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金華的雙龍洞導學案(精選3篇)
記金華的雙龍洞導學案 篇1
《記金華雙龍洞》學案
四年級 姓名
一、學習目標
1、會寫13個生字,認識6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游覽順序。
二、課前預習
1、正確書寫本課生字。
2、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溶洞之奇。
三、預習檢測
1、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畫“∨”
盤曲(qū qǔ) 一簇(cù zú) 系(xì jì)繩子
似(sì shì)的 走了一轉(zhuǎn zhuòn) 稍(sāo shāo)微
2、抽查課文朗讀并評議
四、合作交流
1、作者在從金華去雙龍洞的路上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2、作者來到外洞看到什么?外洞有什么特點?
3、孔隙有什么特點?從哪些語句中看出來的?
五、拓展訓練
試按一定的順序寫一處景物。
《記金華的雙龍洞》導學案
南坑東學校四年級教師 王金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溶洞之奇。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溶洞之奇。
教學難點理清作者游覽順序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前面學習了《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今天,我們將游覽浙江金華北面的雙龍洞。
板書課題 記金華的雙龍洞
二、出示學習單,預習檢測
1、請拿出學案,進行檢測
叫一名同學(較差)讀,集體評議糾錯。
2、讀課文抽查,評議
3、看黑板圖理清順序 路上→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三、默讀課文2-3段,合作交流
看到 映山紅 油桐 沙土 新綠
特點 各色 白色 粉紅色 或濃或淡
聽到 溪流 時而寬 時而窄 時而緩 時而急
變換調子(潺潺 嘩嘩 淙(cóng) 淙(cóng) 嘩啦)
默讀課文4段 板書 映山紅 油桐
路上見聞 沙土 新綠
聽到溪流聲音 溪流
洞口 像橋洞 很亮
外洞 大 仿佛進了個大會堂
泉水 靠著洞口的右邊向外流
默讀課文5段 孔隙
小 只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
窄 須仰臥在船上
險 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擠壓下來
默讀課文6段 內洞
黑 一團漆黑 提著汽油燈也只能照見小小的一塊地
大 十來進房子那么大
奇 有雙龍 石鐘乳 石筍
顏色各異
變化多端
四、拓展交流
小練筆 進行交流
記金華的雙龍洞導學案 篇2
課題4 記金華的雙龍洞 姓名: 班級: 小組: 使用說明1、熟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2、認真作答,獨立完成“課前預習” 。學習目標1、會寫本課的生字,理解有關詞語。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金華雙龍洞的奇特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秀美山河的思想感情。3、培養學生分清課文主次的閱讀能力,學習抓住事物特點寫具體的表達方法。4、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第5自然段。學習重點通過學習課文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知道作者是怎樣按游覽順序有條理的記敘雙龍洞的,并能說出其主要內容。學習難點學習抓住事物特點寫具體的表達方法,背誦第5自然段。預習指導學習心得/教學方法搜集資料:葉圣陶: 雙龍洞: juān ( )獻 ( )秀 杜( )花qī ( )息 ( )涼 ( )瞞 ( )黑 ( )刊系(jì xì)繩子 仿佛(fú fó) 蜿(wān wǎn)蜒 漆(qī xī)黑 作者是 月 日游覽雙龍洞的,作者的游覽順序是(完成示意圖):金華城→羅甸→入山→( )→( )→( )→( )→出洞。請思考,本文的另一條線索是什么(貫穿全文的) 。【課文導讀】一、1.讀課文1——3自然段,這一路上風景如何?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來寫風景? 、 ……2.讀課文第4自然段,洞口的特點可以用一個字 來概括。我的理由是 。 二、1.讀課文第5自然段,讓我感受到外洞通往內洞的孔隙也可以用一個字 來說明它的特點。因為作者詳細的介紹了 、 能讓我深刻的感受到孔隙
記金華的雙龍洞導學案 篇3
溫馨寄語:上節課我們去欣賞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這節課讓我們隨著葉老先生的腳步去浙江金華看一看吧!
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臥、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鐘乳、突兀森郁”等詞語。(重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能復述“雙龍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壯觀。(重點)
3、領悟按游覽順序進行敘述的寫作方法,積累語言。(難點)
學法指導:
1、利用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詞。
2、在合作之前要充分的自學,完成自主練習。
3、根據導學案設計的問題展開學習,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打問號,在小組內討論。
知識鏈接:
雙龍洞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也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四周的山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素以林海莽原、奇洞異景、道教名山著稱于世。雙龍洞位于雙龍景區的中心,是整個景區的核心與象征。雙龍洞成為自然風景名勝的歷史已有1600多年。它海拔350米,由外洞、內洞及耳洞組成。外洞寬敞,面積達1200平方米。常年洞溫為15攝氏度左右,冬暖夏涼,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之感。內外洞有巨大的石屏相隔,僅通水路,水路長十余米、寬三米多。內外洞的相隔與相通,形成了雙龍洞最鮮明的特色。古詩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臥小船”,要從外洞進內洞,須平臥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有驚無險,妙趣橫生,堪稱游覽方式一絕,有“水石奇觀”之譽。內洞略大于外洞,如果說外洞是“龍廳”的話,那么內洞就是“龍宮”。洞內石鐘乳、石筍眾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顏色各異,有“黃龍吐水”,“倒掛蝙蝠”,“彩云遮月”,“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龜蛇共生”,“壽星與仙桃”,“青蛙盜仙草”......等四十余種景觀,幻化多變,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龍宮"。
一、自主學習:
1、通過自學,我掌握了本課的生字詞。我會寫:
zhè jiāng yóu tóng yí cù nóng lǜ tún bù shāo wēi
( ) ( ) ( ) ( ) ( ) ( )
é jiǎo cā shāng wān yán shí zhōng rǔ yī jǜ shàng yuán
( ) ( ) ( ) ( ) ( ) ( )
2、通過聯系上下文,借助工具書,我理解了課文中的生字詞,它們是:
3、我要把課文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二、合作探究
(一)讓我們隨著葉老先生的腳步去浙江金華看一看吧!
1、現在我們正走在路上,我們看到了什么?(默讀2、3自然段找出來)
2、欣賞讀:“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 。
(二)一路上大家有說有笑,眼前一片明艷,耳邊溪流潺潺,迎著溪水抬頭望去,看!雙龍洞到了! 我們一起來到洞口,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請你用筆劃下來,再讀一讀。
(三)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經讓我們感到很奇特,更令人驚嘆的是,那正流出溪水的孔隙。快來看看吧!
1、自讀第5自然段,說說孔隙給你什么感受?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
2、有感情的讀第五自然段(孔隙中,隨時都有撞破額角、擦傷鼻子的危險,隨著小船在孔隙中慢慢的行進,作者的心情也會越來越緊張。因此,這一部分要讀出緊張的情緒。)
(四)我們乘船從孔隙經過,大約走了八、九米就來到了內洞。這里又有什么樣奇特的景觀呢?默讀第6段,初入內洞有什么感覺?內洞有哪些景物?
三、拓展延伸
任選雙龍洞其中的一個景點進行復述。可采用導游介紹等形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