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84—86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探索過程.
教學關鍵:讓學生經歷操作,合作交流,歸納發現和抽象公式的過程.
教具準備:課件,平行四邊形紙片,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各三組,剪刀等.
學具準備:每個小組至少準備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一個平行四邊形,剪刀.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師:我們學校一年級有一批小朋友加入少先隊組織,學校做一批紅領巾,要我們幫忙算算要用多少布,同學們有沒有信心幫學校解決這個問題
(屏幕出示紅領巾圖)
師:同學們,紅領巾是什么形狀的 (三角形)你會算三角形的面積嗎 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探索這個問題.(板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熟悉的紅領巾實物,以及幫學校計算要用多少布這樣的事例,激起了學生想知道怎樣去求三角形面積的欲望,從而將"教"的目標轉化為學生"學"的目標.]
二,探索交流,歸納新知
1.尋找思路:(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
師:(1)平行四邊形面積怎樣計算 (板書: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
(2)觀察:沿平行四邊形對角線剪開成兩個三角形.
師:兩個三角形的形狀,大小有什么關系 (完全一樣)
三角形面積與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這一剪多問,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通過與平行四邊形及面積的比較,直覺感知三角形面積計算規律,增強了整體意識,同時為下面的進一步探究,誘發了心理動機]
師:你想用什么辦法探索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指名回答,學生可能提供許多思路,只要說的合理,教師都應給予肯定,評價鼓勵.)
師:上節課,我們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來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的.大家猜一猜: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求面積呢
(屏幕出示課本84頁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引發思考)
接著出示思考題:
將三角形轉化成學過的什么圖形
每個三角形與轉化后的圖形有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學生由于有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的推導經驗,必然會產生: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轉化
成已學過的圖形來求它的面積呢 從而讓學生自己
找到新舊知識間的聯系,使舊知識成為新知識的鋪墊.]
2.分組實驗,合作學習.(音樂)
(1)提出操作和探究要求.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三種類型三角形(各兩個)小組合作動手拼一拼,擺一擺或剪拼.
屏幕出示討論提綱:①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擺拼,能拼出什么圖形
②拼出的圖形與原來三角形有什么聯系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操作和討論.
[設計意圖:這里,根據學生"學"的需要設計了一個合作學習的程序,讓學生分組實驗,合作學習,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自己解疑釋惑的機會.]
教師巡視,及時了解學生在操作和討論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學困生:你是怎樣拼的 能說一說你的拼法嗎 (若學困生含糊的,動畫顯示一個作好高的三角形,移出一個與它同樣大小的三角形,再把這個三角形旋轉,移動,和下一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如圖,讓學困生模仿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