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時 分數單位
教學內容:教材第62 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分數單位。
2、引導學生學會抽象概括。
3、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理解分數單位。
教具準備:小圓片12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陰影部分。
2、說一說每個分數的意義。
實驗小學男教師人數占全校教師人數的3/8。
地球表面被水覆蓋的面積約占地球總面積的7/10。
二、教授新課
1 、學習分數單位。
(1)一堆糖(12顆),平均分成2 份,每份是這堆糖的。
平均分成3 份,2 份是這堆糖的()。
平均分成4 份,3 份是這堆糖的() 。
平均分成6 份,5 份這堆糖的() 。
學生用小圓片表示糖塊,動手分一分,然后把結果填在課本上。
集體訂正,請學生說出1/2,2/3,3/4,5/6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2)引導學生明確分數單位的意義。
問:1/2,2/3,3/4,5/6這些分數的分母分別2 , 3 , 4 , 6 都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單位“1 ”平均分成的份數。)
分子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
師:把單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的數就是分數的分數單位。如,2/3的分數單位是1/3。
老師指名說出黑板上其它分數的分數單位。
集體說一說自已寫出的三個分數的分數單位。
(3 )發現分數單位的特點。
師:你們發現這些分數的分數單位有什么特點?(它們都是幾分之一。)
為什么?(因為分數單位是把單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的數就是分數單位。)
說一說黑板上這些分數分別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2、不同分母的分數,它們的分數單位是否相同?為什么?
( 1 )學生思考,同桌討論。
( 2 )學生交流后,老師引導學生明確:分數是由分數單位組成的,因為不同分母的分數,把單位“1 ”平均分的份數不一樣,所以不同分母的分數有著不同的分數單位。
三、鞏固練習
1、填空
3/4里有3個( )。
10個1/13是( )。
()個1/15是14/15。
2、64頁第8題。補充說明每個分數有幾個分數單位。
3、64頁第9題。先讓學生獨立選擇涂色,再全班交流。通過交流,使學生看到,隨著分母的增大,幾分之一所表示的蘋果個數相應地在減少。
4、64頁第5題。注意提示分數所表示的是實際數量。
5、用分數表示圖中的陰影部分。圖略
6、說一說
( l )拿走9 塊餅干的1/3,拿走了幾塊?為什么?
( 2 )拿走剩下的1/3,拿走幾塊?為什么?
兩次都是取出1/3,為什么拿走的塊數卻不相同?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分數單位,誰來說一說什么是分數單位?請你與同桌互說3 個分數,分別說出這個分數的分數單位是什么?是由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組成的。看哪組同學說得又對又快。
板書設計:
分數的產生及其意義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數叫做分數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