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數除以小數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一個數除以小數》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小數除法”中的內容。
小數除法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另一種是除數是小數的除法。“一個數除以小數”是在學習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小數除法教學的重點,也是今后學習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重要基礎。
2、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可以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進行計算的算理;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應用法則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歸納、概括、嘗試以及創新能力,提高計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及事物之間互相聯系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3、教學重難點
其中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應用法則進行計算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但是由于五年級學生分析、推理能力的有限,理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進行計算的算理成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下面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可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教學策略(說教法、學法)
由于本節課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要根據商不變性質把它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很明顯商不變性質就是新知識除數是小數除法與舊知識除數是整數除法的連結點。因此,教學新課之前首先要檢查學生對商不變性質的掌握情況,然后引導學生運用商不變性質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從而把新知轉化為舊知,使新知舊知融為一體,便于學生把新知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去。根據以上分析,看出本節教材屬遞進教材,適合采用“嘗試教學法”。在學生已經掌握除數是整數除法和充分復習商不變性質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嘗試學習例5,二次嘗試例6,最后達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的。
教學中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主線。面向全體學生,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將枯燥的計算教學至于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現實情境中,讓學生經歷從現實情境中發現問題并用計算解決的全過程。注重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利用舊知遷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過嘗試經歷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進行計算的過程,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思維得到碰撞,情感得到交流,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美國教育家布魯姆“掌握學習”策略的理論,根據本課教材新舊知識之間的縱橫聯系,按照“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為落實素質教育,特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一)、促進知識的遷移
數學學習的特點就是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就象走臺階一樣,有了一層的基礎就可以不斷向更高的一層邁進。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其關鍵之處就是把它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因此,除數是整數的除法計算是學習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基礎,所以課前的復習就變得非常必要。
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的關鍵是利用“商不變的性質”和“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后就用“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法則進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