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五教學設計(通用2篇)
習作五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要求:
1.讀懂例文《小鬧鐘》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段,從中學到利用擬人化手法來介紹生活中常見事物的方法,并領悟到這樣寫的好處。
2.領會本次習作的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寫法,用擬人化的手法寫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點,展開豐富的想象,寫的具體,生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這堂課,老師先給你們畫一幅畫。老師板書簡筆畫:鬧鐘
1.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小鬧鐘張著嘴巴在說話
猜猜看,小鬧鐘說的是什么?
2.揭題:自述
自己述說自己的事情
二聽讀范文
1.聽一聽:朗讀范文
2.議一議:聽了范文,討論:鬧鐘的自述與我們平時介紹鬧鐘的作文有什么不一樣?
小組組合,交流討論
3.說一說:自愿上臺交流
教師提示:要張開自己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這一事物,用第一人稱來介紹它的特點,使讀者感到很有趣。
4.評一評:你覺得《小鬧鐘》這篇文章好在哪兒?
5.品讀《小溪流的自述》,用筆畫出寫得好的詞句,說說好在哪兒。
三、練寫自述
1.啟發談話,開拓選材思路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我們熟悉的事物,它們每天和我們生活在一起,它們也有自己的快樂和煩惱,它們可能有很多的話想對我們說。我們寫自述類文字,也要選擇自己熟悉的事物。你可以寫家用電器,如洗衣機、電冰箱;文具如鋼筆、文具盒;長江黃河甚至是地球母親。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不同,知識積累不一樣,因此,每個人的素材應該是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
2.獨立選材,分組互議
出示題目《自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印象將題目空白處補充完整,然后引導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說說自己選擇這個材料寫的理由。
3.練習寫稿,教師巡視指導。
4.修改評議
范文欣賞
日記本的自述
我是被主人從商店買回來的。那天,她還給我起了個好聽的名字,英文叫做“paulo”,翻譯成中文是“保羅”,意思就是“保密羅”——哦,是想讓我替她保密啊。我本想拒絕的,但誰讓她是我的主人呢!沒辦法,我只好接受了這個難聽的名字和尷尬的任務。
幾點挫折
每天小主人一放學,便像老朋友似的把我緊緊抱住,我都快被擠得喘不過氣來。在她眼里,我可漂亮了:天藍色的硬皮封面、純潔的小天使、美麗的月亮姐姐,難怪她這么喜歡我。
主人拿出鋼筆寫她的小秘密了。她說:我很孤獨,我真的好想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可是他們都出門打工去了,我好想他們……
哦,我明白了,想安慰一下小主人,和她說說話,但她又聽不見我的聲音。我又氣又急,為什么人們有那么多的煩惱呢?
小主人接著說:我今天又和別人鬧矛盾了,不過我也有不對的地方……
我看了挺高興。她又寫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心底無私天地則寬……
我高興極了,為主人有這樣的胸懷而快樂。她又說:其實生活比你想象的要好得多。你只需要接受你應該接受的放棄可以放棄的容忍能夠容忍的,你會發現原來一切也如此美麗。
我看得有些迷惑不解了,猜不透這是什麼意思。但看到小主人高興的樣子,我也就跟著高興了。
友誼之橋
漸漸地,我們成了好朋友。一天學校組織照相,小主人高興的抱著我照了個漂亮的合影。我高興得差點跳了起來——要是我能夠跳得動的話。
主人,我衷心的祝你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習作五教學設計 篇2
這次作文訓練重在讓學生寫一件親身經歷的事,準確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以我手寫我心。《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讓學生“表達真情實感”。學生為真情而寫作,為興趣而寫作,“情動而辭發”,就能寫出豐富多彩的有意思的生活。
為此我們制訂了這樣的教學目標:1、從學習寫作的角度看懂四幅圖片,體會面部表情中的含義。2、根據作文的要求,自擬題目,體會情感寫一篇記敘文。
我們認為教學重點是通過讀懂四幅圖片,體會激發情感。我們理解本次習作的難點表達真實情感,把事情寫具體、完整、有層次。在課前我們做了這些準備:1、請學生回顧自己的生活經歷,找尋照片,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先說一說;2、四幅面部表情圖。
我們準備安排下列教學過程:
一、營造氛圍,誘發創作熱情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思維總是由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四種表情豐富的人物臉譜,誘發了兒童極為豐富的想象力,調動了兒童思維的創造性。 用視頻展示四個表情,激發興趣。讓學生看表情,說成語,說句子。如看到笑的表情說出笑容滿面,笑容可掬,哈哈大笑,捧腹大笑,臉上漾起了酒窩,露出了會心的微笑,嘴角露出了一絲不易覺察的笑容等詞句,不光豐富了學生的語匯,而且讓學生展開了豐富的聯想,有利于下面的寫作教學。
二、引導回顧,開啟記憶閘門
作文是生活和思想、環境和情感、客體和主體相融合的產物。寫作思路離不開情感誘發,讓學生回憶各自多姿多彩的生活,把作文訓練與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有機結合起來。結合自己的照片,在小組里講講自己照片中的表情,以及這個表情背后的故事。請學生上臺把自己的照片分類,貼在四幅面部表情的下方。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因為習作是一種需要,一種自我表達的需要,那么,當一次習作呈現在學生面前,如何體現這種“需要”呢?畢竟難以做到任何一次習作都能激發起每個孩子表達的欲望,沒有了欲望何談需要?那么,我想,教師的作用是否就是通過某種方式喚起學生表達的欲望?通過讓學生談自己照片中的事,就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能比較好地勾起學生或許已經“塵封”的記憶,讓他們不由自主地吐露喜怒哀樂的生活經歷,因為與人分享快樂,向人傾吐憂愁,表達憤怒,是正常的,也是容易做到的情感宣泄。這時,請學生上臺,講講自己的故事。
三、學習例文,表達細膩情感
在學生講故事的基礎上,出示教師的下水文。讓學生讀下水文,使他們有例可循,觸動學生心中的那根弦,從而“談”出美妙的心音。接下來七嘴八舌談一談,學生仔細的自讀例文,說一說你覺得哪里寫得好。再進入火眼金睛話細節這一環節,讓學生說說例文中哪些細節描寫得好,值得借鑒。
最后總結:怎樣才能寫好敘事的作文?1、要有一個明確的中心思想。讓讀者看了作文就知道你寫的是什么。2、必須抓住事件的發生、發展和結果幾個環節。無論采取什么方法敘述,都應抓住發展、變化的問題或矛盾來寫。3、要 把事情寫完整寫具體。說任何事,都必須把它的時間、地點、人物、經過交代清楚。最關鍵的是以我手寫我心,說真實的事情,說親身經歷的事,只有感動自己的事情,才能感動別人。
學生有話可說,想一吐為快,產生了傾訴的欲望,這時就進入下一個寫作,表達真情實感的環節。學生在寫作時,教師行間巡視,并相機指導。以上是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在初稿完成后,就進入了第二課時反復修改的環節。俗話說“千金難買回頭望,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三分寫、七分改! ”當學生滔滔不絕地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傾訴在紙上后,多么想得到別人的認可啊!這時開展評優激勵,能激發新的創作動機。
以上就是我對習作五教學設計的闡述,是一種預設,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習作水平、課堂上的反饋生成,及時調整教學環節,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