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案(精選9篇)
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篇1
課時目標
1. 能表達清楚、思路清晰、內容詳實地介紹鄉村生活或景物
2. 能將自己的收獲寫成文,內容表達清楚,能運用積累的優美詞句
3. 通過綜合性學習,激發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興趣,培養學生口頭表達和書面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大家在綜合活動中又搜集了課外資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獲吧!這節課,我們就再次走進田園,去看看你們對田園生活的學習成果吧!
二、口頭交流展示
1. 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我們對鄉村生活和田園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如:搜集的圖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關農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讓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學習的收獲。
2. 在四人小組里交流自己的感受、體驗。
3. 小組代表在全班展示匯報,可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圖片和資料“
(1)農村風光照片或圖片
老師為大家搜集了一些描述田園風光的詞語。讀一讀下面的詞語,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賞心悅目 潔凈明亮 心曠神怡 胸懷寬廣 綠色渲染墨線勾勒 草原茫茫
水鮮草美 牧草豐盛 羊肥牛壯 羊如白云 平原寬廣沃野千里 河汊縱橫
密如蛛網 低地草甸 闊葉高草 草原茫茫 寬闊無邊無際無涯 擇水草居
水草鮮美 牧草豐盛 平原寬廣 沃野千里 一望無際
一馬平川 原野寥廓 莽莽蒼蒼 綿延千里 無垠無邊千溝萬壑
芳草沃野 莽莽蒼蒼 綠遍山野 逶迤連綿 高低起伏明媚絢麗 平疇千里
沃土千里 一碧千里 山清水秀 明媚絢麗 平疇千里景色宜人 春色滿園
涼亭水閣 古色古香 目不暇接 花團錦簇 鳥語花香俯視大地 信步郊外
綠遍山野 高低起伏 平川廣野 莽莽蒼蒼
平原寬廣 起伏和緩 遼闊無涯 芳草綠野 坎坷不平
(2)了解到的、看到的農村兒童生活
(3)讓你最快樂的經歷是什么?做了什么農活,學會了做什么?
重點指導說:種甘蔗、抓雞、做年糕、捉溪螺、做稻草人。
4. 評一評誰的收獲大、感受深
5. 我們聽了同學的匯報,自己也有很深的體會,把自己最想寫的內容寫下來,可以寫自己的經歷、聽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體會。
你最想寫什么當作這個學期的紀念?為什么?
三、模仿起步:
模仿什么課文?模仿什么方法?
1.寫農村兒童生活——《麥哨》:突出兒童農村生活,側面描寫農村風光。
2.寫農村無限風光——《鄉下人家》,①按地點變化的順序寫,②按春夏秋冬的順序描寫農村風光,③按景物的類別寫,《牧場之國》的并列構段,一段一個內容,一段一句“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我要培養自己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口頭表達、交際能力。
2、我要圍繞本組訓練重點,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方法 讀→思→議→讀
預習任務
1、自學“詞語盤點”中的詞語,達到聽寫程度。
2、學習“我的發現”。
①朗讀這些句子。 ②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③將加點部分換成意思相近或相同的的詞語,再讀一讀,你會發現什么?④試說幾個像這樣的句子。
3、學習日積月累
①讀通讀順句子,糾正字音。 ②標出不理解的詞句。
③找出這些詩句的共同特點。 ④熟讀成誦。
4、展示臺
圍繞本組專題“走進田園,熱愛鄉村”為內容,準備將自己對田園美景、鄉村生活感受展示交流。
【任務一】合作交流
(1)認真閱讀口語交際及習作要求。
(2)舉例說說自己了解到的鄉村美景和鄉村生活。
(3)給組員講講自己知道了解到的鄉村生活
【任務二】我能聽寫“詞語盤點”并改正錯字。(一詞改三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務三】我能背誦“日積月累”。
日積月累:
1.采菊東籬下, 。(陶淵明)
2. ,夜靜春山空。(王 維)
3.竹外桃花三兩枝, 。(蘇 軾)
4.黃梅時節家家雨, 。(趙師秀)
5. ,豚柵雞棲半掩扉。(王 駕)
6.獨出前門望夜田, 。 (白居易)
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2.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3.體會不同的鳥類所代表的不同含義,進一步體會漢字的規律以及漢字所蘊涵的文化。教學重點:
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體會不同的鳥類所代表的不同含義。教學難點:
進一步體會漢字的規律以及漢字所蘊涵的文化。
教學關鍵:著重對學生進行寫字訓練,對比練習,多次復現來幫助學生記憶。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
教具準備:鳥的圖片、生字卡片。課型:識字課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認識7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知道書中四種鳥代表的不同含義。
教學重點:認識7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教學難點:了解“亦”的演變過程,知道漢字的規律以及漢字所蘊涵的文化。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一定知道很多的鳥類,你們都喜歡什么鳥啊?(鴕鳥、鴿子、喜鵲……)2.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鳥。
二、初讀感知
1.師貼圖,學生回答這是什么鳥?
鴿子、喜鵲、鸚鵡、孔雀、雄鷹(師板書)
2.學生借助拼音讀名字,讀準字音。有困難找同學或老師幫忙。3.根據自己的預習,在小組內交流交流生字
三、識字教學:
1.全班交流:
“亦”是“腋”的本字,教材給出了“亦”的演變過程,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古文字的“亦”字,像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形,兩臂之下的兩個點是指示符號,表示這里就是腋下。后來“亦”字多被借用為虛詞,相當于“也”的意思。因此只好另外造了一個從月(肉)夜聲的“腋”字來代替“亦”的本義。
“嬰”字是由“鸚”拆開的。貝在古代是一種非常難得的珍貴之物,除用做貨幣之外,婦女們還把它們串起來掛在脖子上作為裝飾。“嬰”字從二貝在女之上,其本義即指戴在女人脖子上的串貝頸飾。所以《說文解字》稱:“嬰,頸飾也。”此字后來多用指初生的女孩,又泛指幼童。
“畏”:甲骨文、金文的“畏”字,像一手持魔杖,頭型怪異的鬼怪形,表示特別威風的意思。因此,畏的本義是指威風、威嚴,通“威”,引申為恐嚇、嚇唬,再引申為恐懼、害怕、擔心、敬服等義。
“酷”“鸚”“鵡”“雅”這幾個字是形聲字,要引導學生結合原有的學習經驗利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來自主識記。
2.讀一讀這些詞語。
鴿子喜鵲鸚鵡孔雀雄鷹酷愛和平傳遞佳音人云亦云舉止高雅英勇無畏教師指導:每種鳥都代表著不同的含義:鴿子是和平的使者,因此說“酷愛和平”;喜鵲報春,所以說“傳遞佳音”;鸚鵡學舌,“人云亦云”;孔雀美麗大方,“舉止高雅”;雄鷹展翅高飛,勇敢、無所畏懼,因此說“英勇無畏”。
學生再讀,體會不同鳥的不同含義。
四、寫字教學
1.出示鷹、畏、亦。2.學生觀察、書空。3.教師指導:
“鷹”共有18畫,是半包圍結構,部首是“廣”。“畏”是上下結構,共有9畫,下面不要多寫一撇。展示“亦”的字理變化圖。
4.學生練習書寫
五、小結:這節課我們知道五種鳥代表的含義。說說你記住了幾個?(學生匯報)我們在知道含義的同時也學會了三個生字,在寫“鷹”字是要注意“鳥”的上面是單人旁加“隹”,“畏”字寫時不要多一撇,“亦”字第四筆是豎鉤,不是豎提。課后讀幾遍生詞。
六、作業:讀詞語、搜集其他鳥代表的不同含義。
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關注生活體驗,學會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捕捉習作素材。
2.能把生活中的見聞說清楚,明白,注意突出感受深刻的部分。
3.學習表達對事情的看法和感受。
教學重點:能把生活中的見聞說清楚,明白,注意突出感受深刻的部分。
教學難點:有條理.有重點地把生活中的見聞寫清楚,并適當表達對事情的看法,表達出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借助于我們學過的第一板塊的課文,學習他們的寫作方法,對我們的習作會很有幫助的。那么,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第一板塊學習了哪幾篇課文,所表達的主題是什么,有哪些好的地方可以借鑒呢?(指名回答)
二、交流見聞
1.課前,老師已經讓大家留心周圍的生活變化了,正是因為我們每天都經歷一些事情,有一些感受,才有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這節課我們就來寫一寫生活中的見聞。
2.(板書:見聞)什么是見聞?誰說一說?怎樣寫見聞?繼續板書:不拘形式的說寫“見聞”是指看到或聽到的事。將大家的見聞歸類,明確習作的范圍:休閑家庭、愛心校園、快樂街區、親近自然、關注媒體。
3.無論是說還是寫,都要注意這兩點小要求,其實,在寫其他作文的時候,都應該注意這兩點,(板書:1內容真實2感受獨特)
4.確定了寫作要求,我們從哪幾方面來進行寫作呢?請同學們打開書看這幾幅圖,先說看到了什么,再說由這幾幅圖想到了什么。
三、例文解析
1.同學們,看書中給我們提供的另外幾幅圖片,說說圖上內容。匯報。現在老師以第二幅圖片為例,來賞析一篇例文。
《校園見聞》
走進校園,校園里的景物跟以前一樣,我我真想大聲的喊一句:“啊!校園你跟以前一樣美麗!”
我在校園里慢慢地走著,我的心里出現了一種幸福感,看!值日生已經把校園打掃得干干凈凈。我快步走向了教室,聽見了教室里響起的瑯瑯地讀書聲,偶爾還傳來一陣說話聲。我走進教室,放下書包,拿起書本,加入了他們讀書的行列,這一切可真熟悉呀!上課了,這時,我看見倆人正在說著話呢,他們在干什么?原來是某位丟三落四的同學在向一位同學借修正帶呀,看到這樣的情形,我心里想:我以后在上學的前一天晚上都要檢查一下,看該帶的東西帶了沒有,以防在上課的時候沒有的用,向其它同學借。
叮鈴鈴,叮鈴鈴……下課了,我們班的小書迷高興壞了,馬上從書包拿出心愛的書看起來,瞧!劉丹就是其中一位,無論同學們怎么叫,她都不搭理。
啊!這真是一群有趣的同學呀!想到這里,我不由得笑了起來…… 2.指名讀文。
3.誰來說一說,你覺得這篇文章哪里比較好,好在哪里?4.師小結。
四、動筆寫作
1.請同學們根據我們今天的學習,把你自己的見聞寫出來。2.指名讀習作。
五、師小結
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篇5
1.認識“晉、扭”等13個生字,讀準“囊、吧”等4個多音字,會寫“晉、炕”等15個字,會寫“蘆花、發愣”等16個詞語。
2.帶著“為什么說雨來是小英雄”的問題,快速默讀課文。
3.給課文的每個部分加小標題,并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4.找出課文中景物描寫的部分,體會這樣寫的作用。
第一課時
一、視頻導入,了解課題。
1.同學們,你們平時喜歡看電影嗎?我們先來看一個電影片段吧。(出示電影片段)
2.看了這個片段,大家有什么感受?
3.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北部的蘆花村有一個十二歲的小英雄。他被迫給敵人帶路,卻把鬼子帶進了我們設計的地雷陣,炸得鬼子鬼哭狼嚎……你們知道這位年僅十二歲的小英雄是誰嗎?(板書課題)
4.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要求:自己默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查字典讀一讀。
2.指名讀生字新詞。
著重指導:“笤帚”中的“帚”要念輕聲。
根據學生的認讀情況進行讀音上的強調。
3.教師出示生字新詞,全班齊讀,讀中鞏固,掌握生字新詞。
蘆花 發愣 鉛筆 槍栓 胳膊 劫難 炕沿 鬼臉 戒指 柜板
綢子 槍聲 敵人 尸首 防備 慌忙
三、再讀課文,了解內容。
1.討論課文的敘述順序,并按順序概括小標題。
(1)歸納各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來的游泳本領高強。
第二部分:雨來上夜校讀書,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第三部分: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來與鬼子展開英勇斗爭,始終不說出李大叔的藏身之處。
第五部分:鄉親們以為雨來犧牲了,都很難過。
第六部分:雨來沒有死。
(2)提問思考:怎樣編寫小標題?
把長長的一部分內容濃縮成一個簡短的小標題,必須抓住內容要點,用語精練。小標題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詞語,可以用書上的語句概括,也可以用自己的話編寫。
(3)提煉課文的小標題。
第一部分:游泳本領高
第二部分:上夜校讀書
第三部分:掩護交通員
第四部分:勇斗鬼子
第五部分:河沿槍聲
第六部分:機智逃生
2.分角色朗讀精彩片段,評價檢測學生讀的情況。
(1)確定重點段:哪部分最能表現雨來是一位小英雄,哪部分就是重點語段。(第四部分寫的是雨來與鬼子展開英勇斗爭,始終不說出李大叔的藏身之處,所以重點段是第四部分。)
(2)分組討論:作者是根據哪些情節和詞語表現雨來是一個小英雄的?把有關的詞語標畫出來。(敵人的手段是哄、騙、恐嚇、毒打,甚至用死來威脅。而雨來始終說“沒看見”。)
(3)試著在組內分角色讀一讀。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讀課文或者表演。
3.把六個小標題連起來,能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嗎?(預設:老師幫你在最前面加上時間——抗戰時期,地點——蘆花村,這樣故事的主要內容就變得更完整了。)
四、課堂小結,暢談體會。
讀了課文之后,雨來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熱愛祖國、機智勇敢、堅強不屈。)
第二課時
一、復習故知,導入新課。
1.出示生字、新詞,指名檢查掌握情況。
2.上節課,通過讀課文,我們學習了用小標題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這節課,我們繼續品讀課文。
二、品讀課文,理清思路。
1.出示提綱,思考問題:
(1)文章通過哪幾件事表現了雨來機智勇敢的優秀品質?(掩護交通員、勇斗鬼子)
(2)文章其他部分與表現雨來是一個小英雄有什么關系?(圍繞各部分重點問題討論,教師加以點撥。)
第一部分:蘆花村的自然環境怎么樣?通過一件什么事說明雨來機智靈活,游泳本領高?
第二部分:從哪里可以看出雨來上夜校,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
第三部分:雨來的機智勇敢表現在哪些地方?
第四部分:雨來是怎樣與鬼子進行英勇不屈的斗爭的?
第五部分:蘆花村的鄉親對雨來的行為有什么反應?
第六部分:雨來是怎樣機智脫險的?
2.以學生自學為主(分為若干的學習小組),注意培養學生邊讀、邊想、邊標畫的閱讀習慣。
3.通過勾、畫、圈、點、注等各種批注方式,找出重點詞語、句子和段落以及重點人物、細節等。
三、深入文本,感受形象。
(一)理清聯系,深入探究。
1.從重點內容入手,理清段與段之間的聯系。
(1)鬼子抓住雨來為什么要槍斃他?
(2)雨來在鬼子面前為什么表現得如此堅強?
(3)雨來又是怎樣從鬼子手中逃脫的?他為什么能這樣做?
(4)你認為雨來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2.指導學生討論、理解重點句子。
在課文中畫出句子“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重點理解課文中兩次提到這句話的作用,從而體會雨來的優秀品質。
(二)重點研讀,感受英雄形象。
第四部分描寫了雨來與鬼子作斗爭的場景,最能表現雨來的英雄形象。
1.請同學們默讀第四部分,邊讀邊思考,從哪里能具體感受到雨來是一個小英雄。
預設一:品讀雨來和鬼子之間的對話。
(1)在鬼子對雨來的一連串盤問、哄騙、利誘的對話中,你感受到什么?(鬼子的奸詐狡猾,雨來的沉著與機智。)
(2)學生自讀,指名分角色朗讀。
預設二:品讀鬼子毒打雨來的片段。
(1)找一找鬼子毒打的動作。
(2)從這一連串的扭、打、揪、擰中,我們完全可以想象,鬼子是多么——(殘忍、殘暴、沒有人性)
2.小結:我們剛才交流了第四部分的重要片段,品讀了其中精彩的語言,小英雄雨來的形象在我們心中更加生動立體了。
(三)回顧總結,暢談感受。
1.讀了課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全班交流:
鬼子的威逼利誘,也沒有讓雨來屈服,說出李大叔的下落。(板書:堅強不屈)
雨來被鬼子毒打得兩眼直冒金花,鼻子流著血,但他想到的卻是“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板書:熱愛祖國)
雨來小小年紀就智斗鬼子,與鬼子斗智斗勇。(板書:機智勇敢)
四、拓展延伸,活學活用。
分享你所知道的其他英雄故事。
五、布置作業,鞏固提升。
鼓勵學生把整個故事講給家長聽,注意語言流暢,講述生動真實,突出雨來的精神品質。
小英雄雨來
堅強不屈
1.引導學生討論課文的表達順序,按順序概括小標題,并通過列小標題的方式,學習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2.在分析小英雄雨來這個人物形象時,引導學生研讀重要片段、重點詞句。在“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環節中,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來體會雨來的機智勇敢,明白雨來為什么要這樣做,通過對課文中反復出現的“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的感悟與探討,讓學生在感受雨來人物品質的同時也進行著愛國主義的熏陶、教育。
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篇6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再一次走進“語文百花園”,去采擷一朵朵知識的花朵、智慧的花朵。看誰的花朵開得最鮮,開得最艷!
二、分項訓練
語海暢游
1、漢字真有趣
(出示教材中的兩幅圖畫)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幅圖畫,它們有什么不同?再讀讀泡泡框的內容,你能說說圖畫的意思嗎?
(2)請同學們看看第一幅圖畫,比較圖畫和相應的字體,你發現了什么?第二幅圖又是怎樣的呢?
[在觀察、比較中明白兩個字是怎樣造出來的。]
(第一幅圖說明“即”的造字過程,畫的是一個人嘴對著裝滿美食的容器,表示“就餐”所以“即”有“接近”“靠近”的意思。第二幅圖說明“既”的造字過程,畫的是一個人頭背著裝滿美食的容器,表示“吃飽了”,所以“既”有“完”“已經”的意思。)
(3)(板書:即既)請同學們再仔細觀察這兩個字,它們有什么不同?
1)請同學們再仔細讀讀這兩個字,誰能為這兩個字組詞呢?
2)你還知道哪些形近字的造字過程呢?說一說。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平時的積累來匯報,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2、讀一讀,體會帶點詞的意思,互相說一說。(出示)
這是媽媽給我買的鞋,可結實啦!
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就不結實。
玉石經過琢磨( zhuó ó ),變得更加光華美麗。
米芾認真地琢磨( zuó )字貼。
鍋里的水沸騰了。
天剛蒙蒙亮,廣州城就沸騰起來。
(1)誰愿意來讀一讀這幾個句子,其他同學想一想,這幾個句子都是什么意思呢?
(2)句子的意思我們了解了,可是同一個詞語,在不同的句子中,又會有哪些不同的意思呢?請同學們再仔細讀讀這幾句話,討論討論,看看你有那些看法。
(3)學生討論后匯報,教師適時進行點撥、引導。
(結實:第一句中是“牢固,耐穿”的意思。
第二句中是“勇敢,堅強”的意思。
琢磨:第一句中是“打磨”的意思。
第二句中是“思考”的意思。
沸騰:第一句中是“水燒到一定的溫度,熱氣上升。”
第二句中是“氣氛熱烈”)
(4)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說一說。
三、課堂總結,置留作業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2、搜集不同漢字的造字過程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積少成多閱讀平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要再次走進“語文百花園”,不但與那里各族的友誼格言相聚,還要去“向奶奶學語言”。
二、分項訓練
1、積少成多
同學們,你們喜歡格言嗎?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一組。
(出示)
樹直用處多,人直朋友多。(藏族)
騎快馬的,感覺不到路遠;朋友多的,感覺不到困難。(鄂倫春族)
有朋友的人,像草原一樣寬廣;沒有朋友的人,狹窄如同巴掌。(蒙古族)
智慧不憑年齡憑心靈,友誼不在一時在平時。(維吾爾族)
(1)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你發現了什么?
(格言出自不同的民族,而且與友誼相關的。)
(2)誰能說說每句格言的意思?你從中明白了什么呢?
(第一句是說樹長得直,它的作用就大,人如果要正直,就有許多人愿意跟他做朋友。告訴我們做人要正直。
第二句告訴我們要廣結朋友,朋友越多,困難就越容易解決。
第三句是說有朋友的人,心胸開闊;沒有朋友的人,心胸就狹窄。
第四句是講人的智慧不在于年齡的大小,也就是說并不是年齡越大就越有智慧,而在于是否愛動腦筋。一時友好不是友誼,平時經常的關心幫助才是真正的友誼。
這四句格言說明了朋友的重要,并告訴我們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誼。)
(1)請同學們再多讀幾遍格言,能試著背下來嗎?
(2)你好知道哪些有關友誼方面的格言,說給同學們聽聽。
2、閱讀平臺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短文《我向奶奶學語言》,邊讀邊想,這篇短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再讀短文,思考:奶奶的話好在哪里呢?小作者有什么新發現?
(3)學生讀文,討論交流匯報。
[學生可結合短文中的句子來理解,也可以結合生活實際來體會,教師不進行過多的分析講解。]
(4)你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問題嗎?提出來共同討論。
[鼓勵學生質疑,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三、課堂總結,置留作業
1、這節課,老師在與同學們共同學習的過程中收獲了真正的友誼,還懂得了學習語言的好辦法,你呢?
2、查閱資料或上網搜集更多有關友誼的格言。
第三、四課時
教學內容:(能說會道筆下生輝)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能說會道”和“筆下生輝”又要和你見面了,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更出色的表現!
二、分項訓練
1、能說會道
(1)同學們,你們有沒有過類似這樣的經歷:一位同學丟了一支和你同樣的一支鋼筆,他責怪你私自拿了他的東西,你受到了委屈,心里會怎樣呢?(難過)
再比如,你走過有果皮紙屑的地方,沒有弄清楚情況就批評旁邊的同學不講社會公德,使別人受到委屈;后來知道不是他亂扔的心里又會怎樣呢?(內疚)
(2)請同學們回憶自己受到委屈或委屈別人的事,確定自己最想說的內容。
(3)不論是你受到了委屈,還是你委屈了別人,該怎么辦呢?
(4)學生討論解決的辦法,教師適時出示泡泡框的內容。
1)我要把自己受到委屈的事情說清楚。
2)向別人說明情況,不要著急,要有禮貌。
3)向別人道歉,態度要誠懇。
(5)確定好了自己要說的內容,又懂得了表達的方式方法,就先說給你小組內的同學吧!
(6)小組推薦代表在全班交流,然后進行評價。
[在評價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側重是否把事情說清楚了,是否有禮貌,態度是否誠懇。]
(7)教師小結: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受到了委屈可以向別人解釋,委屈了別人要向別人道歉。
2、筆下生輝
啟發談話,揭示主題
(1)在“能說會道”中,同學們說出了自己受到委屈或委屈別人的事情,現在就把這件事寫下來。
(2)習作內容:
寫一件自己受到委屈或者使別人受到委屈的事,并寫一寫自己當時的真實感受;然后寫一寫自己是怎樣向別人解釋的,或者是怎樣向別人道歉的。
提出要求,指導習作
1、提出習作要求:
(1)在眾多的事情中,寫給自己印象最深的。
(2)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寫,要寫出自己當時的真實心情。
(3)題目自擬,字數不限。
2、學生寫作,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互動評一評:組員之間互閱,互相品一品,評一評,看看哪個地方寫得好,哪些地方還需要進一步說具體。
4、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三、課堂總結,置留作業
1、通過學習,老師發現,同學們不但說得好,而且寫得也真實、感人。你覺得自己又有了那些進步呢?說一說。
2、進一步完善自己的作文。
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篇7
一、視頻導入,了解課題。
1.同學們,你們平時喜歡看電影嗎?我們先來看一個電影片段吧。(出示電影片段)
2.看了這個片段,大家有什么感受?
3.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北部的蘆花村有一個十二歲的小英雄。他被迫給敵人帶路,卻把鬼子帶進了我們設計的地雷陣,炸得鬼子鬼哭狼嚎……你們知道這位年僅十二歲的小英雄是誰嗎?(板書課題)
4.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要求:自己默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查字典讀一讀。
2.指名讀生字新詞。
著重指導:“笤帚”中的“帚”要念輕聲。
根據學生的認讀情況進行讀音上的強調。
3.教師出示生字新詞,全班齊讀,讀中鞏固,掌握生字新詞。
蘆花 發愣 鉛筆 槍栓 胳膊 劫難 炕沿 鬼臉 戒指 柜板
綢子 槍聲 敵人 尸首 防備 慌忙
三、再讀課文,了解內容。
1.討論課文的敘述順序,并按順序概括小標題。
(1)歸納各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來的游泳本領高強。
第二部分:雨來上夜校讀書,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第三部分: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來與鬼子展開英勇斗爭,始終不說出李大叔的藏身之處。
第五部分:鄉親們以為雨來犧牲了,都很難過。
第六部分:雨來沒有死。
(2)提問思考:怎樣編寫小標題?
把長長的一部分內容濃縮成一個簡短的小標題,必須抓住內容要點,用語精練。小標題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詞語,可以用書上的語句概括,也可以用自己的話編寫。
(3)提煉課文的小標題。
第一部分:游泳本領高
第二部分:上夜校讀書
第三部分:掩護交通員
第四部分:勇斗鬼子
第五部分:河沿槍聲
第六部分:機智逃生
2.分角色朗讀精彩片段,評價檢測學生讀的情況。
(1)確定重點段:哪部分最能表現雨來是一位小英雄,哪部分就是重點語段。(第四部分寫的是雨來與鬼子展開英勇斗爭,始終不說出李大叔的藏身之處,所以重點段是第四部分。)
(2)分組討論:作者是根據哪些情節和詞語表現雨來是一個小英雄的?把有關的詞語標畫出來。(敵人的手段是哄、騙、恐嚇、毒打,甚至用死來威脅。而雨來始終說“沒看見”。)
(3)試著在組內分角色讀一讀。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讀課文或者表演。
3.把六個小標題連起來,能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嗎?(預設:老師幫你在最前面加上時間——抗戰時期,地點——蘆花村,這樣故事的主要內容就變得更完整了。)
四、課堂小結,暢談體會。
讀了課文之后,雨來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熱愛祖國、機智勇敢、堅強不屈。)
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篇8
鄉下人家
【教學目標】:
1、認識“檐”“飾”等5個生字。正確讀寫“裝飾”“和諧”等14個詞語,正確讀寫課文的重點詞語,并掌握多音字“扎”、“結”、“冠”、“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體會詞語在表情達意的作用。
3、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由衷的熱愛之情。
4、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通過描寫和鄉下人家最密切相關的景物來抒發感情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1、師準備:鄉下風景的圖片、節奏舒緩的音樂、由每段落文字及圖片組成的投影片。
2、生準備:觀察并收集有關鄉村生活的資料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能隨文章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到鄉村生活的美好,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面展現出來的鄉村生活的美。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出示兩組投影片:
第一組:林立的高樓、漂亮的汽車、熱鬧的廣場
第二組:低矮的磚瓦房、小河里暢游的鴨鵝、穿著樸素的人們
提問:看到這兩組圖片,你想到了什么?
2.請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你所了解到的鄉下生活是怎樣的?
3.師:有一位叫做陳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細膩、優美的筆觸為我們具體的描述了鄉下人家的生活,你們想去看看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1課,一起走進鄉村生活,一起領略它那份獨特的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初步感知
師:請大家打開書,用你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遇到帶有生字的句子多讀幾次。讀完之后想一想:鄉下人家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試著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概括。
2、檢查字詞,掃除障礙。
3、反饋交流,提煉中心。
師:課文讀完了,咱們來聊聊鄉下人家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師:作者眼中的鄉下人家又是怎樣的呢?課文中有一句話,寫出了作者的感受,你們知道在哪兒嗎?
(出示句子: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a.劃出句子,齊讀
b.老師還想請同學們讀這句話,不過這次讀跟剛才那次有所不同,你們得用回答我問題的語氣讀這句話。可以嗎?聽好了!
問題一:鄉下人家在什么時候什么季節的景色最美?(強調“不論…不論…”),哦,我聽明白了。那不論什么時候都有哪些時候呢?(早上、中午、下午、傍晚、夜晚),不論什么季節都有哪些季節呢?(春夏秋冬)
問題二: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怎樣的風景?(強調“獨特、迷人,板書)能換個詞嗎?
c.同學們剛才通過朗讀很好的回答了老師的問題,
生交流后師小結:鄉下人家,到處都隱藏著一道道獨特、迷人的風景。現在就請同學們和你組內同學之間一起合作,看看作者都描繪了鄉下人家的哪些景物,并給每一處景物起個小標題。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屋前搭瓜架
門前種鮮花
雨后春筍冒
院里雞覓食
河中鴨嬉戲
門前吃晚飯
夜靜催眠曲
三、閱讀片斷,想像畫面。
1、鄉下人家有這么多的美景,一定有你喜歡的畫面,下面就請你把你最喜歡的一處,或幾處畫面找到,讀給你的同桌聽聽好嗎?
學生讀,教師巡視。
2、找個別學生讀,利用課件幫助學生想象畫面。
四 整體回顧,感悟中心。
師:同學們,聽了你們的朗讀,讓我深刻地感受到我們看似平凡、普通的鄉村生活竟如此美麗,美得樸素,美得動人 。老師也禁不住想吟詩一首(點擊課件)
長藤綠葉瓜架,
春雨竹筍鮮花。
雄雞悠閑自在,
小橋流水戲鴨。
夕陽鳥兒如畫,
紡織娘高唱甜蜜,
最美鄉下人家。
師讀,生齊讀。
五、延伸拓展,閱讀《在天晴了的時候》 (盡量讓學生自主閱讀,自己感悟)
1.學生自由讀《在天晴了的時候》,試著畫出作者描寫了哪幾種景物,是怎樣描寫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2.交流感受,并在頭腦中浮現畫面。
3.有感情地朗讀。
板書設計:
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篇9
一、復習故知,導入新課。
1.出示生字、新詞,指名檢查掌握情況。
2.上節課,通過讀課文,我們學習了用小標題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這節課,我們繼續品讀課文。
二、品讀課文,理清思路。
1.出示提綱,思考問題:
(1)文章通過哪幾件事表現了雨來機智勇敢的.優秀品質?(掩護交通員、勇斗鬼子)
(2)文章其他部分與表現雨來是一個小英雄有什么關系?(圍繞各部分重點問題討論,教師加以點撥。)
第一部分:蘆花村的自然環境怎么樣?通過一件什么事說明雨來機智靈活,游泳本領高?
第二部分:從哪里可以看出雨來上夜校,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
第三部分:雨來的機智勇敢表現在哪些地方?
第四部分:雨來是怎樣與鬼子進行英勇不屈的斗爭的?
第五部分:蘆花村的鄉親對雨來的行為有什么反應?
第六部分:雨來是怎樣機智脫險的?
2.以學生自學為主(分為若干的學習小組),注意培養學生邊讀、邊想、邊標畫的閱讀習慣。
3.通過勾、畫、圈、點、注等各種批注方式,找出重點詞語、句子和段落以及重點人物、細節等。
三、深入文本,感受形象。
(一)理清聯系,深入探究。
1.從重點內容入手,理清段與段之間的聯系。
(1)鬼子抓住雨來為什么要槍斃他?
(2)雨來在鬼子面前為什么表現得如此堅強?
(3)雨來又是怎樣從鬼子手中逃脫的?他為什么能這樣做?
(4)你認為雨來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2.指導學生討論、理解重點句子。
在課文中畫出句子“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重點理解課文中兩次提到這句話的作用,從而體會雨來的優秀品質。
(二)重點研讀,感受英雄形象。
第四部分描寫了雨來與鬼子作斗爭的場景,最能表現雨來的英雄形象。
1.請同學們默讀第四部分,邊讀邊思考,從哪里能具體感受到雨來是一個小英雄。
預設一:品讀雨來和鬼子之間的對話。
(1)在鬼子對雨來的一連串盤問、哄騙、利誘的對話中,你感受到什么?(鬼子的奸詐狡猾,雨來的沉著與機智。)
(2)學生自讀,指名分角色朗讀。
預設二:品讀鬼子毒打雨來的片段。
(1)找一找鬼子毒打的動作。
(2)從這一連串的扭、打、揪、擰中,我們完全可以想象,鬼子是多么——(殘忍、殘暴、沒有人性)
2.小結:我們剛才交流了第四部分的重要片段,品讀了其中精彩的語言,小英雄雨來的形象在我們心中更加生動立體了。
(三)回顧總結,暢談感受。
1.讀了課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全班交流:
鬼子的威逼利誘,也沒有讓雨來屈服,說出李大叔的下落。(板書:堅強不屈)
雨來被鬼子毒打得兩眼直冒金花,鼻子流著血,但他想到的卻是“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板書:熱愛祖國)
雨來小小年紀就智斗鬼子,與鬼子斗智斗勇。(板書:機智勇敢)
四、拓展延伸,活學活用。
分享你所知道的其他英雄故事。
五、布置作業,鞏固提升。
鼓勵學生把整個故事講給家長聽,注意語言流暢,講述生動真實,突出雨來的精神品質。
小英雄雨來
堅強不屈
1.引導學生討論課文的表達順序,按順序概括小標題,并通過列小標題的方式,學習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2.在分析小英雄雨來這個人物形象時,引導學生研讀重要片段、重點詞句。在“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環節中,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來體會雨來的機智勇敢,明白雨來為什么要這樣做,通過對課文中反復出現的“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的感悟與探討,讓學生在感受雨來人物品質的同時也進行著愛國主義的熏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