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老師教案(通用6篇)
人類的老師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自瀆課文,弄懂三個主要例子中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啟發,解決了什么問題,培養自己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弄懂三個主要的例子中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啟發,解決了什么問題,培養自己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激趣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放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分小組朗讀課文在小組內評議,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讀幾遍。
3、同學們剛才讀得真熱鬧,誰愿意來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讀(指名分節朗讀)
4、課文讀到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類的老師是誰了吧?誰愿意來告訴大家?(指名回答)
自然界種種生物(板書)
齊讀最后一句(你是從文中的哪句話了解的?)
三、精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交流討論
2.集體交流
讀懂并講述清楚人類在飛行設計,輪船設計,建筑設計三個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學習的?
(1)科學家從魚兒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現象得到啟示,發明了潛水艇。
(2)科學家研究鳥兒飛行的原理,發明了飛機。
(3)工程師模仿鯨的形體,改進了船體的設計,大大提高了輪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師根據“薄殼結構”的特點,設計出許多既輕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們模仿袋鼠造出了會跳躍的越野汽車。
(6)人們模仿貝殼制成了外殼堅固的坦克。
四、奇思妙想1 平時你一定觀察過許多動物,從它們身上有沒有受到些啟發?請在小組里交流一下,好嗎?
2 看來,大家一定有許多奇思妙想,能說出來和大家分享嗎?
語文百花園六
教學目標:
能夠用詞語接龍的方法積累詞語;運用已有的閱讀文章的方法,自己獨立閱讀短文回答問題;了解種筆的發明及的演變過程,能夠按要求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把“筆的演變”介紹清楚。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出示圖片:看,這是語文百花園。讓我們開始語海暢游吧!
1、詞語接龍:
(1)自己讀例子:藕斷絲連——連綿不絕——絕處逢生……
輕易而舉——舉一反三——三長兩短……
微不足道——道聽途說——說三道四……
(2)小組內練習:1、2小組3、4小組5、6小組分別進行一組練習。
2、照樣子,把句子寫具體。
(1)自己讀例子:小船遠去了。
(輕快的)小船(漸漸地)遠去了。
對比讀這兩句話,看看第二句話補充了哪些內容?(什么樣的小船?怎樣地遠去了?)
(2)自己先獨立做練習并寫到書上,然后小組內交流。
二、積少成多:
(1)出示:讀讀背背的詞語和名言警句。
(2)自己讀一讀這些詞語和名言警句,你知道它們的意思嗎?(可以借助字典等工具書)
(3)師生交流,感悟其意思。
(4)指導背誦:自己讀背——同桌互背——教師抽查。
三、閱讀平臺
(1)指名讀短文,全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人們從鼴鼠打洞得到啟示,建造了地下鐵道,地下鐵道給人們帶來了許多方便。)
(2)默讀短文,想一想人們從鼴鼠打洞得到什么啟發,建造了地下鐵道?地下鐵道給人們帶來了什么方便?
(3)聯系生活實際,你還能說出地下鐵道給人們帶來了哪些許多方便嗎?
(4)讀了這篇短文你還有哪些收獲?(如:我們人類往往可以從其他生物那里獲得啟示。)
四、作業 抄寫成語、名言警句
人類的老師教案 篇2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理清文章脈絡,初知文意
3、學習課文1。2段
4、自主積累好詞佳句
教學程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揭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16、人類的老師
2、本文題目有什么特點?
3、看了課題你有什么想說的?
(學生自由發言,師無須引導)
學生:題目中老師為什么要加引號
學生:人類老師是誰?
學生:人類從老師身上學到什么?
……
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1、錄音范讀
2、生用筆圈出生字,新詞。
3、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找出人類的老師們
4、反饋信息。
人類的老師是誰呀?
5、再次讀課文,小組交流
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第一個自然段:寫人類受到蝙蝠的啟發,發明了雷達
第二個自然段:寫自然界中可以充當人類的老師很多
第三個自然段:寫人類受到鳥,蜻蜓,蒼蠅等生物的啟示,造成了性能優良的飛機
第四個自然段:寫人類受到鯨魚的啟示,提高了了輪船的航行速度
第五個自然段:寫人類受到雞蛋薄殼結構的啟示,設計出許多輕便,生料的建筑物
第六個自然段:寫人們模仿袋鼠造越野汽車,模仿貝殼造坦克
第七個自然段:寫廣大生物界是人類的好老師
1、錄音范讀
2、生用筆圈出生字,新詞。
3、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找出人類的老師們
4、問題假設:
學生:是鳥類
學生:是蜻蜓
學生:是蒼蠅,蚊子,蜜蜂
學生:是大海中的鯨
學生:是雞蛋
學生:是袋鼠,是貝殼。
……
5、再次讀課文,小組交流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學習生字
1、請小老師帶讀文中的有拼音的字和詞。并及時給與正音。
2、出示本課學習的生字。全班齊讀。重點指導:前鼻音:研(yán)究蚊(wén)子均勻(yūn)坦克(tǎn)后鼻音:機毀人亡(wáng)工程(chéng)模仿(fǎng)直呼音:均勻(yūn)型近字:末(mò)未(wèi)齊讀、開火車讀
3、剛才我們認識了很多新朋友,我們也來給他們找找朋友(組詞)
4、現在我們把這些朋友請到家里坐坐,不過他有個要求就是必須把他的名字叫準確。齊讀課文
5、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讀讀,全班交流并及時正音。
1、讀文中的有拼音的字和詞,認真讀準字音。
2、注意讀音:前鼻音:研(yán)究蚊(wén)子均勻(yūn)坦克(tǎn)后鼻音:機毀人亡(wáng)工程(chéng)模仿(fǎng)直呼音:均勻(yūn)型近字:末(mò)未(wèi)
3、給生字組詞。
4、齊讀課文
5、讀你最喜歡的段落
指導寫字
1、認真觀察生字,說說你要提醒大家的地方。
2、重點指導:“毀”“禍”“末”“某”
3、書寫生字。
1、認真觀察生字,說說你要提醒大家的地方。
2、重點提醒:“毀”的左邊部分中間的橫沒有連在一起。“禍”的右邊中是一個“人”字。“末”有什么好方法來學習這個字嗎?(末是沒有的意思所以第二橫短)。“某”的最后一筆是捺不是點。
3、書寫生字。
作業:
1、寫生字和詞語
2、自主積累好詞佳句。
課后總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3~7自然段
2、用指定的詞語造句
3、說說人類從老師身上得到的啟示
教學過程:教學程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復習。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
2、同桌互相批改
3、你能說說問中介紹的老師有那些?
(學生自由發言)
1、聽寫詞語。
2、同桌互相批改
3、你能說說問中介紹的老師有那些?
(學生自由發言)
深入了解課文內容
一、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朗讀朗讀課文,師生共同評價朗讀情況
2、學生自主學習這兩段
3、反饋學習情況:你讀懂了什么?
4、你能說說蝙蝠為什么是人類的“老師”?
5、哪一句話說明能當人類“老師”的生物很多?
人類的老師教案 篇3
預習題綱
1、初讀課文,通過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流線體、劇烈,教訓、關鍵、輕而易舉”等詞語的意思。
2、自由讀課文3遍,想想課文敘述了哪些事,并簡要的概括出來。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 動畫展示:一艘潛艇在大海忽上忽下浮動。問:人類怎么會想到能讓潛艇在水中上下浮動的?
2、揭題:人類從魚兒身上得到啟示,可以說魚兒人類的“老師”。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人類的“老師”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放聲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讀通句子,讀順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
2、利用工具書,聯系上下文,解決生字新詞。
3、 檢查自學效果。
⑴出示生字卡片,讀一讀,從音、形、意等方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老師重點點撥提醒:“省”翹舌音;“鯨、亡”后鼻音;“某”的韻母是“ou”不是“o”; “毀”的左邊部分中間的橫沒有連在一起;“禍”的右邊中是一個“人”字。字形方面,可引導學生以熟字帶新字的方法記住字形,如“蝙、蝠、禍、鍵、鯨”可與“編、富、鍋、健、涼”進行比較。)
⑵指名讀,齊讀。
⑶出示幾個長句子,能否讀得通順?
▲30年以后,由于飛機速度的不斷提高,經常發生機翼因劇烈抖動而破碎的現象,造成機毀人亡的慘禍。(給“劇烈”換個詞語,說說“機毀人亡”的意思)
▲從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輪船,雖然頭是尖尖的,但總是開不快。而有圓圓的大頭的鯨,卻常常輕而易舉地超過海輪。(理解“輕而易舉“)
▲薄薄的雞蛋殼之所以能承受這么大的壓力,是因為它能夠把受到的壓力均勻地分散到蛋殼的各個部分。(倒裝的因果句式,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
⑷檢查讀書效果:誰來展示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傾聽,他讀得是否達到正確流利的要求;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課文讀到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類的老師是誰了吧?
2、課文是怎樣層層闡述的呢?能不能給課文分分段。
3、學生自由分段后指名交流,教師小結。
第一段(1自然段):很多生物是人類的老師。
第二段(2~5自然段)分別舉了飛機設計 輪船設計 建筑設計 汽車設計 坦克設計例子說明生物是人類的好“老師”。
第三段(6自然段):總述自然界中的生物是人類的好“老師”。
四、作業
1、抄寫課文中的詞語。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認讀詞語。
2、揭題導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4課——(生讀:24、人類的“老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對課文內容已經有所了解。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這篇課文中所說的人類的“老師”指的是誰呢?
(指名回答)
二、,自主合作,精讀感悟
1、大家的回答都不夠完整,能用課文中的句子來回答好這個問題嗎?打開書本從課文中找一找,看誰先找到?
(1)學生快速讀課文后指名回答。(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板書:種種生物
(2)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名讀。
(3)這句話還告訴了我們什么?
指名交流。(從“種種生物”知道了自然界中人類的“老師”很多)你能通過朗讀讓大家感受到自然界中人類的“老師”很多嗎?指名讀,齊讀。
是啊,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類的“老師”,你還能從課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這一點?
(4)(第一自然段)出示:為什么呢?(何止……一種)鼓勵。那么我們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好?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從這句話中你還知道了什么?(蝙蝠是人類的“老師”)鼓勵。
2、為什么蝙蝠是人類的“老師”呢?哪一自然段告訴了我們?(第一自然段)請大家讀一讀第一自然段,用筆在書上劃出原因。
(1)學生自由讀、劃。
(2)指名交流。(用“因為……所以”的句式)
(3)齊讀第一自然段。
3、課文還介紹了哪些人類的“老師”?請同學們快速讀讀第二——五自然段,找一找并用筆劃出來。
(1)學生快速讀、劃。
(2)指名交流。(鳥兒、蜻蜓、蒼蠅、蚊子、蜜蜂、鯨、雞蛋、袋鼠、貝殼)
(3)再讀二——五自然段,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小節細讀,并想想這些“老師”教了人類什么?向“老師”學習的收獲是什么?(出示要求)同桌交流。
相機出示段落,教師適時引導:
a研究鳥類飛行的原理,發明了飛機;研究蜻蜓的翅膀,解決了機翼因劇烈抖動而破碎的現象;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的飛行特點,造出了許多具有各種優良性能的新式飛機。
小結:飛機從發明、改進、創優,幾乎都是從自然界中相關生物的相應特點得到啟示的。看來這些小小飛行家確實都是人類的“老師”。
b鯨的外形是一種極為理想的“流線體”,放在水中阻力是最小的,工程師模仿鯨的形體,改進了船體的設計,大大提高了輪船航行的速度。
人們為什么會去研究鯨的呢?(發現頭是尖尖的輪船速度比不過頭是圓圓的大頭鯨)發現了問題并善于思考研究,這樣才能有收獲。
c發現雞蛋捏不碎,研究后發現是因為它那薄薄的外殼能把壓力均勻地分散到蛋殼的各個部分,建筑師就根據這種“薄殼結構”設計出輕便省料而又堅固的建筑物。
你還知道哪些建筑物采用了“薄殼結構”?指名說。
(4)了解了這幾段的內容,下面老師要求大家用 “我讀了第 自然段,知道了 是人類的‘老師’,人們通過……”為開頭進行介紹,先四人小組練習。
指名介紹,師鼓勵評價。
4、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生物只有這些嗎?你是從文中哪里看出來的?“……”在這里起什么作用?
(不是。說明人類的“老師”很多)
5、除了書上介紹的之外,你還知道哪些人類以生物為“老師”的事例?課前讓大家搜集了有關的資料,下面就一起來交流一下。
(同桌自由交流,指名交流。師評價鼓勵。)
4、學了課文,大家知道為什么把自然界中的生物稱為人類的“老師”了嗎?
(指名回答并板書:受到啟發 發明創造)
5、是啊!自然界的生物讓我們受到了啟發,并有了很多發明創造,真不愧是人類的好“老師”!讓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課文第六自然段,贊一贊這人類的老師
三、總結
1、學習了課文,大家有什么感想呢?
(指名交流。)
2、師總結:我想,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善于思考,以自然界的生物為師,相信在走近自然的同時,一定會得到更多的啟示,產生更多發明創造!
四、作業
1、課外自己尋找并閱讀介紹人類向生物學習的兒童科普讀物。
2、以“ ⅹⅹ的自述”來介紹文中的一種生物。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中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說說第二、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并能從課外尋找有關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人類以生物為師的有關事例,激發學生主動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對科學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說說二~五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激發主動探索的愿望和對科學的熱愛之情;指導學生介紹課外搜集的資料。
教學難點:弄懂三個主要的例子中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啟發,解決了什么問題,培養自己對科學研究的愛好。
教具準備:生字、詞語卡片,多媒體課件、搜集查找有關仿生現象的事例。
人類的老師教案 篇4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讀題激疑
1孩子們,你們心目中的老師是什么樣的?
2為什么課題中的老師要加上引號?這些“老師”究竟是誰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為什么說動物是人類的老師呢?讓我們一起讀讀課文。
1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并用符號勾出不認識的生字及不理解的詞語。
2檢查生字自學情況。
指名讀課文,師生共同正音。
交流,通過討論學習理解的生詞。
3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哪些動物充當了人類的老師。先在書上勾畫出來,再說一說。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同學們,人類的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生物身上得到的啟示,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給我們介紹了哪些發明創造是從生物身上得到的啟示?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出自己不懂的或感興趣的內容,和同學討論討論。
2讀議第1段,想想知道了什么?
3(出示句子)“其實,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種?”這句話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4以讀帶講,學習第3段。
師:人們是怎樣造出優良性能的新式飛機的?
(1)自讀第3段。
(2)你讀懂了什么?讓學生自讀、自悟。
(3)科學家們從蜻蜓身上受到什么啟發?
(4)(出示句子)
①由于飛機速度的不斷提高,經常發生機翼因劇烈抖動而破碎的現象,造成機毀人亡的慘禍。
②原來,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塊比周圍略重一些的厚斑點。這就是防止翅膀顫抖的關鍵。
讓生讀句子,議一議你明白了什么?
③讓學生用“……模仿……造出了……”的句式說說這一段寫了什么?
(5)師:科學家還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的飛行方法,造出了許多具有各種優良性能的新式飛機。(出示仿生發明的資料)
(6)小結此段的學法。(抓住關鍵句子一邊讀一邊想)
5小組合作學習第4、5段。
師:同學們,你們想當科學家嗎?下面我們就成立幾個小小的研究院,一起來研究你最感興趣的內容。先分組學習、討論、交流,給學生探究、感悟的充裕時間。
再請各研究院選出一個小科學家為代表匯報。(根據學生的回答確定引導的順序)。
(1)學習第4段。
①喜歡這一部分的學生一起讀讀這一部分。
②科學家從鯨的外形受到什么啟發?用“”勾出介紹鯨特點的句子。
讓學生用“……模仿……造出了……”的句式說說這一段寫了什么?
③齊讀這一段。
④讀了這一段,你有什么收獲?
(2)學習第5段。
①老師采訪喜歡這一部分的孩子,說說你為什么感興趣。
②教師相機指導朗讀相關語句。
③(出示句子)讀句子,并用帶點的詞語造句。
人類的老師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說說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4、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人類以生物為老師的有關事例,激發學生主動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對科學的熱愛之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板書課題(課題故意缺少引號) 指名讀課題。讓學生發現板書上的課題與書中課題的區別。問:知道為什么加上引號嗎?
二、整體感知。
1、過渡:人類是世界上最聰明的高等動物,是誰會有如此高的本領,讓我們人類尊稱它為老師呢?請大家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學生自讀課文。
3、逐段抽讀課文,相機正音。
4、交流反饋:書中提到的人類的“老師”有哪些?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練習給課文分段。
三、學習生字。
檢查生字詞語的讀音。讓學生自主識記生字,教師指導“碎”、“鼠”兩個字的書寫后學生描紅。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詞。
二、抓住重點,精讀課文。(因課文主要段落結構相似,故采用“教、扶、放”的方法進行教學)
1、你們見過潛水艇嗎?知道它能在大海中自由升降,是科學家拜誰為師發明出來的嗎?
這樣的“老師”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你們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知識嗎?
2、“教”學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用波浪線劃出能概括本段意思的句子。
(2)說說人類是怎樣受鳥兒啟發發明了飛機的。
(3)總結學法。
3、“扶”學第四自然段。
四人小組用學習第三自然段的方法學習并交流。指導朗讀。
4、“放”學第五自然段。
獨立自學并進行全班匯報交流。指導朗讀。
5、人類從生物受到的啟發還有很多很多。自讀第六自然段,說說人們怎樣想到發明越野汽車和坦克的。
拓展補充省略號的內容:通過課前的資料搜集,你們還了解到哪些生物是人類的好老師?拿出課前收集的有關文字或圖片資料進行全班交流。
6、總結:善于觀察,勇于探索,我們人類有了一項又一項發明創造。鼓勵學生組成不同的探究小組,明確課后探究的方向,如鳥類研究、昆蟲研究、海洋動物研究等,并將研究成果寫成報告參加全班的展示。
7、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朗讀體味。
三、齊讀全文。
人類的老師教案 篇6
《人類的老師》是一篇關于仿生學的課文,重點介紹了人類在飛行設計、輪船設計、建筑設計等方面向動物學習的幾個例子,具體說明了人類以生物為師,向自然學習的收獲。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人類的老師》教案及反思,供你參考。
《人類的老師》教案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自瀆課文,弄懂三個主要例子中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啟發,解決了什么問題,培養自己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弄懂三個主要的例子中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啟發,解決了什么問題,培養自己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說話:大家一定知道許多有關“珍惜時間、勤奮學習、立遠大志向”的格言,誰愿意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揭題激趣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讀題。
2、激趣
讀了課題,你想了解什么?
(人類的老師是誰?它們為什么是人類的老師?)
過渡:那就請大家帶著好奇心去讀一讀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放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分小組朗讀課文在小組內評議,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讀幾遍。
3,同學們剛才讀得真熱鬧,誰愿意來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讀(指名分節朗讀)
4,課文讀到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類的老師是誰了吧?誰愿意來告訴大家?(指名回答)
自然界種種生物(板書)
齊讀最后一句(你是從文中的哪句話了解的?)
三、精讀課文
師:為什么說自然界種種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邊讀邊想,細細地體會,可以把關鍵的詞句圈圈劃劃,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還可做上記號。
1.學生自讀課文,體會理解。
師:怎樣?有收獲嗎?可能也有疑問吧!請同學們把你的收獲在小組里說出來,和大家分享。當然,有疑問的地方提出來,在小組里提出來,討論討論,行嗎?
好,暢所欲言吧!
2.學生交流討論
師:剛才同學們交流討論的十分熱烈,十分投入。那么,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為什么
是人類的好老師呢?請聯系課文把你讀懂的體會到的說出來,讓大家聽聽。
3.集體交流
讀懂并講述清楚人類在飛行設計,輪船設計,建筑設計三個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學習的?
(1)科學家從魚兒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現象得到啟示,發明了潛水艇。
(2)科學家研究鳥兒飛行的原理,發明了飛機。
從蜻蜓那找到防止機毀人亡事故的方法。
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動物的飛行特點,造出了許多具有各種優良性能的新式飛機。
(3)工程師模仿鯨的形體,改進了船體的設計,大大提高了輪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師根據“薄殼結構”的特點,設計出許多既輕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們模仿袋鼠造出了會跳躍的越野汽車。
(6)人們模仿貝殼制成了外殼堅固的坦克。
4,拓展延伸
(1)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生物只有這些嗎?你是從文中哪看出來的?“......”在這里起什么作用?
(2)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生物你還知道有哪些?
5理解最后一句話
(1)齊讀最后一句(文中舉了哪些例子來說明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的確是人類的好老師。)
(2)學到這,你對這句話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話說嗎?
(3)齊聲朗讀,再來贊一贊這人類的老師
6 小結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經過對許多動物的研究,人類獲得了不少啟發,但這還遠遠不夠,更多的奧妙還有待我們去發現。
四、奇思妙想
1 平時你一定觀察過許多動物,從它們身上有沒有受到些啟發?請在小組里交流一下,好嗎?
2 看來,大家一定有許多奇思妙想,能說出來和大家分享嗎?
五、課外遷移
作業超市
1 課外自己尋找并閱讀介紹人類向生物學習的兒童科普讀物。
2 觀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寫觀察日記,有興趣的可做實驗。
板書 7 人類的老師
↑
自然界種種生物
《人類的老師》反思1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以科學家從魚兒能在水中自由升降獲得啟示,發明潛水艇為例,指出魚類是人類的老師。二至六自然段例舉自然界的種種生物,表現了人類以它們為老師才會發現、發明、模仿,創造出新事物。第七自然段呼應開頭,點題作結。本文詞語比較豐富,要引導學生領會、積累。學習本文著重是讓學生了解一些關于仿生學方面的知識,讓他們讀懂課文內容,并激發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因此,我在教學時并未作過多的分析,而是采取了引題質疑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把問題“還”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自讀自問、討論等形式自己解決。這樣做,既能激發學生的思維,還能引導學生發揮主體作用,營造民主的課堂氣氛。實踐證明,把問題“還”給學生,是一種不僅有利學生“學會”,而且有利學生“會學”的好辦法。
《人類的老師》反思2《人類的老師》是一篇科普作品,是介紹有關仿生學方面內容的,知識性和趣味性都很強,文章結構簡明,通俗易懂,便于學生自讀自悟。
本文詞語比較豐富,要引導學生領會、積累。學習本文著重是讓學生了解一些關于仿生學方面的知識,讓他們讀懂課文內容,并激發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因此,我在教學時并未作過多的分析,而是采取了引題質疑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把問題“還”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自讀自問、討論等形式自己解決。這樣做,既能激發學生的思維,還能引導學生發揮主體作用,營造民主的課堂氣氛。實踐證明,把問題“還”給學生,是一種不僅有利學生“學會”,而且有利學生“會學”的好辦法。四年級學生已經具備預習的能力,所以,自主預習時,我讓學生多渠道搜集相關的文字或圖片資料,以便小組交流。精讀課文時,主要抓住重點段,即三、四、五自然段,反復研讀,挖掘文本內涵。因為這三個自然段結構相似,因此,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給學生一個自由選擇的空間,重點學習自已最感興趣的部分,進行合作探究、討論交流,篩選有價值的問題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