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圖形的面積”說課稿
(根據新課標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我進行第三個環節)
(三)自主探索新知,小組合作學習:
課件出示例題(右圖表示的是一間房子側面墻的形狀。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先讓學生觀察圖形,獨立思考問題:對于這個組合圖形,該怎樣去計算它的面積?這個組合圖形能看作由哪些基本圖形組合而成的?
學生獨立計算后,再小組交流解決這個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我會在下面巡視學生做題的情況,接下來我就結合學生做題的具體情況,邊講解邊板書這個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可能會出現兩種方法:1、是把這個組合圖形分解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來計算,這種方法能直接利用已知條件進行計算;
2、是把這個組合圖形分解成兩個梯形,這種方法就要先利用已知條件求出梯形的下底和高才能進行計算,相對第一種方法要復雜一點。)
(正因為如此,在討論解決這道題的過程中,對于“分割法”的含義,有兩個要點務必要讓學生明白:)
1、對組合圖形的分割,必須有其分割的合理性,讓學生明白,分割的圖形越簡潔,其解題的方法也將越簡單。
2、要考慮分割的圖形與所給條件的關系。有些圖形分割后找不到相關的條件就是失敗的。
(四)實際應用,體會樂趣
在學生充分理解了“分割法”的含義之后,我就拿一些練習來考考他們是否真正掌握了這種方法,具體是利用課本上的習題(p95第6、7題),因為這兩道題比較貼切生活,做這樣的練習,可以使他們經歷一個學以致用的過程,體會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五)質疑問難,提升自我
在教學的最后,為了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樂趣,我會安排一個讓學生“自問自答”的環節,即讓一個學生提出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接著由其他學生來解決回答,這樣的一個環節,目的是讓學生在一個完善自我的學習過程的同時,也能與其他同學互助互學,感受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快樂與成就感。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