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我們的牙齒
教學目標 :通過實際操作,切身感受,體會正確的刷牙方法有利于健康成長,體驗健康潔白的牙齒給人帶來的快樂與美感;能克服牙齒檢查與治療帶來的恐懼心理,表現愿意接受牙齒檢查或治療的意愿。
活動流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主題
1.一對好朋友歡歡喜喜引入(課件:兩個好朋友隨著音樂走出來),比較她們的牙齒(課件:兩副截然不同的牙齒)。
2.小結,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本節課通過對兩副截然不同牙齒的直觀對比,促使學生進行思考,為后面的活動預設一個鋪墊。)
二、活動探究,學習刷牙
(一)探究刷牙的原因
1.請學生品嘗黑芝麻糖,觀察牙齒的變化,想出清除芝麻的辦法。
2.學生漱口,觀察水的變化,體驗漱口的作用。
3.師小結:我們發現只要吃過東西,牙縫里就會留有殘渣,漱口能清除一部分殘渣,是保護牙齒的一種好方法。還有什么好辦法能徹底清除殘渣呢?
4.師生共同討論刷牙的重要性。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實際操作來吸引學生,淡化了說教。讓他們吃芝麻糖,漱口后看杯中渾濁的漱口水,引導他們說出,從剛才這個過程中發現了,人只要吃過東西,牙縫里就會留有殘渣,如果不清除干凈,就會長蛀牙,讓他們體會到漱口、刷牙的重要性。)
(二)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1.請學生演示各自的刷牙方法后,老師提出疑問:小朋友的刷牙方法有這么多種,到底哪種是正確的呢?
2.師生共同探究正確的刷牙方法。
3.出示《刷牙歌》,學生讀一讀,更快地記住刷牙方法。
4.學生拿出自帶的牙刷在自己牙齒上練習刷牙,老師一邊巡視,一邊指導。
5.請一名學生演示刷牙,其他學生認真觀察他刷得是否正確。
6.鞏固行為:跳一跳《刷牙歌》。
(設計意圖:本環節圍繞教學目標 ,尊重學生的認識基礎,給學生提供較大的時間和空間。從初試刷牙方法到師生共同探究,再到學生之間互評,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最后以“兒歌”這種學生容易接受的形式,鞏固了刷牙方法,活躍了課堂氣氛。)
三、深入討論,全面護牙
1.通過課前調查,讓學生討論交流:(1)想一想,自己平時是怎樣護牙的?(2)你覺得哪些壞習慣是會影響牙齒生長的?
2.以下是老師預設的問題。
(1)怎樣選牙刷和牙膏?
(2)在換牙時期,要多吃些什么,少吃些什么?
(3)你發現班里的小朋友存在哪些壞習慣?會有什么樣的后果?
(4)如果發現你的同桌有這些壞習慣,你會怎么辦?
(設計意圖:本環節主要是通過師生的對話交流,糾正學生普遍存在的不良習慣。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參與面也比較廣。在七嘴八舌的討論中,在真實生動的畫面前,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如果不及時改掉這些不良習慣,會產生怎樣的后果,而且,學生的交流能力也得到鍛煉與提高。)
四、經驗交流,解決難題
1.(課件:書本圖48頁)她為什么會牙疼?
2.請學生說說自己牙疼時的感受,并說說該怎么辦?
3.(課件:書本49頁上幅圖)請學生回憶自己去看牙醫時的心理感受,說說自己是怎樣克服了害怕的心理,然后想辦法勸說牙疼的小朋友要勇敢地去看醫生。
4.師小結(課件:書本49頁下幅圖)。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牙疼時是怎么做的,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其他小朋友,牙疼要去看牙醫,以此引導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同時讓學生明白,其實看牙醫是一點都不用怕的。這樣做比老師的說教更有說服力。)
五、形象總結,課外延伸
1.(課件:歡歡喜喜隨著音樂走出來)你們剛才的表現已經告訴老師該怎樣去保護牙齒了,那位蛀牙喜喜跟我們聽了一節課,是不是也有收獲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她是怎么說的。
2.學生通過欣賞笑臉圖,感受到擁有一副潔白健康的牙齒是多么快樂,多么幸福!
3.拓展延伸:發放一張護牙情況評價表。
4.師總結。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布置一段時間以后檢查每位學生的牙齒,看看誰的牙齒保護得最好,以這樣真實可行的方式,來督促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以欣賞一幅幅健康美麗的笑臉圖,來引導學生過健康的生活,創造美好的生活,培養學生的成就感。)
點評:
“生活性、活動性、開放性”是小學品德課程教學的基本理念,《保護牙齒》這節課,就充分地體現了這一點。首先,注重從生活中生成教學資源,像“吃芝麻糖、漱口、演示刷牙”等等都是在生活中生成、提煉的教學資源。學習是為生活服務的,通過教學使目標得到了真正的落實,兒童的生活技能得到了實實在在地提高。其次,通過“探究刷牙的原因”、“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這兩個序列活動,讓兒童在有趣的實際操作中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同時,生動活潑的活動形式,使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使兒童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向我們展示了樂學的可行性。第三,這是一個開放的課堂,體現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捕捉兒童生活中有教育意義的內容,及時地把兒童生活中的新問題、社會中的新信息吸收到教學內容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