求長方體的底面積?(長方體的底面積=長寬,即s=ab)怎樣求正方體的底面積?(正方體的底面積=棱長棱長,即s=a2)
(3)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統一
思考:我們能不能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統一成一個公式呢?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底面積高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底面積棱長
結論: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用字母表示:v= s h
3. 鞏固練習:
(1)完成p43“做一做”第2題。講解:“橫截面”通過實物直觀演示,讓學生理解他的實際意義,懂得一個物體平放,立體圖形的左面和右面就叫做橫截面,如果豎起來,橫截面就成了底面。所以
(2)完成p45題8。
三、反饋:
1.計算:
4cm
9cm
8cm
2.一根長方體木料,它的橫截面的面積是0.15,長2m。5根這樣的木料體積一共是多少?
3.有100塊底面積是42,高6cm的立方體石塊。這些石塊的體積一共是多少?
4.一個正方體的棱長的和是48cm,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練習課)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的面積叫做底面積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底面積高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底面積棱長
結論: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課后反思:
通過練習課進一步鞏固了新知,學生們熟練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