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紙》教學案例研討
本案例片斷第二個特點是異分母分數的加法是一個全新的知識,也是分數加減法中的一個難點知識。但這位執教的教師卻把新授課的講解交給學生自己去探索。但不出意料,探索中出現了學生常見的錯誤。然后,教師也不急于進行撥亂反正,又請學生自己開展爭論,是誰對誰錯?而爭論的結果是誰也說服不了誰?這時,教師仍不出面澄清算法,又一次組織學生用所折紙的圖像去進行驗證。對這三個重要環節的處理,則引出了學生最后的發現。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對每一項新的事物,學生都存在著一種好奇心,這是他們認識世界的重要動力。而這位教師把學生的這種好奇心還給學生,就讓他們進行嘗試,從學生的內心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滿足。當然,學生的探索中,往往會運用知識的遷移,但由于分數的加法與整數的加法其表示對象的不同,所以學生出現了找不到方向的局面。在這緊要的關頭,教師僅點撥用圖像進行驗證,從而引出學生思考上的深入,并發現了異分母分數為什么要先通分的道理。
〖思考與討論〗
1.在本課時的教學中,學生已有的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的認知沖突出主體現在哪個方面?
2.當學生探索異分母分數的加法后,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為什么這位教師不直接進行糾正,仍請學生進行討論?
3.在本案例中解決學生認識上的沖突,教師采用了請學生用圖像進行驗證,這一環節對學生正確認識異分母分數的加法,將有什么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