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 《中國石》教案(精選12篇)

《中國石》教案

發布時間:2023-08-01

《中國石》教案(精選12篇)

《中國石》教案 篇1

  】《中國石》教學設計之一    】《中國石》教學設計之二    】《中國石》教學設計之三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邊防戰士對祖國無限的愛,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詞句,讀懂每個自然段的基礎上,繼續培養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深入理解課文。

  3.學習生字詞,并理解新詞“積聚、酷似、傲然、盛譽、快慰”。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

  了解“中國石”的樣子,透過邊防戰士對“中國石”的愛,體會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透過“中國石”體會邊防戰士的愛國心。

  教學準備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掃清學習課文障礙。并弄清自然段之間關系,劃分段落寫出段意。

  第二課時:通過重點詞句分段理解課文,體會邊防戰士的愛國情感。

  第三課時:學習生字理解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一)教師課前準備一塊肖形石。課上教師展示肖形石,請同學們說一說這塊石像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肖形石。隨后教師講什么叫肖形石。“肖”,相似、像的意思。天然肖形石是指沒有經過人工雕琢而且非常像某一物體形狀的石頭。)

  (二)教師提問:在戈壁灘上有一塊石頭,邊防軍戰士稱它為“中國石”,這是為什么呢?(板書課題:中國石)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一)帶著問題讀書。首先注意讀準字音,并能從文章中找一找為什么邊防戰士稱戈壁灘上的一塊石頭為“中國石”。

  1.讀課文。(邊讀邊劃生字,注意讀音)

  2.學生分別說說自己找到的答案。

  (二)邊防戰士又是怎樣揀到“中國石”的呢?帶著下列問題第二遍讀書。

  1.標出自然段。

  2.思考每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3.試著將內容相同的自然段歸并成大段。(全文共9個自然段。)

  (1)講戰士們經常撿石頭,并舉行“賽石會”。

  (2)姍姍來遲的春雨洗潤戈壁灘,這正是揀石頭的好機會。

  (3)我把可心的石子一顆顆揀起來。

  (4)從趕車姑娘那里“我”知道經泉水洗過的石頭特別清亮。

  (5)“我”發現一塊“中國石”。

  (6)“我”告訴小姑娘像雄雞的石頭為什么叫“中國石”。

  (7)“我”和小姑娘一起觀賞“中國石”。

  (8)全連精心收藏“中國石”。

  (9)“中國石”在賽石會上屢屢奪魁,贏得了“最佳寶石”的盛譽。

  這里第一段為第1自然段,戰士們經常揀石頭,舉行“賽石會”;第二段從第2~7自然段,講邊防戰士揀“中國石”的經過;第三段是最后兩個自然段,講邊防戰士喜愛并精心保管“中國石”,使“中國石”在他們心中。

  段意,教師心中要有數,不必講。

  (三)第三遍請三位同學分段讀課文。并分說主要內容。

  1.請三位同學分段讀課文。

  2.將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合并練習說段意。

  首先學生自己說一說,隨后同組討論;最后全班說段意。(教師可邊劃自然段中的主要內容的重點詞邊說段意,見前面所劃曲線。)

  三、出示卡片糾正讀音,為學習課文做準備

  (一)讀準生詞讀音。

  (二)不懂的詞查字典理解。

  (三)質疑、解疑。

  四、再讀第二大段。學生把描寫“中國石”的句子找出來,做上記號

  安排這部分是為第二課時學習打下基礎。

  (另:下面板書設計中橫線為自然段段意。) 

  第二課時

  一、導語

  教師用簡短語言交代清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二、分段讀文,說說段意

  (一)請三位同學分段讀課文。

  (二)說一說各段段意。

  三、分段學習,理解詞句,深入理解課文

  (一)讀第一段思考:

  1.這段中每句話寫的是什么?

  2.戰士們駐扎的環境怎樣?

  3.戰士們以什么為樂?

  4.“我”是怎樣成為“石頭迷”的?

  (“駐守在戈壁灘上”說明駐扎環境的荒涼。可問學生“戈壁”指什么?不理解查查字典。這種地區嚴重缺水,草木難以成活,分布于我國西北。戰士們以撿石、賽石為樂,說明戰士們不向艱苦的環境低頭,因地制宜。比賽次數多了“我”也成了“石頭迷”。)

  (二)讀第二段,并分層學習。

  1.讀第二段,看作者分幾層意思寫的?

  (這里分層以“石”為線索,找石、洗石并發現“中國石”、仔細欣賞“中國石”。)

  2.讀第一層,“我”什么時間怎樣找石頭的?為什么說姍姍來遲的春雨后是揀石的好機會呢?

  (雨水清洗的石頭色彩鮮明、紋理清晰。)

  (1)“我”是怎樣撿石頭的?

  (俯身打量、撿)

  (2)這時雨后景色描寫說明了什么?

  (春雨姍姍來遲再次說明戈壁灘的環境艱苦,而雨后風清氣爽實在難得,更突出戰士對戈壁灘戈壁石的愛。)

  3.讀第二層看我到哪里洗石?為什么到那里洗?“中國石”是怎樣發現的?

  (以給天然肖形石起名“中國石”為突破口體會“我”對中國地圖之熟悉,感受“我”對祖國的熱愛。)

  4.讀第三層,“我”和小姑娘仔細端詳“中國石”,發現了什么?“我們”的發現說明了什么?

  (1)小組討論。

  (2)全班發表意見。

  (①酷似中國版圖。②地貌相似。③找到了名山、大川。④說明他們對中國地貌的熟悉,體現了他們對祖國的熱愛。)

  (三)學習第三段體會邊防戰士的愛國心。

  1.讀最后一大段,看邊防戰士怎樣對待“中國石”的?

  2.“中國石”榮獲了怎樣的榮耀?

  3.邊防戰士為什么給“中國石”這么高的榮譽?

  4.你怎樣體會文章最后一句話:“‘祖國’在我的身邊,祖國在我們心中”。

  (1)第一個加引號的祖國指什么?

  (2)第二個祖國又指什么?

  (這里要體會戰士以“中國石”寄托愛國情思。為了保衛祖國的安全,他們甘愿過艱苦生活,忍受思念親人的痛苦,并以苦為樂,充分展示了戰士們視祖國利益高于一切的愛國主義情懷。)

  四、總結板書,升華中心

  通過總結板書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五、指導朗讀最后一段,體會思想感情,讀出邊防戰士愛戈壁灘、愛“中國石”的感情

《中國石》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邊防戰士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從而激發同學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詞句和讀懂每個自然段的基礎上,繼續練習為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中國石”的形狀,理解邊防戰士對“中國石”的熱愛,體會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了解“中國石”是哪里的一塊石頭,為什么稱它為“中國石”,并初步了解作者揀到“中國石”的經過及“中國石”的特點。

  (二)正確朗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為了解課文掃清障礙。

  (三)讀懂每個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再練習劃分段落。

  二、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每個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練習劃分段落。

  三、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

  1.按“預習”要求,了解戈壁灘上的一塊石頭,邊防軍戰士稱它為“中國石”,這是為什么?看看哪些自然段是寫作者揀到“中國石”的經過的,哪些句子是描寫“中國石”的樣子的,畫上記號。

  (駐守在戈壁灘的解放軍戰士,揀到一塊形狀和祖國版圖相似的石頭,十分珍愛它,所以稱它為“中國石”。)

  2.自由讀課文。在老師的輔導下結合句子的意思,通過查閱工具書,自學(可同桌議論)生字新詞,并正音正字。

  駐(zh))守:部隊駐扎某地(課文中指戈壁灘)進行防守。

  戈(g5)壁灘:“戈”的本意是古代兵器,也指姓。詞意見教學設計后“資料”。

  積聚(j)):積累。

  姍姍來遲:姍姍,形容走路緩慢從容。指人遲遲到來。課文中用來形容春雨延遲到初夏才下,表達戰士們盼雨的心情。

  洗潤(r)n):潤,濕潤。課文中指戈壁灘被雨水沖洗得濕潤起來。

  大漠(m^):漠,沙石覆蓋的地區。課文中指部隊駐守的戈壁灘。

  瑰(gu9)麗:瑰,珍奇。課文中形容戈壁灘雨后的朝霞異常美麗。

  朝霞(xi2):霞,因受日光斜照而顯出紅、橙、黃等顏色的云。課文中指戈壁灘上日出時東方的云霞。

  傾瀉(xi8):瀉,液體快流。課文中形容朝霞像從高處流下大量的水,很快布滿了灘上。

  裸(lu%)露:裸,露出,沒有遮蓋。課文中指灘上的石頭沒有東西遮蓋,極易看出它們的光彩。

  俯(f()身:俯,頭低下。課文中指低下身子選擇可心的石頭。

  咚咚(d#ng):象聲詞,像敲鼓的`聲音。

  勒勒(l8)車:一種由牛或駱駝拉的板車,草原和戈壁灘比較需要。

  邀(y1o):邀請。課文中指趕車的小姑娘邀請“俺”到珍珠泉洗石頭。

  昭(zh1o)君出塞(s4i):(見教學設計后資料)

  飲(y!n)水:飲,喝。課文中指昭君出塞路過珍珠泉邊喝水。

  苦澀(s8):澀,舌頭感到不滑潤不好受的滋味。課文中形容水又苦又澀。

  肖(xi4o)形石:肖,相似。課文中指像雄雞形狀的天然石。“肖”,這里不要讀“xi1o。”的音。

  版(b3n)圖:版,有文字或圖形,供印刷用的底子。課文中指俺國的領土。

  不由(j9n):禁,忍住。不要讀成“禁(j@n)止”的“禁”的音。課文中指“俺”看見肖形石像祖國版圖,忍不住喊出“應該叫中國石”。

  傲(4o)然:傲,驕傲和自豪。課文中形容像祖國版圖的雄雞,堅強不屈地挺立著。

  不只(j!n):連詞,同“不但”,用在前一半句子,后一半句子里常用“而且”、“還”等呼應,表示句子的意思更進一層。

  皺痕(h6n):課文中指“中國石”外表皺起來的印兒跟祖國大陸的地貌相似。

  祁(q0)連山:俺國青海省南部,甘肅省西部山脈,海拔4000米。

  吐魯番盆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部,是俺國最低的地方。盛產棉花、葡萄、哈密瓜。

  依偎(w5i):偎,緊挨著。課文中指“中國臺灣”、“海南”兩顆肖形石,緊靠祖國大陸。

  島嶼(y():嶼,小島。島的總稱,課文中指中國臺灣、海南等。

  稀罕(h3n):罕,少見。課文中指“中國石”是大家希奇少見的事物。這里的“罕”讀時要兒化。

  盛譽(y)):譽,名譽,名聲。課文中指“中國石”獲得“最佳寶石”的極大榮譽。

  奉(f8ng)為至寶:奉,尊重。課文中指把“中國石”尊重為最珍貴的寶物。

  快慰(w8i):慰,撫慰。課文中指戰士夜里站崗放哨時,摸到“中國石”,心里就感到痛快和撫慰。

  3.指名讀課文,注意生字新詞的讀音,以下各字注意不要誤讀:

  “散(s4n)布”和“散(s3n)落”的“散”讀音不同;

  “像看稀罕似(sh@)的”中的“似”,不要讀成“s@”;

  “雖(su9)然”的“雖”不要讀成“su0”;

  “大伙”的“伙”應讀兒化韻。

  (二)通觀全文,在了解本課主要事件基礎上,讀懂每個自然段,練習概括自然段段意。

  提示:一種方法,確定誰,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樣;一種方法,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

  步驟:先了解自然段共幾句話;再了解每一句話說了什么;再看哪一句是主要的,并畫上記號。概括自然段段意時,可以摘錄原句,可以把重點詞語、短句拼湊成一兩句話,或根據主要內容,編寫段意。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戰士們經常揀石頭,還舉行“賽石會”。

  第2自然段:一個初夏的早晨,俺奔出營房揀石頭。

  第3自然段:俺把可心的石頭一顆顆揀起來。

  第4自然段:趕車的小姑娘邀俺去珍珠泉洗石頭。

  第5自然段:俺們舀泉水洗石頭,發現一塊像祖國版圖形狀的“中國石”。

  第6自然段:“中國石”正像祖國版圖

《中國石》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述了駐守在戈壁灘上的戰士們經常舉行“賽石會”。一天我雨后又去揀石頭,遇到趕車的小姑娘要我去珍珠泉洗石頭。我們突然發現了一塊兒相極了雄雞的石頭,我給他起名“中國石”,中國石在今后的賽事會上屢屢得魁,成了戰士們的至寶。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瑰麗” “酷似”“盛譽”“快慰”“姍姍來遲”“屢屢奪魁”“奉為至寶”等詞語的意思。

  3、讀課文,弄清楚課文內容。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校及學生情況分析:

  1、這篇課文距離學生較遠,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老師要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充分使用所有的識字方法識字。采用不同的讀文方式,讓學生盡快熟悉課文。再采用自讀,同桌、小組合作讀的方式讀準讀通課文。重點指導:“姍、視、酷、偎”在書寫時要多加指導;“戈、繁、存、覽”指導學生找準部首。

  2、課文重難點突破:教學中,指導學生把“我”是怎樣發現中國石的句子畫下來,說說哪些詞語是重點,由于文中多處使用引號,可以找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老師注意恰當的引導,把戰士們對祖國的愛表達出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由題眼處質疑。

  1、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師板書課題,生書空。

  2、 看到這個題目,你最想知道什么?(生質疑,學生可能提到的問題有:中國石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叫中國石,中國石是怎么被發現的等等)

  3、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學生的重點 問題。

  4、 那么,中國石是什么樣子的呢?現在,我們就來看一看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請大家自由地讀讀課文吧,要求: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順;思考本文主要講什么。

  2、 學生自由讀,教師巡視。

  3、 出示課件,檢查生詞。

  (1)、指名開火車讀。

  (2)、齊讀。

  4、交流文章的主要內容,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三、精讀釋疑 ,品讀感悟。

  1、 默讀課文,找出剛才那些問題的答案,并做上記號。

  2、 共同交流相關問題。

  師生交流。交流重點為:( 我是怎樣發現“中國石”的?)

  (1)、指名讀相關課文。

  (2)、想一想:作者和小姑娘發現時的心情?再自由練讀體會這種心情。

  (3)、指名朗讀,進行比賽。(“中國石”是什么樣子的?)

  (1)、指名讀畫的句子。(并課件出示)

  (2)、出示中國版圖、中國石,教師引讀這一段。

  (3) 課件出示“依偎”一句。結合圖片理解“依偎”。體會用詞的恰當。

  三、 小結,布置作業

  師:課文學到這里,大家知道了,在我們祖國西北邊陲的戈壁灘上,駐守著解放軍戰士,他們日復一日、默默無聞地守衛著祖國的大門,保衛著祖國的邊疆,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在他們心中,時刻裝著我們的祖國。這濃濃的愛國情,多么令人感動!那就請同學們課下帶著對戰士們的崇敬,把《中國石》的故事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吧。

《中國石》教案 篇4

  一、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瑰麗”“傲然”“酷似”“盛譽”“快慰”“姍姍來遲”“屢屢奪魁”“奉為至寶”等詞語的意思。

  3.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能回答課后的問題。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課文描寫中國石和表現戰士喜愛中國石的部分。

  三、教學時間

  三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揭示課題,提出問題

  看了《中國石》這個題目,你們有什么問題嗎?(“中國石”在哪兒?

  它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叫它“中國石”?它是誰發現的?怎么被發現的?

  等等)

  二、范讀課文,了解大意

  1.下面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聽老師將課文朗讀一遍。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主要寫了駐守在戈壁灘上的“我”揀到一塊酷似祖國版圖的“中國石”,“我”和戰友們都很珍愛它。)

  三、讀通課文,指導分段。

  1.這一課生字較少,請同學們先各自將課文中的生字讀幾遍,然后將課文讀一遍。

  2.出示下列生字詞練讀。

  g5 j) gu9 4o ku4 h3n w8i

  戈壁積聚瑰麗傲然挎包稀罕快慰

  g3ng sh1n b3n j9n qu2n j!n y)

  站崗姍姍來遲版圖不禁拳頭不僅盛譽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檢查學生能否讀正確。

  4.默讀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5.具體寫揀石和發現“中國石”經過的是哪幾個自然段,課文可分為幾

  討論歸納。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講駐守在戈壁灘上的戰士經常揀石頭,“我”也成了石頭迷。

  第二段(第二至七自然段):講一個初夏的早晨,“我”到大漠上揀石頭,一位小姑娘帶“我”到珍珠泉洗石,我們發現了酷似祖國版圖的“中國石”。

  第三段(第八、九自然段):講戰士們喜愛并精心保管“中國石”以及這樣做的原因。

  四、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思考:這一段交待了什么?(交待了“我”是什么人,我們生活的環境,“我”成為石頭迷的原因。)

  2.我們駐守在什么地方?(戈壁灘)戈壁灘是個怎樣的地方呢?誰能用課文中的詞句來回答?(“舉目是無邊的沙海,上面散布著漫灘的碎石頭”)

  “駐守”是什么意思(駐扎防守)聯系上下文想想“舉目”是什么意思?(抬起眼睛看)“漫灘”換個詞語來說就是什么?(遍灘、全灘)

  3.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我”怎么會成為石頭迷的?(因為“我”駐守的戈壁灘上布滿碎石,連隊里又常常舉行賽石會,所以“我”漸漸成了石頭迷。)

  4.齊讀第一段。

  五、識記生字字形,書寫生字

  六、作業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齊讀第一段

  二、給第一段分層

  1.指名讀2至7自然段,想想這一段是分幾層意思來寫的?

  2.討論分層。

  可分三層。第一層(2、3自然段):講一個初夏的早晨,“我”到哨所前的戈壁灘上揀石頭(即揀石)。第二層(4、5、6自然段):講一位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我們發現了酷似祖國版圖的中國石。即洗石并發現“中國石”。第三層(第七自然段):講仔細端詳“中國石”。

  3.指名分層朗讀第二段。

  三、講讀第二段

  (一)講讀二、三自然段(第一層)。

  1.默讀第二自然段,看看“我”是在什么時候去揀石頭的?為什么說這正是揀石頭的好機會?(因石頭經雨水沖洗更為光潔,容易發現好石頭。)

  2.那么雨后的大漠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呢?請同學們輕聲讀第三自然段。

  3.結合回答大漠景象解釋下列詞語。

  “瑰麗”就是異常美麗。“傾瀉”原是指水很快地從高處流下,這里是照射的意思。“裸露”指沒有東西遮蓋。“珠光玉彩”是說珍珠美玉的光彩。

  4.在這里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戈壁特點的景物來寫的?(挺撥、繁茂的白楊,裸露在黃沙上的石頭)這樣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對戈壁的愛)

  5.在作者眼里這些石頭仿佛有生命,表達了作者對這些石頭的喜愛之情)

  6.齊讀二、三自然段。

  (二)講讀4、5、6自然段(第二層)。

  1.指名讀4、5、6自然段。思考:“我”怎么會去珍珠泉的?又是怎么發現“中國石”的?

  2.小姑娘為什么邀“我”去珍珠泉?(因為經泉水洗過的石頭特別清亮)關于珍珠泉有什么傳說?誰了解“昭君出塞”的故事?

  3.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話中出現兩個“珍珠”,為什么前面一個不加引號,后面一個卻加上引號?(前一個是指真的珍珠,后一個指白花花的水)

  4.我們是如何發現“中國石”的?(小姑娘發現一塊石頭像雄雞,“我”聯想到祖國版圖的形狀。)

  (三)講讀第七自然段(第三層)。

  1.這是一塊怎樣的石頭?(大小如拳頭,色彩為黃白色,形狀酷似祖國版圖,表面起伏像大陸地貌。)

  2.發現“中國石”時,“我”和小姑娘表現得怎樣?(小姑娘驚叫,“我”不禁喊出聲來。)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們為這發現而驚喜、興奮,說明心中時時裝著祖國。)

  3.“我”和小姑娘分別從中國石上找出了哪些地方?為什么我們找的地方不一樣?(兩人找的都是自己熟悉

《中國石》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邊防戰士對祖國無限的愛,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詞句,讀懂每個自然段的基礎上,繼續培養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深入理解課文。

  3.學習生字詞,并理解新詞“積聚、酷似、傲然、盛譽、快慰”。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

  了解“中國石”的樣子,透過邊防戰士對“中國石”的愛,體會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透過“中國石”體會邊防戰士的愛國心。

  教學準備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掃清學習課文障礙。并弄清自然段之間關系,劃分段落寫出段意。

  第二課時:通過重點詞句分段理解課文,體會邊防戰士的愛國情感。

  第三課時:學習生字理解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一)教師課前準備一塊肖形石。課上教師展示肖形石,請同學們說一說這塊石像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肖形石。隨后教師講什么叫肖形石。“肖”,相似、像的意思。天然肖形石是指沒有經過人工雕琢而且非常像某一物體形狀的石頭。)

  (二)教師提問:在戈壁灘上有一塊石頭,邊防軍戰士稱它為“中國石”,這是為什么呢?(板書課題:中國石)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一)帶著問題讀書。首先注意讀準字音,并能從文章中找一找為什么邊防戰士稱戈壁灘上的一塊石頭為“中國石”。

  1.讀課文。(邊讀邊劃生字,注意讀音)

  2.學生分別說說自己找到的答案。

  (二)邊防戰士又是怎樣揀到“中國石”的呢?帶著下列問題第二遍讀書。

  1.標出自然段。

  2.思考每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3.試著將內容相同的自然段歸并成大段。(全文共9個自然段。)

  (1)講戰士們經常撿石頭,并舉行“賽石會”。

  (2)姍姍來遲的春雨洗潤戈壁灘,這正是揀石頭的好機會。

  (3)我把可心的石子一顆顆揀起來。

  (4)從趕車姑娘那里“我”知道經泉水洗過的石頭特別清亮。

  (5)“我”發現一塊“中國石”。

  (6)“我”告訴小姑娘像雄雞的石頭為什么叫“中國石”。

  (7)“我”和小姑娘一起觀賞“中國石”。

  (8)全連精心收藏“中國石”。

  (9)“中國石”在賽石會上屢屢奪魁,贏得了“最佳寶石”的盛譽。

  這里第一段為第1自然段,戰士們經常揀石頭,舉行“賽石會”;第二段從第2~7自然段,講邊防戰士揀“中國石”的經過;第三段是最后兩個自然段,講邊防戰士喜愛并精心保管“中國石”,使“中國石”在他們心中。

  段意,教師心中要有數,不必講。

  (三)第三遍請三位同學分段讀課文。并分說主要內容。

  1.請三位同學分段讀課文。

  2.將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合并練習說段意。

  首先學生自己說一說,隨后同組討論;最后全班說段意。(教師可邊劃自然段中的主要內容的重點詞邊說段意,見前面所劃曲線。)

  三、出示卡片糾正讀音,為學習課文做準備

  (一)讀準生詞讀音。

  (二)不懂的詞查字典理解。

  (三)質疑、解疑。

  四、再讀第二大段。學生把描寫“中國石”的句子找出來,做上記號

  安排這部分是為第二課時學習打下基礎。

  (另:下面板書設計中橫線為自然段段意。)

  第二課時

  一、導語

  教師用簡短語言交代清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二、分段讀文,說說段意

  (一)請三位同學分段讀課文。

  (二)說一說各段段意。

  三、分段學習,理解詞句,深入理解課文

  (一)讀第一段思考:

  1.這段中每句話寫的是什么?

  2.戰士們駐扎的環境怎樣?

  3.戰士們以什么為樂?

  4.“我”是怎樣成為“石頭迷”的?

  (“駐守在戈壁灘上”說明駐扎環境的荒涼。可問學生“戈壁”指什么?不理解查查字典。這種地區嚴重缺水,草木難以成活,分布于我國西北。戰士們以撿石、賽石為樂,說明戰士們不向艱苦的環境低頭,因地制宜。比賽次數多了“我”也成了“石頭迷”。)

  (二)讀第二段,并分層學習。

  1.讀第二段,看作者分幾層意思寫的?

  (這里分層以“石”為線索,找石、洗石并發現“中國石”、仔細欣賞“中國石”。)

  2.讀第一層,“我”什么時間怎樣找石頭的?為什么說姍姍來遲的春雨后是揀石的好機會呢?

  (雨水清洗的石頭色彩鮮明、紋理清晰。)

  (1)“我”是怎樣撿石頭的?

  (俯身打量、撿)

  (2)這時雨后景色描寫說明了什么?

  (春雨姍姍來遲再次說明戈壁灘的環境艱苦,而雨后風清氣爽實在難得,更突出戰士對戈壁灘戈壁石的愛。)

  3.讀第二層看我到哪里洗石?為什么到那里洗?“中國石”是怎樣發現的?

  (以給天然肖形石起名“中國石”為突破口體會“我”對中國地圖之熟悉,感受“我”對祖國的熱愛。)

  4.讀第三層,“我”和小姑娘仔細端詳“中國石”,發現了什么?“我們”的發現說明了什么?

  (1)小組討論。

  (2)全班發表意見。

  (①酷似中國版圖。②地貌相似。③找到了名山、大川。④說明他們對中國地貌的熟悉,體現了他們對祖國的熱愛。)

  (三)學習第三段體會邊防戰士的愛國心。

  1.讀最后一大段,看邊防戰士怎樣對待“中國石”的?

  2.“中國石”榮獲了怎樣的榮耀?

  3.邊防戰士為什么給“中國石”這么高的榮譽?

  4.你怎樣體會文章最后一句話:“‘祖國’在我的身邊,祖國在我們心中”。

  (1)第一個加引號的祖國指什么?

  (2)第二個祖國又指什么?

  (這里要體會戰士以“中國石”寄托愛國情思。為了保衛祖國的安全,他們甘愿過艱苦生活,忍受思念親人的痛苦,并以苦為樂,充分展示了戰士們視祖國利益高于一切的愛國主義情懷。)

  四、總結板書,升華中心

  通過總結板書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五、指導朗讀最后一段,體會思想感情,讀出邊防戰士愛戈壁灘、愛“中國石”的感情

《中國石》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瑰麗做然酷似盛譽快慰柵柵來遲屢屢奪魁奉為至寶等詞語的意思。

  3、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能回答課后的問題。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

  課文描寫中國石和表現戰士喜愛中國石的部分

  課時劃分::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會認本課的詞語。

  2、初讀課文,聯系課文,理解詞語意思,并理解課文內容。

  3、體會戰士們對祖國的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提出問題

  今天我們學習《中國石》這一課,看了《中國石》這個題目,你們有什么問題嗎?(中國石在哪兒?它是什么樣子的?為么叫它中國石?它是誰發現的?怎么被發現的?等等)

  二、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1、同學們的問題真多,那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大聲地來讀課文,看看能否解決這些問題。(遇到不認識的生字,用學習過的方法解決)

  2、學生自讀課文。

  1、檢測字詞。

  2、讓我們把這些詞語放到課文中去讀一讀,看一看能否讀準它們。

  3、主要寫了什么?(主要寫了駐守在戈壁灘上的我揀到一塊酷似祖國版圖的中國石,我和戰友們都很珍愛它。)

  三、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1、把你的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讀幾遍,想想你為什么覺得戰友們很珍愛中國石?

  根據學生回答來學習課文,并指導朗讀。(這是一塊怎樣的石頭?大小如拳頭,色彩為黃白色,形狀酷似祖國版圖,表面起伏像大陸地貌。)

  2、

  3、體會戰士們對祖國的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四、作業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戰士們對祖國深深的愛,并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弄清我發現中國石的經過,有條理地進行復述。

  3、理清課文脈絡,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導學過程:

  一、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中國石》。

  同學們想不想讀一讀呢?請同學們一起來讀一讀這篇課文。

  二、理清層次,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戰士對國家的深切的愛。

  1、回憶一下,上一節課,我們從課文中知道了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來給學生標準劃分段落。

  2、學生討論分層。

  3、交流:全文分為三層:

  第一層(2、3自然段〕:講一個初夏的早晨,我到哨所前的戈壁灘上揀石頭。

  第二層(4、5、6自然段):講一位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我們發現了酷似祖國版圖的中國石。

  第三層(第七自然段),講仔細端詳中國石。

  三、再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戰士對國家的深深的愛。

  1、默讀全文,說說讀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2、從哪體會到的?切入到文章中去,指導朗讀。(根據學生回答來學習課文內容)

  在這里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戈壁特點的景物來寫的?

  哪些地方體現了戰士對祖國的愛?

  A、(挺撥、繁茂的白楊,保露在黃沙上的石頭〕這樣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對戈壁的愛)

  B、小精靈是指什么,為什么作者把石頭稱為小精靈?(小精靈一般指孩子們眼里那些具有超入本領的可愛的小神靈。把石頭稱為小精靈,說明在作者眼里這些石頭仿佛有生命,表達了作者對這些石頭的喜愛之情)

  C、我們是如何發現中國石的?(小姑娘發現一塊石頭像雄雞,我聯想到祖國版圖的形狀)

  D、發現中國石時,我和小姑娘表現得怎樣y小姑娘驚叫,我不禁喊出聲來,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們為這發現而驚喜,興奮,說明心中時時裝著祖國。)結合語文天地D4的讀一讀,注意引號。

  E、我和小姑娘分別從中國石上找出了哪些地方?為什么我們找的地方不一樣?(兩人找的都是自己熟悉的地方。〕

  拓展:

  1、課文中說在我寂寞和孤獨時,中國石給了我溫暖和快慰。快慰是什么意思?(高興而心里感到安慰)當我寂寞時,傣著中國石會想些什么?當我夜里站崗感到孤獨時,摸著中國石又會怎么想呢?

  2、駐守戈壁灘生活根艱苦,但戰士們為什么會覺得吉中有樂?因為祖國,在我們身邊,祖國在我們心中里的兩個祖國分別指什么?(前一個指中國石,后一個指祖國,)為什么說祖國在我們心中?(看到中國石戰士們便想到祖國,心中便激蕩起愛國熱情,便想到保衛祖國邊疆的神圣職責,)

  3、老師小結。

  4、戰士之所以將這塊石頭當作寶貝一樣,是因為戰士在這塊像祖國版圖的石頭上面寄托了自己對祖國深深的愛。這正是這它神奇所在,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有關石頭的故事,請大家聽聽,說說這塊石頭又神奇在哪里?結合語文天地中的《開卷有益》獵人海力布。

  四、指導生字:

  1、姍、視、酷、偎等字的寫法。

  2、戈、繁、存、覽等字的部首。

  3、板和版、顆和棵的區別。

  五、作業:

  1、熟讀課文。

  2、把海力布的故事請給家人聽,并和家人探討聽了這個故事后的感受。

  3、練習寫生字。

  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中國石》教案 篇7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瑰麗”“做然”“酷似”“盛譽”“快慰”“柵柵來遲”“屢屢奪魁”“奉為至寶”等詞語的意思。

  3、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能回答課后的問題。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課文描寫中國石和表現戰士喜愛中國石的部分

  三、教學時間:三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提出問題

  看了《中國石》這個題目,你們有什么問題嗎?(“中國石”在哪兒?它是什么樣子的?為么叫它“中國石”?它是誰發現的?怎么被發現的?等等)

  二、范讀課文,了解大意

  1、下面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聽老師將課文朗讀一遍。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主要寫了駐守在戈壁灘上的“我”揀到一塊酷似祖國版圖的中國石”,“我”和戰友們都很珍愛它。)

  三、讀通課丈,指導分段。

  1、這一課生字較少,請同學們先各自將課文中的生字讀幾遍,然后將課文讀一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檢查學生能否讀正確。

  3、默讀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4、具體寫揀石和發現“中國石”經過的是哪幾個自然段,課文可分為幾段?

  討論歸納。

  四、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思考:這一段交待了什么?(交待了我是什么人,我們生活的環境,“我”成為石頭迷的原因。)

  2、我們駐守在什么地方?(戈壁灘)戈壁灘是個怎樣的地方呢?誰能用課文中的詞句來回答?聯系上下文想想“舉目”是什么意思?(抬起眼睛看)“漫攤”換個詞語來說就是什么?(遍灘、全灘)

  3、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我”怎么會成為石頭迷的?

  4、齊讀第一段。

  五、識記生字字形,書寫生字

  六、作業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齊讀第一段

  二、給第一段分層

  1、指名讀2至7自然段。想想這一段是分幾層意思來寫的?

  2、討論分層。

  可分三層。第一層(2、3自然段〕:講一個初夏的早晨,”我”到哨所前的戈壁灘上揀石頭。第二層(4、5、6自然段):講一位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我們發現了酷似祖國版圖的中國石,即洗石并發現”中國石”,第三層(第七自然段),講仔細端詳“中國石”。

  3、指名分層朗讀第二段。

  三、講讀第二段

  (一〕講讀二、三自然段(第一層)。

  1、默讀第二自然段,看看”我”是在什么時候去揀石頭的?為什么說這正是揀石頭的好機會?

  2、那么雨后的大漠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呢?請同學們輕聲讀第三自然段。

  3、結合回答大漠景象解釋下列詞語。

  瑰麗、傾瀉、裸露、珠光玉彩

  4、在這里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戈壁特點的景物來寫的?

  (挺撥、繁茂的白楊,保露在黃沙上的石頭〕這樣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對戈壁的愛)

  5、“小精靈”是指什么,為什么作者把石頭稱為小精靈?(小精靈一般指孩子們眼里那些具有超入本領的可愛的小神靈。把石頭稱為小精靈,說明在作者眼里這些石頭仿佛有生命,表達了作者對這些石頭的喜愛之情)

  6.齊讀二、三自然段。

  (二)講讀4、隊6自然段(第二層)。

  1、指名讀4、5、6自然段。思考:“我”怎么會去珍珠泉的?又是怎么發現“中國石”的?

  2、小姑娘為什么邀“我”去珍珠泉?(因為經泉水洗過的石頭特別清亮〕關于珍珠泉有什么傳說?誰了解“昭君出塞”的故事?

  3、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話中出現兩個“珍珠”,為什么前面一個不加引號,前面一個卻加上引號?(前一個是指真的珍珠,后一個指白花花的水〕

  4.我們是如何發現“中國石”的?(小姑娘發現一塊石頭像雄雞,“我”聯想到祖國版圖的形狀)

  (三)講讀第七自然段(第三層〕。

  1、這是一塊怎樣的石頭?(大小如拳頭,色彩為黃白色,形狀酷似祖國版圖,表面起伏像大陸地貌。)

  2、發現“中國石”時,“我”和小姑娘表現得怎樣y小姑娘驚叫,“我”不禁喊出聲來,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們為這發現而驚喜,興奮,說明心中時時裝著祖國。)

  3、“我”和小姑娘分別從中國石上找出了哪些地方?為什么我們找的地方不一樣?(兩人找的都是自己熟悉的地方。〕

  (四)朗讀第二段。

  四、作業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講讀第三段

  1、自由輕聲讀第八、九自然段,思考:戰士們是怎樣精心保管“中國石”的?

  2、哪些地方體現了戰士們對“中國石”的珍愛?請同學們畫出有關詞句。

  3、結合學生匯報解釋下列詞語。

  “稀罕”指希奇的事物。“囑咐”指告訴對方記住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誰怎么做,不該怎么做。

  4、戰士們為什么那么槽心地保管“中國石”,那么珍愛“中國石?(因為它酷似祖國版圖,在戰士們眼里,它代表祖國。〕

  5、在以后的奏石會上“中國石”屢屢奪魁井贏得“最佳寶石”的盛譽。“屢屢奪魁”和“盛譽”是什么意思?什屢屢奪魁”就是一次又一次奪得第一,“盛譽”就是很大的榮譽)為什么“中國石”能屢屢奪魁并獲得“最佳寶石”的盛譽?(因為“中國石袱表祖國,特別珍貴〕

  6、哪個詞語突出了“中國石”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奉為至寶)“奉為至寶”是什么意思?(當作最珍貴的寶物)

  7、課文中說在“我”寂寞和孤獨時,“中國石”給了“我”溫暖和快慰。“快慰”是什么意思?(高興而心里感到安慰)當“我”寂寞時,傣著”中國石”會想些什么?當“我”夜里站崗感到孤獨時,摸著“中國石”又會怎么想呢?

  8、駐守戈壁灘生活根艱苦,但戰士們為什么會覺得吉中有樂?“因為‘祖國,在我們身邊,祖國在我們心中”里的兩個“祖國”分別指什么?(前一個指“中國石”,后一個指祖國,)

  為什么說祖國在我們心中?(看到“中國石”戰士們便想到祖國,心中便激蕩起愛國熱情,便想到保衛祖國邊疆的神圣職責,)

  9、齊讀第三段。

  二、練習朗讀課文

  三、練習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四、總結全文

  這篇課文通過寫“我”在揀的石頭中發現了一塊酷似祖國版圖形狀的“中國石”及戰士們精心保管它的事,反映了邊防戰士對祖國的無限熱愛。

  七、作業

  1、背熟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2、書寫生字詞。

《中國石》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瑰麗” “酷似”“盛譽”“快慰”“姍姍來遲”“屢屢奪魁”“奉為至寶”等詞語的意思。

  3、讀課文,弄清楚課文內容。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所講的故事生動形象,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我”在發現中國石的過程中的表現及大家看到后的做法,抓住“我”的表現——“注視”、“不禁喊”,連長拿出裝軍功章的盒子,文書在上面寫上金字,囑咐我要精心保管等,體會駐守在戈壁灘上的戰士們的強烈的愛國之情,并從中受到感染。

  三、學校及學生情況分析

  1、這篇課文距離學生較遠,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老師要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充分使用所有的識字方法識字。采用不同的讀文方式,讓學生盡快熟悉課文。再采用自讀,同桌、小組合作讀的方式讀準讀通課文。重點指導:“姍、視、酷、偎”在書寫時要多加指導;“戈、繁、存、覽”指導學生找準部首。

  2、課文重難點突破:教學中,指導學生把“我”是怎樣發現中國石的句子畫下來,說說哪些詞語是重點,由于文中多處使用引號,可以找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老師注意恰當的引導,把戰士們對祖國的愛表達出來。

  四、課前準備

  1、老師準備:生字詞卡片、中國地圖。2、學生準備:查找戈壁灘的相關知識。

  五、教學設計

  (一)導入。揭示課題,提出問題

  看了《中國石》這個題目,你們有什么問題嗎?(“中國石”在哪兒?它是什么樣子的?為么叫它“中國石”?它是誰發現的?怎么被發現的等等)

  (二)范讀課文,了解大意

  1、下面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聽老師將課文朗讀一遍。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主要寫了駐守在戈壁灘上的“我”揀到一塊酷似祖國版圖的

  中國石”,“我”和戰友們都很珍愛它。)

  (三) 初讀課文。

  1、師: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邊讀邊圈出你不認識的字。

  生:學生大聲讀課文,邊讀邊圈出不認識的生字。

  2、按“預習”要求,了解戈壁灘上的一塊石頭,邊防軍戰士稱它為“中國石”,這是為什么?看看哪些自然段是寫作者揀到“中國石”的經過的,哪些句子是描寫“中國石”的樣子的,畫上記號。

  (駐守在戈壁灘的解放軍戰士,揀到一塊形狀和祖國版圖相似的石頭,十分珍愛它,所以稱它為“中國石”。)

  3、自由讀課文。在老師的輔導下結合句子的意思,通過查閱工具書,自學(可同桌議論)生字新詞,并正音正字。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檢查學生能否讀正確。

  [評析: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反復的朗讀,小組合作學習,逐步解決了不認識的字。]

  (四)精讀課文

  1、默讀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2、具體寫揀石和發現“中國石”經過的是哪幾個自然段,課文可分為幾段? 討論歸納。

  3、 通觀全文,在了解本課主要事件基礎上,讀懂每個自然段,練習概括自然段段意。

  提示:一種方法,確定誰,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樣;一種方法,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

  步驟:先了解自然段共幾句話;再了解每一句話說了什么;再看哪一句是主要的,并畫上記號。概括自然段段意時,可以摘錄原句,可以把重點詞語、短句拼湊成一兩句話,或根據主要內容,編寫段意。

  [評析:歸納和概括的能力的培養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但是學生如果在教師的有序的指導下那么這種能力的形成就變得容易的多了。]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戰士們常常揀石頭,還舉行“賽石會”。

  第2自然段:一個初夏的早晨,我奔出營房揀石頭。

  第3自然段:我把可心的石頭一顆顆揀起來。

  第4自然段:趕車的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頭。

  第5自然段:我們舀泉水洗石頭,發現一塊像祖國版圖形狀的“中國石”。

  第6自然段:“中國石”正像祖國版圖——傲然挺立的雄雞。

  第7自然段:“中國石”表面皺痕與祖國大陸地貌相似。

  第8自然段:大伙精心保管“中國石”。

  第9自然段:“賽石會”上,“中國石”贏得了“寶石”的盛譽。戰士們感到祖國就在我們身邊。

  (2)引導討論劃分結構段:

  提示:①內容一致或緊密相關的應歸并為一大段。(一般表現為相關的地點、相同的時間或較集中的情節。)②個別自然段跟其他自然段既不好保持一致,也不緊密相關,有獨到的意思,就單獨“提升”為一大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戰士們常常揀石頭,還舉行“賽石會”。

  第二段(第2~8自然段):我揀到一塊“中國石”。

  第三段(第9自然段):戰士們喜愛并精心保管“中國石”。

  (3)議論一下為什么這樣分段:

  ①第1自然段為什么需要獨立成段(第一段)?

  (第1自然段是文章的開頭,它交代了兩點:戰士們駐守的戈壁灘上,沙海和碎石是環境特點。因此,戰士們揀石、賽石就成了他們的重要活動內容。這一段既交代了事情發生的環境特點,又總括說明課文的主要內容,給“中國石”的故事做了鋪墊。)

  ②為什么第2~8自然段可以歸并為第二段?第9自然段為第三段?

  (第二段從第2~8自然段,寫了揀“中國石”的經過及大家對它的珍視。第三段,也就是第9自然段,寫了“中國石”成為大家的至寶。從時間和地點的轉換上,也不難看出兩個段落的不同:前者是一個初夏的早晨,地點在營房以外的大漠之上;后者是在“我”揀到“中國石”之后,已經回到了哨所,以及“在以后”的“賽石會”上,“中國石”屢屢取勝和對大家的鼓舞等,是哨所里的活動。)

  [評析:不單單讓學生了解怎樣分段,而是在多種形式的配合下讓學生明確為什么這樣分段,即方法比結果更重要。]

  (4)小結。

  根據表達的需要,文章一般都要分段。學習分段,歸納段意,是讀懂全文,領會內容的必要手段。練習好分段、歸納段意,重要的是要先通觀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再認真讀懂每一個自然段,通過歸并自然段,劃分段落;再從自然段的歸納、提煉中,抓住主要內容,用簡練的語言寫出大段段意。

  (5)質疑問難后,指名讀課文

  評析:注意自然段、特別是大段之間,停頓時間要長些。]

  (五)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思考:這一段交待了什么?(交待了我是什么人,我們生活的環境,“我”成為石頭迷的原因。)

  2、我們駐守在什么地方?(戈壁灘)戈壁灘是個怎樣的地方呢?誰能用課文中的詞句來回答?聯系上下文想想“舉目”是什么意思?(抬起眼睛看)“漫灘”換個詞語來說就是什么?(遍灘、全灘)

  [評析:把生活中的感知帶到課堂中來,讓學生介紹自己掌握的有關戈壁灘的知識,使學生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3、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我”怎么會成為石頭迷的?

  4、齊讀第一段。

  (六)識記生字字形,書寫生字

  [評析:讓學生選自己認為難寫的字練習寫,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寫的很有興致。]

  (七)作業: 朗讀課文。

《中國石》教案 篇9

  目的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邊疆戰士熱愛祖國的美好心靈,激發熱愛祖國、熱愛邊疆戰士的思想感情。

  2、理清課文條理,訓練有條理的表達內容的能力。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中國石的樣子,通過邊防戰士對中國石的熱愛,體會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了解中國石的樣子,通過邊防戰士對中國石的熱愛,體會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具學具

  自制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檢查預習。

  1、開火車朗讀課文。

  2、指名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練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1、幻燈片顯示要求。

  2、學生自學。

  3、集體討論分段和段意。

  四、了解中國石的樣子。

  1、提出自學要求。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學生提出不懂的語句,集體討論解決。

  五、體會我為什么把中國石奉為至寶。

  六、練習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1、學生各自練習。

  2、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概括的,并集體討論。

  七、自由朗讀課文。

《中國石》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述了駐守在戈壁灘上的戰士們經常舉行“賽石會”。一天我雨后又去揀石頭,遇到趕車的小姑娘要我去珍珠泉洗石頭。我們突然發現了一塊兒相極了雄雞的石頭,我給他起名“中國石”,中國石在今后的賽事會上屢屢得魁,成了戰士們的至寶。

  教學要求:

  1.有感情朗讀課文,并能復述“我”發現中國石的經過。

  2.通過學習課文,感受戰士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

  3.掌握本課要求認識和會寫的生字生詞。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一、導入新課

  在認識了隕石和和氏璧之后,我們再來認識一位石頭朋友“中國石”齊讀課題。

  看到這個題目,你都想到了什么?

  那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讀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文中生字,注意字音。

  2.小組交流學習生字,提出難點全班解決。

  3.生字書寫指導。

  三、學習課文。

  1.指讀課文一至七自然段

  (1)讀了這部分,你有沒有不理解的詞或句?

  全班討論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并注意提示學法。

  你能說說我發現“中國石”的經過嘛?

  先小組內復述,再指名復述課文,并請同學互相評一評。

  (2)你能找出描寫中國石樣子的句子嘛?

  出示句子:

  我們倆又挑選了一些石粒,讓“中國臺灣”、“海南”等島嶼依偎著“祖國”。

  什么是依偎?(看圖幫助理解)換成其他詞語好嘛?為什么?

  (3)指導朗讀。

  2.自讀課文八九自然段

  (1)戰士們對中國石有怎樣的感情?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2)為什么把它奉為至寶?

  (3)“我們在“祖國”身邊,祖國在我們心中”第一個祖國指什么?第二個指什么?

  3.讀了這片課文,你想說什么?

《中國石》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邊防戰士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詞句和讀懂每個自然段的基礎上,繼續練習為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中國石”的形狀,理解邊防戰士對“中國石”的熱愛,體會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了解“中國石”是哪里的一塊石頭,為什么稱它為“中國石”,并初步了解作者揀到“中國石”的經過及“中國石”的特點。

  (二)正確朗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為了解課文掃清障礙。

  (三)讀懂每個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再練習劃分段落。

  二、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每個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練習劃分段落。

  三、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

  1.按“預習”要求,了解戈壁灘上的一塊石頭,邊防軍戰士稱它為“中國石”,這是為什么?看看哪些自然段是寫作者揀到“中國石”的經過的,哪些句子是描寫“中國石”的樣子的,畫上記號。

  (駐守在戈壁灘的解放軍戰士,揀到一塊形狀和祖國版圖相似的石頭,十分珍愛它,所以稱它為“中國石”。)

  2.自由讀課文。在老師的輔導下結合句子的意思,通過查閱工具書,自學(可同桌議論)生字新詞,并正音正字。

  駐(zh))守:部隊駐扎某地(課文中指戈壁灘)進行防守。

  戈(g5)壁灘:“戈”的本意是古代兵器,也指姓。詞意見教案后“資料”。

  積聚(j)):積累。

  姍姍來遲:姍姍,形容走路緩慢從容。指人遲遲到來。課文中用來形容春雨延遲到初夏才下,表達戰士們盼雨的心情。

  洗潤(r)n):潤,濕潤。課文中指戈壁灘被雨水沖洗得濕潤起來。

  大漠(m^):漠,沙石覆蓋的地區。課文中指部隊駐守的戈壁灘。

  瑰(gu9)麗:瑰,珍奇。課文中形容戈壁灘雨后的朝霞異常美麗。

  朝霞(xi2):霞,因受日光斜照而顯出紅、橙、黃等顏色的云。課文中指戈壁灘上日出時東方的云霞。

  傾瀉(xi8):瀉,液體快流。課文中形容朝霞像從高處流下大量的水,很快布滿了灘上。

  裸(lu%)露:裸,露出,沒有遮蓋。課文中指灘上的石頭沒有東西遮蓋,極易看出它們的光彩。

  俯(f( )身:俯,頭低下。課文中指低下身子選擇可心的石頭。

  咚咚(d#ng):象聲詞,像敲鼓的聲音。

  勒勒(l8)車:一種由牛或駱駝拉的板車,草原和戈壁灘比較需要。

  邀(y1o):邀請。課文中指趕車的小姑娘邀請“我”到珍珠泉洗石頭。

  昭(zh1o)君出塞(s4i):(見教案后資料)

  飲(y!n)水:飲,喝。課文中指昭君出塞路過珍珠泉邊喝水。

  苦澀(s8):澀,舌頭感到不滑潤不好受的滋味。課文中形容水又苦又澀。

  肖(xi4o)形石:肖,相似。課文中指像雄雞形狀的天然石。“肖”,這里不要讀“xi1o。”的音。

  版(b3n)圖:版,有文字或圖形,供印刷用的底子。課文中指我國的領土。

  不禁(j9n):禁,忍住。不要讀成“禁(j@n)止”的“禁”的音。課文中指“我”看見肖形石像祖國版圖,忍不住喊出“應該叫中國石”。

  傲(4o)然:傲,驕傲和自豪。課文中形容像祖國版圖的雄雞,堅強不屈地挺立著。

  不僅(j!n):連詞,同“不但”,用在前一半句子,后一半句子里常用“而且”、“還”等呼應,表示句子的意思更進一層。

  皺痕(h6n):課文中指“中國石”表面皺起來的印兒跟祖國大陸的地貌相似。

  祁(q0)連山:我國青海省南部,甘肅省西部山脈,海拔4000米。

  吐魯番盆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部,是我國最低的地方。盛產棉花、葡萄、哈密瓜。

  依偎(w5i):偎,緊挨著。課文中指“中國臺灣”、“海南”兩顆肖形石,緊*祖國大陸。

  島嶼(y():嶼,小島。島的總稱,課文中指中國臺灣、海南等。

  稀罕(h3n):罕,少見。課文中指“中國石”是大家希奇少見的事物。這里的“罕”讀時要兒化。

  盛譽(y)):譽,名譽,名聲。課文中指“中國石”獲得“最佳寶石”的極大榮譽。

  奉(f8ng)為至寶:奉,尊重。課文中指把“中國石”尊重為最珍貴的寶物。

  快慰(w8i):慰,安慰。課文中指戰士夜里站崗放哨時,摸到“中國石”,心里就感到痛快和安慰。

  3.指名讀課文,注意生字新詞的讀音,以下各字注意不要誤讀:

  “散(s4n)布”和“散(s3n)落”的“散”讀音不同;

  “像看稀罕似(sh@)的”中的“似”,不要讀成“s@”;

  “雖(su9)然”的“雖”不要讀成“su0”;

  “大伙”的“伙”應讀兒化韻。

  (二)通觀全文,在了解本課主要事件基礎上,讀懂每個自然段,練習概括自然段段意。

  提示:一種方法,確定誰,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樣;一種方法,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

  步驟:先了解自然段共幾句話;再了解每一句話說了什么;再看哪一句是主要的,并畫上記號。概括自然段段意時,可以摘錄原句,可以把重點詞語、短句拼湊成一兩句話,或根據主要內容,編寫段意。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戰士們常常揀石頭,還舉行“賽石會”。

  第2自然段:一個初夏的早晨,我奔出營房揀石頭。

  第3自然段:我把可心的石頭一顆顆揀起來。

  第4自然段:趕車的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頭。

  第5自然段:我們舀泉水洗石頭,發現一塊像祖國版圖形狀的“中國石”。

  第6自然段:“中國石”正像祖國版圖——傲然挺立的雄雞。

  第7自然段:“中國石”表面皺痕與祖國大陸地貌相似。

  第8自然段:大伙精心保管“中國石”。

  第9自然段:“賽石會”上,“中國石”贏得了“最佳寶石”的盛譽。戰士們感到祖國就在我們身邊。

  2.引導討論劃分結構段:

  提示:①內容一致或緊密相關的應歸并為一大段。(一般表現為相關的地點、相同的時間或較集中的情節。)②個別自然段跟其他自然段既不好保持一致,也不緊密相關,有獨到的意思,就單獨“提升”為一大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戰士們常常揀石頭,還舉行“賽石會”。

  第二段(第2~7自然段):我揀到一塊“中國石”。

  第三段(第8~9自然段):戰士們喜愛并精心保管“中國石”。

  3.議論一下為什么這樣分段:

  ①第1自然段為什么需要獨立成段(第一段)?

  (第1自然段是文章的開頭,它交代了兩點:戰士們駐守的戈壁灘上,沙海和碎石是環境特點。因此,戰士們揀石、賽石就成了他們的重要活動內容。這一段既交代了事情發生的環境特點,又總括說明課文的主要內容,給“中國石”的故事做了鋪墊。)

  ②為什么第2~7自然段可以歸并為第二段?第8、9兩個自然段可以歸并為第三段?

  (第二段從第2~7自然段,寫了揀“中國石”的經過。第三段,也就是第8、9兩個自然段,寫了大伙興奮地觀賞“中國石”,精心保管“中國石”和“賽石會”上“中國石”屢屢奪魁。從時間和地點的轉換上,也不難看出兩個段落的不同:前者是一個初夏的早晨,地點在營房以外的大漠之上;后者是在“我”揀到“中國石”之后,已經回到了哨所,以及“在以后”的“賽石會”上,“中國石”屢屢取勝和對大家的鼓舞等,是哨所里的活動。)

  4.小結。

  根據表達的需要,文章一般都要分段的。學習分段,歸納段意,是讀懂全文,領會內容的必要手段。練習好分段、歸納段意,重要的是要先通觀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再認真讀懂每一個自然段,通過歸并自然段,劃分段落;再從自然段的歸納、提煉中,抓住主要內容,用簡練的語言寫出大段段意。

  (三)質疑問難后,指名讀課文(注意自然段、特別是大段之間,停頓時間要長些。)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依據“思考·練習”第1題要求,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課文二、三段內容,體會“我”和小姑娘發現雄雞形的石頭——“中國石”及觀賞“中國石”特點的激動感情。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我”和小姑娘發現雄雞形石的激動心情及為它命名為“中國石”的原因。

  三、教學過程

  (一)閱讀分析第一段。

  1.讀,即第一段開頭。說說上節課歸納的段意。

  (戰士們常常揀石頭,還舉行賽石會,我也成了石頭迷。)

  2.結合句子的內容,解釋(可以查工具書)“舉目”、“沙海”的“海”、“漫灘”的“漫”和“可心”。

  (“舉目”是抬眼四處望無邊的沙海。“沙海”的“海”,形容沙漠無邊。“漫灘”的“漫”是到處都有石頭。“可心”是指滿意的石頭。)

  3.提問:讀了文章的開頭段,我們了解到文章的主人公,也就是中心人物是誰?

  (邊防戰士)

  還了解到邊防戰士休息時常常做的一件什么事?

  (揀石頭)

  還知道了故事發生的地點是什么地方?

  (戈壁灘)

  戈壁灘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教師根據教案資料(見后)再適當補充。)

  4.在這樣一個除了沙子就是石頭的荒涼的環境中,邊防戰士為什么要揀可心的石頭,還要舉行“賽石會”?

  這個問題大家可以思考,暫不做解答,在學習課文過程中,會理解這個問題。

  5.課文開頭段交代了邊防戰士在戈壁灘上揀石頭,還開賽石會。接下來第二、三段仍然寫的是邊防戰士在戈壁灘上揀石頭,開賽石會什么的。大家讀了課文,感覺到重復嗎?為什么這樣寫?如果不是重復,那么第二、三段內容跟開頭段內容區別在哪里?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大家議論后再回答。

  (開頭段的內容和第二、三段的內容,基本上是一致的。區別在開頭段是為了整體說明情況,介紹事情發生的背景,讓讀者先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避免突然的感覺。例如開頭,首先介紹戈壁灘的荒漠;說戰士們休息的時候“常常”揀石頭,舉行“賽石會”,說“經過十幾次比賽”等,都說的是經常的事。可是第二、三段內容就不同了:說的是在“一個初夏的早晨”,“雨后大漠,風清氣爽”的時候,“我”揀石頭時發現了一塊跟祖國版圖相似的“中國石”,并精心愛護它的故事。

  顯然,開頭段的內容是第二、三段內容的概括和鋪墊;第二、三段內容是開頭段的具體和深入。

  我們應該學習這種常見的開頭,總說一般情況,接著其他段落再分述個別具體事例的寫法,表現我們的學習生活。)

  (二)閱讀學習第二段。

  1.讀,再分出層次。

  提示:第二段寫揀“中國石”的經過。是全文的重點部分,共用了7個自然段。回頭看看我們概括的自然段段意,這7個自然段在記述揀“中國石”的過程中,做了哪些事情?或者說發生了哪些情況?仍舊用自然段歸并法劃分。先自己劃分,再小組議論。

  (第二段共7個自然段,可以歸并、劃分三層意思:

  第一層(第2、3自然段):揀可心的石頭。

  第二層(第4~6自然段):到珍珠泉洗石頭發現了“中國石”。

  第三層(第7自然段):認真觀賞“中國石”。)

  2.再讀第二段第一層(第2、3自然段)。從詞語的恰當使用和生動的描寫中,看看“我”是怎樣揀可心的石頭的,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提問:

  ①用原句子的意思解釋春雨“姍姍來遲”。為什么春雨洗潤戈壁灘,正是揀石頭的好機會呢?

  (本該春天的雨遲到初夏才下,流露出戰士們盼雨的心情。經雨水清洗潤濕之后的石頭,色彩更加鮮明,紋理更加清晰,所以正是揀石頭的好機會。)

  ②“我”背起挎包奔出營房揀石頭時,看到雨后大漠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朗讀第3自然段,體會一下這些景物的描寫表達了“我”怎樣的心情?

  (雨后的戈壁灘:微風送來清新涼爽的空氣。給人以爽快的感覺。白楊是高高直立、繁密茂盛的。朝霞異常美麗,像從高處流下大量的水,很快布滿了灘上。經雨水沖洗過的石頭,在朝霞映照下,顯出珠寶的光芒,玉石的色彩。雨后大漠的風景這樣美麗,在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揀石頭,“我”的心情是興奮的,舒展的。)

  ③課文把這些顯出珠寶光芒和玉石色彩的石頭,稱它們為“小精靈”,“我”把可心的一顆顆揀起來。“小精靈”是什么?把可心的石頭稱作“小精靈”,這表達了“我”的什么感情?

  (“精靈”是指聰明機靈的人,加“小”又表示了小巧可愛。把戈壁石稱作“小精靈”,是把石頭當作有思想有感情有行為的人看待了。這充分表達了邊防戰士對戈壁灘和戈壁灘上的那些美麗的石頭的一種喜愛感情。)

  3.讀第二段第二層(第4~6自然段),洗石頭并發現“中國石”的一層。

  ①趕勒勒車的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的路上,講了昭君出塞路過泉邊飲水,把珍珠扔到泉水里,使水變甜并長流不盡的傳說。這個美麗的傳說,跟邊防戰士守衛邊防,揀可心的石頭的故事,兩件事有什么聯系?說一說自己的理解(小組議論后再解答,教師可做補充)。

  (1900年前,西漢王昭君出嫁到塞外,對漢族和匈奴的民族和睦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課文點了這個故事,是為了表明:古人都能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甘愿到塞外艱苦的地方去。何況今天我們的戰士,更會以苦為樂地守衛邊防,保衛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的。)

  ②來到珍珠泉,“我”和小姑娘舀水“清洗揀來的石頭”時,小姑娘高興什么,“驚叫”什么?

  (“高興”揀來的石頭像這像那。“驚叫”是驚奇地喊起來,因為她發現了一塊像雄雞的石頭。)

  ③當“我”接過來注視這塊像雄雞的天然肖形石時,發現很像祖國版圖的形狀。(教師可指中國地形圖以顯示雄雞形狀)這時,“不禁”喊出來:“這像中國,應該叫‘中國石’!”,“不禁”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喊出來”?“中國石”?小姑娘為什么也吃驚地看著“我”呢?

  (“我”“不禁喊出來”,是“我”不由自主地“喊出”這塊石頭像中國,應該叫“中國石”!這是由于“我”太熟悉中國版圖的形狀像雄雞了,所以看見了就沒有思考,脫口而出,“喊出來”是表示太激動了。也進一步反映了戰士們的心里總是裝著祖國。至于小姑娘吃驚地看著“我”,也喊了一聲“中國石”?是表明小姑娘對意外發現“中國石”感到非常驚奇,也感到十分喜悅。也同樣表明了心中有祖國的思想感情。)

  ④接著,“我”又補充說“老師常講,我們祖國的版圖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雞……”雄雞用“傲然挺立”形容,太恰當了。“傲然”是什么意思?“挺立”是什么意思?這里表現了雄雞的一種什么氣派?包含著“我”的一種什么感情?

  (“傲然”是堅強不屈的意思,“挺立”是高高直立的樣子。這里表現了祖國的版圖像堅強不屈、高高直立著的雄雞,不可動搖,不可侵犯。“我”這樣說,包含著一種深深地贊美祖國、熱愛祖國的感情。)   4.朗讀這一段最后一層(第7自然段)。

  ①這一小段共寫了三句話,看看哪一句話是概括這一小段內容的。

  (第一句話)

  ②這一小段寫了“我”和小姑娘認真觀看“中國石”。從“中國石”這塊“天然肖形石”的哪幾方面觀看的呢?比如“拳頭大小”是從它的體積上看的,其他從哪些方面看的?

  (除了“拳頭大小”是從體積上看的,還有“黃白色”是從顏色上看的,“不僅整體酷似祖國版圖”是從形狀上看的,“連表面皺痕的起伏與大陸地貌相似”是從表面上看的。)

  ③“我”和小姑娘是從“中國石”的體積、顏色、形狀和表面四個方面觀看的,說明他們既認真又全面,這又說明了什么?

  (說明他們非常喜愛這塊“中國石”,覺得它太難得太珍貴了。所以看得很仔細,很全面。)

  ④“整體酷似祖國版圖”,“酷似”怎么講?

  (“酷似”當非常像講。就是“中國石”非常像祖國版圖。)

  ⑤“表面皺痕的起伏也與大陸地貌相似”,“地貌”是什么?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態,也就是地形。)

  “大陸地貌”是什么形態呢?看看中國地形圖。

  ⑥小姑娘和“我”在“中國石”的表面找到了(教師邊指地圖,學生邊說“天山、祁連山、吐魯番盆地、長江、黃河、大興安嶺”。)緊接著,他們又做了什么工作?齊讀最后一句話。“又挑選了肖形石粒,讓‘中國臺灣’、‘海南’等島嶼依偎著祖國。”體會這句話的含義。為什么中國臺灣、海南和祖國這三個詞加了引號?

  (三個詞都是指肖形石,所以用引號。)

  “中國臺灣”、“海南”等島嶼,“等島嶼”除中國臺灣和海南指哪些島嶼?

  (還可能指西沙、南沙等島嶼。)

  “依偎”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用“*著”、“挨著”什么的?

  (“依偎”是親熱地*著,比單用“*”和“挨”要有感情。“依偎”表示“中國臺灣”和“海南”以及其他一些島嶼,像祖國的兒女,緊緊地親熱地*在祖國母親的身上,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小結。

  課文第二段,寫了“我”揀到“中國石”的經過。從在風清氣爽的雨后大漠愉快地揀石,到跟小姑娘在珍珠泉洗石,再到懷著興奮的心情觀賞“中國石”。全過程緊緊圍繞熱愛邊疆,心懷祖國這個中心,寫得層層深入,充滿感情。

  6.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閱讀第三段,深入理解戰士們精心保管“中國石”,奉為至寶,以表現戰士們身在戈壁,以苦為樂,心懷祖國的崇高感情。

  (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為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做好準備。

  二、教學重點、難點

  深入理解戰士們精心保管“中國石”并奉為至寶的事實,體會“祖國在我們身邊,祖國在我們心中”的深刻含義。

  三、教學過程

  (一)讀第三段(第8、9自然段)。大伙“精心保管”“中國石”“賽石會”上贏得了盛譽一層。

  提問、思考并解答:

  1.“回到哨所,大伙像看稀罕似的抱著看中國石。”這句話表現了戰士們對“中國石”的什么感情?哪幾個詞語突出了這種感情?

  (這句話表現了戰士們十分喜愛“中國石”的感情。“稀罕”是大家認為“中國石”是希奇、罕見的事物。“抱著”表現了大家爭先恐后地看“中國石”的場面。)

  2.既然大家這樣喜愛“中國石”,那又怎樣精心保管它呢?“精心”是什么意思?

  (“精心”是特別用心的意思。)

  課文有代表性地列舉出幾位戰士“精心保管”中國石的舉動。他們是……請幾位同學分別說一說戰士的舉動。

  3.寫三位戰友的舉動中,有幾個詞語最能突出表現“精心”,是哪幾個詞語?

  (“軍功章”、“工工整整”、“金字”、“專門”、“囑咐”、“一定”和“千萬”)

  再議一議這幾個詞語為什么突出了“精心”的程度很深呢?

  (“軍功章”是軍人立過戰功所得的獎章。裝這種獎章的盒子用來裝“中國石”,可見它多么珍貴。“工工整整”、“金字”是形容文書非常重視盒子里新裝進的珍品。“專門”騰出一個抽屜,也表示“中國石”不是一般物品。“一定”、“千萬”也反映大家對“中國石”十分珍重,要萬無一失地保管好。)

  4.戰士們把“中國石”奉為至寶,在生活中有哪些表現?讀最后一小段中的兩句話——寂寞的時候,捧著它看一看,心理感到溫暖;夜里站崗放哨感到孤獨,暗地里摸一摸,心理感到快慰。“寂寞”和“孤獨”是什么意思?

  (“寂寞”是孤單冷清的意思;“孤獨”當獨自一個人講。可以想象:邊防戰士身處茫茫戈壁,遠離家鄉親人,心理上不免產生寂寞和孤獨的感覺,這是可以理解的。)

  5.值得思考的是:當戰士寂寞和孤獨的時候,“中國石”為什么會給他們帶來“溫暖”和“快慰”?議論一下這個問題,然后回答。

  (邊防戰士駐守茫茫戈壁,環境艱苦,生活單調。但想著自己站崗巡邏,就是為了守衛邊防,保衛祖國,是無比光榮的。因此,每次捧起“中國石”,摸一摸“中國石”,就覺得自己跟祖國緊緊地連結在一起。所以,再艱苦、再寂寞也感到有意義,有價值,感到溫暖,感到快慰。“中國石”寄托著戰士們愛國之情啊!)

  6.讀課文結尾一句話。教師把這句話的結構改變一下(先果后因改成先因后果),看看意思變了沒有,說法有什么不同:

  因為“祖國”在我們身邊,祖國在我們心中,所以每逢假日,連里讓我把它放在俱樂部里展覽,戰士們看了,都說戈壁灘雖然艱苦,可苦中有樂。

  (兩句話的意思沒有變,但說法不同:原句先說事情的結果,后說事情的原因;老師改的句子正好相反:先說事情的原因,后說事情的結果,多用了一個“所以”。)

  (二)總結課文。

  課文通過駐守戈壁灘的邊防戰士,揀到“中國石”,精心保管“中國石”和“賽石會”上“中國石”屢屢奪魁的經過,抒發了邊防戰士身在邊疆,以苦為樂,無限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中國石》教案 篇12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瑰麗”“做然”“酷似”“盛譽”“快慰”“柵柵來遲”“屢屢奪魁”“奉為至寶”等詞語的意思。

  3.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能回答課后的問題。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

  課文描寫中國石和表現戰士喜愛中國石的部分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提出問題。

  看了《中國石》這個題目,你們有什么問題嗎?(“中國石”在哪兒?它是什么樣子的?為么叫它“中國石”?它是誰發現的?怎么被發現的?等等)

  二、范讀課文,了解大意。

  1.下面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聽老師將課文朗讀一遍。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主要寫了駐守在戈壁灘上的“我”揀到一塊酷似祖國版圖的中國石”,“我”和戰友們都很珍愛它。)

  三、讀通課丈,指導分段。

  1.這一課生字較少,請同學們先各自將課文中的生字讀幾遍,然后將課文讀一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檢查學生能否讀正確。

  3.默讀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4.具體寫揀石和發現“中國石”經過的是哪幾個自然段,課文可分為幾段?

  討論歸納。

  四、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思考:這一段交待了什么?(交待了我是什么人,我們生活的環境,“我”成為石頭迷的原因。)

  2.我們駐守在什么地方?(戈壁灘)戈壁灘是個怎樣的地方呢?誰能用課文中的詞句來回答?聯系上下文想想“舉目”是什么意思?(抬起眼睛看)“漫攤”換個詞語來說就是什么?(遍灘、全灘)

  3.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我”怎么會成為石頭迷的?

  4.齊讀第一段。

  五、識記生字字形,書寫生字。

  六、作業。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齊讀第一段。

  二、給第一段分層。

  1.指名讀2至7自然段。想想這一段是分幾層意思來寫的?

  2.討論分層。

  可分三層。第一層(2、3自然段〕:講一個初夏的早晨,”我”到哨所前的戈壁灘上揀石頭。第二層(4、5、6自然段):講一位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我們發現了酷似祖國版圖的中國石,即洗石并發現”中國石”,第三層(第七自然段),講仔細端詳“中國石”。

  3.指名分層朗讀第二段。

  三、講讀第二段。

  (一)講讀二、三自然段(第一層)。

  1.默讀第二自然段,看看”我”是在什么時候去揀石頭的?為什么說這正是揀石頭的好機會?

  2.那么雨后的大漠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呢?請同學們輕聲讀第三自然段。

  3.結合回答大漠景象解釋下列詞語。

  瑰麗、傾瀉、裸露、珠光玉彩

  4.在這里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戈壁特點的景物來寫的?

  (挺撥、繁茂的白楊,保露在黃沙上的石頭〕這樣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對戈壁的愛)

  5.“小精靈”是指什么,為什么作者把石頭稱為小精靈?(小精靈一般指孩子們眼里那些具有超入本領的可愛的小神靈。把石頭稱為小精靈,說明在作者眼里這些石頭仿佛有生命,表達了作者對這些石頭的喜愛之情)

  6.齊讀二、三自然段。

  (二)講讀4至6自然段(第二層)。

  1.指名讀4、5、6自然段。思考:“我”怎么會去珍珠泉的?又是怎么發現“中國石”的?

  2.小姑娘為什么邀“我”去珍珠泉?(因為經泉水洗過的石頭特別清亮〕關于珍珠泉有什么傳說?誰了解“昭君出塞”的故事?

  3.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話中出現兩個“珍珠”,為什么前面一個不加引號,前面一個卻加上引號?(前一個是指真的珍珠,后一個指白花花的水〕

  4.我們是如何發現“中國石”的?(小姑娘發現一塊石頭像雄雞,“我”聯想到祖國版圖的形狀)

  (三)講讀第七自然段(第三層〕。

  1.這是一塊怎樣的石頭?(大小如拳頭,色彩為黃白色,形狀酷似祖國版圖,表面起伏像大陸地貌。)

  2.發現“中國石”時,“我”和小姑娘表現得怎樣y小姑娘驚叫,“我”不禁喊出聲來,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們為這發現而驚喜,興奮,說明心中時時裝著祖國。)

  3.“我”和小姑娘分別從中國石上找出了哪些地方?為什么我們找的地方不一樣?(兩人找的都是自己熟悉的地方。〕

  (四)朗讀第二段。

  四、作業。

  熟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講讀第三段。

  1.自由輕聲讀第八、九自然段,思考:戰士們是怎樣精心保管“中國石”的?

  2.哪些地方體現了戰士們對“中國石”的珍愛?請同學們畫出有關詞句。

  3.結合學生匯報解釋下列詞語。

  “稀罕”指希奇的事物。“囑咐”指告訴對方記住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誰怎么做,不該怎么做。

  4.戰士們為什么那么槽心地保管“中國石”,那么珍愛“中國石?(因為它酷似祖國版圖,在戰士們眼里,它代表祖國。〕

  5.在以后的奏石會上“中國石”屢屢奪魁井贏得“寶石”的盛譽。“屢屢奪魁”和“盛譽”是什么意思?什屢屢奪魁”就是一次又一次奪得第一,“盛譽”就是很大的榮譽)為什么“中國石”能屢屢奪魁并獲得“寶石”的盛譽?(因為“中國石袱表祖國,特別珍貴〕

  6.哪個詞語突出了“中國石”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奉為至寶)“奉為至寶”是什么意思?(當作最珍貴的寶物)

  7.課文中說在“我”寂寞和孤獨時,“中國石”給了“我”溫暖和快慰。“快慰”是什么意思?(高興而心里感到安慰)當“我”寂寞時,傣著”中國石”會想些什么?當“我”夜里站崗感到孤獨時,摸著“中國石”又會怎么想呢?

  8.駐守戈壁灘生活根艱苦,但戰士們為什么會覺得吉中有樂?“因為‘祖國,在我們身邊,祖國在我們心中”里的兩個“祖國”分別指什么?(前一個指“中國石”,后一個指祖國,)

  為什么說祖國在我們心中?(看到“中國石”戰士們便想到祖國,心中便激蕩起愛國熱情,便想到保衛祖國邊疆的神圣職責,)

  9.齊讀第三段。

  二、練習朗讀課文。

  三、練習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四、總結全文。

  這篇課文通過寫“我”在揀的石頭中發現了一塊酷似祖國版圖形狀的“中國石”及戰士們精心保管它的事,反映了邊防戰士對祖國的無限熱愛。

  五、作業。

  1.背熟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2.書寫生字詞。

《中國石》教案(精選12篇) 相關內容:
  • 《絕句》賞析(通用17篇)

    絕句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淺注]黃鸝:又稱黃鳥,雄鳥羽毛金黃色,雌鳥黃中帶綠,名聲婉轉,棲于高枝。白鷺:羽毛雪白、雙腿細長的能夠捕食魚蝦的一種水鳥。千秋:千年,謂年代久遠。...

  • 《語文天地一》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一、教學目標:1、 朗讀《林卡上學》,激發學生想要養成好習慣的思想感情。2、 聽寫字詞。3、 同音字比較。二、教學重難點:重點:1、朗讀短文2、復習生字。難點:1、生字。三、教學過程:(一)朗讀短文《林卡上學》。...

  • 《語文天地一》教案(精選14篇)

    教學要求:知識與技能1.從舊字中發現形聲字的特點。2.掌握、運用并積累成語。3.正確運用逗號和句號。4.閱讀短文,學會養成好習慣。5.學改錯別字。過程與方法1.通過比、填、說積累字、詞。...

  •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通用15篇)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教學要求: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生字。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生字詞。3、能解釋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 《 古詩兩首》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 學會本課生字。2. 朗讀、背誦兩首古詩,并默寫。3. 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情,引發學習古詩的愿望。...

  • 《李時珍》教學設計(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 、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李時珍一心為病人解除痛苦而學習的好思想,學習他不怕艱辛編寫《本草綱目》的堅定意志,以及嚴謹的態度和忘我的精神。...

  • 《李時珍》教案(通用17篇)

    教學目標:1、了解我國偉大的醫學家和藥學家李時珍編寫出《本草綱目》,為人類做出貢獻的事情,從而學習他不畏艱險,勇于實踐的精神。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歸并自然段內容給課文分段的方法。...

  • 四年級語文《人類的“老師”》練習(精選16篇)

    一、看拼音,寫詞語。psujioxnxīnshtǎnk()()()()jīhuǐrnwngqīngryjǚjūnyn()()()二、給多音字組詞。薄bo()便bin()b()pin()殼qio()散sn()k()sǎn()三、填上合適的量詞。...

  • 《李時珍夜宿古寺》第一課時(通用16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72中山小學 劉蓉一、教學目標:1、 學習本課生字詞2、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理清脈絡3、 學習理解詞語的方法二、教具準備:課件三、教學過程:(一) 由生字“宿”導入,揭題板書“宿”,師:...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莎车县| 宁乡县| 冀州市| 洮南市| 陆河县| 昌宁县| 建昌县| 岳普湖县| 仙居县| 吉隆县| 江山市| 辉县市| 安乡县| 琼海市| 崇左市| 三门峡市| 北海市| 汶川县| 岑溪市| 嘉善县| 绥阳县| 大埔县| 桑植县| 绥滨县| 白河县| 营山县| 鹿邑县| 沂源县| 桦甸市| 布尔津县| 旅游| 都江堰市| 花垣县| 新乡市| 赞皇县| 若尔盖县| 塔河县| 晋城| 双柏县| 宜黄县| 宜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