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影子大王
教學目標 : 在陽光下照照自己的影子,發揮想象,畫成一幅有趣的畫并命名。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激發興趣 1、幻燈機照手影在屏幕上,2、 讓學生猜猜是什么。 3、學生自己上臺來玩手影游戲。 二、讀一讀課文中的短文 光照人或物體上,影子形態讀變換, 看一看,想一想,影子大王啥模樣。 三、欣賞學生作業 看看,小朋友在作品中的影子像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四、戶外活動 1、這么好的陽光,你們也玩玩影子大王的游戲嗎? 2、學生自由組合,與同學一起做影子大王的游戲。(可以一個人照,也可以幾個人一起照。) 3、用粉筆描一描陽光照射下的人或物的影子外形,看看想想說說,這些影子像什么? 五、 學生作畫 第二課 灑水成畫 教學目標 : 用水瓶當筆,用水當線條在地上作畫,.學習與同學合作, 體驗繪畫的快樂. 教學過程 : 一. 實物導入 1.教師出示一個水瓶,問: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2.學生發言. 3.教師:平時我們用水瓶裝水喝,今天我們把水瓶當作筆來畫一幅畫. 二.看圖片,了解水平作畫的方法 1.圖上的小朋友畫了些什么?(房子.小動物等) 2.讀課本上的一段話.想一想: 瓶蓋上的鉆的孔大,出水量多,畫出的線條粗;孔小時,用力擠壓瓶子或慢速移動,會怎樣? 三.學生互相檢查準備的作畫工具. 四.玩一玩灑水游戲 1.教師帶領孩子們到學校操場上作畫. 講明要求:遵守紀律,不影響其他同學作畫和學習. 和同學說一說,畫的是什么。 邀請同學欣賞自己的作品。 2.大家同心協力,用清水在籃球場上作一幅大畫。 五、教師小結,下課。 第三課 自畫像 教學目標 :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綜合制作能力。 2、讓學生養成大膽作畫、大膽制作的作風。 3、了解中國傳統的文化,充分感受民間藝術的美。 4、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推介自己的能力。 教學過程 : 一、觀察自己 1、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的外貌特征。 2、和同學說一說自己的外貌特征。 (著重對臉形、五官及發型特征進行仔仔細細地觀察,并用談話的方法交流。) 二、欣賞作品 欣賞課本中提供的自畫像繪畫作品,并說說他們畫出了那些特點。 三、學生作自畫像 1、提示:可以默畫也可以邊看邊畫,可以從整體入手也可以從最具有特點的局部畫起。 2、學生作畫,教師適當指導。 3、互相欣賞作品 四、聽十二生肖的故事 說說自己的屬相 用剪紙的方法進行藝術創作。 五、擴展活動 欣賞個人信息卡和名片,了解其內容和具有的獨特功能、優勢。 第四課 美麗的昆蟲 教學目標 : 1、了解昆蟲的形態和花紋的基本特點。 2、大膽運用色彩進行繪畫表現。 3、運用多種方法用紙制作昆蟲。 4、增強親近生活的熱烈感情。 教學過程 : 一、激情導入 1、大自然中,有許多美麗的昆蟲,他們為大自然增添了豐富的色彩和生機,通過觀察了解昆蟲和畫畫、做做的活動,我們和大自然靠得更近。 2、欣賞美麗的昆蟲圖片。 二、看看說說 1、看圖片或者標本,觀察昆蟲的形態和花紋。 2、和同學說說它們各自有什么特點。 三、欣賞佳作 1、欣賞課本中的學生作品 2、在作業 紙上畫畫你喜歡的昆蟲,并涂上美麗的顏色。 四、作品展覽 互相評一評、比一比,交流作畫的感受和收獲。 五、擴展活動 1、找出幾張不同顏色漂亮的紙。 2、學老師用揉、搓、剪、貼等方法,用紙做做自己熟悉的昆蟲。 3、和同學玩一玩。
第五課 神鳥變樹 教學目標 : 1、復習鞏固色彩知識。 2、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和豐富的想象能力。 3、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教師講述《天國之鳥》的故事。 二、欣賞感受、獲得新知 1、欣賞畫家的作品《神鳥》,讓學生感受作品在構圖、造型以及色彩配置等方面的精妙之處。 2、將畫倒過來,觀察:神鳥變成了什么? 3、讀短文 4、理解“神奇”,交流討論:神鳥是怎樣變成樹的? 啟發學生想象,利用感受學習所得的知識進行自由地創造性的表現。 5、欣賞學生作業 、重點感受繪畫者的聯想、創意。 三、實踐活動 嘗試畫一棵七彩樹,也可以用彩色紙剪貼。 第六課 聽聽畫畫 教學目標 : 1、用繪畫的形式大膽、自由地表現自己聽歌曲的感受。 2、感受歌曲旋律的起伏變化,與繪畫中的情感表達相匹配。 3、在學習中感悟音樂、文學與美術的聯系。 教學過程 : 一、熱身訓練 1、用多媒體播放聲音。 2、讓學生聽了聲音后猜一猜,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3、試著把它畫下來。 聲音媒體:鼓聲、雨聲、風聲。 二、綜合體驗 1、播放一些兒童愛聽的歌曲。《小小的船》《火車開了》 2、讓學生隨著音樂唱一唱、演一演、看一看,感受音樂旋律的律動起伏。 3、邊聽邊想象歌詞描繪的意境。 4、定格一個畫面,說一說畫面上的內容。明白畫面要與音樂匹配。 三、創造表現 1、播放歌曲,學生先欣賞。 2、與同學交流感受。 3、把自己的感受用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注意視覺與聽覺的協調運動。)
第七課 烏龜滾下坡 教學目標 : 1、認識、了解動物的外型特征,以繪畫形式想象表現。 2、培養學生的聯想思維,想象表現有趣的結果。 3、養成關心他人,保護生態的意識。 教學過程 : 一、出示動物的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 1、教師出示烏龜和小刺猬的圖片,讓學生猜猜它們之間會發生什么事情。 2、學生自由想象說話。 二、看書上的1—3張圖片,了解故事大意 1、看圖1—3 2、在學習小組中討論故事的起因、經過。 3、了解小烏龜和小刺猬的特征。 小烏龜:背上有厚厚的硬殼,能把頭和爪子、尾縮到身體里。 小刺猬:身上有尖尖的刺,可以抱成團滾下山坡。 4、看過1—3圖后討論:想想小烏龜滾下山坡后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讓學生大膽想象出有趣的結果。教師引導學生講出理想的、令人滿意的結果。 三、想象并創作 1、欣賞書中的學生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想象。 2、學生創作表現有趣的結果的畫面。 3、學生作畫后交流評價。 4、學生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大家,并把《烏龜滾下坡》的故事講給同學聽。 四、布置作業 把《烏龜滾下坡》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第八課 神奇的小畫冊 教學目標 : 1、巧妙構思折剪畫冊 2、大膽地添畫繪制畫冊 3、在制作、欣賞、游戲的過程中體驗美術學習的快樂 教學過程 : 一、對比激趣,了解特點 1、教師出示兩本小畫冊,一本為普通的畫冊,另一本為今天要學習的類型。 2、讓學生對比欣賞,發現他們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鼓勵學生質疑。 二、讀短文,提高興趣 自由讀短文,理解“荒唐”的意思。 小兔變個大灰狼,你說荒唐不荒唐。 你也做個小畫冊,畫一畫,翻一翻。 三、自學并操作 1、自學教材中的步驟,嘗試折剪制作畫冊。 2、教師講述重點:可以剪一刀或根據自己的設計剪幾刀,但不能剪斷。 3、學生嘗試添畫。教師制作一些卡片,上面繪有半截動物或植物或人物的形象,鼓勵學生添畫出上半截或下半截的形象,為學生作畫提供參考。 4、添畫完畢后用膠水粘貼或用訂書機裝訂。 四、學生相互欣賞翻閱作品 1、學生把自己的作品翻給同學看,并講講其中的故事。 2、自評、互評。 3、學生交流制作小畫冊的感受,體會學習的樂趣。
第九課 大嘴巴 教學目標 : 1、掌握折和粘的方法制作出“大嘴巴”的基本形, 2、學會把握剪貼裝飾的基本要求。 3、培養細致、耐心和整潔的習慣。 教學過程 : 一、回憶導入 1、教師出示學生自制的玩具“東南西北”。玩一玩。 2、教師出示另外一個玩具,并故意裝出可笑的聲音:“嗨!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大嘴巴。你想和我交朋友嗎?”請學生欣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討論:這個玩具是怎么做出來的。 二、自學方法 1、讀一讀:大嘴巴,呱呱呱, 一張一合笑哈哈。 我是你的好朋友, 快來和我說說話。 2、看圖,小組交流討論制作方法。 3、師生共同折疊。教師重點指導那些折疊有困難的孩子。 4、提醒學生注意保持環境清潔,紙屑不要隨地亂扔,要集中處理。 三、裝飾 1、欣賞范圖,讓學生說說它們美在哪里?讓學生了解剪貼裝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2、學生拿出準備的彩色紙和糨糊動手裝飾“大嘴巴”。 提示:a、折邊,角要對齊。b、糨糊不多也不少。 3、教師指導幫助動手能力比較差的孩子。 四、交流評析 1、學生在小組中介紹自己的作品,大家參與評論。 五、游戲活動 把大嘴巴套在手上,玩一玩。 第十課 童話屋 教學目標 : 1、掌握排列組織和色彩搭配的簡單方法。 2、鍛煉紙工表現的折、剪技能。 3、發展創造思維,促進情感內化。 教學過程 : 一、講故事,創設情境 1、出示小詩:小紅帽,灰姑娘,七個矮人說唱忙, 打開大門往里看,童話屋里故事藏。 2、教師講《小紅帽》的故事。 二、認識童話屋的形 1、出示一些城堡、房子、宮殿的圖片。 2、講一講這些房子的形狀和構造。 3、激發學生有趣的想象,“你還能設計哪些漂亮的童話屋?” 4、學生在紙上勾畫出童話屋的概略外形。 三、準備材料 1、學生拿出準備的一些材料:各種顏色的紙片、糨糊等。 2、把折好的紙條剪成大小相等的長方形小紙片,在勾畫的或剪貼的房屋外形的基礎上,按照橫列成行的組織方式。粘貼成一種馬賽克的效果。 3、在大致完成房屋主體的情況下,根據個人的喜好,適當添畫背景,增添畫面的情意氛圍。 4、學生可以單獨貼畫也可以與同學合作貼畫。 四、賞析評議 1、小組間進行賞析評議。 2、按照自己的童話屋,編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說說童話屋里發生的事情。 第十一課 搖滾小精靈 教學目標 : 1、運用多種方法、多種材料設計制作各式各樣的搖滾玩具。 2、在游戲中感受平衡的觀念,體驗自制玩具的愉悅。 3、培養動手能力和設計意識。 教學過程 : 一、欣賞感受 1、教師把課前自制的搖滾玩具拿出來給同學們欣賞,并給學生玩一玩。 2、欣賞圖片中的搖滾玩具。 3、激趣:各式各樣的搖滾玩具真有趣。你想做一個搖一搖、轉一轉、滾一滾嗎? 二、了解制作需要的材料 觀察發現,做搖滾玩具可以用哪些材料? 紙條、木頭、易拉罐、塑料瓶蓋等。 三、學習做“搖滾青蛙” 1、看圖了解步驟: ①剪切紙條。注意紙條不能太窄,太軟。 ②卷貼成形。注意膠合面不要太窄,要膠牢固。卷成圓形。 ③剪、畫青蛙的形象。注意青蛙不要剪得太大,要比圓稍小。 ④粘貼完成。 2、學生動手制作,教師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3、游戲:把搖滾青蛙的玩具放在桌上,用嘴吹一吹,讓它滾動。 4、比一比,看誰的玩具滾得最遠。 四、制作更多的搖滾玩具 嘗試用其他材料制作搖滾玩具。 第十二課 紅燈停 綠燈行 教學目標 : 1、認識常見的交通標志,知曉其顏色、形狀、符號所代表的意義;能運用描繪、游戲等形式大膽地表現通過交叉路口的情形。 2、在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有意觀察,記憶表現能力。 3、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的情感,增強學生社會體驗的經驗,教育學生注意交通安全。 教學過程 : 一、教師導入 : 親愛的同學們,有人曾經說過,動蕩的年代最可怕的是戰爭,而和平年代最可怕的是交通事故。 二、與思品課結合起來,復習: 1、交流信息,說一說你認識的交通標志。 2、你在什么地方看到過這種標志? 三、認識一些常見的交通安全標志 1、看書中的圖片認識:禁令標志:禁止機動車通行 警告標志:注意危險 指示標志:步行 指示標志:人行橫道等 四、了解身邊的危險 1、欣賞學生作品,并讀一讀兒歌,知道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 2、說一說:畫中的小朋友做得怎樣?我們要向他們學習些什么? ①走天橋過馬路。②綠燈時過馬路。③在交警叔叔的指揮下手牽手過馬路。④過馬路左右看。 2、小組的伙伴交流:平時你是怎樣做的? 3、小結:生活中經常有一些細小的隱患,常見的易出危險的現象,但是,只要我們每個人具有安全意識,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任,就會避免事故的發生。 五、活動 畫一幅小朋友放學回家安全通過交叉路口的畫 1、學生繪畫,教師指導。 2、說說自己的畫,談談自己的想法。 3、大家一起玩一個“紅燈停、綠燈行”的游戲,做一個遵守交通規則的好孩子。 六、做一本交通安全手冊 把學生的作品收集起來,裝訂成為一本交通安全手冊。 七、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二(2)班的小朋友一起設計了一本交通安全手冊,老師將他掛在教室里,希望大家常來看看,遵守規則、注意安全,健康成長。
第十三課 捏泥動物 教學目標 : 1、認識、了解動物的基本形態,培養立體造型的能力。 2、掌握捏制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3、培養團結、協作的集體意識。 教學過程 : 一、實物欣賞,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以前學生的手工泥捏作品,讓學生欣賞,激發學習興趣。 2、學生討論這些手工作品的制作材料和制作過程。 二、了解動物的形 1、讀兒歌,進一步激起學生學習欲望。 2、觀看幾種常見動物,討論它們的形狀特點。 3、學生想象出其他動物的造型。 三、手工制作 1、教師檢查學生準備的手工制作材料:各種顏色的橡膠泥或粘性強度大的泥土。 2、學習揉、搓、捏、粘接的基本功。 讓學生揉搓一些簡單的形象。 3、教師一邊示范一邊講解,制作一只小雞,并告訴學生在小動物身上刻畫些花紋。 4、學生在小組中運用多種方式捏自己喜愛的動物,并適當進行添加裝飾。 四、活動:開動物派對 把學生制作的小動物放在一起,學生自編有趣的故事。 第十四課 請你告訴我 教學目標 : 1、欣賞了解兒童畫的特點、形式和方法,激發學生興趣。 2、能用簡短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能表現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 3、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和審美意識。 教學準備: 讓學生從兒童讀物、報刊上尋找一些自己認為好的兒童畫 教學過程 : 一、課前活動 1、讓學生出示自己從兒童讀物、報刊等上找來的兒童畫,小組中互相欣賞。 2、學生說說喜歡這些畫的理由,并向同伴介紹自己帶來的畫。 二、欣賞感受 1、學生欣賞課本上的一些作品,能用自己的話表達感受和體會。 2、教師重點介紹《斑馬》 《斑馬》形態各異,以黑白兩色為主,表現了三口之家生活的場景,用紅色作底更突出了畫面的形象,畫得雖然稚拙,但可以感受到小作者的內心世界。 三、講述評價 對以上作品,學生能作出正確有見地的評價。可以讓學生對其喜歡或者不喜歡的作品進行簡單的評述,說明理由。 四、自主表現 創作一幅自己滿意的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