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方法太笨啦 !——探索活動(一)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片段及反思
在上“探索活動(一)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新世紀版教材五年級上冊)”一課之前,除了自己“精心準備”好了教學設計以外,還讓學生帶上了“綜合實踐活動材料袋”與剪刀。一切妥當,輕裝上陣。師:前幾節課咱們用了很多種方法,解決了“比較圖形的面積”和“地毯上的圖形面積”一些問題。現在還有一個任務需要你們幫忙解決。
(學生屏住了呼吸,瞪大了眼睛看住我。嘿嘿,就知道你們好奇,逗你吶!)
師:學校想在教導處門前的那個長方形花壇里,設計一個這樣形狀的圖案(把底4m高3m的平行四邊形紙片放到了實物投影儀上),現在想請你計算出這個圖案的面積。你們有辦法解決嗎?
(學生遲疑了幾秒鐘,我提示從材料袋中拿出一個平行四邊形來觀察)
生1:可以用數方格的方法來數一數。
(哈哈,正中我下懷!因為材料袋里有透明的方格片,加上前幾節課的基礎,學生很容易想到這個方法。)
師:可以啊,那你們就數一數是多少吧。
(大多數學生紛紛開始用方格片套住平行四邊形,準備數數啦。)
生2:數什么啊?這個方法太笨了!真要是在花壇里,有那么大的方格片嗎?
(說話的是綽號“猴子”的侯波濤。這小子思維特敏捷,就是發言太隨意,往往脫口而出。聽他這么一嚷,學生們都停止了動作看著他,隨后又都看著我。有幾個學生小聲嘀咕著“就是啊,就是啊!”這個環節我真沒有想到這么快就到了,原打算讓學生數過后我來提示過渡一下,結果竟讓這小子一句道破啦。我略一沉思)
師:咱們不是為了便于研究,把它縮小變成紙片了嘛。再說了,“笨方法”也是一種方法嘛。
(聽我這樣一說,很多孩子來了勁。紛紛嚷道“就是啊,這叫做方法多樣化”。呵呵,這幫孩子四年來還真學會了不少新名詞啊。我話鋒一轉)
師:不過,侯波濤說的也很有道理,這種方法是有點麻煩吶。那你有什么好辦法?
侯:用剪刀把這個角剪掉,然后把它拿到另一邊拼成一個長方形,計算出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這家伙得意洋洋的拿著一個平行四邊形比劃著。在上節課“動手做”中,有“用一塊平行四邊形的木板做盡可能大的長方形桌面”情境,學生已經有了這方面的經驗,但是很多學生并沒有想到遷移到這方面上來。所以,“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大部分學生都直點頭。)
生3:那要是真的在花壇里你怎么剪啊?
(暈啦,還真有如此抬杠的學生。得,這叫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侯波濤不好意思的笑了,同學們也都笑了。)
侯:那剛才老師不是說了嗎?為了便于研究變成紙片了嘛。
(嘿~這小子真會找臺階啊!我趕緊打圓場吧。)
師:我們在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時,為了便于研究,常常需要把它縮小或者放大的。現在就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探索出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吧。
(也許是侯波濤說的“這個方法太笨了”那句話起了導向的作用,這次沒有一個用數方格的方法,都是在用割補平移的方法轉化成一個長方形。但是我巡視時看到學生在操作時,幾乎都是沿著高剪開后直接拿到另一邊拼湊,有的還在轉來轉去找不到地方。在教學設計的時候我只注重了對教學內容的預設,而忽略了學生操作的規范性。)
師:誰愿意到前面來把轉化的過程,邊演示邊說過大家聽?
(不少學生嚷道“我來!”,“小胖墩”李京都急得站了起來躍躍欲試――那就讓你來吧。)
李:這么一剪 。
師:怎么剪的?能說準確些嗎?
(下面有的學生嚷道“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