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大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對生活中事件的可能性進行判定,并能用數字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通過摸球實驗,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驗證能力。
3、培養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用“不可能”、“可能”、“一定能”對生活中的事件進行判定,用數字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學難點:體會學習用數字表示可能性的方法和探究過程。
教具準備:5個紙盒,黃、白乒乓球若干。
教法與學法: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通過對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舊知識的遷移,課堂實踐,合作探究與總結達成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那么今天,在上課之前就讓我們交流、暢談一下自己的理想怎么樣?”……(學生暢談理想,教師適當點評激勵)
現在老師這里有三個盒子,第一個盒子裝有4個黃球,第二個盒子裝有2個黃球、兩個白球,第三個盒子裝有4個白球。假設老師盒子里的球是有魔力的,摸到黃球你的理想就一定能實現,摸到白球你的理想就無法實現,你會到哪個盒子里摸球呢?為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學生發言,引出新知
(1)學生發言:選擇到第一個盒子當中去摸,因為第一個盒子里裝有4個黃球,任意摸一次就一定能摸到黃球。第三個盒子里全是白球,沒有黃球,所以不可能摸到黃球。第二個盒子中可能摸到黃球也可能摸到白球。
(2)教師板書學生發言,板書:
一定能 可能 不可能
(3)驗證:
任選學生到每個盒子中摸4次,看是否和猜測一致。
2、用數字表示可能性,并說明理由。
一定能 可能 不可能
1 1/2 0
3、實踐驗證(裝有2個黃球2個白球的盒子里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接近1/2)
(1)分組。
(2)分工:1人監督(公正性、次數)1人統計(共摸20次,每摸完一次把球放到盒子里,搖一搖,有畫正字法統計摸到黃球的次數。)
(3)活動開始,教師巡視指導。
(4)小組匯報、交流。
有的組少于10次,有的組正好10次,有的組多于10次,這是因為理論和實踐存在著一定的誤差,因為有一定的偶然性,是可以理解的。
4、想要使摸到黃球的可能性變大一些該怎么辦?(把其中的1個白球換成黃球)
集體驗證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接近3/4。
5、要使摸到黃球的可能性變小一些,變成1/4,該怎么辦?(盒子中放1個黃球,3個白球)
6、觀察這些數據,你發現了什么?
(可能性有大有小)教師板書課題:可能性的大小
可能性的大小隨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條件改變,可能性逐漸變大,趨于一定能(1),條件改變,可能性逐漸變小,趨于不可能(0)。
三、鞏固練習
1、用“一定能”、“可能”、“不可能”判斷下列有關可能性事件。
(1)老師今年24歲,20年后,你們的年齡會超過老師。
(2)老師的身高是1.82米,若干年后你們的身高會超過老師。
(3)明天下雪。
(4)2008年,在北京舉行的29屆奧運會中,中國的金牌數超過美國,排在第1位。
(5)二十年后,你們當中的某個人乘坐“神舟十號”宇宙飛船,登上月球。
2、同學們看過非凡少年這個欄目嗎?當小選手勝出就會得到1把鑰匙去打開3把連環鎖鎖著的智慧之門(這把鑰匙只能打開其中的一把鎖。)那么小選手用這把鑰匙打開智慧之門,闖關成功的可能性是多少?失敗的可能性是多少?(用分數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