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游到了紙上》練習設計(精選14篇)
《魚游到了紙上》練習設計 篇1
本課我在練習設計上比較有特色。
1.第一題,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時,緊緊抓住“聾啞青年”愛魚的特點進行深入理解。首先理解“忘我的境界”的意思,在到課文中找根據,具體感受“忘我的境界”。在找根據的過程中,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從能力培養的角度講,該題旨在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與表達的能力。
2.第二題在第一題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更深入地理解,使聾啞青年的形象更加突出。首先應讓學生分別理解“魚游到了紙上”、“魚游到了心里”的意思,然后緊扣一個“先”字,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弄清“魚游到了紙上”、“魚游到了心里”之間的關系。在理解的過程中,凸現聾啞青年勤于觀察、刻苦練習到了忘我境界的形象,使學生理解分析能力得到鍛煉。
3.第三題,重在語言的積累。在朗讀與抄寫中,體會抓住特點描寫的方法。
[自主性練習]
一、讀句子,回答問題。
說他“特別”,因為他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
1.“忘我的境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年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具體表現在哪些地方?先認真讀課文,找出相關的部分。把自己的意見與同學說說,再簡要地寫下來。
二、讀課文,自由分組研討以下問題后選出發言人全班交流。
1.“金魚游到紙上來啦”是誰說的?為什么這樣說?
2.“魚先游到我的心里”是誰說的?是什么意思?
3.魚“游到心里”與“游到紙上”有什么關系?
三、聾啞青年的外貌是怎樣的?他看魚、畫魚時的神情、動作又是怎樣的?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讀一讀,再體會聾啞青年“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并選擇其中的兩三句抄寫下來。
引導學生圍繞課后第二題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首先看是否正確地理解了兩句話的意思,再考察對兩句話之間的關系是否理解,是否能對“先”字的含義作出正確的解釋。
《魚游到了紙上》練習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花港、清澈、一壺茶、魚缸、罷了、一絲不茍、繡花、揮筆、廠徽、聾啞”等詞語,了解課文內容。
2、立足重點段落和句子,抓住文中描寫青年畫魚的句子,多層次、多角度地感悟語言,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培養學生語感。體會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的方法,并學以致用。
3、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讓學生領悟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感悟青年畫魚的句子,學習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的方法,從青年人做事勤奮、精神專注中受到的感染。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成語積累,導入課文
1、你能說出哪些關于魚的成語?(如魚得水 渾水摸魚 魚水相逢 殃及池魚 魚躍龍門……)
2、從孩子們積累的成語中可以看出魚兒和水密不可分,但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卻很特別,魚不是游到水里,而是游到了紙上。(讀題:魚游到了紙上)
3、請大家回憶一下,第一次讀到這個“游”字時,你最大的感覺是什么?一個詞語——奇怪、驚訝、不可思議。
4、按常理來說,魚是不可能游到紙上去的。讀到題目,我們能讀出一種感覺,能讀出一些問題,真的會用心讀書了。帶著這些感覺,我們再來讀一讀題目。(生齊讀課題)
4、誰能讓魚游到了紙上呢?找到誰,才能知道魚怎么游到紙上去。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自讀課文
我們從課文中找答案吧!(提出自讀要求)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音,讀不來的地方多讀幾次,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復,把文章讀正確,讀通順。
2. 是誰能讓魚游到了紙上呢?課文主要講了他的什么事情?
(二)交流檢查
1、出示詞語認讀:
泉白如玉 清澈見底 賞心悅目 西湖玉泉給人的感受;
秀氣 舉止特別 聾啞 廠徽 青年人的特征;
工筆細描 一絲不茍 揮筆速寫 融為一體 青年繪畫的狀態。
大家贊嘆 紛紛議論 相互交談 游到紙上 觀眾的反映
2、你能用上面的詞語或者部分詞語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嗎?
三、品讀“畫魚”,感悟“忘我”
1、青年竟然能把魚畫得像在紙上游動,看來這位青年非常厲害,那他是怎么把魚畫得像在紙上游動的呢?請你們快速地讀一讀課文,找出青年畫魚的語句,并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生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2、青年是怎樣讓魚游到了紙上呢?誰來給大家讀一讀。(生匯報)
3、你真是一個會讀書的好孩子,你們找的與他一樣嗎?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課件出示句子 :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生齊讀。)
A、知道工筆和速寫嗎?在這里,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這就叫“工筆細描”,從這個動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這個青年畫魚很認真,很細心)正因為畫得細,所以他畫的'速度就——特別慢,誰來讀讀。這里是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這就是“揮筆速寫”。(這也讓我們知道了他畫得很——熟練、流暢)
B、下面誰來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體會?你是從哪兒感受到他畫魚認真的?(一絲不茍)
C、你又是從哪里體會到他畫魚技術高超的?(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D、非常好,是善于思考的好孩子。來,帶上你的感受我們女孩子一絲不茍地讀工筆細描部分,男同學動力十足地讀揮筆速寫部分。
E、看你們讀得這么起勁,老師也想讀一讀,可以嗎?但是老師希望你們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青年畫的魚都有哪些動態。呆會告訴我,準備好了嗎?咱們開始。師范讀句子。生填空。
你看,你看,這條金魚在( ),那一條金魚在( ),那邊的一群金魚在( )呢!
F、讀完這句話,我們的眼球會情不自禁地被哪個詞所吸引呢?(游動)為什么?(從“游”字我讀出了青年把魚畫活了,跟金魚缸里的魚一樣可愛,特別逼真。)
G、畫紙上的魚那么逼真,你能用幾個成語來贊美一下嗎?(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出神入化、躍然紙上)
H、你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來,帶上你的想象,把每個細節都一絲不茍地記在心里.再讀.(出示句子)
4、真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畫啊!怪不得這位小姑娘叫了起來,出示小女孩的話,你打算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這句話.(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那就請你把這份驚奇、這份贊嘆讀出來吧!
出示句子:“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一個女孩驚奇地叫起來。
作者是抓住了小女孩的哪些方面來描寫的呢?知道的說出來。出示(語言、動作、神態)作者在這里抓住了小女孩的動作,神態和語言描寫,讓我們體會到青年的畫畫得好。這種寫作方法我們也要學會去用。
5、小姑娘的這一叫可謂是一石激起了千層浪,圍觀的人紛紛議論著,贊嘆著,(出示課文插圖)想象他們會分別說些什么了?
(看,這位白胡子老爺爺擠了過來,看著畫,說……,
這位大伯伯也走了過來,探著身子,看著畫,說……
小弟弟聽到叫聲跑過來,看了看畫,又看了看魚缸里的金魚,又看了看畫,說……
這一聲聲贊嘆都匯成這樣了一句話——(指板書:魚游到了紙上)
這一聲聲的贊嘆,都抵不過這樣一句話——魚游到了紙上)
6、青年聽到我們的贊嘆聲,議論聲了嗎?為什么?(明確他不僅僅因為是聾啞人,更是因為他已經和魚融為一體了。)
出示(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
A、什么叫“唯一沒有任何反應”?他沒有說一句話,沒有做一個動作,你從中體會到什么?(安靜)
B、你現在看到青年靜靜地畫畫了,就在你靜靜地看著青年畫畫時,你看到他在紙上畫著什么?
C、這種安靜只是聲音的靜嗎?在畫搖尾巴、吐泡泡、嬉戲的過程中,你看到過他起身了嗎?看到過他伸懶腰了嗎?你看到他東張西望了嗎?你看到的是……再讀這段話。靜靜地讀,只動嘴不出聲音地讀。
他在畫金魚“搖尾巴”時需要起身去池邊看看嗎?
你看到他的筆在動外,他的身體沒有動一動,像一座雕塑。這“靜靜地”又是什么靜呢? (平靜)
D、青年畫畫喲要用眼睛去看嗎?需要走動嗎?(不要)因為他已經將金魚刻在了心里!烙在了心上!好一個烙在了心上!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里!當青年在“靜靜“的畫畫的時候,他的心里只有”魚“他的心里只裝著金魚!只裝著動態,這又是什么靜?!(寧靜)(再次讀文感受青年心靈的寧靜)
是啊,此時此刻青年和魚已經融合在一起了,已經到了不知金魚是我,還是我是金魚的境界了)
7、太陽下山了,大家都準備回家了,可他還在那里靜靜地畫,出示(他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己。)但他沒有忘記(金魚),他手里所畫的,眼中所見的,心中所想的,都是金魚。你們說他愛魚到了什么境界?用書中的一個詞來形容(忘我)。
四、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請大家快速地瀏覽一下課文,通過本堂課的學習,這個青年留給你怎樣的印象?(畫技高超、專注忘我)
2、除了畫魚忘我專注以外,青年人看魚也是這樣的。青年人是怎樣忘我、專注地看魚的呢?看魚和畫魚之間有什么關系呢?“魚游到心里”和“游到紙上”有什么關系?”我們下節課再來研究
3、下面,我們就以年輕人這種專注認真的態度來完成作業,好嗎?
紙上
魚游到 專注 忘我 靜
心里
課后反思:
在課文上完以后,進行一番反思,我覺得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整個環節中,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鉆研教材,力求教學目標明確
文章中的青年的形象在我心中是不斷深入,一位愛魚成癖、觀魚似醉、畫魚如生的聾啞青年形象在我的心中逐漸清晰豐滿起來。同時還感悟到本文的語言平實但含義深刻,給人以啟迪,對人物外貌、神態、動作刻畫傳神,細致入微、耐人尋味。
根據教材特點和本單元的具體要求,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
目標:1、認識4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花港、清澈、一壺茶、魚缸、罷了、一絲不茍、繡花、揮筆、廠徽、聾啞”等詞語,了解課文內容。
2、立足重點段落和句子,抓住文中描寫青年畫魚的句子,多層次、多角度地感悟語言,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培養學生語感。體會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的方法,并學以致用。
3、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讓學生領悟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優秀品質。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感悟青年畫魚的句子,學習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的方法,從青年人做事勤奮、精神專注中受到的感染。
從學生的表現來看,以上目標基本達成了。我覺得這樣的目標、重點的確定和教學內容的安排還是比較合理的。
二、抓重點句,在體驗中受到熏陶
青年人精湛、高超的繪畫技藝引來了圍觀的人,人們贊嘆著、議論著,可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我抓住“人們贊嘆著、議論著”教材這一生成點,利用文中插圖,播放背景音樂、創設情景,由一個小女孩驚奇的叫起來為引子,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不同人物角色,與文中主人公零距離對話,達到師、生、文本、作者的情感共鳴。并利用文中的插圖,進行說話訓練,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三、抓重點段,在品讀中積累語言
閱讀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課文第七自然段細膩、生動地描寫了青年人作畫時的一絲不茍和技藝嫻熟,把金魚畫的栩栩如生。教學時通過想象情境、品味詞句,把“工筆細描”和“揮筆速寫”進行對比,反復朗讀,學生進入了文本,漸入佳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熟能成誦,積累語言,實際上是水到渠成。
四、設計作業,力求三十分鐘課堂
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了 適合本課教學內容的作業,讓學生在課內完成作業,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另外,課堂上的教學教學機智還不夠,如學生理解“工筆細描、揮筆速寫”,學生讀了工具書中的意思,我沒有進行及時地引導,就過去了。這里應該結合文本中的內容,聯系上下文來說說意思,這樣既會使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又能使學生更好地 運用聯系上下文學習詞語、句子的方法。
《魚游到了紙上》作業設計
一、我能根據拼音組詞。
校( ) ( )啞
huī 光( ) lónɡ ( )重
銀( ) 燈( )
二、我能根據意思寫詞語。
(1)形容做事認真、細致,一點兒也不馬虎。 ( )
(2)形容超然塵俗,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境界。 ( )
三、我能按要求完成練習。
我擠過去一看,原來是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畫。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贊嘆著,議論著,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
(1)按要求。
查帶點的字 音序 部首 除部首外幾筆 字典里的意思 應取哪種解釋
細致 1)達到;實現。2)招致。
3)情趣4)精密;精細。
融為一體 1)融化。2)融合;調和。
3)流通
(2)“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边@個句子說明( )。
①青年畫的金魚形態逼真。
、谇嗄陮P漠嫯嫷搅送业木辰。
、矍嗄瓴辉敢饫頃䥽^的人們。
四、我能收藏好句子。
文中有一些描寫聾啞青年畫魚的句子,我要把他們抄下來。
《魚游到了紙上》練習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魚游到了紙上》是一篇寫人的文章。課文記敘的是“我”去玉泉觀魚,認識了一位聾啞青年,發現他畫的魚栩栩如生,就像在紙上游動一樣,贊揚了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熱愛生活的品質。作者對這位身殘志堅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聾啞青年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為主要線索,寫成了這篇內容生動、具體的文章。
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四大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地講玉泉是觀魚的好地方,有許多愛魚的人到這里觀魚。先講作者喜歡玉泉;然后寫作者為什么喜歡玉泉:池水清澈,坐在池邊的茶室,邊品茶邊看魚兒自由自在地游動,可以得到一種美的享受;最后寫茶室的后院有十幾缸金魚,這里有許多愛魚的人,有老人,有小孩,也有青年。
第二段(3、4自然段):講“我”在金魚缸邊認識了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第一句是過渡句,指出“我”在金魚缸邊認識了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圍繞這一句首先描寫了青年的外貌,特別強調了:“他那一雙大眼就像玉泉的水!苯又唧w描寫了他的特別之處:“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迸e止的特別引起了“我”的注意,也為下文埋下了伏筆。
第三段(5~8自然段):講青年人畫魚畫得非常逼真,把魚畫活了。
這段分三層:
第一層(一個星期天……驚奇的叫起來)講青年人畫的魚吸引了許多人!皵D滿”和一個小女孩驚奇的叫聲:“金魚游到紙上來啦!”可以使人充分地感覺出青年畫的魚是多么惟妙惟肖,多么逼真!這一層從側面說明青年把魚畫活了。
第二層講青年在認真地畫畫:“他有時工筆細描,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勾出魚的動態。”從正面寫青年把魚畫“活”了。
第三層講青年作畫的專注。
第四段(“我仍舊喝茶”──完)講“我”和青年的“交談”。
天快黑了,青年仍在金魚缸邊畫畫。作者從他胸前的廠徽上發現了他是個聾啞人。于是他們用筆在紙上交談。作者從中了解到:這個青年學畫一年多,為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當作者告訴他小女孩所說的話時,他笑得那么甜,在紙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心里!边@說明他非常愛魚。因為愛魚,才如醉如癡地觀察魚。通過觀察,魚的樣子、魚的動態就活靈活現地刻在他腦子里。只要一想,魚的造型、姿態、頑皮的樣子就展現在他眼前,所以說:“先游到了我心里!彼m然聽不到美妙的音樂,表達不出真摯的情感,但他卻用一雙明亮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用自己的畫筆表現出生活的美,從而美化人們的生活,這充分證明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只要熱愛生活,聾啞人的生活,聾啞人的心靈世界也是豐富多彩的。
《魚游到了紙上》這篇課文是第八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個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留心人物外貌、動作等方面的描寫。要寫好人物的外貌、動作等,必須認真觀察。這一課有兩個觀察角度:一個是作者通過仔細觀察青年的一舉一動,把聾啞青年寫“活”的;二是聾啞青年通過仔細觀察魚的每個部位和魚游動的樣子,把魚畫“活”的。因此,在教學這一課時,教師就要根據這一單元的訓練重點和篇目安排的特點,以及這篇課文的特點來設計這一課的教法,讓學生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了解作者及聾啞青年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和作者是怎樣積累材料的,并把學到的積累材料的方法運用于自己的寫作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 理解“忘我、工筆細描、一絲不茍、揮筆速寫、融為一體”5個詞語的意思。
、 有感情地朗讀重點段。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⑴ 體會作者寫人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的描寫。)并進行運用。
、 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工筆細描、揮筆速寫”的意思。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
、 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贊揚了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熱愛生活的品質。
、 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和聾啞青年進行比較,培養他們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學習27課:
(板書:魚畫到了紙上)
學生:老師,您寫錯了,是“魚游到了紙上”,不是“魚畫到了紙上”
老師:(故作愕然)不對吧,魚怎么會游到紙上呢?
學生之間的爭議引入課文。
二、檢查預習
上一節課老師已經布置同學們預習這篇課文,現在檢查一下預習情況:
1、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魚游到了紙上”的意思是什么?
(“我”去玉泉觀魚,認識了一位殘疾青年,他每個星期天都來這里畫金魚!棒~游到了紙上”意思是說這位青年畫的金魚十分形象生動,像活的那樣在紙上游動。學生可以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只要大致說出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就行了。)
2、你是怎么知道這位青年是聾啞人?找出課文中的有關語句:
(“從來不說一句話”“沒有任何反應”,和他胸前佩戴的“福利工廠”的廠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聾啞青年。如果是會說話的人,不可能從來不說一句話;如果是聽得見的人,那么在眾人的贊嘆、議論聲中,不可能“沒有任何反應”;“福利工廠”一般是專為殘疾人開辦的工廠。)
三、初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有關“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
2、輕聲朗讀課文,試著給課文分段,想想每段講了什么。
3、指名給課文分段,說說每段的段意。學生討論:
第一段(1~2自然段)講“我”常去玉泉觀魚。
第二段(3~4自然段)講“我”在金魚缸邊認識了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
第三段(5~8自然段)講“我”通過看這位青年畫金魚,對他有了更多了解。
第四段(9~13自然段)講“我”對這位青年產生了敬佩之情。
4、出示生字生詞卡片,用指名讀的方法檢查生字讀音。提醒注意“致”是翹舌音,“聾”是后鼻音。
5、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教師糾正讀音和停頓不恰當的地方。
四、學習第一、二段
1、“賞心悅目”是什么意思?作者在玉泉觀魚時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
(“賞心悅目”的意思是指因欣賞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暢。因為玉泉的“池水清澈見底”,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這樣美好的情景看在眼里自然覺得心情舒暢愉快。)
2、想想第一段的哪句話引出下文?
(“十幾缸金魚”。)
3、“舉止”的意思是什么?“我”是怎樣認識那位舉止特別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舉止”,動作、神態!拔摇笔窃诮痿~缸邊認識那位舉止特別的青年的。他“特別”的地方就是“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即愛魚達到了忘掉自己的程度。)
五、作業
《魚游到了紙上》練習設計 篇4
一 學習目標
1 認識4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花港.清澈.一壺茶、魚缸、聾啞”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課文。
3 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4 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二 學習重難點:
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文章說明的道理,受到啟發;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里”的聯系。
三 學習準備:學生可搜集一些名畫,如鄭板橋的竹,齊白石的蝦等,體會畫家技法的嫻熟。
四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創設情境,提煉研讀專題
1 (板題:魚游到了紙上)大膽推測“游”字的含義。使學生體會到是對作者的贊嘆,贊嘆其畫技高超,把魚畫得栩栩如生。
2 那么讓魚游到紙上的畫家又是誰呢?這句話又是誰說的呢?請帶著問題自由讀書,并盡量讀正確、讀流利。
二 自主讀書
1 學生自主讀書、識字和寫字?牲c撥學生充分自讀自識,在讀中批注,并做到讀而有疑,然后再找伙伴交流互助。
2 檢查認讀情況,指導寫字。注意筆畫較多的字:港 澈 壺 缸 徽 聾
3 嘗試朗讀。面向全體,自由選擇段落朗讀。發現問題,并進行評價和助讀。特別注意生字生詞和長句子的朗讀。
4 課文主要講了件什么事?(看魚、畫魚)
5 說說對“魚游到了紙上”的初步理解。
第二課時
一 回顧復習
1 說說課文講了些什么?
2 上節課我們有什么問題沒解決?
指名(師板書)
二 讀書討論,解決疑問
1 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并勾畫。
2 四人小組交流。
3 全班交流:為什么說魚游到了紙上?“魚游到了紙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有什么聯系?
三 重點研讀
1 讀5------7自然段,說說“魚游到了紙上”的含義。(聾啞青年畫技高超,畫出的魚活靈活現,如同真的金魚游到了紙上一般,這是對他的稱贊)
2 反復朗讀,說說作者是通過怎樣的描寫,使你感受到“魚游到了紙上”的。
(1)用小女孩的話直接贊嘆。
(2)細致的動作描寫也是在贊嘆他。
(3)寫圍觀人物的贊嘆和議論。
3 學習作者所用的觀察和描寫方法。
(1)觀察方法:認真看,仔細聽。
(2)描寫方法:語言、動作描寫和側面烘托。
4 出示插圖:作者略寫了圍觀人們的贊嘆和議論,如果讓你具體描寫,來表現青年畫技高超,你想怎么寫?(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后,從語言、神態、動作等方面說一說)
四 研讀“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 默讀課文,體會“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
2 快速瀏覽,找到相關段落,說說聾啞青年是怎樣使金魚游到心里去的。(結合“愛魚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地觀察,,刻苦地練習,進而體會到聾啞青年的勤奮與執著)
3 再次研討作者所用的觀察方法和描寫方法。
(1)長期仔細觀察,并進行筆談。
(2)舉止和神態描寫。
4 有感情地朗讀你認為描寫精彩的段落。
五 討論“魚游到了紙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關系。
1 自己摘抄描寫聾啞青年外貌、神態或動作的語句。
2 多么可敬可愛的青年呀,你想對他說什么呢?寫一寫吧。
課后反思:
四年級下冊語文《魚游到了紙上》教案(二)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2、通過學生質疑與解疑,理解課文中含義較深的句子。
教學重點:
理解魚游到紙上和游到心里的關系;培養學生質疑與解疑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由題質疑,導入課文。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第七課——《魚游到了紙上》。讀了這個課題,你覺得奇怪嗎?(魚怎么會游到紙上)
很好,同學們通過題目就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如果大家仔細讀讀課文,我們還能提出一些問題。請大家認真地自讀課文,邊讀邊劃,看還能提出些什么問題。
二、自讀課文,提出問題。
1、學生自讀課文,尋找問題。
2、交流:
你們能說說看,自己通過讀課文提出了多少問題嗎?(學生舉手,匯報自己提出問題的數量,鼓勵提得多的。)
3、大家開動了腦筋,認真地讀了課文,所以一下子能提出這么多問題,真不錯。請你們把自己提出的問題放在小小組中討論一下,看哪些問題大家都提到了,哪些問題你提到了,對方沒提到,或對方提到了,你沒提到。
4、小組討論
說說你提出的問題是什么?(重點的用小黑板出示,非重點的請其他同學簡單回答后解決)
小黑板出示:
、贋槭裁凑f“魚游到了紙上”?
、跒槭裁凑f這是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他“特別”在哪里?
、蹫槭裁凑f他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
、堋跋扔蔚搅宋业男睦铩笔鞘裁匆馑?它和“游到了紙上”有什么關系?
三、再讀課文,解決疑問。
1、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很有價值,這些問題你們準備怎么解決呢?(讀讀課文,與同學討論)
2、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從課文中找找答案,能解決幾個就解決幾個。
3、學生再讀課文。
4、有些問題同學們已經找到答案了,有些問題也許還沒解決,大家先在小小組中討論一下,看自己的答案與其他同學找的是否一致,不懂的問題也可以互相討論。
5、全班交流。
①為什么說“魚游到了紙上”?
(因為這位青年畫魚畫得活靈活現,就像在紙上游動。)
、谶@位青年特別在哪里?
(說他特別,是因為他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
③為什么說他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
(a、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從“老是”可以看出他總是這樣;從“呆呆”可以看出他看魚看得很入神。)
b、他有時工筆細描,……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練習朗讀。
c、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
d、他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己。
e、他告訴我,……忘了回家。
、堋跋扔蔚搅宋业男睦铩笔鞘裁匆馑?它與“先游到紙上有什么關系?”
(“先游到心里”指青年對金魚觀察很仔細,金魚的形狀已清晰地印在他的心里。它與“先游到紙上”是因果關系。)
四、總結全文,歸納學法。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使我們了解到這是一位聾啞青年,但他卻——“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
同學們今天學會了從課題和文章內容中發現問題,并通過讀書和討論來解決問題,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也能運用這種方法來讀懂課文。
板書設計:( 小黑板)
、贋槭裁凑f“魚游到了紙上”?
、跒槭裁凑f這是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他“特別”在哪里?
、蹫槭裁凑f他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
、堋跋扔蔚搅宋业男睦铩笔鞘裁匆馑?它和“游到了紙上”有什么關系?
說課材料:
學生創新意識與質疑能力的培養是五年級的課題研究重點,我所選擇的《魚游到了紙上》這一課正是要展示學生的質疑能力與解疑能力。
《魚游到了紙上》是一篇講讀課文。作者通過寫在西湖玉泉的見聞,贊揚了一位畫金魚的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品質。這篇課文含義較深的詞句較多,要結合理解課文內容,指導學生逐一加以理解,不能輕易地滑過去。其中,理解“游到了心里”的意思以及它和“游到了紙上”的關系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理解這句時可聯系聾啞青年如何觀魚的內容,并啟發思考他為什么要這樣專心致志地觀魚,同時結合“他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來體會“游到心里”的含義。
這堂課的主要設計如下:
1 、揭題質疑,再尋問題
通過課題,學生提出質疑“為什么說魚游到了紙上?“魚怎么會游到了紙上?”鼓勵學生從課文中再找出其他問題。
2 、交流數量,討論梳理
找出問題后,讓學生交流他找到問題的數量,表揚他們能積極動腦。請他們在四人小組中討論自己所尋找到的問題,互相補充啟發。
3 、歸納重點,再讀討論
四人小組將他們的問題面向全班交流,歸納出幾個重點的問題,非重點的由他們自行解決或相互解答。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再讀課文,在讀中理解。
4 、全班交流,誦讀體會 通過讀課文,小組討論,學生將自己的答案在全班交流。最后通過誦讀來體會文章的中心。
這其中,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主要表現在:
1 、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學生被動參與學習的現象在課堂上屢見不鮮,它是一種低水平、低效率的學習方式,而主動學習是指學生對學習懷有濃厚興趣,發自內心想學,有“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變是當前學習創新的關鍵所在,而這堂課的學習方式就是以學生主動探索發現和解決問題為特點,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而且改變學生“迷信、死記、死背、死練”為大膽質疑和奇思異想”,保護發展了學生的創造精神。
2 、變“書本學習”為“實踐學習”
事實證明,在實踐活動中學習知識,不僅讓學生學得快,而且有利于創新。陶行知說:“行動生困難;困難生疑問;疑問生假設;假設生試驗;試驗生結論;結論生行動。”在實踐中學生易于遇到新困難和產生新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就是創新的過程。這堂課就是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實踐,促使學生養成主動思考、認真分析、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從而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魚游到了紙上》練習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知道“魚游到了紙上”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聾啞青年畫藝高超的原因。
教學重難點:
1、理解“魚游到了紙上”的意思。
2、學習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持之以恒的品質。
教學過程:
一、故意寫錯,設計懸念,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第27課,請認真地看老師板書課題。(板書:魚畫到了紙上)
生:(嘩然)老師,您寫錯了,是“魚游到了紙上”,不是“魚畫到了紙上”。
師:(故作愕然)不對吧,魚只會在水里游,怎么可能會游到紙上呢?是不是課文出錯了呢?同學們,魚究竟能在紙上游嗎?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呢?同學們想知道嗎?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課文,呆會把答案告訴老師,好嗎?
二、自由讀課文,思考:魚究竟能不能游到紙上?課題為什么這樣寫?
(魚不能游到紙上。因為青年畫魚技藝高超,畫的魚活靈活現,像活的魚在紙上游動。)
三、再讀課文,思考:為什么這位青年能把魚畫得那樣鮮活、逼真呢?請你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用筆畫下來。
四、抓重點句子,讓學生理解青年能把魚畫得鮮活、逼真的原因。
1、他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板書:忘我的境界)
2、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板書:仔細觀察)
3、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板書:一絲不茍)
4、他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了自己。(板書:勤奮專注)
5、他學畫才一年多, 為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板書:持之以恒)
五、總結,回歸課題。
師生共同完成練習。
為了畫好金魚,他似乎忘記了(時間 ),也忘記了(自己 );為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 ),常常忘了(吃飯 ),忘了( 回家 )。
真是如癡如醉啊!簡直到了不知“我是金魚”還是“金魚是我”的境界。如此一絲不茍的學畫畫,如此勤奮專注的學畫畫,如此持之以恒的學畫畫。他畫的畫怎能不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呢?正是這種忘我的境界,才讓那位天真可愛的小女孩真切的驚叫道:(魚游到了紙上啦!)。正是這樣一種忘我的境界,才讓圍觀的人從心底里發出這樣的贊嘆:(魚游到了紙上!)
《魚游到了紙上》練習設計 篇6
【教材分析】《魚游到了紙上》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課文記敘的是“我”去玉泉觀魚,認識了一位聾啞青年,發現他畫的魚栩栩如生,就像在紙上游動一樣,贊揚了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作者對這位身殘志堅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聾啞青年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為主要線索,寫成了這篇內容生動、具體的文章。
四年級學生有一定朗讀課文的基礎,語感較為豐富。結合課文內容的特點,教者運用多種手段,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多元感官潛心會文,以讀促思,以讀悟情,感受聾啞青年畫魚的“專注”,進而體會作者由衷的贊美之情。
【學習主線】以學生提出的問題“魚為什么會游到紙上?”、“魚是怎么游到紙上?”為線索, 由線及面,層層扣擊文本。鎖定青年人一絲不茍畫魚這一畫面細細品讀文字的內涵,鋪設“青年專注畫魚 ”的情感主線,立體多維地推進教學。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隨堂認識本課3個生字,通過感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交流討論等方式培養和發展學生聯系課文,抓重點詞理解、品析語言文字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抓重點詞句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關系,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培養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教學重點】在品讀課文中通過理解“一絲不茍、工筆細描、揮筆速寫”等詞語感受“魚游到了紙上”的含義為下文理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作鋪墊。
【教學難點】理解“魚游到了紙上”的含義。
【課前準備】教師準備:收集中國著名畫家的美術作品,制作課件;
學生準備:收集中國著名畫家的美術作品,預習課文把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設疑——魚游到了紙上
1、課件展示(錄象)哇,多可愛的金魚呀,金魚在哪里游來游去呀?(水里)對,魚離開水會怎么樣呢?何老師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覺得好奇怪——魚游到了紙上,魚怎么會游到紙上呢?你們能幫助何老師研究研究嗎?(板書課題)
2、圍繞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梳理并提煉學生提出的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并相機板書:誰讓金魚游到紙上?怎么游?)
過渡:是啊,是誰讓金魚游到了紙上?魚怎樣游到了紙上?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解決的問題。帶著自己的疑問讓我們走進課文,先讀為快吧!
二、初讀課文,感知——魚游到了紙上
初讀課文,想對自己提出什么要求?請同學們帶著疑問去讀課文。(提出自讀要求)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音,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遇到不懂的字詞把它畫出來。(請多位學生到黑板上將自己不認識的字詞板書出來,放一邊,在分析課文的過程中相機解決。)
小結:同學真會學習,邊讀邊把疑問記錄是很好的學習方法,這些問題我們在學習課文時一并解決。
過渡: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邊讀邊思考(出示閱讀要求),拿起筆劃一劃相關語句、語段,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跡。別忘了和身邊的學習伙伴交流交流。
三、再讀課文,研悟——魚游到了紙上
。ㄒ唬└形螋~游紙上
1、“魚游到了紙上”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從那些地方讓你感到金魚仿佛在紙上游動?
出示重點語段:
我擠過去一看,原來是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畫。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2、個別讀,指導讀正確。解決3個生字“茍、繡、揮”
3、生字是我們讀順課文的鑰匙,請同學們再把這段話讀一讀,鼓勵讀流利。
4、從這段話里,你讀明白了魚真的是自己游到了紙上的嗎?(不是)你是從哪個詞讀明白的?(仿佛)“仿佛在紙上游動”,原來青年人是把魚畫得很逼真,把魚畫活了。
5、青年人是怎么把魚畫活的呢?讓我們鎖定青年人畫魚的這一幕,細細讀讀這段話,想想哪些詞語能讓你有這樣的感受。
6、板塊預設:
a、一絲不茍
(1)“一絲不茍”是什么意思?(一點兒也不馬虎)這個意思的詞語還有哪些?(專心致志、全神貫注、聚精會神)你是怎么知道的?很好,積累詞語有助于我們寫作。
。2)正是有著這種專注的態度,才能把魚畫活啊。你能讀出這種專注嗎?(個別讀,老師同學進行評價)
b、工筆細描
(1)怎樣才叫“工筆細描”呢?(學生個性化理解)你看老師工筆細描金魚身上的部位——鱗片(板畫魚鱗)這是一種特殊的畫技,你看出來了嗎?畫時要慢,要一絲不茍,這樣才能把魚鱗畫得美觀又逼真。
(2)這位青年只是一絲不茍地畫著鱗片嗎?(不是)你從哪個詞知道?(每個部位)哪些部位呢?(嘴巴、眼睛、鰭尾巴等)你想畫什么部位?請以讀代畫。(預設評價語——好一個細致入微的姑娘,好一個一絲不茍的青年!你也能這樣以讀代畫嗎?)
c、揮筆速寫
。1)畫金魚的動態用的是什么不同的手法?引出“揮筆速寫”。“揮筆速寫”可是豪放派的畫技,誰能用讀來體會體會?
。2)指導朗讀。個別試讀時引導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如“你從他的朗讀中感受到豪放了嗎?你不妨來試試!”
。3)讓我們來豪爽地揮筆速寫金魚的尾巴吧。◣煱瀹嫿痿~的尾巴)看,多么活潑可愛的金魚游出來了。這一招,真絕!
7、小結提升:同學們,這就是那位青年,美麗的風景沒有吸引他,圍觀的人群沒有打擾他,他只是在一絲不茍地畫著金魚。讓我們靜靜地分享這一份與眾不同的一絲不茍。女同學讀工筆細描這一部分,男同學讀揮筆速寫這一部分,注意讀出繡花般的細致,讀出豪爽派的揮灑。
8、如此一絲不茍的態度,如此靈活多變的高超畫技,怎能不讓魚游到紙上呢?儼然是出自畫家之手的杰作呀!同學們讓我們一睹為快吧。(課件展示幾幅金魚畫作)你會用一個什么詞或一句話來表達你看畫時的驚嘆?(學生個性化表達)老師這兒有你這個意思的一組成語,請你讀讀。(出示詞語: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出神入化、逼真傳神、躍然紙上)
。ǘ┵p析魚游紙上
面對如此逼真傳神的金魚畫作,難怪那位圍觀的女孩會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叫。出示語句:
“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一個女孩驚奇地叫起來。
1、誰來替這位女孩叫叫?個別朗讀,引導評價。
2、指導學生抓“喲”、“游”、“啦”從表情、動作、語氣的角度讀出女孩的驚奇。
3、她這一叫可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圍觀的人都紛紛議論著、贊嘆著。假如當時你也在場,你都聽到哪些人說什么了?請把聽到的寫下來。
出示小練筆:
一位老人不住點頭稱贊說:“ !”
一位青年 贊嘆道:“ !”
一群孩子 叫道:“ !”
。1)學生盡情抒發自己的感悟,表達對青年的贊嘆之情。
(2)反饋交流,引導恰到好處地使用“栩栩如生”等一組詞語,為文句增色。
四、釋疑魚游紙上
對于上課一開始提出的兩個問題,通過潛心研讀,現在你解決了嗎?用自己的話說說獨特的見解。(個別檢查)
五、深疑魚游紙上
當“我”把“魚游到了紙上”寫在紙上給那位青年時,他平靜地吐了一句話,請找一找,一起讀!跋扔蔚搅宋业男睦!蓖瑢W們,此時你們又有什么疑問呢?
。A設學生的問題:魚為什么會游到他的心里?魚是怎么游到他的心里的?為什么說先游到了心里呢?)我們下節課再深入課文的字里行間去解決這些可貴的疑問。
《魚游到了紙上》練習設計 篇7
一、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花港、清澈、一壺茶、魚缸、罷了、一絲不茍、繡花、揮筆、廠徽、聾啞”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4、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從青年人做事勤奮、精神專注中受到感染,培養堅持不懈的品質。
2、理解“魚游到紙上”與“游到我的心里”的意思和兩者的關系。
三、教學課時:2課時
四、教具:課件
五、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ㄒ唬、復習導入:
1、(出示課題)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7課,齊讀課題。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誰來告訴我:為什么說魚游到了紙上?還能用什么詞語來形容?
。ǘ┭凶x“畫魚”
過渡:這樣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魚,青年是怎么畫出來的?
1、自由讀課文,找出青年畫魚的句子。
2、交流:
出示“他有時工筆細描--------------”生談體會
。1)、什么是“工筆細描”?讀前半句,哪些詞句能幫助我們弄懂它的意思?
。2)、什么叫“揮筆速寫”?用剛才的方法說。
(3)、課件出示金魚圖,簡單解說:你看,像這樣每一個鱗片、每一條魚紋、每一片鰭都是畫家一筆一筆細細刻畫,這就是工筆細描,而像這樣用簡單的線條,快速地勾畫出金魚的樣子、動態,這叫“揮筆速寫”。
(4)指導朗讀:游到紙上的魚兒,就是這樣畫出來的。(一起讀)讀著讀著,你仿佛看到什么畫面?帶著你的想象讀。
3、看到這樣栩栩如生的魚兒,一個女孩忍不住驚奇地叫起來,叫什么?
。1)、出示“喲,金魚游到了紙上來啦!”
刪去“喲!”好嗎?為什么?讀一讀,比一比。
。2)、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你來驚奇地讀,女生驚奇地讀,全班驚奇的讀。
4、插入想象,說話、寫話訓練。
聽到你們的驚叫,周圍的游客紛紛圍了過來,有白發蒼蒼的老人,有天真可愛的小孩,有和藹可親的阿姨……聽!他們不停地贊嘆著,議論著……你聽到了嗎?他們在說什么?大膽說,在此基礎上,模仿這種句式寫下來。
。ㄈ┢纷x“看魚”
真是贊不絕口!當你知道他是個聾啞青年時,你腦海中冒出的問題是什么?如果我就是那個聾啞青年,你想問我什么?
1、為什么畫得好?帶著這個問題靜靜地讀課文,有幾句找幾句。
2、交流
。1)、出示“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從來不說一句話。”生談體會
、、什么叫“靜靜地看”?你平時是怎么看魚的?和你相比,青年的看顯得更_加_______,更加________?梢杂靡粋什么詞形容?
、、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他就是這樣看魚,看著,看著!他眼前看到的是什么?他的心里想到的是什么?
、、讀:他眼前看到的是魚,心里想到的是魚,心里記著的也是魚,這就是靜靜地看。帶著想象,抓住靜靜一起讀。
。2)、他為什么能這樣專注地畫魚呢?
出示“他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
①、什么叫“忘我”?忘我還體現在哪些字里行間?
②、小結:青年這樣入神地看魚,忘我地愛魚,才讓游客驚奇地發現“魚游到了紙上”。(扣題)
。3)畫得好,還有其他原因嗎?
出示“他告訴我,把學畫才一年多……”
、、生談體會
、、一年中“每個星期天”有多長時間?
③、引讀:這么長時間,不堅持怎能做到?走,我們一起到玉泉看看。
(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們來到玉泉,只見________。春天過去了,夏天到來了。在一個烈日炎炎的星期天,我們來到玉泉又看見 ___________。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星期天,我們來到玉泉,還發現___________。一個寒風剌骨的星期天,我們來到玉泉,還會發現 ____________。)
、苄〗Y:就這樣,從春天到夏天,從秋天到冬天,不論刮風下雨,不論嚴寒酷暑,他都堅持到玉泉看魚,這是一種什么精神?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他?
四、研討關系
1、正因為這樣忘我地愛魚,正因為專心致志、堅持不懈地看魚,以致于閉上眼睛,也能在眼前,在心中清晰地出現魚的樣子,用青年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魚游到了我的心里!
2、“游到了我的心里”什么意思?
3、“游到了紙上”與“游到心里”是什么關系?你會用關聯詞連接起來嗎?
五、總結延伸
1、這是一個聾啞青年,一年如一日,忘吃飯,忘了回家,忘了時間,忘了自己,可是唯一沒忘有是__________,因為他__________,因為他__________(結合板書),才創造了“魚游到紙上”的奇跡。(扣題)
2、課文學到這兒,你一定有很多話想說,你想說什么?想對誰說?
3、總結
六、作業:
1、摘抄生字詞
2、選擇文中描寫聾啞青年的外貌和看魚、畫魚的句子抄下來。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反思
《魚游到了紙上》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四年級下冊第七組的課文。課文記敘的是“我”去玉泉觀魚,認識了一位聾啞青年,發現他畫的魚栩栩如生,就像在紙上游動一樣,贊揚了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作者對這位身殘志堅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聾啞青年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為主要線索,寫成了這篇內容生動、具體的文章。
本課教學以解決“魚怎么游到紙上?為什么能游到紙上?”這兩大問題,從中感悟青年勤奮、專注的品質為重點。通過讀悟、想象,層層深入,喚起學生體驗,達到預期的效果。
一、抓問題共性,自主閱讀。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是一種高度個性化的心智活動,這是小學閱讀的心理規律。閱讀教學應順應這一規律,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課伊始,從題目入手引導復習:為什么說魚游到了紙上?然后根據學生的疑問,對不理解的共性問題引導讀、悟:魚怎么游到紙上?為什么能游到紙上?魚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魚先游到心里和魚游到了紙上兩者是什么關系?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真正發揮教師的引領價值。
二、立足文本、品讀感悟
“教學決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告訴,教學應該是一種過程的經歷、一種體驗、一種感悟。(杜威語)”語文課還要上出十足的語文味,這語文味就是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即聽、說、讀、寫的訓練。這節課上,我通過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精心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去體會,了解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培養敏銳的語感。如“靜靜地看”一詞組,先讓學生說出什么是靜靜地看?聯系自己生活實際:你平時是怎樣看魚的?和你相比,青年的看顯得更加認真、更加專注、更加入神。通過對比,感受到詞語的內涵。在此基礎上展開想象:這樣靜靜地看,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帶著想象,抓住“靜靜”讀。學生輕松地感受到青年的如癡如醉。又如,引導學生理解“工筆細描”和“揮筆速寫”時,我超越了單純回憶生活經歷的簡單做法,要求學生找到文中可以理解的詞語去體會、去琢磨。這樣真正立足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理清關系,升華情感。
在體會青年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的基礎上,再出示“魚游到了心里”,結合最后一段來理清兩者的關系,此時有水到渠成之感。先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再給學生充分發表獨到見解的同時,適時地利用關聯詞:“之所以…… 是因為……”或“只有……才”來對這兩句加以歸納。然后再問課文學到這,你一定有很多話想說,你想對誰說,說什么?讓學生對所感悟的內容有個總結,有個提升。
四、模擬訓練,學以致用
每一篇課文都是習作的范例。每篇課文的學習中都引導學生了解、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厚積薄發”,到習作時才會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本課在學生感受到魚栩栩如生后,引導學生想象:這么活靈活現的魚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有白發蒼蒼的小孩、有天真可愛的老人、有和藹可親的阿姨…聽!他們議論著、贊嘆著……,你聽到了嗎?他們在說什么?引導學生大膽地說,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的阿姨地說:!边@樣的句式寫話。滲透習作中抓住人的外貌、神態、語言寫,同時讓學生了解,這節課只是初步學習的,今后的學習還要逐步深入學習積累材料的方法,寫出更好的文章來。
《魚游到了紙上》練習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4、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文章說明的道理,受到啟發。
教學難點:
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心里”的關系。
教學策略:
情境教學法、讀寫結合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初讀,建構執著的主題
(一)師生交流,揭題并質疑。
(二)學生初讀課文,要求把語句讀通順,字音讀準確。
(三)檢查學生初讀情況。相機指導難寫的生字。
(四)學生默讀課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1. 質疑是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重要手段。文題中是文章的題眼,對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引導學生抓住文題質疑有助于學生直奔文章的重點。 2.扎實進行初讀,掃清讀音障礙,引導學生在默讀中獨立思考,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概括能力。
二、細讀,洞察執著的內心
(一) 生自主學習課文,要求
1. 邊讀邊劃,找出文中體現青年人特別的句子,把它劃下來;
2. 邊讀邊寫,寫出對句子理解與感受。
(二)反饋匯報,相機指導
1.觀察中感受一份專注
重點指導句子“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1)學生讀句子,談感受并請其他同學補充。
(2)學生通過朗讀初步明白“呆呆地”與“靜靜地”的含義
(3)關注“老是”,引出他長期觀察的句子“他告訴我,他學畫才一年多,為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通過對句子中三個時間詞的引讀,讓學生體會青年對魚的喜歡是逐層深入的,進一步體會到神態描寫的表達效果。
設計意圖:1.抓住“呆呆”與“靜靜”這兩個神態描寫的詞語,讓學生體會青年看魚的認真。2.學生對青年的那份認真體會得并不深,只體會在一種“喜歡”的程度,通過學習課文內容,讓學生從“一整天、每個星期天、一年”中,逐層深入體會青年對魚的癡迷與沉醉。
2.品讀中展現高超的畫技
重點指導句子“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1)學生讀句子,談感受。
(2)教師相機點撥,讓學生理解“工筆細描”與“揮筆速寫”的意思,體會比喻句的妙用及青年的畫技高超。
(3)學生想象青年在畫畫時的其他動作,從動作描寫中體會其品質。
(4)朗讀“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了!”,進一步體會“魚游到了紙上”的含義。
設計意圖:本環節主要運用體悟與內化,先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方法區別兩種不同的技法,再讓學生聯系文本進一步了解兩種技法。更重要的是學生不僅從表面了解這兩個動詞的含義,而且體會出它的表達效果。
3.讀寫中體會一種境界
重點指導句子“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
(1)讓學生觀察插圖,想象當時人們議論的情境,把它寫下來,注意運用神態、動作等的方法進行描寫。
(2)全班反饋交流,并在引讀“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了!”深入體會其畫技高超。
(3)品味“融”字,體會青年愛魚到達深層次的境界。
設計意圖:1.雙引號的作用是本單元“我的發現”中提出來,旨在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體會其意思。教學中以“特別”為切入點,原因之一是青年在看魚、畫魚、談魚中處處體現其特別之處;原因之二是以其作為切入點,隨著對青年特別之處體會的深入,“特別”中帶雙引號的意義也潤物無聲般地讓學生理解了。2.讀寫結合是本環節的特點。基于文章是通過側面描寫進一步烘托青年忘我投入,另外,體會文章描寫人物的方法也是重要的,因此,小練點就能體現出能力的遷移。
三、提升,追尋執著的根源
(一)結合青年所做的事,讓學生談談懂得了什么。
(二)布置作業
1. 有感情地把課文多讀幾遍
2.把描寫聾啞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魚、畫魚的句子抄了下來
設計意圖:1.本環節在于讓學生在體會青年人勤奮、專注的基礎上,聯系其活實際,暢談自身的體會,內心青年的品質。2.作業的布置有助于積累人物描寫的好詞佳句,為單元習作做鋪墊。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
通過談話交流,幫助學生回顧上節課對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感悟。
二、思考。
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里”之間的關系。
三、學習課文。
從作者的角度理解課文,了解其情感的變化,體會他是如何進行觀察的。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積累好詞佳句。
五、拓展閱讀。
進一步體會人物執著的追求以及描寫人物的方法。
《魚游到了紙上》練習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一、引導學生通過研讀描寫青年神態、動作、語言的語句,感悟青年勤奮忘我的品質,從中受到感染。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句段。通過不同的讀書方式,理解內容,體會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研讀描寫青年神態、動作、語言的語句,感悟青年勤奮忘我的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里”的關系。
教學方法:
悟學式教學法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
小主持人:課前三分鐘聽寫!拿筆!
玉泉 聾啞人 一絲不茍 工筆細描 揮筆速寫贊嘆
小主持人:請大家對照大屏幕,自己檢查,不對的馬上改正。
小主持人:課前三分鐘聽寫結束,請林老師上課!
2.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7課魚游到了紙上。請看大屏幕,你能用上這些詞語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嗎?
(很好,概括得簡練、準確)
[設計意圖:聽寫生字,檢查生字掌握情況,通過這些詞語的啟發回憶課文內容,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二、看圖學文,初步感知青年畫畫情景。
1、看圖學文,創設情境進行語言訓練。
師:請看插圖,這就是當時青年在玉泉畫畫的場景,你覺得他是怎樣作畫的?他畫得怎樣?(很認真,很逼真)
師:課文第幾段描寫了青年畫畫的情景?(7、8段)
師:好!請大家讀7、8段,感受一下青年當時畫畫的情景。
師:讀了第7段,你知道他畫的金魚怎么樣?(像)你能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這個意思嗎?(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惟妙惟肖)
師:真棒!積累了那么多的成語!
師:他畫的金魚栩栩如生,看著他的畫,圍觀的人會說什么?(指學生老爺爺說、叔叔說、阿姨說、小孩說、小姑娘說……)
師:我聽到了,有個小姑娘說“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屏幕出示小姑娘的話)
(創設情境:讀小女孩的話)豎起拇指說:“喲……”、拍手說、點頭說、驚奇地說、贊嘆地說、大家贊嘆地說……看著他的畫,大家都覺得魚游到了紙上。(板書課題:魚游到了紙上)
師:當作者把這句話寫給青年時,他在紙上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屏幕出示: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板書:游到了心里)
師:同學們,讀了青年寫的這句話,你頭腦中會產生什么疑問?(鼓勵學生質疑)魚怎樣游到他的心里?……
師:帶著這些疑問,請同學們自由、輕聲地讀課文。想一想:文中的聾啞青年是個怎么樣的人?請你在相應的句子旁把他具有的品質寫下來(如勤奮、專注)
(巡視,學生上黑板寫下青年的品質:專心、細心、全神貫注、一絲不茍)
師:(讀完后)問:你覺得青年是個什么樣的人?
生:他是個專心的人。
生:他是個一絲不茍的人。
……
太好了,書讀得很有收獲!
三、品讀課文、感悟品質。
1、談話。
師:同學們,我們知道人物的品質主要是通過神態、語言、動作的描寫表現出來的(板書:神態、語言、動作)。這篇課文,作者是怎樣通過青年的神態、語言、動作來突出他的品質的。這就是我們接下來重點探討的問題,F在,我們小組合作學習。
幻燈出示:
1、默讀課文。
2、用“——”劃出描寫青年神態、動作、語言的語句。
3、討論交流。
2、小組合作學習
(關鍵引導學生研讀以下一些句子進行感悟,并適當地進行感情朗讀。)
(1)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2)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3)他學畫才一年多,為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3、匯報交流。
4、理解“游到了紙上”與“游到了心里”的關系。
同學們,學到這里,你明白了“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了嗎?
“游到了紙上”與“游到了心里”有什么關系?
你能不能用“因為所以”這個關聯詞把這兩句話連成一句話?
四、總結全文,主題升華。
同學們,通過學習,我們認識了勤奮忘我的聾啞青年,還知道文章是怎樣通過神態、語言、動作的描寫來表現他的勤奮忘我的品質。此時此刻,我相信大家肯定有話要說,你想對青年說、對自己說、對同學說、對所有人說都可以,想說的同學都站起來說吧!(出示:我想說)
《魚游到了紙上》練習設計 篇10
《魚游到了紙上》教學片斷
河南省洛陽市澗西區江珠江路小學 王德強
是魚畫到了紙上還是魚游到了紙上
師:今天,我們學習第27課。
。ò鍟呼~畫到了紙上)
生:(嘩然)老師,您寫錯了,是“魚游到了紙上”,不是“魚畫到了紙上”。
師:(故作愕然)不對吧,魚怎么會游到紙上呢?
生:哎,有道理。魚只會在水里游,怎么可能游到紙上呢?
生:可書上明明是“魚游到了紙上”呀!
(持不同觀點的同學開始爭論)
師:魚究竟能不能游到紙上呢?我們認真讀完課文之后,再下結論。
。ㄉ呑x課文邊思考)
師:得出結論了嗎?
生:魚能游到紙上。因為課文里的那位青年畫得太逼真了,給人的感覺就像魚真的游到了紙上一樣。
師:這位青年為什么能把魚畫得那么鮮活,逼真?請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
生:“因為他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
師:怪不得呢!課文中哪些地方具體描寫了青年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
生: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
生: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贊嘆著,議論著,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
生:他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了自己。
生: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師:真是如癡如醉呀!簡直到了不知“金魚是我”還是“我是金魚”的地步了。如此用功地學畫,畫出的魚怎能不栩栩如生呢?當他看到作者寫給他的“魚游到了你的紙上來了”時,是怎么回答的?
生:魚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師:魚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紙上有什么關系?
生:因果關系。因為那位青年經常忘我地到玉泉觀魚,在心中已經有了金魚的鮮明形象,所以他才能畫出活靈活現的金魚。
師:真是胸有成“魚”呀!從這位青年由心中有魚到紙上“游”魚的學畫過程,我們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樣的好品質?
生:做事一絲不茍。
生:做事專心致志。
生:做事全神貫注。
師:同學們回答得都很好;貞浺幌挛覀儗W過的課文中有沒有具有這種品質的人物。
生:《全神貫注》中的羅丹,差一點兒把朋友鎖在自己的工作室。
師:學習了他們的優秀品質后,我們受到什么啟發?
生:我們做事的時候也要認認真真,一絲不茍。
生:我們上課的時候要全神貫注,認真聽講。
讓學生自主經歷閱讀感悟過程──《魚游到了紙上》教學片斷與評析
執教:湖北省宜都市松木坪鎮小學 徐宏林
點評:湖北省宜都市教研室 王澤斌
《魚游到了紙上》以作者觀察細微、構思巧妙成文,寫得有情有趣,有聲有色,生動感人。其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是學生很喜愛閱讀的一篇課文。因構思巧妙而擴大了思維空間,增大了閱讀難度。但課文思路清楚,重點突出,只要找到了理解的切入口,學生就能順利地進入課文情境,讀入畫金魚的聾啞青年那種做事勤奮、專注的精神世界中去,形成深刻的感悟與情感體驗,從而優化整個閱讀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通過對課文充分自讀,共同討論,認為“魚游到紙上”與“游到心里”的關系是深入讀懂課文的重點,我很贊同這個觀點。為了更好地圍繞這一重點讀書,同學們有什么思考?
生:我覺得只有先理解了“魚游到了紙上”的豐富含義,才能更好理解“魚游到了心里”的具體意思。
生:我同意。但還應該緊扣這兩個句子提出問題,才能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課文。
師:很好。想一想,應該提些什么問題呢?(給時間學生思考)
生:結合前一句可以這樣提問:小女孩是根據什么這樣說的?意思是什么?那么,金魚怎么會“游到紙上”呢?
生:我認為可以這樣提問:金魚真的能游到紙上來嗎?女孩子這樣說的根據是什么?這位青年為什么這樣會畫畫?
生:他們都提得比較好,但還不簡煉明確,我覺得可以這樣概括一下:女孩為什么說“魚游到了紙上”?金魚怎么會“游到了紙上”呢?(師點頭贊同)
生:(搶著說)結合后一句可以這樣提問:“先游到我心里”是什么意思?是怎樣游到他心里的呢?說明了什么?
師:(生邊說邊將問題要點板書在黑板上)真會質疑。只要讀懂了這兩句話,那么,它們的關系也就好理解了。下面給20分鐘時間,同學們結合這些問題細讀課文,邊讀邊想,邊思邊記。讀中注意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情和舉止來琢磨。讀后,同桌交流與討論(生自讀、師走入學生之中,了解學情,適當調控,同時給有一定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一些個別指導和幫助)。
師:看來同學們已讀出了自己的體會,讀出了自己的見解,現在清同學們進一步來結合課文展示和交流自己的讀書情況。
生:我認為,金魚肯定不會游到紙上,而是說這個青年把金魚畫活了。請同學們跟我來,看看作者看到了什么:“我擠過去一看……在紙上游動!庇谑牵莻女孩就情不自禁地發出了贊嘆,(朗讀)“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因為青年把金魚畫得太生動、太逼真了。
生:我從這段“有時工筆細描”、“有時揮筆速寫”、“很快”中看出他技法熟練,從“一絲不茍”中體會出他作畫非常嚴謹,非常認真,所以能畫出這么好的畫。
生:我也有這樣的體會。他能畫活金魚,我還感到這個青年畫畫非常投入。我結合插圖看出,周圍那么多人擠著看,贊嘆議論,但都沒有影響他,他真的好像和金魚“融為一體”了。
師:你怎么理解“融為一體”?
生:是說他已和金魚走到了一起,自已好像也成了金魚。
生:我開始認為,因為他聾啞而沒有受到干擾,其實是因為他畫得太入情、太刻苦了,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第九自然段是這樣寫的(讀),其中兩個“忘記” 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按理說那么多人擁擠著看,熱情稱贊,他是可以感受得到的,但由于他太專注而視而不見了。
師:體會得真好。這個青年畫畫的確非常投入,非常專注,真的和游魚融為一體了。所以使金魚缸的魚──(生: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堃晃煌瑢W讀一遍小女孩的話。(生讀)
生:讀得比較好,但如果把“喲”讀得短促、突出一些,“紙上來啦”讀得激動上揚一些,這樣就能更好地讀出驚奇、贊嘆的感情。請聽我讀。(生讀)
師:真會聽、真會評,讀得也好。請同學們結合他的讀法,齊讀一遍。(齊讀)這位青年把金魚畫活了,除了他畫時很專注、投入外,誰還體會到了什么?
生:我覺得除了他在畫時認真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非常愛金魚。第四自然段有這么一句話:“因為……忘我的境界”和“呆呆”、“靜靜”等詞語體現出他觀察金魚非常認真,非?炭啵炎约喝烤Χ加眠M去了。所以他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還連自己也忘記了。
生:第十二自然段還這樣寫道,他“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記吃飯,忘了回家”。他不愛金魚,是做不到這些的。他很聰明——我是從第三自然段讀出的。但如果他對金魚沒有這樣深入的觀察也是畫不出來的,金魚也不會真的游到他的畫紙上面來。
師:同學們真會讀書,很會理解。那么,同學們是怎樣理解金魚“先游到我的心里”這句話的呢?
生:金魚本身并不會游進聾啞青年的心里,主要是說他非常了解金魚,熟悉金魚。
生:我補充一點,是說他將金魚生動、具體的形象融合在自己心中了。這是因為他愛金魚,對金魚著了迷,深人觀察的結果。
師:體會得好。剛才,同學們就提出的幾個問題,認真閱讀了課文,深入地進行了思考,廣泛地交流了意見。我想,現在我們可以談談“魚先游到了心里”與“魚游到了紙上”的關系了。誰能說一說呢?可結合板書思考。
生:金魚只有先游到了青年的心里,才有可能游到他的紙上。
生:這位青年能把金魚畫得活靈活現,游到紙上來,是他熱愛金魚,全心投入,深入觀察,刻苦練習的結果。
生:只有心里先有了活生生的金魚,手上才能畫出栩栩如生的金魚。
師:說得太好了!從中可見同學們讀書很深入,真正讀進了心里,所以才會有這么深刻的感受與體會。
生:我還有一點體會。聾啞青年學畫一年多,就畫出了這么生動的金魚畫,而我學了三年多畫,也沒畫出一幅好畫來。如果金魚先不游到他心里,是不可能游到他紙上的。他真了不起。
生:當作者得知他是個聾啞人時,心里不由“咯噔”一跳,當我讀到這里時,也有這種感受,這個青年真不簡單,我從心底里敬佩他。
師:我相信,同學們也一定都有這種體驗。
【評析】
試用修訂版大綱在關于閱讀教學的部分中指出,要“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本片斷積極體現了新大綱精神,從學生現有認知水平出發,抓住金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里”的關系這一全文理解的重點,選擇了適合于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實施教學,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培養了學生“會讀”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1、放手讓學生自己確定讀書思路,主動設疑,明確具體的讀書指向。
2、放手讓學生充分自讀,經歷閱讀 過程,深入探究,自主思考,自主體驗,相互合作。
3、放手讓學生圍繞閱讀重點精讀品評,抓詞抓句,積極感悟,展示讀書過程,發表獨特見解,探索讀書規律。整個教學過程學生讀得活躍,參與積極,合作主動;說有特點,讀有味道,情感氛圍濃,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實踐為主線的教學思想,切實讓學生主動經歷了閱讀感悟過程,走入了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投入的精神境界,使學生形成了情感共鳴。在這個教學片斷中,不僅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進行了充分訓練,同時也對學生的閱讀意識、情感態度、思維習慣、探索精神、審美情趣、心
理品質等語文綜合素質進行了積極的培養。
《魚游到了紙上》練習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青年的優秀品質.
技能目標:
,抓描寫青年看魚,畫魚的句子,感悟青年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從而
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先游到了心里"的關系.
(2),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標:
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一,創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師:剛才我們我們看到的那些圖片中的魚兒在水里游得多么的快活啊,正所謂魚兒離不開水,就像鳥兒離不開天空.可我們昨天見到的魚卻可以在紙上游動,想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嗎 那就和老師一起走進課文(板書課題)讀題
師: 讀書不光是用嘴巴,更要用心來讀.下面請你帶著你上節課的感受我們再來讀課題.不錯,有自己的感受了,那誰來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這篇課文主要講作者在玉泉游玩時,發現了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他看魚看得非常專心,畫魚畫得活靈活現.)(板書:看魚 畫魚)
二,品"畫魚"感受"魚游到了紙上"
1, 師:看來你把上節課的知識學到了心里去了,老師為你高興,老師這里還有一個問題,魚是自己游到紙上的嗎 是怎么上去的青年竟然能把魚畫地像在紙上游動,看來這位青年非常的厲害,那他是怎么把魚畫得像在紙上游動的呢請你們快速地讀一讀課文,找出青年畫魚的語句,并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生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2,師: 青年是怎樣讓魚游到了紙上呢 誰來給大家讀一讀.(生匯報)
3,師:你真是一個會讀書的好孩子,你們找的與他一樣嗎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課件出示句子 :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生齊讀.)
4,師:在談感受之前,我們先來解決兩個詞,工筆和速寫都是畫的一種畫法,工筆是中國畫的一種畫法,特點是用筆工整,細致,速寫是指在較短的時間內把對象的主要特征和動態描寫出來,老師這里有兩張圖片,
5,下面誰來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體會
(我體會到了青年畫畫很認真,我體會到了青年的畫技很高超.)
師:有相同體會的請舉手,你是從哪兒感受到他畫魚認真的 (一絲不茍)
一絲不茍是什么意思 誰能用一絲不茍來說一句話.(做事很認真,一點兒也不馬虎. 文中指青年畫魚很認真,一點不馬虎.)很好,從你的句子中,老師知道你掌握了這個詞語的意思.
(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在這里把青年畫魚和姑娘繡花進行了比較,突出了青年畫魚的細致)
除了感受到他的認真,你還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我體會到了青年的畫技很高超.)
你又是從哪里體會到他畫魚技術高超的 (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6,非常好,是善于思考的好孩子.來,帶上你的感受我們女孩子一絲不茍地讀工筆細描部分,男同學動力十足地讀揮筆速寫部分.
7,看你們讀得這么起勁,老師也想讀一讀,可以嗎 但是老師希望你們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青年畫的魚都有哪些動態.呆會告訴我,準備好了嗎 咱們開始.師配樂范讀句子.
師:睜開眼睛,你看到了魚的哪些動態 (生發言)
8,你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來,帶上你的想象,把每個細節都一絲不茍地記在心里.再讀.(配樂)
9, 真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畫啊!怪不得這位小姑娘叫了起來,出示小女孩的話,你打算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這句話.(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那就請你把這份驚奇,這份贊嘆讀出來吧!他讀得怎么樣,誰能讀得比他更驚奇 真是一個勇于挑戰的好孩子,下面我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10,同學們再來看看這句話,作者是抓住了小女孩的哪些方面來描寫的呢 知道的說出來.出示(語言,動作,神態)作者在這里抓住了小女孩的動作,神態和語言描寫,讓我們體會到青年的畫畫得好.這種寫作方法我們今后在習作中也要學會去用.
11, 師:小姑娘的這一叫可謂是一石激起了千層浪,圍觀的人紛紛議論著,贊嘆著,(出示課文插圖)想象他們會分別說些什么了 (看,這位白胡子老爺爺擠了過來,看著畫,說……,這位大伯伯也走了過來,探著身子,看著畫,說……小弟弟聽到叫聲跑過來,看了看畫,又看了看魚缸里的金魚,又看了看畫,說……)這一聲聲贊嘆都匯成這樣了一句話,讀……(指大屏幕)(板書魚游到了紙上)
12,青年聽到我們的贊嘆聲,議論聲了嗎 為什么 明確他不僅僅因是聾啞人,更是因為他已經和魚融為一體了.)用書上的話說就是
相機出示(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
是啊,此時此刻青年和魚已經融合在一起了,已經到了不知金魚是我,還是我是金魚的境界了)
13,太陽下山了,大家都準備回家了,可他還在那里靜靜地畫,出示(他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己.)但他沒有忘記(金魚),他手里所畫的,眼中所見的,心中所想的,都是金魚.你們說他愛魚到了什么境界 用書中的一個詞來形容(忘我)
三,悟"看魚"感受"魚游到了心里"
1,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具體描寫了他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的 請同學們快速地默讀課文,畫出相關句子.(匯報)
2,誰來把他畫的句子讀一讀.師相機出示
(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3,誰再來讀讀這句話,說說從這句話中哪個詞可以感受這個青年的忘我呢 (老是 呆呆地 靜靜地 從來)
"呆呆地"是不是說他在發呆呀 是說看魚看得十分入神,可以看出青年達到了忘我的境界.
"靜靜地:是什么意思 他不只看魚是靜靜地,他還在什么時候也是靜靜地,對,畫魚.你們看他不管做什么都會靜下心去做,多專心多投入的一位青年啊!
"老是"是什么意思 能給他換一個詞嗎 說明經常是這樣的,并非是偶然的.
2,師:同學們把這句話完整地讀一讀,想想作者又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青年的
生:(出示神態,動作).那么我們在寫人物時,這種方法用不用得上 要學會學以致用哦.
3,師:還可以從哪里可以看出他愛魚到了忘我呢 生說師出示:
(他告訴我,他學畫才一年多,為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從這些紅色的詞中,你感受到青年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匯報
師:一整天就是指從早上到晚上,而且每個星期天都來,如果按一年365天算,那么他觀察了五十來天!這五十來天不管嚴寒酷暑,無論刮風下雨,他從不間斷,我們來想象一下他看魚時的情景,老師來描述情境,同學們把看到的情景讀出來.好嗎
這是一個春光明媚的星期天,如果你來到玉泉邊,會看到(生接讀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這是一個烈日炎炎的星期天,如果你來到玉泉邊,會看到……
這是一個大雨滂沱的星期天,如果你來到玉泉邊,會看到……
這是一個寒風凜冽的星期天,如果你來到玉泉邊,會看到……
師:孩子們,從春天到夏天,從夏天到秋天,從秋天到冬天,那位青年就是這樣堅持不懈地看魚,記住了(魚的特點),記住了(魚的形象),記住了(魚的動態),所以說魚游到了(心里)(板書:魚游到了心里)
四,理解"游到心里"與"游到紙上"的關系.
1,由魚游到心里,你能想到一個成語嗎 但老師想起了一位畫家,他是北宋的文與可,他最擅長畫竹子,知道是什么了嗎 (胸有成竹)
4,師總結:是的,正因為青年堅持不懈地細心地觀察,正因為青年胸有成竹,才會讓魚游到了他的心里,正因為他讓魚先游到心里,所以才會有了在畫魚時有了魚游到了紙上這種令人驚奇的事情的發生.(畫魚的線條)
5,你能用一個關聯詞把"魚先游到了心里"與"魚游到了紙上"的關系表示出來嗎
6,師:讓魚游到紙上來的這位青年,他居然是位聾啞人,而且他竟然做到了由心中有魚到紙上游魚.從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看出他身上有什么樣的品質
五,拓展延伸
1,其實在生活中還有一些人具有這些美好的品質 你知道誰 同桌交流
2,老師這里有一段錄像想與大家分享一下,可以嗎
(知道這個節目叫什么名字嗎 (千手觀音)但是這群姑娘卻是聾啞人,她們用表演感動了全國觀眾,甚至震撼了世界)
3,從這些人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啟發
4,是啊,他們給予我們的震撼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他們告訴我們,瞄準目標,就堅持不懈地去努力,相信成功的大門會向你敞開的.
5,相信大家都記住了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形象,那么作者是怎么把青年寫得如此生動形象的呢
(1,通過細心地觀察.2,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神態,動作來描寫的.)
6,作者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下面就讓我們來學以致用吧.完成下面的小練筆.出示小練筆.(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贊嘆著,議論著.那么人們
是怎樣贊嘆和議論的呢 請同學們想象當時人們的表情,神態,動作,
語言,學習作者的寫法把它寫下來.)
《魚游到了紙上》練習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4個生字,理解“一絲不茍”、“唯一”的意思。
2、讀通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2~3段,感受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3、有感情地朗讀有關句子。
教學重點:
通過2~3自然段的學習,讓學生抓住重點句和重點詞(如“呆呆地、靜靜地、一絲不茍等”來感受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這一句子的含義。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具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同學們,你們看到魚在紙上游嗎?那看了這個題目你想問什么問題?
。ㄉ呼~怎么會游到紙上呢?)
好,讓我們到課文中找找答案吧。
二、指導學生自學全文。要求:
1、劃出生字詞,讀準。
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想想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詞,指名讀齊讀。
2、指導書寫“唯”字,把你認為容易寫錯的字各寫一個。
3、填空:
我在觀魚,看到了一位的青年,他。
4、指名說不懂的問題。
四、快速默讀課文
按下列提示分段:
1、玉泉觀魚
2、認識青年
3、人們贊嘆
4、了解青年
五、指導學習第2、3段。
1、自由讀,從哪里看出青年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找到的同學自由上前板書。)
2、出示:……原來是那位青年在靜靜的畫畫!路鸾痿~在紙上游動。
、僦该x,說說從哪些詞感受到了青年的忘我境界。
、谥笇Ю斫猓阂唤z不茍
a、要求學生從句子中劃出能夠說明“一絲不茍”意思的一個句子。
b、用自己的話說說一絲不茍的意思。
、邸胺路鸾痿~在紙上游動”看出什么。
、苤笇Ю首x。
3、第8自然段抓重點詞理解教學同。說說大家會贊嘆些什么?議論些什么?
4、正是因為青年畫得很像,以致于一個女孩發出了驚嘆。
指名讀女孩的話(讀出驚嘆的語氣)
比較
“喲,他畫的金魚真像啊!”
“喲,金畫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寫出了他畫的金魚仿佛是活的。)
六、小結:
這位青年怎么會畫得如此之象呢?下一節課桌上我們再去了解他。
板書設計:
呆呆地、靜靜地
一絲不茍
舉止特別 忘我境界 沒有反應
融為一體
《魚游到了紙上》練習設計 篇13
【教學設計說明】
《魚游到了紙上》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七組的課文。
課文記敘的是“我”去玉泉觀魚,認識了一位聾啞青年,發現他畫的魚栩栩如生,就像在紙上游動一樣,贊揚了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作者對這位身殘志堅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聾啞青年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為主要線索,寫成了這篇內容生動、具體的文章。本文可以分成四段,教學時沒有按常規先分段,然后根據分好的段落一段一段地講解進行教學。而是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以學生提出的問題為線索,抓住重點的詞語來理解文章的段落、語句,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生素質!
【訓練重點】
“注意積累材料”,通過本文的學習,不僅要使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的,選擇了哪些材料,而且從中學習觀察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1、留心周圍的事物,做個有心人。
2、認真觀察,多看、多聽、多問。
3、勤于動筆。
本課是本單元的開篇課文,滲透訓練重點尤為重要。通過這一訓練項目為后面學習讀寫例話作一鋪墊。教學時先理解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歸納總結寫法,有效地幫助學生學會積累材料的基本方法(本課時主要是留心周圍事物,多看、多聽、多問),以此指導學生的作文。
【準備用時】
第一課時:
理解內容,學習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學習作者積累材料的方法。
第二課時:
繼續學習作者積累材料的方法,讀寫結合!∵@一課采用“自學輔導式”教學模式,課堂上力求師生關系融洽。通過學生自主讀書,自讀自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學生再讀書交流,合作學習。經教師點撥指導共性難點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學習寫法,指導作文。
1、明確每課時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心中有數,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又便于學生檢查自己的學習任務是否完成,這樣把教路和學路有效地統一起來,取得更好的教
學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讀書,整體感知,互相交流:
課堂上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不懂的問題,并且通過再讀書自己解決問題。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再通過相互合作學習,嘗試解答。課堂上也應有生生互學的場面。組內解決不了的共性問題由小組代表寫在卡片上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和學生共同梳理排序。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多給學生活動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克服課堂上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的現象!
3、學生不理解的共性問題,在梳理排序形成幾個重點問題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讀、思、議。學生讀書討論,互相合作學習,共同解決不懂的問題。在此過程中教者抓住共性的、重點的、難點的詞、句點撥精講,使學生由不懂到弄懂,不會到會,不會學到會學。在體會詞句內涵的同時,使學生情感的閘門大開,心靈也受到觸動,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以達到與作者產生共鳴的效果。朗讀指導,在讀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讀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閱讀能力。
4、對本課重點“魚游到紙上和魚游到心里的關系”這一問題,先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再給學生充分發表獨到見解的同時,適時地利用電教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的導就應體現在此。
5、在自讀、精讀以理解全文內容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體會,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讓學生的感情在此處升華。
6、學習作者積累材料的方法:
從讀學寫,在學生完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再讀課文,通過再次的合作學習,明確作者到玉泉觀魚,不僅看魚,而且還留心那里的人。使學生了解,這節課只是初步學習的,今后的學習還要逐步深入學習積累材料的方法,寫出更好的文章來!
7、第二課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寫一個人物的片段或寫一種喜愛小動物的片段。讀寫結合,以鞏固本單元的知識,培養學生注意積累材料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明確學習目標
今天,我們來學習──魚游到了紙上,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多媒體出示課題)
看到這個課題你們腦海中有什么問題?
我相信,經過努力我們大家一定能夠完成的。有沒有信心?
二、小組交流,提出問題,梳理排序
同學們課前已經做了預習,我們先來看看生字預習得怎么樣?
。ǘ嗝襟w出示生字,指讀。一人讀,再齊讀)
我們都知道魚在水里游,怎么會游到了紙上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讀時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拿出筆來邊讀邊作上記號。
1、自讀課文:
給夠時間,圍繞“魚怎么會游到了紙上”這一問題,讓學生自己讀書,引導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邊讀邊做記號。教師短短的幾句話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滲透了讀書的方法。
下面就請你們在小組內先說說哪些問題你沒弄懂,如果小組內理解不了,等一會兒,老師發給你們紙,把它寫在上面,我們大家共同來理解。請同學們現在開始小組交流吧!
。ㄐ〗M交流,把自己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小組內共同解決,組內解決不了的共性問題寫在紙上。)
小組交流是學生之間互相學習、橫向交流信息的一種非常好的形式。學生精神放松,無拘無束,能者為師,人人參與,調動了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投影儀顯示學生的問題:
、拧◆~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啤∏嗄暝趺春汪~融為一體?
、恰∵@位青年舉止特別在哪兒?
⑷ 這位青年特別在哪兒?
⑸ 魚先游到心里和魚游到了紙上兩者是什么關系?
⑹ 魚游到了紙上和魚先游到心里兩者是什么關系?
、恕◆~游到心里怎么理解?
、獭◆~先游到心里和魚游到了紙上之間是什么關系?
同學們提了這么多的問題,其中有重復的,咱們把它拿掉?教師梳理問題 現在還剩下這幾個問題,根據課文的順序,看看我們應該先理解哪個問題?
。ń處熾S機排序并畫上序號)先理解“這位青年舉止特別在哪兒”這個問題!
再理解“青年怎么和魚融為一體”。
第三個理解“魚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最后理解“魚先游到心里和魚游到了紙上兩者是什么關系”。
每個小組的代表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這些問題具有共性,也是應該解決的重點問題。巧妙的是教師首先讓學生自己把問題寫在膠片上,自己走到前面用投影儀放出問題;然后教師幫助學生梳理問題,把重復的問題去掉;再啟發學生按照課文內容敘述的先后,調整了順序。教師精心設計的這個教學環節,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充分體現了主體意識。
三、探索感悟
下面根據排好的順序,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在書中找到有關的段落,抓住重點的詞、句進行理解,然后講給組內的同學聽一聽。請你們現在開始吧。ńo學生5分鐘讀書時間)
生討論學習。
又一次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讀書,按照排好順序的問題,在書中找有關的段落,抓住重點的詞、句子進行理解。
又一次發揮群體的智慧,小組討論,進行合作學習。教師非常善于調動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匯報學習情況:
1、我們理解“青年舉止特別在哪兒”,先得知道“舉止”指的是什么?
。ò鍟呵嗄辏
2、師:“舉止特別”呢?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ò鍟和揖辰纾
3、“忘我境界”是什么意思?課文中哪些詞、句可以看出青年達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書:看魚)
從你們抓住的這些重點詞、句可以看出青年看魚達到了忘我的境界,作者寫得多好啊!我們一齊讀讀,讀時突出那些重點詞、句,語速不要太快,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也來感受一下那忘我的境界吧!
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共性問題,也是本課要解決的重、難點問題,組織全體同學進行討論,給學生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鼓勵學生發表見解,并不強求答案一致,充分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指導思想。
青年看魚達到了忘我的境界,看看這幅圖,說說還從哪兒可以看出青年達到了忘我的境界?注意觀察青年人在做什么,他的動作、神態;再看看周圍人的神態、動作,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
(多媒體顯示青年畫魚的圖像,學生觀察。)
采用多媒體手段,培養學生觀察、想象能力。
誰能結合課文的詞、句說一說,還從哪兒可以看出青年達到了忘我的境界?
。ò鍟寒嬼~)
1、“唯一”是什么意思?誰還能再說說。
2、這是達到忘我境界的一種表現:
“青年怎么和魚融為一體”這個問題我們是不是解決了。(把這個問題拿下來。)誰能再補充?
。ā耙唤z不茍”的意思是一點兒也不馬虎,說明青年畫魚認真、全身心地投入,與別人不一樣。)
教師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緊緊抓住關鍵的詞、句子適時點撥、精講,使學生理解聾啞青年舉止特別是因為愛魚、畫魚達到了忘我的境界,與魚融為一體。
小結:
正因為青年看魚、畫魚達到了忘我的境界,所以我們才感到他的“舉止特別”。這個問題你們弄懂了嗎?(把第一個問題拿下來)
接下來我們來理解“魚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誰能把你們討論的結果說給大家聽聽。
。ㄏ仍谛睦锍霈F了一個印象,牢牢記住。青年要很多次去看,結果才畫出這么好的金魚。)
小結:
青年通過反復觀察,把金魚的每個部位、每個細微的動作都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里,他的心里裝的都是金魚鮮明、生動的形象。這就是“魚游到心里”的意思。(拿下這個問題)我們最后來理解二者之間的關系這個問題,要理解二者的關系,必須知道每句話的意思。魚游到心里的意思已經知道,咱們先來理解“魚游到了紙上”這句話的意思。
1、“魚游到了紙上”是誰說的?
2、在書中找到,我們一起讀這句話。
(齊讀)
3、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4、哪個字可以看出青年畫魚畫得像?
5、一個“游”字告訴我們青年畫的魚像真的那樣在紙上游動,這是小女孩對青年的一句贊嘆,用這種贊嘆的語氣練習讀讀好嗎?
。ㄉ氉x)(師指名讀,生齊讀。)
6、小女孩一句贊嘆的話讓我們感到青年那忘我的精神終于有了回報──魚游到了紙上,所以作者要以此為題。(指題目,學生齊讀。)
7、“魚游到了紙上”的意思清楚了,“魚游到心里”也理解了,現在誰能說說他們之間的關系。
小結:
青年通過反復的觀察,把金魚的每個部位,每個細微的動作都深深地刻在心里,正因為有了魚先游到了心里這個前提,才有了最終的結果──魚游到了紙上。
。ń處熯叾嗝襟w演示,邊說二者之間的關系。最后把這個問題拿下。)
這些問題我們全都理解了,你們真行!經過前面讀書自學,提問,討論,我們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從中可以看出這是怎樣的一個青年人呀?
討論:
師:你們說的都對,是一個勤奮專注的青年。(板書:勤奮專注)
“魚游到了心里”是“魚游到了紙上”的前提,“魚游到了紙上”是“魚游到了心里”的結果,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教師抓住這些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巧妙地點撥了一個“游”字,讓學生體會青年人勤于觀察,刻苦練習,達到忘我境界的專注品質,進一步理解了內容。
多么好的一個青年人,為了畫好金魚忘了吃飯,忘了回家,忘了時間,忘了自己,我被他勤奮、專注、忘我的品質深深地打動了,我相信你們一定也有同感,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站起來帶著這種敬佩之情放聲朗讀。
。ㄈw起立朗讀課文)
四、拓展、積累
過渡語:
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樣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會取得成功。青年畫魚取得成功,得力于反復觀察積累了很多有關金魚的材料,心中有魚才能落筆生輝。作者寫這位勤奮、專注的青年,同樣得先進行觀察。作者采取了什么樣的方法進行觀察的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結合課文的內容說說。
小結:
同學們說得真好,作者到玉泉觀魚,不僅看魚,還留心那里的人,發現了一位青年舉止特別,他就多次跟蹤觀察,看他怎么看魚、怎么畫魚,同時注意聽聽別人的議論,當發現他是聾啞青年,又采取筆談的方式進一步了解。作者就是通過看、聽、問等觀察方法積累材料(板書:積累材料),把這些材料加以整理,以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為主要線索,寫成了這篇內容生動、具體的文章。本組的訓練重點是“注意積累材料”,今天我們只是初步學習,以后的學習還要逐步深入學習積累材料的方法,寫出更好的文章來。
教師注意遵循閱讀教學“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原則,在指導學生理解內容的基礎上,落實本單元的讀寫訓練重點“注意積累材料”。教師啟發學生,適時點撥,讓學生理解作者通過看、聽、問等觀察方法積累了材料,水到渠成,非常自然地加強了讀寫之間的聯系。
【反思】
教學設計很有新意,充分體現了主體意識和訓練意識。
1、教學目標明確、適當,體現了年段特點:
上課開始,教師將學習目標展示在學生面前,不僅引導、規范了學生的學習行為,同時激發了學生為達成學習目標主動探究問題的積極性。
2、教學過程科學、優化:
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發現問題,質疑問難,在小組內討論;經過討論仍然有不理解的問題再一次提出來,老師引導全班同學進行梳理;然后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比較、分析、理解。整個教學過程都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讀、自悟、自解、自練,主動學習的過程。學生真正居于主體地位。
3、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合理:
教師在揭示課題時問學生:“魚是在水里游,怎么會游到紙上呢?”并用彩色粉筆在“游”字下面重重地畫了個“……”符號,留給學生一個懸念。在引導學生反復討論、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大屏幕顯示出幾條金魚游動的姿態,教師邊演示邊做小結。一個“游”字,畫龍點睛,學生比較輕松地理解了“魚游到了紙上” 與“魚游到了心里”的關系,同時悟出了課題的深刻含義,水到渠成地歸納出中心思想。
4、讀寫結合,突出讀寫訓練重點:
本組讀寫訓練重點是“注意積累材料”,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舉止特別”“融為一體”等詞語時,有意識讓學生體會聾啞青年勤于觀察、刻苦學習,看魚、畫魚達到了忘我的境界,因而能畫出鮮明、生動、活靈活現的魚。教師又進一步引導學生讀書思考:“作者是怎樣觀察,怎樣選擇材料寫出這篇文章的?”讓學生悟出作者到玉泉觀魚,發現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就跟蹤觀察,通過看、聽、問等方式,積累了很多有關聾啞青年的材料,加以整理,以“愛魚達到忘我境界”為主線,寫成這篇文章。學生完全是在自然狀態下弄懂了什么是積累材料,怎樣積累材料,感受到積累材料之重要。強化了語言文字訓練,突出了本組讀寫訓練重點。
5、加強了讀的訓練:
教學過程體現了語言文字的訓練,特別是讀的訓練。自讀課文給以足夠的時間,全體學生帶著問題反復讀書,邊讀邊思,真正地讀書,不是走形式,培養了學生的讀書能力和讀書習慣。當理解了內容,學生為聾啞青年忘我、專注的品質所感染,情感的閘門打開的時候,教師適時地指導學生朗讀,渲染了氣氛,加深了內容的理解,潛移默化地進行了思想教育。可以看出教師在改革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探索素質教育方面做了大膽的嘗試,有所創新,效果比較好。
《魚游到了紙上》練習設計 篇14
一、教材簡析:
本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以青年人“特別”的舉止為線索,隨著“我”對他認識的不斷深入,一位勤奮專注、畫技高超的殘疾人形象躍然紙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來越濃。作者對對人物的描寫細致入微,對聾啞青年的外貌,“特別”的神態、動作刻畫傳神;語言平實而含義深刻,很有啟發性,令人回味無窮。
二、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要走個來回,不但知道寫什么,還要知道怎么寫。本節課讓學生找到青年言行的句子品讀、感悟,再通過適當的語言文字訓練,使一個勤奮專注、畫技高超的聾啞青年躍然紙上。同時,在這種品讀、感悟之中也了解了作者是怎樣寫的。然后再讓學生讀文找出相關的句子體會作者是怎樣進行觀察的。就這樣,學生學完課文后,不但能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
三、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花港、清澈、一壺茶”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4、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四、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文章說明的道理,受到啟發;
2、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里”的關系。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課時:2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清澈見底、一壺、魚缸、花港
2、課文主要講件什么事?(估計學生會說:一位聾啞青年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以及他畫技高超的事。)
3、學了課文1—2自然段知道了什么?(估計學生會說:玉泉“泉如白玉”;觀魚的人多;看魚賞心悅目……)
二、品讀課文、感悟品質。
1、談話:我們從前面的幾篇課文的學習中知道:要了解一個人,要把一個人讀活了,就應該抓住文中描寫他的句子來品讀感悟。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這篇課文中的青年是個怎樣的人?
2、布置任務:默讀課文,劃出有關寫青年的句子,讀讀想想,從中體會到青年是個怎樣的人?
3、小組討論交流。
4、全班匯報交流。(關鍵引導學生抓住以下一些句子進行品讀感悟,并適當地進行感情朗讀。)
。1)說他“特別”,因為他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僮プ£P鍵詞“老是”“呆呆地”“靜靜地”“從來不說一句話”體會到青年觀察魚時專注、入神著迷,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
、趥別讀,評讀,齊讀。
。2)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
、僮プ“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體會到青年作畫全神貫注,相機理解“一絲不茍”的意思,體會青年作畫不馬虎;抓住“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體會青年把魚畫活了,真是畫技高超;抓住“有時…‥有時……”體會到青年作畫聚精會神、一絲不茍。
、趥別讀,評讀,賽讀。
。3)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贊嘆著,議論著,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
、僮プ“唯一沒有任何反應”“融為一體”體會到青年作畫專注、忘我、癡迷,全身心投入。(有感情朗讀。)
②語言訓練:假如你就是圍觀中的一員:你看到青年的畫會怎么贊嘆著,議論著?(生先練寫,再交流。最后再感情朗讀這句話。)
、蹘熜〗Y:此時此刻,青年眼中所見,心里所想,筆下所畫的全是魚,他已各游魚融為一體了。我們用剛學過的一個成員說就是——全神貫注(生說)。
。4)我仍舊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陽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過后院,看到那位青年還在金魚缸邊畫畫。他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己。
①抓住“太陽快下山”“可青年還在畫魚”“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己”體會到青年執著的精神。
②有感情朗讀。
(5)他告訴我,他學畫才一年多,為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僮プ讉時間“一年多”“每個星期天”“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體會青年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專注認真的品質。
、谟懈星槔首x。
5、理解“游到了紙上”與“游到了心里”的關系。
。1)通過我們的努力,一個活生生的青年站在我們的面前,他是那么的勤奮專注,畫技是那么的高超,這不由得讓我們對他產生敬佩之情。文中的一句話就是對他的最高概括,是哪一句?——魚游到了紙上。(生)
當我把這句話告訴青年的時候,他說——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生說)
(2)“魚游到了紙上”和“游到了心里”是什么關系呢?(估計學生會說:是因果關系,因為先游到了心里,才能游到了紙上;是前后關系,只有先游到了心里,才能游到紙上。)
(3)師:人家是胸有成竹,我們的這位青年可以說是胸有成“魚”。
三、學習作者的觀察和描寫方法。
1、師:正因為青年看魚,畫魚到了忘我的境界,所以圍觀的人贊嘆道:“魚游到了紙上!”文中還有一個人也認真觀察了,你們知道是誰嗎?(作者)
2、布置任務:
再讀課文,結合課文中的語句說說作者采用了什么樣的方法進行觀察的?
3、學生討論學習。
4、反饋學習情況。(估計學生會說:作者認真看,聽別人說,還問青年等。)
5、教師歸納小結:
作者也是個生活的有心人,他認真看,聽人說,親自問,才寫出了一個活生生的、勤奮專注的青年展示在我們面前。
四、總結課文,布置作業。
1、學了這篇課文有什么收獲?
2、作業:
摘抄文中的好詞好句。
閱讀他人堅持不懈,執著追求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