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數學第五單元教案 2.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學內容教材第110 一112 頁的內容及第113 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 一4 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的探究過程,認識將舊知識轉換成新知識是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
2.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一般計算方法和驗算方法,會正確地進行計算和驗算。
3.通過學習回收有用垃圾的計算,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
重點難點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一般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之前我們學了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計算,你還記得要注意什么嗎?
生回憶
(二)自學預設
1、自學p110—111的例1
思考: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怎樣計算呢?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同伴互問互答
2、試著完成p112的做一做
3、嘗試練習
+ = — =
— = + =
(三)合作交流,展示匯報。
1、老師:我們知道紙張和廢金屬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對象,它們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幾分之幾呢?
請學生列出算式: + =
2 . 探討“ + ”的算法。
(1) 嘗試計算“ + ”。
學生將預習時的幾種不同算法列舉在黑板上。
① + =+ = =
② + =+ =
③ + = = =
( 2 )集體評價。
讓學生分別對上述三種計算方法進行評價。
達成共識:
第一種算法正確,但不簡便。將 和 通分時,沒有找10 和4 的最小公倍數,而是找它們的公倍數,所以計算時數據較大,結果還要約分。
第二種算法既正確又簡便,先找10 和4 的最小公倍數,通分后再相加;
第三種算法不對,算理錯了。兩個分數的單位不同,一個是,一個是,單位不同的兩個分數是不能直接相加的。老師用圖加以說明:
( 3 )歸納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在集體評價的基礎上,老師用課件動態顯示+的計算的過程,邊演示邊說明:由于10 和4 的最小公倍數是20 ,所以把圓平均分成20 份,這樣 變成 , 變成 ,所以 + =+ 。
老師:通過計算 + ,誰來說一說分母不同的兩個分數怎樣相加?
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老師請學生打開教材第110 頁,讓學生將自己表述的語言和教材上的文字語言進行對照,學會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歸納異分母的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3 .教學教材第111 頁例1 的第(2 )題。
( 1 )由驗算引人異分母分數減法。
通過昨天的預習,再加上剛才我們的探討。我們再來試試教材第112 頁“做一做”的第2 題。先做左邊的兩道小題。
- = ( ) - = ( )
學生利用已有經驗驗算,方法有兩種:一種重算法(將原式再算一遍);一種逆算法,逆算關系有兩種,學生多數會用此法驗算。
① 利用關系式“減數+差=被減數”。
因為 + = =,所以原式計算正確。
因為 + =≠ ,所以原式計算錯誤。
② 利用關系式“被減數一差=減數”。
因為 - =- =,所以原式計算正確;
因為 - =- (結果為負數),所以原式計算錯誤。
學生完成后,集體講評。利用實物投影將上述兩種不同的驗算方法展示出來,然后請學生表達計算的過程。當學生說到利用關系式“被減數一差=減數”進行驗算時,著重讓他們說一說 - (先通分,將化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