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數和合數 教學設計
課題:質數和合數 單位:北京市豐臺區白盆窯小學 設計者:佟艷芹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質數和合數
學科
數學
學段: 高段
年級
五年級
是否已實施
否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實驗操作能使物質的外部操作(物化)過渡到智力的內部認識活動,從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認識內化,便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試一試,對實際事物進行感知性操作,實驗及獨立思考的機會正是建立數學概念,逐步發展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基本途徑。本節課質數和合數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些基礎知識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執教本課時,我設計了利用小正方形拼擺長方形的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教學活動中,通過觀察、實驗、推理等活動,探究并掌握質數、合數的概念?傊,要通過學生親自參與實踐活動體驗概念從形象到抽象的過程,使知識得到內化。
教學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質數與合數》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十冊《因數和倍數》這一單元的一個教學內容。它作為學生學習數論知識的起步課,在《因數與倍數》這一單元教學內容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它是在學生學習因數和倍數以及2、3、5的倍數的特征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學生后續學習求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學習約分、通分以及中學進一步學習數論知識的前提和基礎。在數學知識整體結構和學生學習進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材引導學生先尋找1~20各數的因數,然后按其所含因數的數量的不同進行分類,從而使學生建立起質數與合數的概念,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學情分析:通過前段的學習和研究,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并且積累了一些探索數學規律的基本方法和策略,這些都為他們自主探索“質數、合數”的概念,實現知識的正遷移和數學模型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礎。但學生對分類歸納的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尚未形成,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還未得到很好的發展,因此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