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 小語第七冊《撈鐵!方贪冈O計(通用13篇)

小語第七冊《撈鐵!方贪冈O計

發布時間:2023-08-25

小語第七冊《撈鐵!方贪冈O計(通用13篇)

小語第七冊《撈鐵!教案設計 篇1

  一、     教學目標 :

  1.          了解懷丙和尚為撈鐵牛做的幾項準備工作;

  2.          了解懷丙和尚把鐵牛撈上岸的經過;

  3.          認識浮力,教育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4.          感受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培養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本質。

  二、     教學重點:懷丙和尚撈鐵牛時做的四項準備工作和把鐵牛撈上岸的經過。

  三、     教學難點 :對浮力的認識及利用

  四、     教學對策:借助多媒體顯示,變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形象,

  變無聲為有聲來解決難點。

  五、     教學方法:

  1.          借助多媒體建立供對比模型,通過對比,啟發學生思維,達到實質性認識水的浮力的目的。

  2.          借助多媒體顯示,以便教師根據課文文字敘述更好地講解學生形象地感知撈鐵牛前的四項準備工作及撈鐵牛的經過。

  3.          利用多媒體強大的綜合功能、教學時效。

  六、     教學過程 :

  一)     引入:

  1、          懷丙和尚為什么說:“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保

  2、          懷丙和尚是怎樣叫“水”把鐵牛送回來的呢?

  二)     學習第3自然段:

  1.          整件感知

  1)放錄音朗讀課文,同時演示多媒體(四項準備工作動畫

  片)學生一邊聽,一邊看畫面,初步了解懷丙和尚在

  撈鐵牛前做了哪幾項準備工作。

  2)檢查提問:這段主要寫什么?(撈鐵牛前做的準備工作)

  2.          精讀課文

  1)出示第三段課文。(多媒體)

  閱讀要求:

  (1)自由讀課文,數數這段有幾句?

 。2)劃出每句重點詞,想想每句說什么。

  2)檢查自學情況,隨著學生的回答,演示多媒體

 。1)講讀第一句

 、俪鍪镜谝痪湓,并給“潛、摸”作上重點記號(多媒

  體出示)

 、诙嗝襟w演示“潛水摸!眲赢嬤^程。

 、坌〗Y、歸納,多媒體出示“潛水摸牛”字樣。

 。2)對于第2、3、4句的教學方法同上,其中“裝滿”、“結實”、“很粗”、“緊緊”這些詞作注重記號,先后打出“備船裝沙”、“并船搭架”、“牛架相栓”多媒體演示字樣。

 。3)出示練習:按照準備工作的先后順序,用直線連起

  來。

  第一步           備船裝沙

  第二步           潛水摸牛

  第三步           牛架相栓

  第四步           并船搭架

 。4)齊讀課文

  三)     學習四、五自然段

 。ㄒ唬┱w感知

  1.          默讀、思考: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什么?

  2.          檢查自學情況。

  3.          演示打撈鐵牛動畫片。

 。ǘ┚x課文

  1.          出示第4、5段課文(多媒體出示)

  要求:讀一讀,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分小組議一議。

  2、檢查自學情況(分小組匯報)

  3、師進一步 (1)為什么船會上?(演示動畫片)提醒學生注意船身變化。

 。2)為什么繩子越繃越緊?(演示動畫片)提醒學生注意繩索、鐵牛。

  (3)為什么能把鐵牛拔起?這與前面的準備工作有沒有關系?

 。4)為什么不把鐵!拜d”上岸,而要“拖”上岸?(演示動畫片)

  (5)從拔鐵牛到拖鐵牛,這都是靠什么呢?(水的浮力)

  4、演示(多媒體出示)

 。1)準備工作做好了,和尚先讓水手們        ,接著      ,最后        (分別分別用四個字概括出撈牛的三個步驟)。

 。2)船越(    ),裝的沙就越(    ),船的重量就越(    ),船身就下沉的越(    ),離鐵牛的距離也就越(    );鏟去黃沙,船身漸漸上(    ),離鐵牛的距離越來越(    ),所以繩子越繃越(    ),因此,鐵牛被(    )出了淤泥;最后又將鐵牛順水拖回,這些都是利用了水的(    )(    )。懷丙和尚不愧是(    )(    )(    )工程家。

  5、出示板書(多媒體出示)

  潛水摸牛

  備船裝沙

  準備工作    并船搭架

  牛架相栓                                                              

  撈鐵牛                                        利用浮力

 。☉驯                    鏟沙浮船            聰明智慧 

  打撈過程    劃船拖牛            

  拖牛上岸

  6、師小結:

  (1)讀完了課文,我們知道:懷丙和尚說的“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的意思,原來就是利用水的浮力把它們送回來。

  (2)我們該怎樣讀懷丙和尚說的話呢?(胸有成竹,信心百倍)

 。3)能舉例說說人們怎樣利用水的浮力嗎?

 。4)今天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打撈鐵牛呢?

小語第七冊《撈鐵牛》教案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的是宋代和尚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鐵牛打撈上來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以及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課文的重點是打撈鐵牛的經過,包括準備工作和打撈過程。記敘層次清楚,行文簡明有序,是這篇課文語言表達上的主要特點。這樣的課文,適宜訓練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想想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每部分各寫了什么內容;然后把各部分內容連起來想一想,練習抓住文章主要內容。教學難點是撈鐵牛所憑借的水的浮力的知識,可抓住第2自然段的重點詞語理解船能“把鐵牛從淤泥里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準備工作的意義,來理解打撈過程中對水的浮力的利用。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方面是訓練學生理解重點詞句段,進而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另一方面,使學生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啟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會用“出色”“議論紛紛”造句。

  2.朗讀課文,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感受我國古代勞動

  人民的聰明智慧,啟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3.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建議

  (一)教學準備

  課前,可讓學生懂得一點有關水的浮力的知識,也可做一做有關水的浮力的實驗。

  (二)教學過程

  1.識字與寫字

  要求認的字要注意“淤”的讀音,讀“y ”而不是“y薄R?蠡嶁吹淖種幸?注意“潛”的讀音,讀“qi?醤”而不是“qi n”。要注意“綁”的寫法。“和尚”的“尚”要讀輕聲。

  2.閱讀教學

  課文第3至第6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有關水的浮力的知識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要注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可引導學生仔細閱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懷丙和尚撈鐵牛之前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并把要點概括出來。先找出重點詞語,再組織語言表達。準備工作的要點是:(1)摸清鐵牛沉沒的位置;(2)準備兩只大船,在船里裝滿泥沙;(3)兩船拴緊,跨船搭架;(4)鐵牛和木架兩端,用繩子相連。概括出要點后,再把課文讀一讀。至于懷丙和尚為什么要做這幾項準備工作,為減少理解上的困難,可在學完第4自然段后再回過來想想、說說。

  教學第4自然段,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想一想這段課文涉及到哪些事物,把它們找出來(泥沙、船身、繩子、鐵牛),再抓住重點詞語,邊讀邊想象,體會這些事物之間的聯系,看看能不能用什么關聯詞語把它們連起來……經過讀書、思考、討論,學生會發現“泥沙減少→船身上浮→繩子繃緊→鐵牛被往上拔”的因果關系(因為泥沙減少,所以船身向上浮;因為船身向上浮,所以繩子越繃越緊;因為繩子越繃越緊,所以才把鐵牛一點一點地往上拔)。從對撈鐵牛過程的具體記敘中,感知懷丙和尚對水的浮力的利用。

  學生理解了在打撈過程中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的,再回過頭來探究為什么要做那些準備工作(第3自然段),就容易理解了。為什么要摸清鐵牛沉沒的位置?為的是更好地確定打撈辦法。為什么船里要裝滿泥沙?為的是鏟掉泥沙后船身可以向上浮。為什么兩船拴緊、跨船搭架?為的是使船只平穩,增加浮力。為什么要用兩只船?是考慮鐵牛笨重,需要極大的力量。為什么鐵牛和木架用繩相連?為的是船只上浮時,能把鐵牛從淤泥中拔出來。多問幾個為什么,我們就可以從這些準備中體會到懷丙和尚事前的周密思考和安排,感受他的聰明才智。

  3.朗讀指導

  要以3、4自然段為重點。第3自然段的朗讀,要啟發學生想一想:這一段寫了哪些準備工作?自己讀一讀,想一想,怎樣把這些準備工作突出出來。學生通過自讀和互讀,還可體會到表示準備工作的一些動詞要讀重音。如,“潛到、摸清、準備、裝滿、劃到、拴、搭、綁”。

  第4自然段的朗讀,可抓住重點詞語想想事物間的聯系,再在試讀中體會怎樣把這種聯系讀出來。

  4.活動提示

  (1)“讀一讀,寫一寫,并用加點的詞說話”。本題目的在于積累詞語,練習運用詞語。在教學中,要注意“潛泳”中“潛”的讀音和寫法。在練習寫話時,要先把課文中含有加點詞語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體會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再練習寫話。

  參考例句:

  出色:他把這項任務完成得很出色。

  議論紛紛:大家對他的做法議論紛紛。

  (2)“討論交流”。這道題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通過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感悟段的含義,并能用自己的話概括段落的意思,因此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在復述的基礎上,體會給課文分段的方法,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提示。

  5.課時安排:建議3課時。

  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1.課文為什么只具體寫撈第一只鐵牛的情況?

  2.課文為什么最后才交代懷丙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學家?

  對以上兩個問題,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對于第一個問題應讓學生懂得敘事要有詳有略,這樣才能重點突出,避免繁瑣。對于第二個問題要縱觀全文來思考。

  從課文前面講的和尚胸有成竹、有條不紊地指揮撈鐵牛的過程可以看出:和尚具有非同一般的智慧與能力,是了不起的人。這樣必然引起人們對他的姓名與身份的關注,因此課文最后做了交代,說明懷丙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學家”是當之無愧的?梢,這樣安排是作者的匠心獨運。

  相關資料

  1.懷丙和尚

  北宋出色的工程家。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人。據史書記載,懷丙和尚聰明善思,曾多次解決當時誰也解決不了的工程難題。真定十三級寶塔,中間的柱子壞了,寶塔向西北傾斜,懷丙和尚另做一根柱子,把壞柱子換下,把寶塔扶正了。趙州石橋歪斜欲倒,懷丙和尚說,往橋下石頭中灌鐵,可以扶正。鄉民們踴躍捐助。懷丙和尚在石頭上鑿洞,熔化鐵水灌入其中,果然扶正了石橋。

  2.黃河大鐵牛鑄造于唐開元年間,作浮橋的錨用。宋末,浮橋被金軍燒毀。后來,大鐵牛漸被泥沙埋沒。1989年從黃河古道中挖出四只大鐵牛。最輕的有26噸,最重的達45噸。四只鐵牛一只只膘肥體壯、肌肉隆起、圓目怒睜、威風凜凜,相貌彼此相似而又各有差別。1991年12月8日,黃河大鐵牛復制品在北京歷史博物館展出。1992年11月26日,這些復制品走出國門,在意大利羅馬博覽會大廈展出。

  3.河中府古代府名,因位于黃河中游而得名,管轄稷山、運城、芮城等縣。府治在今山西省的永濟縣。

小語第七冊《撈鐵!方贪冈O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懷丙和尚為撈鐵牛做的幾項準備工作;

  2.了解懷丙和尚把鐵牛撈上岸的經過;

  3.認識浮力,教育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4.感受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培養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本質。

  二、教學重點:懷丙和尚撈鐵牛時做的四項準備工作和把鐵牛撈上岸的經過。

  三、教學難點:對浮力的認識及利用

  四、教學對策:借助多媒體顯示,變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形象,

  變無聲為有聲來解決難點。

  五、教學方法:

  1.借助多媒體建立供對比模型,通過對比,啟發學生思維,達到實質性認識水的浮力的目的。

  2.借助多媒體顯示,以便教師根據課文文字敘述更好地講解學生形象地感知撈鐵牛前的四項準備工作及撈鐵牛的經過。

  3.利用多媒體強大的綜合功能、教學時效。

  六、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懷丙和尚為什么說:“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

  2、懷丙和尚是怎樣叫“水”把鐵牛送回來的呢?

  二)學習第3自然段:

  1.整件感知

  1)放錄音朗讀課文,同時演示多媒體(四項準備工作動畫

  片)學生一邊聽,一邊看畫面,初步了解懷丙和尚在撈鐵牛前做了哪幾項準備工作。

  2)檢查提問:這段主要寫什么?(撈鐵牛前做的準備工作)

  2.精讀課文

  1)出示第三段課文。(多媒體)

  閱讀要求:

 。1)自由讀課文,數數這段有幾句?

 。2)劃出每句重點詞,想想每句說什么。

  2)檢查自學情況,隨著學生的回答,演示多媒體

  (1)講讀第一句

 、俪鍪镜谝痪湓,并給“潛、摸”作上重點記號(多媒體出示)

 、诙嗝襟w演示“潛水摸牛”動畫過程。

 、坌〗Y、歸納,多媒體出示“潛水摸牛”字樣。

 。2)對于第2、3、4句的教學方法同上,其中“裝滿”、“結實”、“很粗”、“緊緊”這些詞作注重記號,先后打出“備船裝沙”、“并船搭架”、“牛架相栓”多媒體演示字樣。

 。3)出示練習:按照準備工作的先后順序,用直線連起來。

  第一步 備船裝沙

  第二步 潛水摸牛

  第三步 牛架相栓

  第四步 并船搭架

  (4)齊讀課文

  三)學習四、五自然段

  (一)整體感知

  1.默讀、思考: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什么?

  2.檢查自學情況。

  3.演示打撈鐵牛動畫片。

 。ǘ┚x課文

  1.出示第4、5段課文(多媒體出示)

  要求:讀一讀,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分小組議一議。

  2、檢查自學情況(分小組匯報)

  3、師進一步 (1)為什么船會上浮?(演示動畫片)提醒學生注意船身變化。

 。2)為什么繩子越繃越緊?(演示動畫片)提醒學生注意繩索、鐵牛。

  (3)為什么能把鐵牛拔起?這與前面的準備工作有沒有關系?

 。4)為什么不把鐵牛“載”上岸,而要“拖”上岸?(演示動畫片)

  (5)從拔鐵牛到拖鐵牛,這都是靠什么呢?(水的浮力)

  4、演示(多媒體出示)

 。1)準備工作做好了,和尚先讓水手們   ,接著 ,最后   (分別分別用四個字概括出撈牛的三個步驟)。

  (2)船越(    ),裝的沙就越(    ),船的重量就越(    ),船身就下沉的越(    ),離鐵牛的距離也就越(    );鏟去黃沙,船身漸漸上(    ),離鐵牛的距離越來越(    ),所以繩子越繃越(    ),因此,鐵牛被(    )出了淤泥;最后又將鐵牛順水拖回,這些都是利用了水的(    )(    )。懷丙和尚不愧是(    )(    )(    )工程家。

  5、出示板書(多媒體出示)

  潛水摸牛

  備船裝沙

  準備工作    并船搭架

  牛架相栓 

  撈鐵牛利用浮力

 。☉驯╃P沙浮船  聰明智慧

  打撈過程    劃船拖牛 

  拖牛上岸

  6、師小結:

 。1)讀完了課文,我們知道:懷丙和尚說的“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的意思,原來就是利用水的浮力把它們送回來。

 。2)我們該怎樣讀懷丙和尚說的話呢?(胸有成竹,信心百倍)

 。3)能舉例說說人們怎樣利用水的浮力嗎?

  (4)今天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打撈鐵牛呢?

小語第七冊《撈鐵!方贪冈O計 篇4

  【教學設計說明】《撈鐵牛》一文敘述層次清晰,詳略得當;語言樸實準確,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材料。

  一、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讓學生了解宋朝出色的工程家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大鐵牛撈起來的故事,知道我國古代有不少富有創造精神的科學家和能工巧匠。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讀寫“宋朝、淤泥、熟悉、船艙、劃槳、議論紛紛、工程家”等詞語及“撈、潛、搭、綁、鏟、繃、搬、拖”等動詞。學會用“熟悉”造句。

  3.學習“邊讀邊想,提出問題”的方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學習“把”字句與“被”字句的互換。能正確地聽寫課文規定的句子。

  5.能口述懷丙撈八只大鐵牛的經過。能講述另一位我國古代科學家或能工巧匠的故事。

  二、教法特點

  1.本課教學始終圍繞“鐵牛是被洪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這句話和“出色”這個詞來進行。

  2.本課是第三單元的第一篇。第三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邊讀邊想,學習提出問題”。這是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必經之路,但這也是較難形成的一種能力,所以教學設計充分運用課后練習2,并注意發揮“題例”的作用。引導學生逐步地學會抓住內容的特點,扣住重點詞語提出問題。提問時輔之以朗讀,通過對比朗讀等訓練加深對句子的理解。

  本課建議安排3課時。

  【教學主要步驟】

  一、揭示課題,引發閱讀興趣

  1.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撈鐵牛。

  2.看到這個題目,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3.課文講了我國古代一個工程家用與眾不同的方法解決難題的故事。

  二、布置預習,組織交流

  1.根據預習提示預習課文。(預習時間要充裕)

  2.檢查生字的讀音及對生字詞的理解。(淤泥、熟悉、潛入船艙、劃槳)

  3.指名分節讀課文,糾正讀音。

  4.“鐵牛是被洪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懷丙是“出色”的工程家?讓我們帶著這兩個問題深入學習課文。

  三、學習課文第一、二節

  1.指名讀第一、二節。

  2.撈鐵牛有哪些困難?(板書:笨重陷入淤泥)“議論紛紛”是什么意思?人們在議論些什么?比較下面句子,哪一句表達得更確切?為什么?(“可是有哪個大力士能把那么笨重的鐵牛一只一只撈起來呢?”/“可是誰能把鐵牛一只一只撈起來呢?”)

  3.和尚說“我來試試看”,其實他有沒有把握?從哪句話可以看出?朗讀這句話。(重點讀出“叫”、“送”兩字)(板書:叫水送回)

  四、學習課文第三節

  1.默讀課文,思考:和尚為撈鐵牛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板書:

  準備工作:潛水探牛/備船裝沙/并船搭架/拴牢鐵牛

  2.逐句學習提出問題的方法。

  (1)默看課后練習2的題例,思考:題例是抓住句子的什么內容,抓住句子中的什么詞語提出問題的?(比較朗讀:和尚讓人準備兩只很大的木船,船艙里裝滿了泥沙,慢慢地行駛到鐵牛沉沒的地方。/和尚讓人準備兩只木船,船艙里裝了泥沙,慢慢地行駛到鐵牛沉沒的地方。)

  (2)用以上相同的方法(先抓住句子的重點詞語,學習提出問題,再通過朗讀,加深體會句子的意思即:“看→問→想→讀”)完成課后練習2。

  (3)在加深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齊讀第三節。

  (4)小結:從中看出和尚在做準備工作時考慮得非常周密,這是他能順利地撈起鐵牛的關鍵。

  五、學習課文第四、五、六節

  1.自由讀課文,在書上劃出在撈第一只鐵牛時和尚叫水手們做的事。

  板書:鏟沙劃槳

  2.鏟沙后為什么能拔起鐵牛?(板書:拔)(有條件的話,可做演示實驗。實驗時要突出:鏟、浮、繃、托、拔等詞語,要與自然課的實驗有區別。)

  3.拔牛時,繩會不會斷?船會不會翻?木架會不會散?為什么?(對照課文第三節內容來體會)

  4.使勁劃槳的結果是什么?(板書:拖)

  5.仔細觀察課文插圖,思考:這是畫出了哪一節內容?

  6.為什么用“終于”這個詞語?(“終于”說明撈鐵牛并非輕而易舉)下面我們練習口述和尚撈鐵牛的事(略)

小語第七冊《撈鐵牛》教案設計 篇5

  今天我執教了長春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撈鐵!芬徽n。這篇課文講的是宋代和尚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鐵牛打撈上來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以及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從而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懷丙和尚撈鐵牛時所做的四項準備工作和具體撈鐵牛的過程。

  教學難點是理解船能“把鐵牛從淤泥里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準備工作的意義,從而懂得打撈過程中對水的浮力的利用。為了使以后的教學能揚長避短,特對本節課教學反思如下:

  一、取得優點

  1、在突出重點部分,也就是撈鐵牛的準備工作部分,學生理解、掌握較好,學會了抓住關鍵詞概括小標題。準備工作的第三步,并船搭架,學生不易理解,我有效地利用課件資源,幫助學生理解如何并船搭架,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準備工作。很好地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2、做到對學生適時地鼓勵,在課上曲偉、郭海豐同學膽子小,不敢回答問題,在我的鼓勵下,能勇敢的回答問題,我想經過這節課的鍛煉,對他的成長是有好處的。

  二、存在不足

  1、還不能準確的把握課堂時間,在難點的突破上,不夠到位,沒有達到水到渠成。由于學生年齡小,不懂得浮力的知識,這段時間用的少,有些操之過急,過于牽強,因此學生感悟說得少。尤其是運用“因為所以”句式說話時,如果多找幾個同學說一說,然后教師在適時地幫學生一把,就會很好的突破難點。

  2、我對教學課件雖然知道適時出現,但演示還不夠熟練,還需加強基本功的訓練,學會自己制作課件,才會得心應手。

  3、同學們課堂的積極性還沒有充分的調動,這與這是一篇說理性文章,課文比較抽象、枯燥,不能很好的投入到文本中分不開的。

  三、改進措施

  1、我需要不斷的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實踐。

  2、平時抽時間學習課件制作,爭取早日能自己制作課件。

  3、以后不斷研究說理性文章的教學方法,使自己盡快的成長起來。

  以上為我教學這一課的粗淺感受,還很不全面,還需各位領導、老師給予點評。

小語第七冊《撈鐵!方贪冈O計 篇6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正確讀寫“宋朝、議論紛紛、和尚、船艙、沉沒、繩子”等詞語。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學習課文《撈鐵!罚鍟n題。

  “撈”:東西掉到哪里用“撈”這個詞呢?

  2、看了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么?學生提問。(誰撈的鐵牛?為什么撈鐵牛?怎么撈的?結果怎樣?)

  二、自學生字新詞

  1、音形難點:潛、陷、尚、論(多音字)

  2、組詞語

  宋(     )    拴(     )    陷(     )    論(     )

  送(     )    栓(     )    滔(     )    輪(     )

  繩(     )    綁(     )    鏟(     )    拖(     )

  蠅(     )    梆(     )    產(     )    施(     )

  3、理解詞義

  宋朝:朝代名。由趙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這個地方位于黃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積的泥沙。

  浮橋:在并排的船上鋪上木板造成的橋。本課浮橋的不同點是兩頭各拴在四只大鐵牛上。

  議論紛紛:許多人在議論,各說各的看法。議論,對人和事物發表看法。紛紛,言論多而雜亂。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領。本課指了解這段河的深淺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領又很高。

  潛水:隱藏在水面以下活動。

  水手:在船上負責艙面工作的普通船員。

  浮力:物體在流體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動的力量。

  工程家:能夠獨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設計以及指導施工的專門人才。本課指懷丙和尚是機械和水利工程的專家。

  和尚:出家到寺廟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初讀課文,理解文章層次,整體感知課文

  1、小聲自讀課文。

  2、討論每個自然段寫什么內容?

  第一自然段:鐵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個和尚主動提出要叫水把鐵牛送回來。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準備工作。

  第四自然段:請水手鏟泥沙到河里拔起鐵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們劃船把鐵牛拖上岸邊。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樣方法撈起其余的鐵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懷丙。

  四、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思考:課文寫了什么內容?按什么順序寫的?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

  3、思考課后習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的,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2、練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撈鐵牛經過,包括準備工作,打撈過程。

  教學難點:

  抓住課文主要內容,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啟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教學過程:

  一、朗讀全文

  思考:

  1、是誰提出要撈鐵牛?(板書:懷丙)

  2、你能根據課文內容向大家介紹一下懷丙嗎?誰能用一個準確的詞概括一下懷丙的特點?(板書:出色)

  二、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為什么要撈鐵牛,誰能讀一讀有關內容?

  2、指名讀一讀有關內容,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板書:被水沖走)

  ---------------------------

  三、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懷丙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撈鐵牛的?(人們議論紛紛,可以看出人們束手無策,毫無辦法,是在大家感到撈鐵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提出來的。)

  2、追問:從什么地方看出撈鐵牛十分困難?(從“笨重”一詞可以看出鐵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撈。從人們對此事“議論紛紛”可以看出大家對撈鐵牛沒什么好辦法。)

  3、介紹:據資料記載,每只鐵牛重四,五萬斤,當時又沒有起重機這樣的現代化設備,打撈技術又比較落后。

  4、懷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撈鐵牛呢?反復讀懷丙所說的話。(板書:叫水送回)

  過渡:怎么叫水把鐵牛送回來呢?從這個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懷丙是一個出色的工程家呢?我們先來看準備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

  四、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2、誰知道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摸清地點,兩只船并排裝滿泥沙。并排栓緊搭架,兩頭拴牢。)

  3、齊讀這一段,進一步體會出色的準備。

  五、學習課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接下來,我們看打撈過程,打撈鐵牛的工作是分幾步做的?再看懷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讀課文。

  2、指名答:分幾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運回?(板書:打撈)

  4、一只鐵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辦呢?

  5、指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打撈第二只鐵牛的過程。

  小結:和尚叫水把鐵牛送回來了,其實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小結

  1、和尚想出這么出色的辦法,是因為他在哪個字上動了腦筋?(水)

  2、是水沖走了鐵牛,又是水把鐵牛送了回來,懷丙想出這么出色的辦法就是因為他用自己的才智變害為利,像懷丙這樣的工程家在歷史上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用科學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作一個有用的、聰明的人才。

  七、總結全文

  1、懷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現在已經有一千多年了,當時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說明了什么?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示?

  (說明古代人們的聰明才智。我們的前人對世界科學文化做出的貢獻。我們這一代更應該愛科學,用科學。)

  2、交流其它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附: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一、動手實驗,體會水的浮力的應用

  1、實驗準備工作

  (1)在玻璃缸里裝上水,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鐵塊表示鐵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兩個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裝滿沙子。

 。4)用一根細繩,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鐵塊上,讓繩子繃緊。

  2、學生演示怎樣撈鐵牛

  (1)要求:一個學生一邊動手演示,一邊敘述怎樣撈鐵牛,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2)學生評議演示和講解的情況。

  二、討論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水的浮力

小語第七冊《撈鐵!方贪冈O計 篇7

  《撈鐵牛》教案 

  教學要求與目的

  1、引導學生自學課文生字、新詞,并利用工具書理解意思。

  2、熟讀課文,通過講解演示使學生了解利用誰的浮力打撈鐵牛,認識事物的兩重性。

  3、學習本文按使發展有詳有略和補述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撈前準備‘

  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二課時

  一、知識遷移,明確學習目標

  1、提問“一只皮球掉進又深又窄的樹洞里去了,怎樣才能拿出來?

  2、引新揭題。

  3、提出學習目標:(1)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認識事物的兩個方面。(2)學習”緊扣關鍵詞“的方法讀懂課文。

  二、導學導練,掌握學習方法

  1、通讀理思路,找出關鍵詞(出示學法(1))。

  2、實驗攻難點、理解關鍵詞(出示學法(2))。

  指名讀第二大段,其余的用序號標出幾句話、用橫線劃出寫了幾件事。

  檢查、4句話4件事,4件事以卡片貼出。

  (1)兩船裝沙這件事做得出色么?

 。2)并船搭架是不是作得出色?演示:一只搭架行不行?

  兩只船并在一起搭架行不行?為什么行?

 。3)為什么用粗繩拴牛?為什么派人摸清鐵牛沉在哪里?

 。4)這四件事準備工作能不能向我這樣的順序去做?(輪讀)

  (5)這四件事不能隨便去做,說明什么?這四句話一句接一句寫,句子之間什么關系?齊讀第二段,體會出色的準備。

  3、入境學重點,理解關鍵詞。

  (出示燈片)再現打撈過程。

  按學法第二步自學第三段。

  檢查:7句話2件事,卡片貼兩件事。

 。1)鏟沙這件事是不是做得出色?板書:船浮、繩緊拔牛。

  (2)船靠什么向上?

 。3)劃船這件事是不是作得出色?板書:拖回。

 。4)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運回?在哪里拖?靠什么?

 。5)一只鐵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辦?

  小結:和尚叫水送回的辦法,就是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拖回岸邊,這么笨重的鐵牛都叫和尚拖回來了,他的辦法是怎樣的辦法?打撈過程呢?齊讀第三段,體會出色的打撈過程。

  4、讀議思結合,領會課文中心,(出示學法(3))

  (1)懷丙為什么會想到這出色的辦法?齊讀懷丙說的辦法一句。(

 。2)他在哪個字上動了腦筋?沖走鐵牛,水給人們帶來什么?送回鐵牛,水又給人們帶來什么?

  小結:任何事物都有兩個方面——有害也有利,懷丙就是利用水有利的一面,變害為利,撈起鐵牛。請舉例說明古代、現代勞動人民利用水利用水的浮力為自己,為人類服務的例子。

  總結:我們從小就要學會認識事物,預防事物對人類有害的一面,利用有利的一面,變害為利,造福人類,做個出色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三、置疑問難,了解課文寫法

  1、我們用緊扣關鍵詞的方法學了這課,還有什么不懂?

  2、提問兩個問題:(1)課文只詳細撈一只鐵牛的準備工作,打撈過程,為什么不再詳寫第二只……第七只?

  3、按事情發展的記敘文一般開頭都交代清楚四要素,課文到最后才電明人物是誰,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四、總結評價,強化訓練

  對照學習目標,你是否都達標了?

  齊讀學法三步,以《海底世界》為作業 ,檢查學法掌握或發油印作業 ,課后延伸。

小語第七冊《撈鐵!方贪冈O計 篇8

  設計一

  (第4,5,6自然段的教學實錄)

  師:剛上課時,同學們就提出了問題:和尚是用什么辦法把鐵牛撈上來的 現在我們通過學習來解決這個問題,

  師:默讀課文,思考:哪兩個自然段寫打撈第一只鐵牛的過程.

  生:第4. 5自然段寫打撈第一只鐵牛的過程.

  師:好.這兩個自然段請同學們自己學,要求認真讀書,思考兩個問題.(出示投影)

  思考題:

  1. 第四自然段后三句話是什么關系

  2. 鐵牛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來

  (生讀思考題)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自己來學習.在學習中如果遇到困難,同位之間可以互相商量討論.老師看哪些同學學得認真.

  (生自由學習,討論)

  師:誰先說一說后三句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先說1,2句的關系,再說2,3句的關系.

  生:我認為這幾句話是因果關系.因為水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鏟到黃河里去了,船里的泥沙減少了,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鐵牛的繩子越繃越緊,所以船靠著水的浮力,把鐵牛從淤泥里拔了上來.

  師:這位同學理解得非常好,那和尚是利用什么力量把鐵牛拔出來的

  生:利用水的浮力,(板書:利用水的浮力)

  師:誰還記得老師提的第2個思考題:

  生:鐵牛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來

  師:好,誰來回答

  生甲:因為鐵牛太沉了,水手們根本沒有辦法把它拉上船.

  生乙:即使拉上了船,也會因為太沉,不容易劃到岸地邊.

  生丙:對!我同意趙剛的意見.書上已經寫到"水手們使勁把船劃到岸邊"這說明把鐵牛放在水中拖回來,已經很費力了.

  師:它能抓住課文的語句分析,這種方法非常好,值得同學們學習.

  生:和尚還在利用水的浮力.因為把鐵牛放在水里拉回來可以省一些力氣.

  師:這幾位同學分析得特別好.和尚這時還在利用水的浮力,你們看和尚是多么聰明啊

  師:誰來讀第6自然段.同學們一邊聽一邊思考:這樣的辦法是怎樣的辦法

  (生讀第6自然段)

  師:誰來回答

  生:我認為還是把沙子鏟入黃河,利用水的浮力拔出鐵牛,然后

  拖到岸邊撈起來的辦法.

  師:現在,同學們是不是知道和尚用什么辦法把八只鐵牛撈上來的

  生:(齊答)得用水的浮力.

  師:你們真聰明.

  師:(小結)現在同學們了解到和尚是利用水浮力把八只鐵牛撈上來的,解決了同學們剛上課時提出的問題.我們在學習中善于提出問題,并且通過讀書來解決這些問題,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師:同學們,課文寫打撈過程雖然沒有使用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但表達也很清楚,做到了言之有序.現在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撈上來的

  生:想.

  師:在觀看時,請同學們注意打撈過程的順序,一會兒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師:(放錄像).

  (天津市實驗小學劉軍執教)

  設 計 二

  一,通讀,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了解第4.5.6自然段的內容.

  2,畫出描寫打撈第一只鐵牛的重點詞句,想想這些詞句的意思.

  三,觀察,以說促讀

  1,老師利用復合投景,分解演示把鐵牛從河底向上技的過程,啟發學生注意觀察:河中的兩只大船,大船之間的架子,拴住鐵牛的繩子,泥沙減少,船身上浮.

  2,學生演示,利用復合投影分解把鐵牛從河底向上拔的過程,邊演示,邊講解,盡量用書上詞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教師引導學生評價,注意講清步驟,用準詞語.

  三,精讀,理清句序

  1,投影出示第四自然段內容,學生填空:

  準備工作做好了,和尚請水手們一起動手,把船上泥都( )黃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 ),船身慢慢地向上( ),( )鐵牛的繩子越( )越( ).船靠著水的浮力,把鐵牛從淤泥里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上( ).

  2,師生共同歸納段四句話的意思,教師板書

  準備好 鏟泥沙子 繃緊強 向上拔

  3,教師出示問題,學生思考回答

  (1)拴鐵牛的繩子為什么會越繃越緊(船身上浮) 河底的鐵牛為什么能向上拔(水的浮力)

  (2)這四句話的順序能不能調整(要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

  四,品讀,充分感悟

  1,自讀課文第五自然段.學生演示,利用復合投影,講述把鐵牛向岸拖.老師板書:[拖上岸].

  2,再讀課文第五自然段,想想和尚為什么不急著把鐵牛撈上船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鐵牛笨重].

  3,自讀課文第六自然段,思考:"這樣的辦法"指的是什么辦法 學生回答,教板板書:[水的浮力].

  五,深讀,回歸整體

  1,自讀課文第四,五,六自然段,用關聯詞語填空.

  ( )船上泥沙鏟光了,( )船身慢慢向上浮,拴住鐵牛的繩子( )越繃越緊,沉到河底的鐵牛( )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上拔.

  2,討論:課題中的"撈"字能否換成"拔","拖" (水中撈鐵牛,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膽和智慧)

小語第七冊《撈鐵!方贪冈O計 篇9

  教學目標

  1、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從而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教育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2、學習理解重點詞句的方法,并運用學到的方法讀懂課文。

  3、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弄清懷丙和尚做了哪些工作才把鐵牛撈上來。

  2、理解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的道理。

  3、學習理解重點詞句的方法,并運用學到的方法讀懂課文。

  教學準備

  實驗器具、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科學嗎?愛科學嗎?很好,那我們就一起來探索一下科學的奧秘吧。

  老師做有關“水的浮力”的演示,質疑:

  懷丙和尚說他用什么辦法能把大鐵牛撈上來?懷丙和尚是怎樣“叫水”把大鐵牛“送回來”的?

  二、學習第二部分

  1、(出示投影)讓生自由讀文,思考:懷丙和尚為撈鐵牛做了哪幾項準備工作?

 。撍→備船裝沙→拴船搭架→拴牛綁架)

  2、指導朗讀,注意:動詞要讀重音,把這些準備工作突出出來。

  三、學習第三部分 這一部分同學們合作學習,要求認真讀書,思考:(出示投影題)

 。1)懷丙和尚把準備工作做好后,是用什么力量撈起鐵牛?

 。2)根據課后思考·練習3的提示,想想帶點的詞語之間是什么關系,能不能用什么關聯詞把它們連起來?

  1、學生自由學習、討論。教師巡視。

  2、師生交流。

 。1)懷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撈起鐵牛?(水的浮力)讀出關鍵語句:“靠著水的浮力,把鐵牛從淤泥里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上拔。”

  師做“撈鐵牛”的演示:

  (2)交流:課后思考·練習3中的語句。(出示投影)

 、賹W生讀這段話。

  ②帶點詞語:泥沙減少→船身上浮→繩子越繃越緊→把鐵牛

  向上拔

 。ㄒ驗槟嗌硿p少,所以船身向上。灰驗榇硐蛏细。岳K子越繃越緊;因為繩子越繃越緊,所以鐵牛被向上拔。)

  3、指導朗讀。(帶點詞語要朗讀得特別分明。兩個“慢慢地”、“越繃越緊”要讀出味道來。)

  4、師讀第五自然段。

 。1)引導質疑:懷丙和尚為什么不急著把鐵牛撈上船呢?

  (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放在水里拉回來,可以省力氣。)

 。2)多么聰明的和尚呀!把第四、五自然段讀一讀。

  5、師讀第六自然段質疑:

  “這樣的辦法”是指怎樣的辦法?

  6、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知道了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來拔鐵牛的,那么我們再回頭看看懷丙和尚為什么要做那些準備工作?

 。ㄈ纾簼撍榈氖歉玫拇_定打撈辦法;備船裝沙為的是鏟掉泥沙后船身可以向上;拴船搭架為的是使船只平穩增加浮力;用兩只船是考慮牛笨重,需要極大的力量;拴牛綁架為的是船只上浮時,能把鐵牛從淤泥中拔出來。)

  師小結:從這些準備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懷丙和尚以科學的態度做了細致、周密的思考和安排,說明他有聰明的才智。

  四、學習課文第四部分

  1、齊讀課文,思考:這段寫什么?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

  (寫和尚是誰,表達了作者對這位和尚的贊頌之情。)

  2、為什么說懷丙和尚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家呢?

  五、總結全文

  1、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2、引導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出示投影)

  六、延伸課外

  想象一下,在當時還有什么辦法能把鐵牛撈上來?要是現在呢?

 。ㄗ寣W生明白,在當時懷丙和尚的打撈方法是最好的辦法,F在科學的打撈辦法有:浮筒打撈、浮吊打撈……)

  板書設計

  準備:潛水摸牛→備船裝沙→拴船搭架→拴牛綁架懷丙和尚

  文本框: 撈鐵牛

  利用浮力

  打撈:泥沙減少→船身上浮→繩子繃緊→鐵牛上拔出色的工程家

小語第七冊《撈鐵牛》教案設計 篇10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講的是宋代和尚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鐵牛打撈上來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以及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課文的重點是打撈鐵牛的經過,包括準備工作和打撈過程。記敘層次清楚,行文簡明有序,是這篇課文語言表達上的主要特點。這樣的課文,適宜訓練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想想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每部分各寫了什么;然后把各部分內容連起來想一想,練習抓住文章主要內容。教學難點是撈鐵牛所憑借的水的浮力的知識,可抓住第二自然段的重點詞語理解船能“把鐵牛從淤泥里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準備工作的意義,來理解打撈過程中對水的浮力的利用。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方面是訓練學生理解重點詞句段,進而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另一方面,使學生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啟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指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從而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受到愛科學、用科學的教育。

  3、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理解課文的重點段落是怎樣把意思表達清楚的。

  教學重點難點:

  1、弄清懷丙在撈鐵牛時做了哪些準備工作,是怎樣把鐵牛撈上來的。

  2、理解鐵牛能撈上來的原理。

  教學準備:課前,讓學生懂得一點有關水的浮力的知識,也可做一些有關水的浮力的實驗。

  第一課時

  一、引入:

  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個叫懷丙的和尚把沉入河底的大鐵牛撈上岸來,他是怎么做的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一看吧!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要求認識的字:撈陷淤搭綁鏟減繃丙

  2、要求會寫的字:撈笨潛綁鏟減越丙程

  “淤”讀yū,不讀yú;“潛”讀qián,不讀qiǎn

  3、認讀生字卡片:打撈笨重潛泳綁架出色穿越工程鏟除減輕議論紛紛浮橋結實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了解課文敘述順序。

  1.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

  2.每個自然段請一位同學讀。

  3.了解課文敘述順序。

  第一部分(1):寫為什么要撈鐵牛。

  第二部分(2-3):寫懷丙為撈鐵牛做的準備。

  第三部分(4-6):寫懷丙撈鐵牛的經過。

  第四部分(7):簡介懷丙和尚。

  4、說說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指名說。

  小結:這篇課文主要講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鐵牛的事。先講撈鐵牛的原因;再講準備工作;最后講怎樣撈鐵牛。

  第二課時

  一、引入:

  認讀生字卡片:打撈笨重潛泳綁架出色穿越工程鏟除減輕議論紛紛浮橋結實

  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研讀課文

  (一)、1、讀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話說為什么要撈鐵牛?

  2.鐵牛有多笨重呢?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沒有打撈工具?有沒有科學簡易的打撈方式?

  3.指導讀句子,加深理解。

  4.再讀第一部分。學生評議。

 。ǘ、自由讀課文2、3自然段,

  1、引導學生理解“議論紛紛”是什么意思?他么在議論什么?

  2、正當人們議論紛紛的時候,一個和尚出現了,他說了什么?在文中把這句話畫出來。

  3、請大家自由讀第三自然段,并用筆畫出重點詞語。

  4、怎樣撈鐵牛?我們先來看看懷丙和尚為撈鐵牛做了哪幾項準備工作。

  完成填空:(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然后引導學生用四個字把每項準備工作概括出來。)

  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懷丙做四項準備工作,他為什么要這么做?

  6、讀懂了這一部分,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出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小結:回顧四項準備工作,我們感受到四項準備工作做得認真和周密,準備工作出色。

  (三)、默讀課文4、5、6自然段。

  1、思考:懷丙和尚是怎樣撈起第一只鐵牛?

  看看課文是怎樣把這個過程寫清楚的,指名讀和尚……向上拔。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繩子、鐵牛在鏟沙過程中變化的詞標出來。

  課件演示撈鐵牛的過程,讓學生充分認識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拔出淤泥。

  2、全體朗讀這段話,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請用四個字概括出來。

  3、用同樣的方法自學5、6自然段。

  4、思考并討論:和尚為什么不急著把鐵牛撈上船,而是先讓水手使勁劃船把鐵年拖回岸邊,再讓眾人拖牛上岸。指名說。

  5、思考討論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什么?分別用四個字慨括出來。

  6、懷丙幾次利用水的浮力?他能把鐵牛撈上來,在哪個字上下了工夫?

 。ㄋ模、齊讀最后一自然段。學習文章寫法。

  你覺得懷丙是個怎樣的人?從他身上你能學到什么?

  三、課外擴展:當時條件有限,只能用這樣的辦法撈鐵牛,現在科技進步了,如果是你,能想出什么辦法撈鐵牛?(學生各抒己見)

  四、小結:懷丙雖然不是身體上的大力士,但是卻是知識上的“大力士”,他用自己的知識創造;了奇跡,“知識就是力量”!他巧用水的浮力,依靠科學的力量把鐵牛從水里撈上來,這種做法足以說明他是無愧于“出色的工程學家”這個稱號的。

  板書:

  鐵牛被沖走

  懷丙做準備 摸清位置 準備沙船

  撈鐵牛 拴船搭架 繩拴鐵牛

  鐵牛被撈出

小語第七冊《撈鐵牛》教案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感受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教育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2、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讀懂課文。

  3、學會本課生字詞。

  4、朗讀課文、能簡述撈鐵牛的經過。

  教學重點:

  1、理解懷丙和尚撈鐵牛時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是怎樣把鐵牛撈上來的。

  2、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讀懂課文。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第17課《撈鐵牛》,看了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么?(誰撈鐵牛?為什么撈鐵牛?怎么撈的?結果怎樣?)

  二、看書聽朗讀錄音、

  三、布置自學、(字幕出示自學要求)

  1、初讀課文,看拼音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利用工具書學習

  3、想一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試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四、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字卡,認讀生字。

  2、匯報弄懂了那些詞語,重點檢查以下詞語:浮橋、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講段意。(課文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繼續的。先講鐵牛被大水沖走,陷在淤泥里,一個和尚主動提出撈鐵牛:再講和尚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接著講怎樣撈起一只只鐵牛:最后講這個和尚的名字和身份?煞炙亩。)

  4、朗讀課文(四人,每人一段)

  5、學生質疑。

  6、五、作業: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明確目標。

  我們繼續學習第17課《撈鐵!,大家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懷丙和尚撈鐵牛的事。)他是怎樣撈鐵牛的?這節課我們深入討論學習。

  二、出示思考討論題。

  1、懷丙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撈鐵牛的?說明了什么?

  2、懷丙為撈鐵牛做了哪些準備工作?你覺得怎樣?

  3、打撈鐵牛的工作是分幾步做的?你覺得怎樣?

  4、為什么說懷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三、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導撥。

  1、第一個問題,抓住“議論紛紛”這個詞進行導撥。(議論紛紛,是說許多人在一起各說各的辦法,這里有困難大、無計可施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下,懷丙和尚說:“讓我來試試。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他們送回來。”這說明他有心信,而且說話留有余地,并且已經想好了撈鐵牛的辦法。)

  2、第二個問題,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這段共有四句話,按順序講了四項準備工作:摸清鐵牛沉在哪;兩只裝滿泥沙的大船駛到鐵牛沉沒的地方;拴船搭好架子;下水把鐵牛拴住。這四項工作都說明懷丙是針對鐵牛笨重的特點,進行了細致周密的安排。

  3、第三個問題,引導讀4—6自然段。(分三步:把船上的泥沙鏟到河里;水手們使勁劃槳,用船把鐵牛拖到岸邊;把水里的鐵牛拖上岸。再用同樣的辦法把其余的鐵牛撈上來。追問:運回行嗎?說明懷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4、第四個問題,引導學生從懷丙指揮撈鐵牛的過程理解。

  四、動手實驗,加深理解。

  1、實驗準備工作:

 。1)在一個裝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鐵塊表示鐵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兩個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裝滿沙子。

 。4)用一根細繩,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鐵塊上,讓繩子繃緊。

  2、學生演示怎樣撈牛。

  (1)要求:一個學生一邊動手演示,一邊敘述怎增撈鐵牛,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2)學生評議演示和講解的情況。

  五、總結課文

  1、懷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當時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說明了什么?從中受到什么啟示?

  (說明古代人們的聰明才智。我們的前人對世界科學文化做出的貢獻。我們這一代更應該愛科學,用科學。)

  2、誰能說說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六、作業。

  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小語第七冊《撈鐵!方贪冈O計 篇12

  教學要求:

  1、 通過教學,激發學生學科學的興趣。

  2、 學習課文主要內容,讓學生了解懷丙和尚在撈鐵牛前所作的準備工作及他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撈上來的。

  3、 理解“沉沒”、“淤泥”、“議論紛紛”等詞語。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教學難點:

  讓學生了解懷丙和尚在撈鐵牛前所作的準備工作及他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撈上來的。

  教學準備:

  做浮力小實驗用的器具,如:透明圓底玻璃杯、方形小木頭、小鐵塊、棉線。

  鐵牛簡筆畫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展示課前準備的一幅放大的課文中的插圖,讓同學們初步認識鐵牛。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副簡筆畫里畫得是什么嗎?

  生:鐵牛。

  師:你們知道鐵牛是用來做什么用的嗎?

  生:拴浮橋。

  〔充分發揮課文有插圖的特點,提供學生說的機會〕

  師:同學們,你們想聽故事吧?

  生:想。

  師:那么現在,老師就給你們講一個有關鐵牛的故事。故事發生在離現在約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時期,有一回,黃河發大水,沖斷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橋,河兩岸拴浮橋用的八只大鐵牛也被大水沖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后,要重修浮橋,可是一只鐵牛有一萬多公斤重,兩輛大卡車拉也拉不動,何況當里又沒有吊車。這樣笨重的大鐵牛怎么撈起來呀!人們議論紛紛,獻計獻策,但始終找不到一個好辦法。后來來了個和尚,他說:“我有辦法,鐵牛是被大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送回來。”水怎能幫和尚送回鐵牛呢?這不是說大話騙人嗎?其實,和尚真的有辦法,那么他是用什么辦法撈起鐵牛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0課《撈鐵!

  〔讓學生看圖,點出課題,導入新課,很有新意。把觀察、思維、說話訓練有機結合,激發了兒童的學習興趣。〕 

  老師范讀課文,讓學生邊聽邊思考: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師:同學們,通過朗讀你了解到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生:課文主要寫了懷丙和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及撈鐵牛的過程。

  師:課文哪個自然段告訴我們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主要人物和故事發生的原因?

  生: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主要告訴我們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第二自然段主要告訴我們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發生的原因。

  師: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

  生:宋朝。

  師:故事發生在什么地點?

  生:河中府城外。

  師: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誰?

  生:懷丙和尚。

  師:故事發生的原因?

  生:黃河發大水,沖斷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橋,河兩岸拴浮橋用的八只大鐵牛也被大水沖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就來理解和尚是用什么辦法把鐵牛撈上來的,了解課文是怎樣按一定的順序寫的,同時初步學習概括段意的方法。

  師:剛才我們學懂了第一、二自然段,下面我們來學習第三自然段,F在請同學們自己反復讀第三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中所描述的內容。

  生:(大聲讀這一段)

  師:現在先請同桌的同學互相說一遍,看誰說得最好。

  生:(同桌同學練習)

  師:誰愿意給同學們說一說?

  生:和尚先請一個熟悉水性的人潛入水底,看一看鐵牛沉在哪兒,然后準備兩只大木船,船里裝滿泥沙,劃到鐵牛沉沒的地方。他再叫人把兩只船并排拴緊,搭個架子。最后請一個水手用很粗的繩子拴住鐵牛。

  師:這段寫撈鐵牛了嗎?

  生:(齊答)沒有。

  師:那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地說一說這段主要寫了什么?

  生甲:寫了和尚做準備工作。

  生乙:這一段主要寫了和尚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板書:準備工作)

  師:剛才同學們所說的就是這一段的段意。我們通過認真讀書,知道這一段中的四句話都是寫“和尚做的準備工作”,所以同學們把段意概括為“和尚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由此可見,認真讀書,了解內容,然后用比較簡練的語言進行概括,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師:還有一個方法,能夠幫助我們概括這一段段意。請同學們默讀第4自然段,想一想我們可以結合這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話來概括第二段段意

  生:我們可以結合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準備工作做好了”來概括第二段段意。

  師:對,誰來試著概括一下。

  生:和尚做好了撈鐵牛的準備工作。

  師:真好!我們讀書時還要注意上下文之間的聯系。

  師:誰再來把第二段內容讀一遍,我們看一看課文中運用了哪一組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把這幾項準備工作聯系在一起的請同學們用筆畫下來。

  〔著眼于言之有序,緊扣教學目標,訓練重點明確,指導具有可操作性!

  生:課文中運用了“先……然后……再……又……”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把這幾項準備工作聯系在一起的。

  師:你說的完全正確。下面請同學們看投影屏幕,我們來體會一下準備工作。(師用投影片分步演示)

  師:和尚先做了什么準備工作?

  生:請一個水手潛到河底,摸清了鐵牛沉在哪里。

  師:然后做了什么準備工作?

  生:準備兩只大船,把船里裝滿泥沙。

  師:第三項準備工作是什么?

  生:把兩只船并排拴在一起,搭上一個結實的架子。

  師:又做了什么?

  生:請一名水手用繩子把鐵牛拴住。

  生:(興趣盎然地看著演示過程)

  師:剛才我們演示了四項準備工作,都看清楚了嗎?那如果換一換順序可以嗎?比如說先寫把兩只船拴在一起,再寫劃過去行嗎?為什么?

  生:不行,因為船很大,單獨劃比較好劃。

  生:我同意這個意見,要是先把兩只船掛在一起,劃起來就非常吃力。

  師:由此看出,課文是按照準備工作的先后順序寫的,能顛倒嗎?這樣寫很有條理,我們在寫文章時也要按一定的順序,做到言之有序。

  師:誰再來把這一段讀一讀,同學們再來體會一下這一段是怎樣做到言之有序的。

  〔這里強調訓練“言之有序”這個重點,目的不在于反復講,而在于讓學生多體會!

  生:(讀第二段)

  師:剛上課時,同學們就提出了和尚是用什么辦法把鐵牛撈上來的,F在我們通過學習第三段,來解決這個問題。

  師:這一段一共三個自然段,老師請三名同學讀,誰愿意讀同學們一邊聽一邊想:哪兩個自然段寫打撈第一只鐵牛的過程

  生:第4、5自然段寫打撈第一只鐵牛的過程。

  師:現在你們知道那和尚是利用什么把鐵牛拔出來的吧?

  生甲:利用水的浮力。(板書:利用水的浮力)

  生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大鐵牛一只一只地撈了起來。

  師:你們真聰明,現在同學們都了解到和尚是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鐵牛撈上來的,那么你了解水的浮力嗎?。

  生:不了解。

  師:下面老師做一個實驗,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水的浮力。

  師利用一杯水和一個吊著棉線的小木頭做實驗演示,讓學生了解水的浮力。

 。ㄓ米鰧嶒灥姆椒ㄑ菔荆寣W生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了解水的浮力。)

  六、拓展延伸

  師:一個學生在打乒乓球時,一不小心把乒乓球掉進了一個小洞里,他想把球撿起來,可是洞口太小了,手伸不進去,他應該怎么辦才好呢?請你想一個辦法幫幫他。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訓練學生的合作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及語言能力,以達到學生學以致用的目的。)

  七、板書設計

  撈鐵牛的原因

  撈鐵牛的準備工作

  撈鐵牛的過程

  八、作業練習

  反思

  1.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環節。

  要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環節,而不要圍繞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環節,這是落實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

  在教學《撈鐵!窌r,就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環節。例如在教學課文第二段時,首先讓學生在熟讀進而記住主要情節的基礎上,用一句話概括地說一說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然后幫助學生總結出概括段意的一般方法。這幾個環節是在落實“初步學習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這一目標,在歸納段意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讀這一段,想一想這一段運用了哪一組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把這幾項準備工作聯系在一起的,(先……然后……再……又……)接著通過覆蓋式投影片按順序分步演示這四項準備工作,并體會這四項準備工作的順序是不能顛倒的,進而總結出:寫文章應做到“言之有序”。這幾個環節是在落實“學習課文按一定順序寫的方法”這一教學目標。

  2.落實目標過程中注重讀的訓練。

  語文課應該以讀為本,已經成為語文教師的共識。這節課為了扎扎實實地落實教學目標,注重了學生讀的訓練。在讀的形式上,有指名讀、齊讀、自由讀、默讀等;在讀的時機上,有初步感知內容時的“初讀”,有理解分析時的“細讀”,有體會領悟時的“品讀”。例如在教學第三段時,先通過指名讀來讓學生弄清這一段中三個自然段所寫內容的不同。然后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中語言的條理性,反復地讀,反復地體會,便落實了“學習課文按一定順序寫”這一目標。接著再讓學生通過“讀”來概括這一段的段意……總之,教學中始終通過讀來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讀來落實教學目標,提高了學生閱讀的能力。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為了目標的達成,在教學設計中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盡量讓他們自讀,自悟,自得。教學一開始,就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質疑,讓學生們帶著自己不懂的問題去深讀課文。教學中,努力為學生創造自立學習的機會,如在第二段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多讀,通過自己的語言實踐來理解內容,進而達成目標。在教學第三段時,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讓學生之間互相幫助,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小語第七冊《撈鐵牛》教案設計 篇13

  教學內容分析:

  1、《撈鐵!肥橇曛菩W語文第七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宋朝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時的八只鐵牛打撈上來的故事,贊揚了我國古代出色的工程家------懷丙和尚的聰明才智明才智。反映了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成就及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2、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了懷丙和尚撈鐵牛的原因、經過和結果。先講鐵牛被大水沖走,陷在淤泥里,一個和尚主動提出撈鐵牛;再講和尚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以及怎樣撈起一只只鐵牛,其中撈第一只鐵牛的過程是文章的重點,撈其余七只,只用了一句話,這樣寫,既抓住重點又避免了重復;最后才點出和尚的姓名和身份。

  3、第五單元讀寫訓練的重點是“歸納段落大意”,而此項訓練是繼“給課文分段”之后的又五項提要訓練內容。憑借課文,要繼續培養學生給課文分段的能力,開始指導學生練習歸納段落大意。

  教學對象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學過有關反映我國古代和現代科學技術方面成就的課文。如《青蛙的眼睛》《趙州橋》《魚和潛水艇》等課文。對本文所描寫的反映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及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較易理解。

  本班學生中下生面廣,思維的深刻性、想象的豐富性都很一般,而這篇課文講的是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的故事,學生缺少這方面的科學知識,因此對理解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的過程有一定的困難。

  教學目標:

  教養:

  掌握“宋、府、拴、笨、尚、潛、繩、綁、鏟、拔、丙、程”等12個字的音、形、義,并會寫。

  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宋朝、笨重、熟悉、出色、浮橋、議論紛紛、淤泥、工程家”等詞語的意思,并會用“熟悉、出色”造句。

  能結合課文,理解課后習題3句與句之間的聯系。

  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能正確回答練習1的三個問題。

  能按段意給課文分段。

  朗讀課文。

  教育:

  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的,從而認識到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激發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發展:

  通過學習,激愛科學的興趣,培養科學地認識問題、解決問是的態度。

  教學難點:

  對文中重點句的.理解。如和尚說的:“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

  理解懷丙和尚用水的浮力撈鐵牛的原理。

  教學方法: 球形教學法 實驗演示法

  教學媒體: 投影機、投影片、計算機

  課前準備: 配合課文的投影片。一套實驗器具。(玻璃缸、船、沙等) 計算機軟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學習第一段。

  指名讀第一段,讓學生邊聽邊思考:為什么要撈鐵牛?

  板書:大水沖牛

  點撥:重修浮橋還有沒有別的辦法?為什一定要撈鐵牛?

  要撈起這八只鐵牛容易嗎?從哪里可以看出?

  指導學生理解:“有哪個大力士能把它們一只一只撈起來呢?”引導學生理解“人們正在議論紛紛!薄白h論紛紛”是什么意思?想象他們在議論些什么?

  正當人們議論紛紛的時候,一個和尚出現了,他說了一句什么話?你能從課文里把這句話找出來嗎?

  投影:“讓我來試試,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敝笇W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這句話講了幾個意思?

  從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撈鐵牛的辦法,而且這辦法跟水有關系)

  板書:叫水送牛

  指導學生朗讀第一段。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課文第二、三、四段,理解懷丙和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以及撈鐵牛的過程。

  繼續深入理解“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這個句子。

  解決課后練習3 體會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聯系。

  充分認識懷丙確實是個出色的工程家。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一、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第一段,知道了黃河發大水,沖斷了河中府城外的浮橋,拴住浮橋的八只大鐵牛也被沖到河里去了。正當人們想辦法要撈起鐵牛重修浮橋進,一個和尚出現了,他說要叫水把鐵牛送回來。他究竟用什辦法把八只鐵牛撈回來的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二段。

  指名讀第二段,思考:為了撈鐵牛,和尚做了四項準備工作,是哪四頂呢?在課文里找出來,作上記號。

  討論:

  和尚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

  第一項準備工作是什么?(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然后引導學生用四個字把這項準備工作概括出來。)

  板書:潛水摸牛

  其他三項準備工作是怎樣的?能不能分別用四個字概括出來?(先讓學生按四個小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

  板書:大船裝沙

  并船搭架

  粗繩拴牛

  朗讀第二段。

  學習第三段

  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思考:懷丙和尚是怎樣撈起第一只鐵牛?

  投影這段話,組織學生討論:

  和尚先讓水手們干什么?(鏟沙)

  為什么要把船里的沙都鏟到黃河里?

  船里的泥沙慢慢減少,船身和拴住鐵牛的繩子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一點一點向上拔)這里為什么用“拔”?是什么力量把鐵牛從淤泥里向上拔的?水的浮力是怎樣把鐵牛向上拔?(通過多媒體計算機的畫面理解撈鐵牛的過程)

  實驗演示撈鐵牛的過程,讓學生充分認識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拔出淤泥。

  朗讀這段話,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請用四個字概括出來。

  板書:鏟沙拔牛

  齊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并討論:和尚是怎樣把鐵牛撈上岸的?(通過多媒體計算機演示,讓學生理解)

  點撥:和尚為什么不急著把鐵牛撈上船,而是先讓水手使勁劃船把鐵年拖回岸邊,再讓眾人拖牛上岸。

  朗讀第五自然段,思考討論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什么?分別用四個字慨括出來。

  板書:劃船拖牛眾人拖牛

  和尚才撈起一只鐵牛,還有七只鐵牛呢?哪里寫到了?為什么不具體寫?

  齊讀第六自然段。

  自由朗讀第三段,思考:和尚是怎樣把一只只鐵牛撈起來的?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簡單敘述過程)

  投影“讓我來試試。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蓖ㄟ^剛才的學習,你們對這句話有沒有新的理解?懷丙和尚要叫水把鐵牛送回來,實際上是什么意思?

  討論:你覺得懷丙和尚這個人怎樣?課文是怎樣評價他的?

  “出色”是什么意思?教師講解“工程家”的意思。

  為什么說懷丙和尚是個出色的工程家?他的出色表現在哪些方面?

  點撥:

  從懷丙和尚做的四項準備工作,可以看出他的出色表現在哪里?(引導學生通過懷丙和尚先讓水手摸清鐵牛的位置,又準備大船裝沙,再并船搭架,最后用粗繩拴牛這四項準備工作,而且這四項準備工作的順序不可以顛倒,認識到懷丙和尚考慮非常周到。)

  從懷丙和尚指揮水手撈鐵牛的過程,可以看出他的出色表現在哪里?(引導學生通過對懷丙和尚指揮水手鏟沙,當鐵牛被拔出來后,并不急著把鐵牛撈上來,而劃船到岸邊,再讓許多人一齊拖牛上岸,認識懷丙和尚指揮有方。)

  投影“讓我來試試。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從懷丙說的這句話,可以看出他的出色表現在哪里?

  點撥:

  洪水沖走了鐵牛,沖毀了浮橋,水可恨嗎?懷丙和尚從這田里看到水給人們帶來的危害沒有?

  “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實際上是什么意思?懷丙和尚看到水有利的一面沒有?

  他既看到水有害的一面,也看到有利的一面,說明他能一分為二地看問題,有一種科學的態度。

  通過剛才的分析,懷丙的出色表現在哪里?

  板書:考慮周到

  指揮有方科學地認識問題,解決問題

  一分為二

  總結全文

  懷丙和尚撈鐵牛這件事,離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那時他就能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多么出色!直到今天,人們還是利用這種原理打撈沉在水里的重物。此時此刻,同學們有什么感想呢?

  引導學生發現課本插圖的錯誤。

  堂上練習

  指導學生用“熟悉”、“出色”造句。

  課后練習

  朗讀課文。

  了解現在打撈沉船的辦法。

  板書設計:

  17、撈鐵牛

  考慮周到

  懷丙和尚出色的工程家 指揮有方 科學地認識問題,解決問題

  一分為二

  大水沖牛叫水送牛

  潛水摸牛 大船裝沙并船搭架粗繩拴牛

  鏟沙拔牛 劃船拖牛 眾人拖牛

小語第七冊《撈鐵!方贪冈O計(通用13篇) 相關內容:
  • 《撈鐵牛》教學設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從而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教育學生愛科學、學科學。2、學習理解重點詞句的方法,并運用學到的方法讀懂課文。3、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 《撈鐵!返谝徽n時教學設計(精選12篇)

    之一執教人:楊小麗 教學內容:“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教材第五冊第29課教學要求:1、通過教學,激發學生學科學的興趣。引導學生認識水能給人類帶來災難,也能為人類造福,認識事物的兩個方面,確立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 如何借助資料理解課文內涵--《撈鐵牛》課堂實錄(精選15篇)

    一、教材分析《撈鐵牛》一文講的是宋朝時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撈起鐵牛的故事,從而說明他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家。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懂得在學習生活中要認真觀察、勤于思考,遇事要認真分析,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展現自己的聰明...

  • 撈鐵牛教案(精選13篇)

    教學重點:鐵牛是怎樣撈上來的教學難點:撈鐵牛做了哪些準備工作教學過程:一.看課件《河中府鐵!芳とひ1.剛才我們在課件中看到的鐵牛,是宋朝時候河中府城外用來拴浮橋用的,一共有八只。...

  • 《撈鐵!穦人教版(精選14篇)

    教學目的:1、知識方面: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懷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撈起鐵牛的;學會生字新詞;學習課文按一定的順序寫的方法。2、能力方面:會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會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 撈鐵牛(通用13篇)

    預習提示熟讀課文,了解撈鐵牛的過程。教學目標通過教學,激發學生愛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遇事神與思考的習慣。根據提示,給課文分段,理解文章記敘的順序。認識本課生字,并熟記,理解“潛水”“劃槳”等詞語。...

  • 點燃創新的火花——《撈鐵!方虒W案例(通用15篇)

    《撈鐵!返谝徽n時,學生自由讀課文一、二自然段,為了讓學生對笨重一詞有準確、具體的認識,教師向學生介紹收集來的關于鐵牛的資料。學生明白后,都不由自主地發出了嘖嘖的贊嘆聲:這么大、這么重、真大呀!...

  • 《撈鐵!氛f課稿(精選2篇)

    一、說教材。 《撈鐵!肥切W語文教材第七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宋朝和尚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的八只大鐵牛打撈上來的事。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科學技術的成就以及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 撈鐵牛 教案(通用14篇)

    教學重點:鐵牛是怎樣撈上來的教學難點:撈鐵牛做了哪些準備工作教學過程:一.看課件《河中府鐵!芳とひ1.剛才我們在課件中看到的鐵牛,是宋朝時候河中府城外用來拴浮橋用的,一共有八只。...

  • 我還有別的辦法——從《撈鐵!方虒W片段談如何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通用15篇)

    片段一 :鐵牛怎么會被洪水沖走呢?《撈鐵牛》第一課時,學生自由讀課文一、二自然段,很快便明白了這兩段是介紹故事的時間、地點和起因。為了讓學生對笨重一詞有更準確、具體的認識,我讀了一段對鐵牛情況簡介的資料:鐵牛始造于唐開元年...

  • 《撈鐵牛》說課設計(精選14篇)

    一、說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前后聯系 《撈鐵!肥蔷拍炅x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語文第七冊第五組的第一篇講讀課文。這篇精讀課文講的是宋代和尚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地淤泥里的八只鐵牛打撈上來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科學...

  • 《撈鐵牛》的教案設計集合(精選17篇)

    一、導入出示::總有一個人,默默將我們支撐;總有一種愛,讓我們淚流滿面。這個人就是母親,這種愛就是母愛?词澜缛f物,母愛其實是一種天性。動物也好,人類也罷,惟有母親對子女的愛是默默奉獻,不圖任何回報的。...

  • 《撈鐵!氛n堂實錄(精選17篇)

    西藏拉薩市第一小學羅含情課文宋朝時候,有一回黃河發大水,沖斷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橋。黃河兩岸的八只大鐵牛是拴住浮橋用的,也被大水沖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了,浮橋得重修。...

  • 《撈鐵!穼W習指導(精選16篇)

    一. 文章概述:這篇課文記敘了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撈起鐵牛的經過,贊揚懷丙和尚是個出色的工程家。二. 文章結構: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撈鐵牛這件事的起因。...

  • 撈鐵牛(通用17篇)

    第一課時教學目的:1、學會本課11個生字,正確讀寫“宋朝、議論紛紛、和尚、船艙、沉沒、繩子”等詞語。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今天,我們學習課文,板書課題。...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德县| 鄂伦春自治旗| 乳山市| 屏东市| 普宁市| 定襄县| 凤阳县| 宾川县| 敦化市| 成安县| 磐石市| 苏州市| 石台县| 即墨市| 岳西县| 胶州市| 桃园县| 通化市| 那曲县| 于田县| 乐山市| 毕节市| 枝江市| 五莲县| 伊吾县| 府谷县| 大石桥市| 凤城市| 海口市| 渭南市| 小金县| 崇义县| 盐山县| 彭泽县| 寿阳县| 青岛市| 灵武市| 南召县| 荔波县| 于都县| 宁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