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江主席獻花》教學反思(精選5篇)
《我給江主席獻花》教學反思 篇1
《我給江主席獻花》教學反思
《我給江主席獻花》一文生動敘述了“我”隨著歡迎隊伍在啟德機場等待江主席的到來,并給江主席獻花的情景,表達了“我”對國家領袖的衷心愛戴,以及在回歸祖國的大喜日子里香港同胞的無比激動和欣喜。全文敘事清楚,首尾呼應,以情動人。因此,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本課的訓練重點。
此文是在香港回歸這一特定歷史背景下寫的,而我們的學生對這一段歷史卻比較模糊,因此,為了讓學生了解這一特定歷史,體會祖國統(tǒng)一的重大意義,首先,我利用多媒體再現(xiàn)這一歷史,為學生學習做好鋪墊。然后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整體去感知香港同胞在回歸祖國的大喜日子里的激動、喜悅、自豪的情感。其次,我重組課文,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反問句和打比方句子,啟發(fā)學生思維,體會文中意境,并配合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訓練,從而達到突破重難點的目的。再次,我將對搜集、整理的資料進行交流,解讀歷史,對文本進行“深度”研究,體會雪洗百年恥辱、期盼祖國統(tǒng)一的重大意義。我還著重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如:我走上前去,把一束鮮花獻給了江主席。他望著熱淚盈眶的我,微微地俯下身,愛撫地把我擁進他寬大溫暖的胸懷。我就像一個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親的懷抱,頓時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我情不自禁地踮起腳尖,在他老人家的臉頰上吻了一下。江主席親切地拍了拍我的肩膀。我依偎在領袖身旁,久久不愿離去。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鏡頭,真切感人,作者生動地描述了“我”給江主席獻花時的激動人心的場面。“獻”、“踮”、“吻”、“依偎”等動詞表達了“我”對江主席的愛戴。“望”、“俯”、“擁”、“拍”等動詞表達了江主席對我的“愛撫”。句子“失散多年的孩子”暗指被英國人占領、統(tǒng)治百年的香港;“母親的懷抱”暗指祖國這個大家庭;“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親的懷抱”隱喻香港回歸祖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句子洋溢著香港回歸祖國后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
反思自己的教學,今后要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要豐富自己的語言,讓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銜接更緊密;要有親和力,讓學生接近自己;要迸發(fā)激情感染學生;要善于表揚,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鉆研教法、學法,提高教學效率。
《我給江主席獻花》教學反思
在教學本課時,我著重引導學生聯(lián)系時代背景,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如:
在“回歸”、 “百年恥辱”.理解時要聯(lián)系香港百年來被英國人統(tǒng)治喪權辱國的歷史,知道了香港同胞欣喜若狂、激動萬分的原因是洗刷了百年恥辱,香港又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香港人民備受欺凌的屈辱歷史將一去不復返了。
我走上前去,把一束鮮花獻給了江主席。他望著熱淚盈眶的我,微微地俯下身,愛撫地把我擁進他寬大溫暖的胸懷。我就像一個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親的懷抱,頓時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我情不自禁地踮起腳尖,在他老人家的臉頰上吻了一下。江主席親切地拍了拍我的肩膀。我依偎在領袖身旁,久久不愿離去。
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鏡頭,真切感人,作者生動地描述了“我”給江主席獻花時的激動人心的場面。 “獻”、“踮”、“吻”、“依偎”等動詞表達了“我”對江主席的愛戴。“望”、“俯”、“擁”、“拍”等動詞表達了江主席對我的“愛撫”。 句子“失散多年的孩子”暗指被英國人占領、統(tǒng)治百年的香港;“母親的懷抱”暗指祖國這個大家庭;“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親的懷抱”隱喻香港回歸祖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句子洋溢著香港回歸祖國后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
《我給江主席獻花》教后反思
《我給江主席獻花》記敘了“我”隨著歡迎隊伍在啟德機場等待江主席的到來,并給將主席獻花的情景,表達了“我”對國家領袖的衷心愛戴以及在回歸祖國的大喜日子里香港同胞的無比激動和欣喜。
重視課前預習:
在教學本課時,我著重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如: 在“回歸”的日子里,洗刷了百年恥辱的香港人,首次歡迎自己的國家元首,怎能不欣喜若狂、激動萬分呢?
這個反問句高度概括了“我”和歡迎隊伍熱烈歡迎江主席的動人場面。“欣喜若狂”是形容非常高興的意思。理解這個句子順利與否要看預習了《一課一練》的“聰明泉”沒有。聯(lián)系香港百年來被英國人統(tǒng)治喪權辱國的歷史,知道了香港同胞欣喜若狂、激動萬分的原因是洗刷了百年恥辱,香港又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香港人民備受欺凌的屈辱歷史將一去不復返了;香港同胞首次在這片土地上迎接自己的國家元首。
重視習作引導:
“我走上前去,把一束鮮花獻給了江主席。……我依偎在領袖身旁,久久不愿離去。”它是一個令人難忘的鏡頭,真切感人,作者生動地描述了“我”給江主席獻花時的激動人心的場面。我先結合《補充習題》中的練習題來設計流程,我先讓學生找出表示作者獻花時動作的詞語“獻”、“踮”、“吻”、“依偎”,再找出江主席怎么對待“我”的詞語,然后讓學生說說從這些詞語中你讀出了什么?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表達了“我”對江主席的愛戴和江主席對我的“愛撫”。最后指導學生感情朗讀,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接著,以它為例,分析寫作特色——行動的細節(jié)描寫。四年級對于段的訓練尤其重要,這應該是個很好的習作范例。我讓學生找找這段中幾句寫“我”的,哪句是行動,哪句是語言?哪句是神態(tài),哪句是心理活動?為什么分開寫?幾句寫“江主席”的?分別說說細節(jié)描寫了哪些方面?為什么分開寫?思考兩分鐘后,孩子們開始有星星點點的想說的沖動,我讓他們在小小組里交流,爭取表達流利、清楚。5分鐘后,孩子們從各方理由說出了細節(jié)描寫的重要性,以及分開寫的真實性,穿插一起的藝術性。哇,真是不可小看!如果我是直接告訴(要求),效果會是什么?可想而知!
傳授需要藝術,學習需要刺激,讓我們來點智慧,哪怕是一點小伎倆。讓孩子快樂自主地“走進來”再勇敢地“走出去”。
《我給江主席獻花》教學反思 篇2
《我給江主席獻花》生動地記敘了“我”隨著歡迎隊伍在啟德機場等待江主席的到來,并給將主席獻花的情景,表達了“我”對國家領袖的衷心愛戴以及在回歸祖國的大喜日子里香港同胞的無比激動和欣喜。
在教學本課時,我著重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如:
在“回歸”的日子里,洗刷了百年恥辱的香港人,首次歡迎自己的國家元首,怎能不欣喜若狂、激動萬分呢?
這個反問句高度概括了“我”和歡迎隊伍熱烈歡迎江主席的動人場面。“欣喜若狂”是形容非常高興的意思。理解這個句子要聯(lián)系香港百年來被英國人統(tǒng)治喪權辱國的歷史,知道了香港同胞欣喜若狂、激動萬分的原因是洗刷了百年恥辱,香港又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香港人民備受欺凌的屈辱歷史將一去不復返了;香港同胞首次在這片土地上迎接自己的國家元首。
我走上前去,把一束鮮花獻給了江主席。他望著熱淚盈眶的我,微微地俯下身,愛撫地把我擁進他寬大溫暖的胸懷。我就像一個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親的懷抱,頓時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我情不自禁地踮起腳尖,在他老人家的臉頰上吻了一下。江主席親切地拍了拍我的肩膀。我依偎在領袖身旁,久久不愿離去。
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鏡頭,真切感人,作者生動地描述了“我”給江主席獻花時的激動人心的場面。
“獻”、“踮”、“吻”、“依偎”等動詞表達了“我”對江主席的愛戴。“望”、“俯”、“擁”、“拍”等動詞表達了江主席對我的“愛撫”。
句子“失散多年的孩子”暗指被英國人占領、統(tǒng)治百年的香港;“母親的懷抱”暗指祖國這個大家庭;“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親的懷抱”隱喻香港回歸祖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句子洋溢著香港回歸祖國后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
《我給江主席獻花》教學反思 篇3
我給江主席獻花教學反思
今天,上了《我給江主席獻花》的第二課時。經(jīng)過昨天的準備,教案的梳理,問題的設計,一步步地分析課文,總覺得自己差不多了。可今天上完,聽完師父張亞峰老師的分析后,才覺得差的很遠。首先,有遺漏的地方,比如說沸騰這個詞語,完全可以拓展成說話練習,有的怎么樣,有的怎么樣,還有的怎么樣。第二,重點不夠突出,分析不夠到位。比如說第9段的最后一個反問句,如果能出示陳述句對比來讀,從來讓學生時候說感受,相信會更好;比如說第10段的打比方的句子,應該抓住暖流分析開來,為什么會有一股暖流流遍全身。最后,分析角度不明確,如果全文能從我的角度,以點帶面,從而分析人們的感情會更好,而我只是單純地分析文中的“我”。
《我給江主席獻花》教學反思
《我給江主席獻花》生動地記敘了“我”隨著歡迎隊伍在啟德機場等待江主席的到來,并給將主席獻花的情景,表達了“我”對國家領袖的衷心愛戴以及在回歸祖國的大喜日子里香港同胞的無比激動和欣喜。
在教學本課時,我著重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如:
在“回歸”的日子里,洗刷了百年恥辱的香港人,首次歡迎自己的國家元首,怎能不欣喜若狂、激動萬分呢?
這個反問句高度概括了“我”和歡迎隊伍熱烈歡迎江主席的動人場面。“欣喜若狂”是形容非常高興的意思。理解這個句子要聯(lián)系香港百年來被英國人統(tǒng)治喪權辱國的歷史,知道了香港同胞欣喜若狂、激動萬分的原因是洗刷了百年恥辱,香港又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香港人民備受欺凌的屈辱歷史將一去不復返了;香港同胞首次在這片土地上迎接自己的國家元首。
我走上前去,把一束鮮花獻給了江主席。他望著熱淚盈眶的我,微微地俯下身,愛撫地把我擁進他寬大溫暖的胸懷。我就像一個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親的懷抱,頓時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我情不自禁地踮起腳尖,在他老人家的臉頰上吻了一下。江主席親切地拍了拍我的肩膀。我依偎在領袖身旁,久久不愿離去。
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鏡頭,真切感人,作者生動地描述了“我”給江主席獻花時的激動人心的場面。
“獻”、“踮”、“吻”、“依偎”等動詞表達了“我”對江主席的愛戴。“望”、“俯”、“擁”、“拍”等動詞表達了江主席對我的“愛撫”。
句子“失散多年的孩子”暗指被英國人占領、統(tǒng)治百年的香港;“母親的懷抱”暗指祖國這個大家庭;“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親的懷抱”隱喻香港回歸祖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句子洋溢著香港回歸祖國后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
抓動詞 親實踐 悟心情
——《我給江主席獻花》教學反思
《我給江主席獻花》記敘了“我”隨著歡迎隊伍在啟德機場等待江主席的到來,并給江主席獻花的情景,表達了“我”對國家領袖的衷心愛戴,以及在回歸祖國的大喜日子里香港同胞的無比激動和欣喜。要讓孩子們了解人物的形象和心情,細細品味文中語言是關鍵,教學中,我主要抓住“我”和江主席的動作進行多樣體味,從而達到體會人物形象和心情的目的。
一、找動詞
第十小節(jié)寫了“我”給江主席獻花的情景,里面關于二者的動詞較豐富,讀來身臨其境,有助于幫助理解人物形象和當時的心情。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邊讀邊找出表示“我”和江主席動作的詞,分別用“△”和“○”表示。學生們通過朗讀,找到了“獻、踮、吻、依偎”和“望、俯、擁、拍”等動詞。然后讓學生讀一讀這些帶有動詞的句子,談談體會,我稍作點評。
二、演一演
在找到動詞、朗讀句子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邊看插圖邊表演出這些動詞,學生們十分高興,紛紛做著還算標準的動作。接著,我問學生,平時誰經(jīng)常會對你做這些動作,你又會向誰做這些動作?這個問題引發(fā)了學生的回憶,很多學生告訴我,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等長輩,并且向我展示了平日里長輩對他愛撫的動作,和他向長輩撒嬌的動作。在回憶的基礎上,學生的那種對長輩與生俱來的一種親近感油然而生,再讓他們做做這些動作,就顯得比前面一次感情投入多了。那么,再讓他們來談談體會,學生就能比較容易地感受出了江主席的慈愛,和“我”對江主席的愛戴之情。我和學生們又認識了江主席,面對這位普通的香港小姑娘能得到主席的愛撫,很多孩子都露出了羨慕的表情,順水推舟,讓他們說說那一刻小姑娘的心情,他們脫口而出:激動、興奮。
我把這部分設為重點討論的環(huán)節(jié),應該來說比較順利。遺憾的是,那些單親家庭的孩子,那些留守兒童,他們內心的情感指數(shù)是否也和三口之家的孩子一樣高呢?我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到的是缺憾。
《我給江主席獻花》教學反思 篇4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朗讀,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2、知識能力:(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3)會用"秩序井然"、"愛撫"造句。能按照提供的段落大意給課文分段。
3、過程方法:學會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學會自主、合作、探索地學習方式;學會查閱、搜集、整理有關資料。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在香港回歸之時的自豪感幸福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反問句的含義,引導學生體會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恥辱之后回到祖國懷抱的欣喜若狂、激動萬分的心情,激發(fā)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理解“我就像……流遍全身”這個打比方的句子,深切感受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
【教學準備】:課文配套錄音帶、生字卡等。
【教學時間】:共兩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自學、體會文章內涵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按照提供的段落大意給課文分段。
4、學會自主、合作、探索地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讀通、讀順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 “東方之珠”——“香港”是我國的領土。你知道哪些香港的知識嗎?(香港的風景、歷史、回歸日等)
2、簡介文章背景:
同學們,當你在外打工的爸爸、媽媽回家時,你得心情、你的感受是怎樣的?在1997年6月30日,香港人民的心情和感受就跟“你在外打工的爸爸、媽媽回家時,你得心情、你的感受”一樣喲。
1997年6月30日,江主席等中央領導來到香港和英方政府舉行交接儀式,在香港的啟德機場,中央代表團受到了香港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香港的一位少先隊員姜咪咪代表香港青少年給江主席獻花(板書:給江主席獻花),事后姜咪咪寫下了一生中最難忘的作文《我給江主席獻花》。
二、自讀課文,初步理解文意
1、按平常的學習小組,討論學習(教師投影出示自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中的6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請你按照“冒雨等待”、“激動獻花”、“幸福忘不了”給課文分段。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引導。
3、全班交流。
說說你們小組內提出了哪些問題,是怎么解決的。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4、發(fā)動全班同學,解決學生發(fā)現(xiàn)的問題。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感情
1、學生自愿選擇課文片斷讀,其他同學說說聽了全文有什么感想。
2、學生發(fā)言。
四、指導書寫:重點指導“毯、頻、董”
五、布置作業(yè)
1、繼續(xù)朗讀課文,爭取做到有感情朗讀。
2、查閱有關“前進中的香港”的資料。
《我給江主席獻花》教學反思
我班學生雖然大部分是農村孩子,但他們對現(xiàn)代技術——上網(wǎng)查資料很熟,所以對香港的歷史了解較多,能夠深刻領會香港回歸之日時香港人民的心情以及見到國家元首時的激動。故教學顯得輕松。
其次,課前準備較充分,因此教學中的演示收到了畫龍點晴的作用。
第三,生字詞的理解較差,是我在教學中沒有引起重視造成的。——以后的教學要注意這一點。
第四,部分學生跟不上教學節(jié)奏。——我沒能照顧到全部學生。課后需要為部分學生補課。
《我給江主席獻花》教學反思 篇5
教學第5課的第二部分“激動獻花”時我結合《評價手冊》上的練習,指導孩子理解“我就像一個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母親的懷抱——”這一句話時,明顯感到孩子讀不懂,說不清。因為課前預設充分,我向孩子們出示了香港百年屈辱史的一組圖片及簡介,然后借助“失散多年的孩子”指誰?“母親的懷抱”就是“誰的懷抱”?這兩個問題分解了難點,不少孩子能感受到這句話表達出香港人民熱愛祖國、期盼回歸的喜悅與幸福,難點較好地突破了。
仿照第9節(jié)用先略后詳?shù)姆绞綄懸粋場景這個要求對我班的孩子來說還是很難的。他們本身對習作的畏懼和平時積累的不足以及對場景這一概念的不理解都使得完成這一片段難度不小。于是,我設計了這樣的指導過程。事前了解到科學課上剛做了熱氣球的實驗,我讓學生先用三句話簡單描述同學們的表現(xiàn)。
出示引導的句子:聽說馬上要做熱氣球的實驗,實驗室里立刻沸騰起來。同學們( ),(
),( )。讓三個孩子回憶同學的表現(xiàn)說一說,再讓一個孩子連起來說一遍。
接著讓陳堃用上“先、然后、接著、再、最后”這些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說說周老師實驗的過程,注意說清楚老師的神情和動作。先讓董浩然說,可惜表達不清,陳堃說得很有條理,尤其是“拿來、點燃、晃動、擺在上方”幾個動詞用得十分準確,孩子們一下子就回憶起實驗的過程。
最后,我又讓一組同學開火車一人說一句,具體描述看見熱氣球緩緩飄向天花板,試驗成功了,同學們欣喜若狂的樣子。剛開始王浩有點磕磕絆絆,不太會說,可后面的孩子越說越具體流暢,聽得孩子都忍不住笑出聲來。
這一片段訓練的指導過程我認為十分成功。它分解了學生習作練習的難度,究竟每一步應該怎么想怎么寫,其實教師做了一個完成的示范。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自然能舉一反三,寫好一次發(fā)言、一次課間活動或一次比賽等場景,對學困生而言,至少能寫清楚這次實驗的過程。上完之后,成就感油然而生。
也感受到一些不足:在陳堃已經(jīng)把步驟和動作描述得很清楚的時候我應該相機把動詞板書出來,給學生,尤其是學困生加深印象,還可以相機引導把周老師的神情說得更細膩些。比如(
)地擺在燭火上方,( )晃動塑料袋,使里面充滿空氣。再有就是怎樣給說不清的孩子更多練習表達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