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第八冊《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教學設計(精選9篇)
小學語文第八冊《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能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理解“移植”、“啟迪”、“嫁接”、“出類拔萃”、“博士”、“碩士”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課文想象的神奇。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課文想象的神奇,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教育。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釋題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想象力十分豐富的詩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2釋題:移植的意思是:①把播種在苗床和秧田里的幼苗拔起或連土掘起種在田地里。②將有機體的一部分組織或器官補在同一機體或另一機體的缺陷部分上,使它逐漸長好。
3讀了標題后,你對標題所揭示的事情有什么看法?
二、按自學要求自學課文
1自讀課文,標示出詩節,圈畫出生字新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理解詞語之意。
2通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用“”勾出起過渡作用的詩節。
3按照“幻想—啟迪”的順序,理解詩歌內容。
4從生活中的啟迪到大膽假設,你體會到作者的什么思想?
三、檢查自學效果,交流討論
1理解“移植”、“啟迪”、“嫁接”、“出類拔萃”等詞之意。
2起過渡作用的詩節是哪一詩節?體會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3哪些詩節描寫的是作者的想象?哪些詩節描寫的'是生活給予的啟迪?
4有感情地朗讀作者的想象部分,體會想象部分末尾省略號的作用,思考:記憶可以移植,好嗎?為什么?
5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你還會想些什么呢?去做些什么呢?說一說。
過渡:記憶移植能實現嗎?能。這來自于生活的啟迪。
6有感情地朗讀5~7詩節。思考:怎樣才能實現記憶移植,讓這種神奇的想象成為現實。
7談談你讀了這首詩歌后,受到了什么啟迪?
8總結。讓學生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教育。
四、指導朗讀
詩歌的朗讀,要注意詩的特點。要通過恰當的停頓,讀出鮮明的節奏,不能讀破詩句,還要注意把韻腳讀得響亮,讀出詩的韻味。這首詩押的是“i”韻。
如第一、二詩節的朗讀: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生活/該是/多么有趣——
把爺爺的記憶/移植給我,
我/就能看到/爺爺的爺爺/
長的/是什么模樣,
把我的記憶/移植給爺爺,
爺爺/也會看到我/
在操場上/是多么頑皮。
五、作業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你還會想些什么?試著用筆寫下來,寫成詩的形式也可以。
板書設計
27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幻想 記憶可移植生活 多有趣
啟迪 樹木的嫁接 創造出奇跡
實現 不懈探索 努力移植 成為現實
小學語文第八冊《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教學設計 篇2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教學設計
內容教學《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體會課文想象的神奇,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教育。
2.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理解“移植”、“啟迪”、“嫁接”、“出類拔萃”、“博士”、“碩士”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課文想象的神奇。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識字、朗讀能力;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嘗試模仿習作。
教學重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課文想象的神奇。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教育。教學準備:教師搜集一些有關宇航員、潛水員、嫁接植物的圖片等。 學生搜集一些有關“移植”方面的資料。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一、題目激趣,引入新課 1.請同學們齊讀課題,以課題激趣,提問:你喜歡這個題目嗎?為什么? 2.課前你搜集到了哪些有關“移植”方面的資料。和同學們交流一下。 3.提問: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會出現什么樣的景象呢?請自己讀讀課文。 二、自主學習,掃清障礙 1.自讀課文,借助拼音把本課生字字音讀準,特別是“授”“萃”“澀”的讀音要讀準,同桌可以互相合作,把生字讀給對方聽聽,讓同學檢查、矯正。 2.在自讀課文中把弄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 3.同桌或四人小組討論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查字典理解不明白的詞語。實在弄不明白的向老師提出。 4.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多讀幾遍。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選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讀后回答: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四、感悟課文,體會神奇 1.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最感興趣的地方多讀幾遍。 2.說說你為什么對這部分感興趣。 (1)當學生說到第二節“把爺爺的記憶移植給我,我就能看到爺爺的爺爺長的是什么模樣”,老師提問:假如你見到爺爺的爺爺,想象一下,祖孫倆見面該是什么樣的情景?表演出來。“把我的記憶移植給爺爺,爺爺也會看到我在操場上多么頑皮”,假設你是爺爺,你會說些什么?指導感情朗讀。(指名讀—挑戰讀—再指名讀—齊讀) (2)當學生說到第四節,“把宇航員的記憶移植給潛水員,把潛水員的記憶移植給宇航員,他們就都知道了怎樣‘上天入地’。” ①出示宇航員或潛水員工作時的圖片或圖像。假設他們都移植了對方的記憶,他們見了面,會說些什么?情景表演。 ②感情朗讀。(指名讀-挑戰讀-齊讀) (3)當學生說到第五節,“那又澀又硬的山梨樹,如果嫁接上甜梨枝,就結出了又黃又大的甜梨;那枝繁果密的‘茄子樹’,也是山茄和家茄嫁接后出現的奇跡。” ①出示山梨嫁接了甜梨后結出的果實圖片與山梨對比。 由于受生活所限,城市的孩子對“嫁接”感到陌生,教師可在講解的基礎上做示范演示。 ②孩子們,你們感到神奇嗎?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自由練讀—抽生扮演解說員讀—齊讀。 五、拓展延伸,大膽想象 1.同學們,移植哪里僅限于植物呢?瞧,人體骨髓移植、腎移植、心臟移植、肝臟移植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播放一段醫學移植發展歷史的圖像或圖片資料,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2.記憶移植能不能實現,要靠誰呢?齊讀最后一節。 3.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你會想些什么呢?讓同學們大膽想象,能說多少說多少。 4.把自己想到的寫下來。 六、指導書寫生字。 1.認讀生字詞。 2.小組交流如何記憶七個生字。 3.全班交流,看看誰的方法最好。 4.指導書寫生字。 (1)空書難寫生字的筆畫.筆順。(重點寫好“澀”、“懈”“授”字) (2)學生在練習本上練習書寫,教師巡視。 (3)同桌互評,自我修改,教師用星獎勵寫字美觀的學生。
從這個新奇的題目入手,激發學生的興趣。
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移植”方面的資料,結合資料了解什么是“記憶移植”,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采取同桌合作的方式,認識生字,讀準字音,為讀通課文打下基礎。
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朗讀課文,對課文有了初步印象。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進行閱讀感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
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學生的想象
出示宇航員或潛水員工作時的圖片,并讓學生進行情景表演,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并在一定的情景中感受想象的神奇。
給予學生適宜創作能力生長的課堂環境,在深化學生對原詩理解的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盡可能積極主動地發展自己的創新思維。
在此環節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在合作交流中,探究識記本課生字的方法。
小學語文第八冊《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
2. 通過,理解本課新詞語的意思。
3. 熟讀課文,體會想象的神奇,培養想象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一、題目激趣,引入新課
1. 請同學們齊讀課題,以課題激趣,提問:你喜歡這個題目嗎?為什么?
2. 提問: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會出現什么樣的景象呢?請自己讀讀課文。
二、自主學習,掃清障礙
1. 自讀課文,借助拼音把本課生字字音讀準,特別是“授”“萃”“澀”的讀音要讀準,同桌可以互相合作,把生字讀給對方聽聽,讓同學檢查、矯正。
2. 在自讀課文中把弄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
3. 同桌或四人小組討論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理解不明白的詞語。實在弄不明白的向老師提出。
4. 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多讀幾遍。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選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讀后回答: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四、感悟課文,體會神奇
1. 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最感興趣的地方多讀幾遍。
2. 說說你為什么對這部分感興趣。
(1)當學生說到第二節“把爺爺的記憶移植給我,我就能看到爺爺的爺爺長的是什么模樣”,老師提問:假如你見到爺爺的爺爺,想象一下,祖孫倆見面該是什么樣的情景?表演出來。“把我的記憶移植給爺爺,爺爺也會看到我在操場上多么頑皮”,假設你是爺爺,你會說些什么? 指導感情朗讀。(指名讀—挑戰讀—再指名讀—齊讀)
(2)當學生說到第四節,“把宇航員的記憶移植給潛水員,把潛水員的記憶移植給宇航員,他們就都知道了怎樣‘上天入地’。”
①出示宇航員或潛水員工作時的圖片或圖像。假設他們都移植了對方的記憶,他們見了面,會說些什么?情景表演。
②感情朗讀。(指名讀-挑戰讀-齊讀)
(3)當學生說到第五節,“那又澀又硬的山梨樹,如果嫁接上甜梨枝,就結出了又黃又大的甜梨;那枝繁果密的‘茄子樹’,也是山茄和家茄嫁接后出現的奇跡。”
①出示山梨嫁接了甜梨后結出的果實圖片與山梨對比。 由于受生活所限,城市的孩子對“嫁接”感到陌生,教師可在講解的基礎上做示范演示。
②孩子們,你們感到神奇嗎?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自由練讀—抽生扮演解說員讀—齊讀。
五、拓展延伸,大膽想象
1. 同學們,移植哪里僅限于植物呢?瞧,人體骨髓移植、腎移植、心臟移植、肝臟移植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播放一段醫學移植發展歷史的圖像或圖片資料,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2. 記憶移植能不能實現,要靠誰呢?齊讀最后一節。
3.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你會想些什么呢?讓同學們大膽想象,能說多少說多少。
六、完成作業
1. 書寫生字,重點寫好“澀”、“懈”。
2. 把自己想到的寫下來。
參考資料
☆碩士:學位的一級,大學畢業后在研究機關學習二至三年,成績合格者,即可授予。
☆博士:學位的最高一級。
☆宇航:宇宙航行的簡稱。指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等在太陽系內外空間航行。
☆宇航員:指擔任宇宙航行任務的人。
☆潛水員:穿著潛水衣在水面以下工作的人員。
☆梨樹:落葉喬木或灌木,葉子卵形,花一般白色,果實是普通水果。品種很多。
☆茄: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橢圓形、花紫色。果實球形或長圓形,紫色,有的白色或淺綠色,表面有光澤,是普通蔬菜。
小學語文第八冊《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
2. 通過查字典,理解本課新詞語的意思。
3. 熟讀課文,體會想象的神奇,培養想象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一些有關宇航員、潛水員、嫁接植物的圖片等。
教材簡析
這首詩歌描寫了假設記憶可以移植后種種奇特而有趣的情景,激發兒童展開想象的翅膀,探索未來。詩歌極富想象力,語言生動,富有情趣。
全文共7節。第一節總寫了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生活該是多么有趣。第二至第四節描寫了假設記憶可以移植后種種奇特而有趣的情景:我移植了爺爺的記憶,爺爺移植了我的記憶,多么神奇;我移植了博士叔叔的記憶變得博學多才;我移植了詩人爸爸、教授媽媽的記憶,能吟詩做題,變得出類拔萃;宇航員和潛水員相互移植記憶,都知道了如何上天入地;蝴蝶移植了蜜蜂的記憶,釀出了甜甜的蜜。第五至第六節描寫了生活中植物嫁接后創造的奇跡。第七節總結記憶移植能不能實現、何時能實現要依靠我們不懈地探索、努力,激發孩子努力學習、探索未來的決心。 本課教學重點:啟發孩子大膽想象,培養探索科學、探索未來的濃厚興趣。
建議教學本課用1~2課時。
解讀與提示
* 移植:把播種在苗床或秧田里的幼苗拔起或連土掘起種在田地里。本文指把一個人的記憶轉移到另一個人的大腦里。
* 第一節:開門見山,直接點明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生活該是多么有趣。
* 第二節至第四節描寫了假設記憶可以移植后種種奇特而有趣的情景,由于這三節極富兒童情趣,可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找自己最喜歡的部分朗讀,引導想象、表演。
* 出類拔萃:出,超過;類,同類;拔,超出;萃,草叢生的樣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形容品德、才能超出一般人。
* 第五至第六節描寫了生活中植物嫁接后創造的奇跡。可出示圖片資料,讓學生感受嫁接的好處。
* 嫁接:把要繁殖的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種植物體上,使它們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獨立生長的植株。嫁接能保持植物原有的某些特性,是常用的改良品種的方法。
* 第七節總結記憶移植能不能實現,何時能實現要依靠我們不懈地探索、努力,激發孩子努力學習、探索未來的決心。
* 識字寫字教學:識字教學在中年級仍不能放松,可注意檢查識字的效果。
* 課后第一題:通過朗讀體會想象的神奇。
* 課后第二題:用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意思。
教學設計參考
一、題目激趣,引入新課
1. 請同學們齊讀課題,以課題激趣,提問:你喜歡這個題目嗎?為什么?
2. 提問: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會出現什么樣的景象呢?請自己讀讀課文。
二、自主學習,掃清障礙
1. 自讀課文,借助拼音把本課生字字音讀準,特別是"授萃澀"的讀音要讀準,同桌可以互相合作,把生字讀給對方聽聽,讓同學檢查、矯正。
2. 在自讀課文中把弄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
3. 同桌或四人小組討論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查字典理解不明白的詞語。實在弄不明白的向老師提出。
4. 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多讀幾遍。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選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讀后回答: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四、感悟課文,體會神奇
1. 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最感興趣的地方多讀幾遍。
2. 說說你為什么對這部分感興趣。
(1)當學生說到第二節"把爺爺的記憶移植給我,我就能看到爺爺的爺爺長的是什么模樣",老師提問:假如你見到爺爺的爺爺,想象一下,祖孫倆見面該是什么樣的情景?表演出來。"把我的記憶移植給爺爺,爺爺也會看到我在操場上多么頑皮",假設你是爺爺,你會說些什么?指導感情朗讀。(指名讀-挑戰讀-再指名讀-齊讀)
(2)當學生說到第四節,"把宇航員的記憶移植給潛水員,把潛水員的記憶移植給宇航員,他們就都知道了怎樣'上天入地'。"
①出示宇航員或潛水員工作時的圖片或圖像。假設他們都移植了對方的記憶,他們見了面,會說些什么?情景表演。
②感情朗讀。(指名讀-挑戰讀-齊讀)
(3)當學生說到第五節,"那又澀又硬的山梨樹,如果嫁接上甜梨枝,就結出了又黃又大的甜梨;那枝繁果密的'茄子樹',也是山茄和家茄嫁接后出現的奇跡。"
①出示山梨嫁接了甜梨后結出的果實圖片與山梨對比。 由于受生活所限,城市的孩子對"嫁接"感到陌生,教師可在講解的基礎上做示范演示。
②孩子們,你們感到神奇嗎?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自由練讀-抽生扮演解說員讀-齊讀。
五、拓展延伸,大膽想象
1. 同學們,移植哪里僅限于植物呢?瞧,人體骨髓移植、腎移植、心臟移植、肝臟移植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播放一段醫學移植發展歷史的圖像或圖片資料,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2. 記憶移植能不能實現,要靠誰呢?齊讀最后一節。
3.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你會想些什么呢?讓同學們大膽想象,能說多少說多少。
六、完成作業
1. 書寫生字,重點寫好"澀"、"懈"。
2. 把自己想到的寫下來。
小學語文第八冊《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教學設計 篇5
【表述的觀點】
新《課程標準》要求:“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
力”教師可借助想象作文的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豐富性,敏捷性,嚴密性和創作性。
【設計依據】
語文出版社五年級上冊選讀三《假如記憶可以移植》。讀了這首詩,同學們
善于想象的心靈一定會有許多奇思妙想,如果把博士叔叔的記憶移植給你,如果把鋼琴家的記憶移植給你,如果把發明家的記憶移植給你你會發什么變化,會有什么奇幻的經歷呢?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幻想和夸張,讓學生在作文中把他們的奇思妙想表達得妙趣橫生,淋漓盡致。
心理學研究表明:善于想象和幻想,是小學生寶貴的思想品質。他們對世間
萬物用稚嫩的眼光去理解,去想象,去創造。這是人之初最純真的秉性,如何抓住時機擴展而不抑制其自由發展和無拘無束的表達,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這正是想象作文的目的。
【設計思想】
新《課程思維》要求:“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
力和創造力。”這節課就應當是借助想象作文的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豐富性、敏捷性、嚴密性和創作性。另外,在小學生豐富的心靈世界里,都多少奇妙的想法,他們都是使愿望實現的心理需求。教師應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美好愿望在作文中得到實現。正好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要。教師不束縛學生的思維和表達方式,只是啟發學生讀一讀,議一議,說一說,寫一寫,改一改,評一評,即喚醒了學生記憶的表象,又為習作營造了樂學的氛圍。
新《課程標準》要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因此,這
節課的指導思想就是,能交給學生的時間就交給學生,能讓學生做的讓學生去做。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有充分的活動時間去寫作,討論,評點,修改,這看似寂靜,實際上學生的思維高度活躍,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感悟,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對話發散。(談一談)
同學們,在剛學完的一首詩《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后,你們的大腦中一定充
滿了許許多多奇妙的想法。假如把博士叔叔的記憶移植給你,把鋼琴家的記憶移植給你,把發明家的記憶一直給你你會發生什么變化?會有什么奇妙的經歷?如果把各自的奇思妙想大膽地寫下來,給人以某種啟迪,并能激起別人的情感,使人產生共鳴,將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二、啟發點撥,開拓思路。(議一議)
同學們,寫想象作文,寫什么都可以。你可以進行角色想象,把自己想象成
記憶移植后的角色,可以是宇航員、潛水員,可以是鋼琴家、流行歌手,可以是
運動員、國家首腦你也可以穿越時空,把自己想象成古代的,現代的,甚至未來的任何人。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不同,生活經歷不一樣。所以,每個人想象的內容也應該是各種各樣的,豐富多彩。
三、扶放結合,合作構思。(說一說)
為了緩解訓練的坡度,教師指導學生合作構思,重點引導學生在求異思維上下功夫。讓學生明白:記憶移植后,你將成為另一個人,會發生一些什么有趣的事呢?怎樣安排故事情節?如何將故事情節安排得曲折、有趣,而又多種多樣。
1、匯總。學生匯報自己選擇的角色,師進行分類匯總。
2、篩選。從角色中選擇有典型意義的角色,交流這個角色的有關信息。
3、合作。師生圍繞某個角色,合作編一個故事。
4、互說。圍繞自己選的角色,自由練說故事并與同桌交流
四、自由表達,激勵指導。(寫一寫)
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選材,獨立完成習作初稿。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學生下筆不停,下筆不語,把自己的想法盡情表達出來。遇到不會寫的字詞,不輕易提出,以免打斷別人思維,可以注音或符號代替。
五、指導修改,完善寫作。(改一改)
在學生進行錯別字和病句常規修改的基礎上,教師可指導學生對照下列要求進行獨立修改。
(1)是否通過自己選取移植的角色,發生一些有趣的事?
(2)想象是否奇特、合理,假如的推測是否有理有據?情節是否生動有趣。
(3)你的習作是否給人以某種啟迪?
六、欣賞佳作,激勵發表。(評一評)
1、分小組自評自賞。
2、小組推薦同學上臺朗讀自己的佳作,師生進行示范性評賞。
3、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習作向有關少兒報刊投稿。
小學語文第八冊《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教學設計 篇6
【教材分析】
這首詩歌描寫了假設記憶可以移植后種種奇特而有趣的情景,激發讀者展開想象的翅膀,探索未來。學習課文,體會想象的神奇,培養想象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學會本課生字,能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理解“移植”、“啟迪”、“嫁接”、“出類拔萃”、“博士”、“碩士”等詞語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目標: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課文想象的神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課文想象的神奇
教學難點: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教育。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釋題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想象力十分豐富的詩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釋題:
移植的意思是:
①把播種在苗床和秧田里的幼苗拔起或連土掘起種在田地里。
②將有機體的一部分組織或器官補在同一機體或另一機體的缺陷部分上,使它逐漸長好。
問題:在這篇課文中,移植應該選哪種意思呢?
二、檢查復習字詞
請同學們認讀以下字詞:
教授、碩士、蝴蝶、苦澀、嫁接、努力、移植、啟迪、博士、幻想有趣、探索、創造、奇跡、實現現實、不懈
堅持不懈出類拔萃
出類拔萃:意指品行、才干大大高出同類而拔尖。拔,超出;類,同類;萃,原為草叢生的樣子,引申指同類叢聚。后以“出類拔萃”形容卓越出眾,不同一般。
三、自讀提示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生活該是多么有趣。要求:快速默讀課文,思考詩歌主要講了什么?
問題:詩歌主要講了什么?
第一節總寫了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生活該是多么有趣。第二至第四節描寫了假設記憶可以移植后的種種奇特而有趣的情景。
(學生朗讀)
四、指導朗讀
詩歌的朗讀,要注意詩的特點。要通過恰當的停頓,讀出鮮明的節奏,不能讀破詩句,還要注意把韻腳讀得響亮,讀出詩的韻味。這首詩押的是“i”韻。
五、想一想
(1)假如你有了爺爺的記憶后,會看到些什么呢?
(2)爺爺看到的你是如何頑皮的?
(3)假設宇航員或潛水員他們都移植了對方的記憶,他們見了面,會說些什么?
(4)記憶移植能實現嗎?
明確:移植不僅限于植物。人體骨髓移植、腎移植、心臟移植、肝臟移植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
六、合作探究
問題:假如記憶能移植,你想移植誰的記憶呢?
七、拓展練習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你會想些什么?試著寫一寫。
小學語文第八冊《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教學設計 篇7
一、預習設計
1.讀熟課文,查字典自學生字、生詞
2.試著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搜索有關“移植”方面的資料。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通過查字典,理解“移植”、“嫁接”、“出類拔萃”等詞語的意思。
3.熟讀課文,體會想象的神奇,培養想象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三、教學重點:
啟發孩子大膽想象,培養探索科學、探索未來的濃厚興趣。
四、教學過程
一>、題目激趣,引入新課
1.請同學們齊讀課題,以課題激趣,提問:你喜歡這個題目嗎?為什么?
2.解讀
1)移植:把播種在苗床或秧田里的幼苗拔起或連土掘起種在田地里。本文指把一個人的記憶轉移到另一個人的大腦里。
2)出類拔萃:出,超過;類,同類;拔,超出;萃,草叢生的樣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形容品德、才能超出一般人。
3)嫁接:把要繁殖的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種植物體上,使它們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獨立生長的植株。嫁接能保持植物原有的某些特性,是常用的改良品種的方法
3.提問: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會出現什么樣的景象呢?請自己讀讀課文。
二>、自主學習,掃清障礙
1.自讀課文,借助拼音把本課生字字音讀準,特別是“授”“萃”“澀”的讀音要讀準,同桌可以互相合作,把生字讀給對方聽聽,讓同學檢查、矯正。
2.在自讀課文中把弄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
3.同桌或四人小組討論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查字典理解不明白的詞語。實在弄不明白的向老師提出。
4.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多讀幾遍。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選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讀后回答: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四>、感悟課文,體會神奇
1.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最感興趣的地方多讀幾遍。
2.說說你為什么對這部分感興趣。
(1)當學生說到第二節“把爺爺的記憶移植給我,我就能看到爺爺的爺爺長的是什么模樣”,老師提問:假如你見到爺爺的爺爺,想象一下,祖孫倆見面該是什么樣的情景?表演出來。“把我的記憶移植給爺爺,爺爺也會看到我在操場上多么頑皮”,假設你是爺爺,你會說些什么?指導感情朗讀。(指名讀—挑戰讀—再指名讀—齊讀)
(2)當學生說到第四節,“把宇航員的記憶移植給潛水員,把潛水員的記憶移植給宇航員,他們就都知道了怎樣‘上天入地’。”
出示宇航員或潛水員工作時的圖片或圖像。假設他們都移植了對方的記憶,他們見了面,會說些什么?情景表演。
感情朗讀。(指名讀-挑戰讀-齊讀)
(3)當學生說到第五節,“那又澀又硬的山梨樹,如果嫁接上甜梨枝,就結出了又黃又大的甜梨;那枝繁果密的‘茄子樹’,也是山茄和家茄嫁接后出現的奇跡。”
出示山梨嫁接了甜梨后結出的果實圖片與山梨對比。由于受生活所限,城市的孩子對“嫁接”感到陌生,教師可在講解的基礎上做示范演示。
孩子們,你們感到神奇嗎?把你的感受讀出來。自由練讀—抽生扮演解說員讀—齊讀。
五>、拓展延伸,大膽想象
1.同學們,移植哪里僅限于植物呢?瞧,人體骨髓移植、腎移植、心臟移植、肝臟移植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播放一段醫學移植發展歷史的圖像或圖片資料,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2.記憶移植能不能實現,要靠誰呢?齊讀最后一節。
3.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你會想些什么呢?讓同學們大膽想象,能說多少說多少。
六>、作業
1.書寫生字,重點寫好“澀”、“懈”。
2.記憶可以“移植”,多么大膽的想象啊!你也可以大膽想象一件事,講給同學聽。
小學語文第八冊《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能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理解“移植”、“啟迪”、“嫁接”、“出類拔萃”、“博士”、“碩士”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課文想象的神奇。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課文想象的神奇,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教育。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釋題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想象力十分豐富的詩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2、釋題:移植的意思是:①把播種在苗床和秧田里的幼苗拔起或連土掘起種在田地里。②將有機體的一部分組織或器官補在同一機體或另一機體的缺陷部分上,使它逐漸長好。
3、讀了標題后,你對標題所揭示的事情有什么看法?
二、按自學要求自學課文
1、自讀課文,標示出詩節,圈畫出生字新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理解詞語之意。
2、通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用勾出起過渡作用的詩節。
3、按照“幻想—啟迪”的順序,理解詩歌內容。
4、從生活中的啟迪到大膽假設,你體會到作者的什么思想?
三、檢查自學效果,交流討論
1、理解“移植”、“啟迪”、“嫁接”、“出類拔萃”等詞之意。
2、起過渡作用的詩節是哪一詩節?體會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3、哪些詩節描寫的是作者的想象?哪些詩節描寫的是生活給予的啟迪?
4、有感情地朗讀作者的想象部分,體會想象部分末尾省略號的作用,思考:記憶可以移植,好嗎?為什么?
5、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你還會想些什么呢?去做些什么呢?說一說。
過渡:記憶移植能實現嗎?能。這來自于生活的啟迪。
6、有感情地朗讀5~7詩節。思考:怎樣才能實現記憶移植,讓這種神奇的想象成為現實。
7、談談你讀了這首詩歌后,受到了什么啟迪?
8、總結。讓學生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教育。
四、指導朗讀
詩歌的朗讀,要注意詩的特點。要通過恰當的停頓,讀出鮮明的節奏,不能讀破詩句,還要注意把韻腳讀得響亮,讀出詩的韻味。這首詩押的是“i”韻。
如第一、二詩節的朗讀: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生活/該是/多么有趣——
把爺爺的記憶/移植給我,
我/就能看到/爺爺的爺爺/
長的/是什么模樣,
把我的記憶/移植給爺爺,
爺爺/也會看到我/
在操場上/是多么頑皮。
五、作業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你還會想些什么?試著用筆寫下來,寫成詩的形式也可以。
小學語文第八冊《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
2. 借助旁批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想象“神舟”五號發射升空的過程,感受壯觀的發射場面,體會人們期待、緊張、激動、幸福等心理活動。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有關“神舟”五號飛船和航天員楊利偉的圖片資料和文字資料,有條件的地方還可準備圖像資料。選取幾段激昂的音樂,準備配樂朗誦。
學生:預習課文;搜集有關“神舟”五號飛船的資料。
教學建議
這篇課文用動情的語言,記錄了20xx年10月15日,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上太空,中華民族幾千年飛天夢變成現實的那一激動人心的時刻。為了紀念這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材選編了這篇課文。 課文按時間順序記錄了這個重要時刻。全文共7個段。第一段介紹了“神舟”五號航天飛船升天的時間;第二段至第六段描寫了“神舟”五號升天前和升天時的情況;最后一段描寫了飛船勝利歸來,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取得圓滿成功。
本篇課文教學重點:理解內容感受那激動人心的時刻,體會人們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