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再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第三單元第一節34頁的內容和35、36頁的練一練。教學目標:
1、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3、通過學生參與具體操作活動,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教具學具:課件、鉛筆、橡皮、方格紙、彩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今天很高興又和大家一起來上數學課。數學數學,顧名思義,就是數的學問,所以在我們新學期的第一單元就接觸了很多的數,比如:因數、倍數、奇數、偶數、質數、合數、今天我們又要學習一種數,以前我們也是知道它的,請大家在我的描述中進行快速搶答:它分上下部分,并且中間有一條線隔著、
學生齊說:是分數。(先板書:分數)
3、同學們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嗎?課件演示分數產生、發展的過程,看到這些,你有什么感想?滲透對數學文化的了解和思想教育。
4、不知道同學們對分數的意義還記得嗎?老師要考考你們。課件出示:用分數表示圖中的陰影部分。并選幾個來說說這個分數的意義。
5、師:同學們掌握的很好,今天我們就再來認識認識分數。(板書:再認識)
二、探究新知:
1、分鉛筆。
(1)老師帶來了兩盒鉛筆,請兩位同學分別取出它們的 ,其他同學認真觀察看你會發現些什么?
(2)你有什么疑問?學生提出疑問:拿錯了和總數不一樣?
(3)請這兩位同學分別為大家介紹一下,是怎么拿的?我們來共同見證一下,是不是拿錯了,還是另有原因。學生介紹,引出為什么都取了 ,而拿出的鉛筆枝數卻不一樣呢?原來是總數不一樣。從這里,說明了總數、和取出的數量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4)學生討論、交流、匯報,引出板書:相同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2、選橡皮。
同學們認真思考,學得很好。老師準備了兩袋橡皮,(一袋10塊,一袋12塊)準備把其中一袋的 作為獎品獎給積極思考、善于發現的同學,你們準備選哪一袋?為什么?鞏固相同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選出12塊的 ,即6塊作為后面學習的獎品。
3、講故事。
(1)同學們喜歡看《西游記》嗎?老師也想給大家講一個取經路上的故事,想不想聽?(用課件演示情景) 一日,在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又累又渴,于是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去摘果子,不大一會三人騰云駕霧回來了。唐僧很高興說:“你們辛苦了,取出你們摘得果子的 給我,剩下的歸你們吧。于是,悟空拿出了它的桃子的 是4個,八戒拿出了蘋果的 是3個,沙僧拿出了梨的 是4個。師傅一看,說:“八戒,你是不是又嘴饞偷吃了?”八戒連喊:“冤枉啊!”你們能幫八戒洗清冤屈嗎?
(2)同學們匯報自己的想法,課件演示得出總數進行驗證,再一次鞏固相同分數對應的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3)老師也有一個問題:悟空和沙僧的 為什么會相同啊?引導延伸到:相同分數對應的整體相同,表示的具體數量就相同。
三、鞏固提高:
4、比一比。
(1)小明和淘氣也遇到了一個難題,你們愿意去幫幫他們嗎?課件出示都看了兩本書的 ,這兩本書都被遮起來,他們誰看的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