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紙說課
年級五年級學科數學
姓名
教材版本北師大版
課題折紙(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基于新課標的上述理念,把本節課的教學流程預設為:創設情境,激趣引入——合作探究,自主建構——鞏固內化,拓展創新——回顧總結,完善認知。
教材分析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個學習內容。在這個內容之前,學生已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學會了約分、通分、分數小數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本節課最直接的知識起點。本節課的內容又是進一步學習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基礎,同時又是本單元的重點。五年級學生已經能理解只有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才能相加減的算理,并且已經初步具有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識遷移能力。
學情分析
對學生而言,作為構成計算法則的兩個重要部分——通分和分數單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減都已學過,在這節課,無非是引導學生想到“化異為同”,把異分母分數轉化為同分母分數來溝通新舊知識,好在學生已從“異分母分數大小比較”里學會了這一招“化異為同”所以在這節課里要求學生再用“化異為同”來解決問題并不難。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決問題的過程。從中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并進一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驗算習慣,同時為學生后面的學習做準備。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成功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時必須先通分的算理。
設計思路
通過折紙形象地讓學生經歷通分的全過程,用學生的動手活動代替枯燥的講解,理解分數單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減的道理,體會通分的必要性。用開放性的學習素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教學資源
課本插圖,多媒體課件,師生共同準備各種形狀的紙片。
教學過程(含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家
笑笑從家到學校,必須要經過車站。(出示主題圖)。
摩托車1/4小時
公共汽車1/3小時
車站
摩托車1/2小時
公共汽車2/3小時
人大附小
(你看懂了什么?)
設計意圖:創設這個情境的意圖首先想體現數學來源與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教學理念。其次在這個情境中,給學生提供了一組開放性的學習素材,有利于學生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創新。
學生提出問題并嘗試列出算式,體現了學習過程中的例題、練習題來自學生,其實這本是學生的權利,應還給學生,學生自己提供相關素材,會加深他們對已學知識的認識。在學生列出的算式中,其中1/3+2/3是同分母分數的加法,意圖是復習同分母分數的加法的計算法則。另外的是異分母的加法,為接下來探究新知提供了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