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課題一: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a)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7~48頁例1和“做一做”,練習十二的第1~4題.教學目的通過對已學過的應用題進行比較,系統地歸納整理、概括出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和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教具準備教師準備口算卡片若干張.教學過程一、口算練習(教師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學生口答.)2.35+1.5 3.7×100 4.05×87.4-3.5 83÷100 1.2-0.518+4.9 1.6×50 3.9×522.5-8.5 1.56÷3 540+98二、新課1.教學例1.教師:“我們解答過很多應用題,有一步計算的,也有兩三步計算的.現在我們來研究一下,解答應用題時是怎樣想,怎樣做的,一般需要經過哪幾個步驟.”(1)教師出示例1,提問:“解答一道應用題,首先要做什么?”(首先要審題,弄清題意.)“弄清題意就是要先弄清題里有哪些已知條件,要求的是什么.我們以前學過用哪些方法來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指名學生回答.)學生:“我們可以摘錄出條件和問題,來幫助理解題意.”(學生說出條件和問題,教師板書如下) ┌前5天,每天做75套計劃做660套┤
└后3天,每天做?套學生:“我們還可以通過畫圖,來幫助理解題意.”(學生或教師板書如下.)(2)教師:“弄清題意以后,下一步需要做什么?”(需要分析數量關系)教師指名讓學生分析數量關系.可以從問題出發進行分析,也可以從條件出發進行分析,確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教師隨著學生說的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板書如下.①已經做了多少套?__________②后3天還要做多少套?__________③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__________(3)教師:“確定了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以后,我們就可以列式計算了.誰說一說怎樣列式計算?”(指名學生說,教師對照上面的問題寫出算式和得數,如教科書第47頁例1.)教師:“誰還會列綜合算式計算?”(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綜合算式計算)(4)教師:“計算出得數以后,下一步需要做什么?”(如果學生回答,下一步應該寫答案,教師應提示學生再想一想.)教師:“計算出得數以后,下一步需要做什么?”(指名學生按照前面的步驟,依次檢查列式和計算有沒有錯誤.)教師:“除了按照題意和原來的計算順序,依次檢查列式和計算對不對以外,我們也可以把得數當作已知數,按照題意倒著一步一步地計算,看結果是不是符合原來的一個已知條件.現在我們用這種方法來檢驗一下.”教師邊計算,邊解釋:“先用得數95套乘3,就是后3天要做的.”95×3=285(套)“再用計劃做的660套減去285套,就是前5天做的.”660-285=375(套)“再用375套除以5,就是前5天每天做的套數.”375÷5=75(套)“這樣計算的結果是75套,和原題中已知條件前5天每天做的套數相同,說明解答是正確的.這時我們就可以寫答案了.如果這樣計算的結果和原題中已知條件不相同,那就需要再檢查一下解答(或檢驗)的計算中哪里有錯.”檢驗正確后,教師板書:“答:后3天平均每天做95套.”2.歸納、總結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教師:“通過解答這道題,我們來歸納一下,解答應用題一般需要經過哪幾步驟?”(指名請幾個學生說一說.不一定要求說得非常精煉、準確,只要學生說的把幾個步驟都包括了就可以.說得不全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互相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