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 小語第七冊《撈鐵!方贪冈O計(通用15篇)

小語第七冊《撈鐵!方贪冈O計

發布時間:2022-12-30

小語第七冊《撈鐵!方贪冈O計(通用15篇)

小語第七冊《撈鐵!教案設計 篇1

  一、     教學目標 :

  1.          了解懷丙和尚為撈鐵牛做的幾項準備工作;

  2.          了解懷丙和尚把鐵牛撈上岸的經過;

  3.          認識浮力,教育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4.          感受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培養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本質。

  二、     教學重點:懷丙和尚撈鐵牛時做的四項準備工作和把鐵牛撈上岸的經過。

  三、     教學難點 :對浮力的認識及利用

  四、     教學對策:借助多媒體顯示,變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形象,

  變無聲為有聲來解決難點。

  五、     教學方法:

  1.          借助多媒體建立供對比模型,通過對比,啟發學生思維,達到實質性認識水的浮力的目的。

  2.          借助多媒體顯示,以便教師根據課文文字敘述更好地講解學生形象地感知撈鐵牛前的四項準備工作及撈鐵牛的經過。

  3.          利用多媒體強大的綜合功能、教學時效。

  六、     教學過程 :

  一)     引入:

  1、          懷丙和尚為什么說:“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保

  2、          懷丙和尚是怎樣叫“水”把鐵牛送回來的呢?

  二)     學習第3自然段:

  1.          整件感知

  1)放錄音朗讀課文,同時演示多媒體(四項準備工作動畫

  片)學生一邊聽,一邊看畫面,初步了解懷丙和尚在

  撈鐵牛前做了哪幾項準備工作。

  2)檢查提問:這段主要寫什么?(撈鐵牛前做的準備工作)

  2.          精讀課文

  1)出示第三段課文。(多媒體)

  閱讀要求:

  (1)自由讀課文,數數這段有幾句?

 。2)劃出每句重點詞,想想每句說什么。

  2)檢查自學情況,隨著學生的回答,演示多媒體

  (1)講讀第一句

  ①出示第一句話,并給“潛、摸”作上重點記號(多媒

  體出示)

 、诙嗝襟w演示“潛水摸牛”動畫過程。

 、坌〗Y、歸納,多媒體出示“潛水摸牛”字樣。

  (2)對于第2、3、4句的教學方法同上,其中“裝滿”、“結實”、“很粗”、“緊緊”這些詞作注重記號,先后打出“備船裝沙”、“并船搭架”、“牛架相栓”多媒體演示字樣。

  (3)出示練習:按照準備工作的先后順序,用直線連起

  來。

  第一步           備船裝沙

  第二步           潛水摸牛

  第三步           牛架相栓

  第四步           并船搭架

  (4)齊讀課文

  三)     學習四、五自然段

 。ㄒ唬┱w感知

  1.          默讀、思考: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什么?

  2.          檢查自學情況。

  3.          演示打撈鐵牛動畫片。

  (二)精讀課文

  1.          出示第4、5段課文(多媒體出示)

  要求:讀一讀,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分小組議一議。

  2、檢查自學情況(分小組匯報)

  3、師進一步 (1)為什么船會上?(演示動畫片)提醒學生注意船身變化。

  (2)為什么繩子越繃越緊?(演示動畫片)提醒學生注意繩索、鐵牛。

  (3)為什么能把鐵牛拔起?這與前面的準備工作有沒有關系?

 。4)為什么不把鐵!拜d”上岸,而要“拖”上岸?(演示動畫片)

 。5)從拔鐵牛到拖鐵牛,這都是靠什么呢?(水的浮力)

  4、演示(多媒體出示)

 。1)準備工作做好了,和尚先讓水手們        ,接著      ,最后        (分別分別用四個字概括出撈牛的三個步驟)。

  (2)船越(    ),裝的沙就越(    ),船的重量就越(    ),船身就下沉的越(    ),離鐵牛的距離也就越(    );鏟去黃沙,船身漸漸上(    ),離鐵牛的距離越來越(    ),所以繩子越繃越(    ),因此,鐵牛被(    )出了淤泥;最后又將鐵牛順水拖回,這些都是利用了水的(    )(    )。懷丙和尚不愧是(    )(    )(    )工程家。

  5、出示板書(多媒體出示)

  潛水摸牛

  備船裝沙

  準備工作    并船搭架

  牛架相栓                                                              

  撈鐵牛                                        利用浮力

  (懷丙)                    鏟沙浮船            聰明智慧 

  打撈過程    劃船拖牛            

  拖牛上岸

  6、師小結:

 。1)讀完了課文,我們知道:懷丙和尚說的“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的意思,原來就是利用水的浮力把它們送回來。

 。2)我們該怎樣讀懷丙和尚說的話呢?(胸有成竹,信心百倍)

  (3)能舉例說說人們怎樣利用水的浮力嗎?

 。4)今天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打撈鐵牛呢?

小語第七冊《撈鐵!方贪冈O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正確讀寫“宋朝、議論紛紛、和尚、船艙、沉沒、繩子”等詞語。

  2、朗讀課文,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啟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3、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生字詞;

  2、朗讀課文,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學習第17課《撈鐵牛》

  “撈”:東西掉到哪里用“撈”這個詞呢?

  2、看了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么?

  ⑴ 誰撈的鐵牛?

 、啤槭裁磽畦F牛?

  ⑶ 怎么撈的?結果怎樣?

  二、自學課文生字新詞

  1、音、形難點

  淤,注意讀音、字形,右邊不要寫成“冬”。

  2、理解詞義: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這地方在黃河中游,所以叫河中府。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積的泥沙。

  浮橋:在并排的船上鋪上木板造成的橋。本課浮橋的不同點是兩頭各拴在四只大鐵牛上。

  議論紛紛:許多人在議論各說各的看法。議論,對人和事物,發表看法。紛紛,言論多而雜亂。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領。本課指了解這段河的深淺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領又很高。

  潛水:隱藏在水面以下活動。

  水手:在船上負責艙面工作的普通船員。

  浮力:物體在流體中受到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動的力量。

  工程家:能夠獨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設計以及指導施工的專門人才。本課指懷丙和尚是機械和水利工程的專家。

  和尚:出家到寺廟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自學課文,理解文章層次

  1、輕聲朗讀課文。

  2、討論每個自然段寫什么內容?

  第1自然段:鐵牛陷入淤泥。

  第2自然段:一個和尚主動提出要叫水把鐵牛送回來。

  第3自然段:和尚做了撈鐵牛的準備工作。

  第4自然段:和尚請水手鏟泥沙到河里,撥起鐵牛。

  第5自然段:水手們劃船把鐵牛拖回岸邊。

  第6自然段;和尚用同樣方法撈起其余的七只鐵牛。

  第7自然段:和尚名叫懷丙。

  四、指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思考: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這篇課文講的是宋代和尚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鐵牛打撈上來的故事。

  五、分析課文

  1、⑴ 瀏覽課文,看是誰提出要撈鐵牛?(懷丙)

 、啤∷钦l呢?你能根據課文內容向大家介紹一下懷丙嗎?誰能用一個最準確的詞概括一下懷丙的特點?(出色)

  2、⑴ 為什么撈鐵牛?誰能讀一讀有關內容?

  ⑵ 指名讀一讀有關內容。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鐵牛被水沖走)

  3、⑴ 懷丙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撈鐵牛的?(人們議論紛紛,可以看出人們束手無策,毫無辦法,是在大家感到撈鐵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提出來的。)

 、啤奈闹惺裁吹胤娇闯鰮畦F牛十分困難?(從“笨重”一詞可以看出鐵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撈。從人們對此事“議論紛紛”可以看出大家對撈鐵牛沒什么好辦法。)

  ⑶ 據資料記載,每只鐵牛重四五萬斤,當時又沒有起重機這樣的現代化設備,打撈技術又比較落后。

  ⑷ 懷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撈鐵牛呢?讀懷丙所說的話:(叫水送回)

  怎么樣水把鐵牛送回來呢?從這個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懷丙是一個出色的工程家呢?

  4、⑴ 指名讀有關段落。

  ⑵ 誰知道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①摸清地點;②兩只船并排裝滿泥沙;③并排拴緊搭架;④兩頭拴牢。

  ⑶ 你明白了什么?(這四項工作都是根據鐵牛中的“笨重”進行周密考慮的。)

  ⑷ 齊讀這一段,進一步體會出色的準備。

  5、接下來,我們看打撈過程,打撈鐵牛的工作是分幾步做的?再看懷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⑴ 自由讀。

 、啤≈该穑悍謳撞阶龅?

  ⑶ 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繛槭裁词峭匣囟皇沁\回?

 、取∫恢昏F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辦呢?

 、伞≈该米约旱脑捳f一說打撈第二只鐵牛的過程。

  小結:和尚叫水把鐵牛送回來了,其實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總結

  1、和尚想出這么出色的辦法,是因為他在哪個字上動了腦筋?(水)

  2、是水沖走了水牛,又是水把鐵牛送了回來,懷丙想出這么出色的辦法就是因為他用自己的才智變害為利,像懷丙這樣的工程家在我們歷史上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用科學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做一個有用的人。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步驟】

  一、復習

  1、懷丙為撈鐵牛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2、后來,他是怎樣撈鐵牛的?

  二、動手實驗,體會水的浮力的應用

  1、實驗準備工作

 、拧≡谝粋裝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啤∷紫路乓恍¤F塊表示鐵牛。

 、恰∮靡桓景簦ū硎灸炯茏樱┧┳蓚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裝滿沙子。

  ⑷ 用一根細繩,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掛在缸底的小鐵塊上,讓繩子繃緊。

  2、學生演示怎樣撈牛

 、拧∫螅阂粋學生一邊動手演示,一邊敘述怎樣撈鐵牛,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啤W生評議演示和講解的情況。

  三、總結課文

  1、懷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當時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說明了什么?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示?

  (說明古代人們的聰明才智。我們的前人對世界科學文化做出的貢獻。我們這一代更應該愛科學,用科學。)

  2、誰能說說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四、作業

  1、動手做撈鐵牛的實驗。

  2、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五、布置作業

  1、讀拼音、學詞語   

  2、辨字組詞

  【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以課文題目入手,引導學生質疑。

  向學生出示問題:1、誰撈鐵牛;2、為什么撈鐵牛?3、怎么撈的?結果怎樣?組織學生討論,在討論交流中指導學生學習。

  自學課文,輕聲朗讀,理清層次,了解主要內容及寫作順序。

  通過動手實驗,體會浮力的作用,一千多年前懷丙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說明了什么?自己從中受到什么啟示。讓學生懂得做事要動腦、要運用科學。

小語第七冊《撈鐵!方贪冈O計 篇3

  《撈鐵!方贪 

  教學要求與目的

  1、引導學生自學課文生字、新詞,并利用工具書理解意思。

  2、熟讀課文,通過講解演示使學生了解利用誰的浮力打撈鐵牛,認識事物的兩重性。

  3、學習本文按使發展有詳有略和補述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撈前準備‘

  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二課時

  一、知識遷移,明確學習目標

  1、提問“一只皮球掉進又深又窄的樹洞里去了,怎樣才能拿出來?

  2、引新揭題。

  3、提出學習目標:(1)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認識事物的兩個方面。(2)學習”緊扣關鍵詞“的方法讀懂課文。

  二、導學導練,掌握學習方法

  1、通讀理思路,找出關鍵詞(出示學法(1))。

  2、實驗攻難點、理解關鍵詞(出示學法(2))。

  指名讀第二大段,其余的用序號標出幾句話、用橫線劃出寫了幾件事。

  檢查、4句話4件事,4件事以卡片貼出。

 。1)兩船裝沙這件事做得出色么?

  (2)并船搭架是不是作得出色?演示:一只搭架行不行?

  兩只船并在一起搭架行不行?為什么行?

 。3)為什么用粗繩拴牛?為什么派人摸清鐵牛沉在哪里?

  (4)這四件事準備工作能不能向我這樣的順序去做?(輪讀)

 。5)這四件事不能隨便去做,說明什么?這四句話一句接一句寫,句子之間什么關系?齊讀第二段,體會出色的準備。

  3、入境學重點,理解關鍵詞。

 。ǔ鍪緹羝┰佻F打撈過程。

  按學法第二步自學第三段。

  檢查:7句話2件事,卡片貼兩件事。

 。1)鏟沙這件事是不是做得出色?板書:船浮、繩緊拔牛。

  (2)船靠什么向上浮?

 。3)劃船這件事是不是作得出色?板書:拖回。

  (4)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運回?在哪里拖?靠什么?

  (5)一只鐵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辦?

  小結:和尚叫水送回的辦法,就是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拖回岸邊,這么笨重的鐵牛都叫和尚拖回來了,他的辦法是怎樣的辦法?打撈過程呢?齊讀第三段,體會出色的打撈過程。

  4、讀議思結合,領會課文中心,(出示學法(3))

  (1)懷丙為什么會想到這出色的辦法?齊讀懷丙說的辦法一句。(

 。2)他在哪個字上動了腦筋?沖走鐵牛,水給人們帶來什么?送回鐵牛,水又給人們帶來什么?

  小結:任何事物都有兩個方面——有害也有利,懷丙就是利用水有利的一面,變害為利,撈起鐵牛。請舉例說明古代、現代勞動人民利用水利用水的浮力為自己,為人類服務的例子。

  總結:我們從小就要學會認識事物,預防事物對人類有害的一面,利用有利的一面,變害為利,造福人類,做個出色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三、置疑問難,了解課文寫法

  1、我們用緊扣關鍵詞的方法學了這課,還有什么不懂?

  2、提問兩個問題:(1)課文只詳細撈一只鐵牛的準備工作,打撈過程,為什么不再詳寫第二只……第七只?

  3、按事情發展的記敘文一般開頭都交代清楚四要素,課文到最后才電明人物是誰,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四、總結評價,強化訓練

  對照學習目標,你是否都達標了?

  齊讀學法三步,以《海底世界》為作業 ,檢查學法掌握或發油印作業 ,課后延伸。

小語第七冊《撈鐵牛》教案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的是宋代和尚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鐵牛打撈上來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以及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課文的重點是打撈鐵牛的經過,包括準備工作和打撈過程。記敘層次清楚,行文簡明有序,是這篇課文語言表達上的主要特點。這樣的課文,適宜訓練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想想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每部分各寫了什么內容;然后把各部分內容連起來想一想,練習抓住文章主要內容。教學難點是撈鐵牛所憑借的水的浮力的知識,可抓住第2自然段的重點詞語理解船能“把鐵牛從淤泥里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準備工作的意義,來理解打撈過程中對水的浮力的利用。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方面是訓練學生理解重點詞句段,進而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另一方面,使學生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啟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會用“出色”“議論紛紛”造句。

  2.朗讀課文,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感受我國古代勞動

  人民的聰明智慧,啟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3.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建議

  (一)教學準備

  課前,可讓學生懂得一點有關水的浮力的知識,也可做一做有關水的浮力的實驗。

  (二)教學過程

  1.識字與寫字

  要求認的字要注意“淤”的讀音,讀“y ”而不是“y薄R?蠡嶁吹淖種幸?注意“潛”的讀音,讀“qi?醤”而不是“qi n”。要注意“綁”的寫法。“和尚”的“尚”要讀輕聲。

  2.閱讀教學

  課文第3至第6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有關水的浮力的知識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要注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可引導學生仔細閱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懷丙和尚撈鐵牛之前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并把要點概括出來。先找出重點詞語,再組織語言表達。準備工作的要點是:(1)摸清鐵牛沉沒的位置;(2)準備兩只大船,在船里裝滿泥沙;(3)兩船拴緊,跨船搭架;(4)鐵牛和木架兩端,用繩子相連。概括出要點后,再把課文讀一讀。至于懷丙和尚為什么要做這幾項準備工作,為減少理解上的困難,可在學完第4自然段后再回過來想想、說說。

  教學第4自然段,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想一想這段課文涉及到哪些事物,把它們找出來(泥沙、船身、繩子、鐵牛),再抓住重點詞語,邊讀邊想象,體會這些事物之間的聯系,看看能不能用什么關聯詞語把它們連起來……經過讀書、思考、討論,學生會發現“泥沙減少→船身上浮→繩子繃緊→鐵牛被往上拔”的因果關系(因為泥沙減少,所以船身向上浮;因為船身向上浮,所以繩子越繃越緊;因為繩子越繃越緊,所以才把鐵牛一點一點地往上拔)。從對撈鐵牛過程的具體記敘中,感知懷丙和尚對水的浮力的利用。

  學生理解了在打撈過程中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的,再回過頭來探究為什么要做那些準備工作(第3自然段),就容易理解了。為什么要摸清鐵牛沉沒的位置?為的是更好地確定打撈辦法。為什么船里要裝滿泥沙?為的是鏟掉泥沙后船身可以向上浮。為什么兩船拴緊、跨船搭架?為的是使船只平穩,增加浮力。為什么要用兩只船?是考慮鐵牛笨重,需要極大的力量。為什么鐵牛和木架用繩相連?為的是船只上浮時,能把鐵牛從淤泥中拔出來。多問幾個為什么,我們就可以從這些準備中體會到懷丙和尚事前的周密思考和安排,感受他的聰明才智。

  3.朗讀指導

  要以3、4自然段為重點。第3自然段的朗讀,要啟發學生想一想:這一段寫了哪些準備工作?自己讀一讀,想一想,怎樣把這些準備工作突出出來。學生通過自讀和互讀,還可體會到表示準備工作的一些動詞要讀重音。如,“潛到、摸清、準備、裝滿、劃到、拴、搭、綁”。

  第4自然段的朗讀,可抓住重點詞語想想事物間的聯系,再在試讀中體會怎樣把這種聯系讀出來。

  4.活動提示

  (1)“讀一讀,寫一寫,并用加點的詞說話”。本題目的在于積累詞語,練習運用詞語。在教學中,要注意“潛泳”中“潛”的讀音和寫法。在練習寫話時,要先把課文中含有加點詞語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體會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再練習寫話。

  參考例句:

  出色:他把這項任務完成得很出色。

  議論紛紛:大家對他的做法議論紛紛。

  (2)“討論交流”。這道題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通過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感悟段的含義,并能用自己的話概括段落的意思,因此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在復述的基礎上,體會給課文分段的方法,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提示。

  5.課時安排:建議3課時。

  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1.課文為什么只具體寫撈第一只鐵牛的情況?

  2.課文為什么最后才交代懷丙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學家?

  對以上兩個問題,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對于第一個問題應讓學生懂得敘事要有詳有略,這樣才能重點突出,避免繁瑣。對于第二個問題要縱觀全文來思考。

  從課文前面講的和尚胸有成竹、有條不紊地指揮撈鐵牛的過程可以看出:和尚具有非同一般的智慧與能力,是了不起的人。這樣必然引起人們對他的姓名與身份的關注,因此課文最后做了交代,說明懷丙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學家”是當之無愧的?梢,這樣安排是作者的匠心獨運。

  相關資料

  1.懷丙和尚

  北宋出色的工程家。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人。據史書記載,懷丙和尚聰明善思,曾多次解決當時誰也解決不了的工程難題。真定十三級寶塔,中間的柱子壞了,寶塔向西北傾斜,懷丙和尚另做一根柱子,把壞柱子換下,把寶塔扶正了。趙州石橋歪斜欲倒,懷丙和尚說,往橋下石頭中灌鐵,可以扶正。鄉民們踴躍捐助。懷丙和尚在石頭上鑿洞,熔化鐵水灌入其中,果然扶正了石橋。

  2.黃河大鐵牛鑄造于唐開元年間,作浮橋的錨用。宋末,浮橋被金軍燒毀。后來,大鐵牛漸被泥沙埋沒。1989年從黃河古道中挖出四只大鐵牛。最輕的有26噸,最重的達45噸。四只鐵牛一只只膘肥體壯、肌肉隆起、圓目怒睜、威風凜凜,相貌彼此相似而又各有差別。1991年12月8日,黃河大鐵牛復制品在北京歷史博物館展出。1992年11月26日,這些復制品走出國門,在意大利羅馬博覽會大廈展出。

  3.河中府古代府名,因位于黃河中游而得名,管轄稷山、運城、芮城等縣。府治在今山西省的永濟縣。

小語第七冊《撈鐵!方贪冈O計 篇5

  《撈鐵牛》教學反思

  我對《撈鐵!肺谋镜慕庾x與執教

  上學期我剛剛執教完北師大版三年級的《撈鐵!芬徽n,對于本課的解讀我定位在怎樣撈上,在撈的過程中滲透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即體現和尚的智慧同時又有科學知識的滲透。對于怎樣撈鐵牛一部分,僅僅限于弄懂撈鐵牛的過程我認為這樣處理比較淺浮,對于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運用則是訓練的重點,語言敘述的嚴密性與條理性是學生學習語言、訓練運用語言的良好范文,這才應該是本課語言學習的重點。教學中我采用讓學生初步讀書整體感知撈鐵牛的原因等,精讀細品撈牛的過程。在撈牛的過程中采用學生熟讀了解作者的敘述語言,借助圖表等方式學生分步敘述內化語言,學生采用講解員等方式向大家介紹懷丙撈牛的過程運用語言,抓住敘述條理清楚的詞語進行說話訓練學習語言表達的條理性。在我執教的這堂課上此環節整整用去了三十幾分鐘,最后我仍沒有擺脫課程適度拓展的理念給學生提出一個探究性的問題:在當時有沒有更好的撈牛的方法。(這一環節是參考的有關資料,其實就是這一環節讓我有了新的思考,這樣的環節是否精彩,這樣的課堂環節是否有效)。

  我所聽到的公開課《撈鐵!

  在某一次較高層次的公開課中聽到的《撈鐵!返教學設計如下:

  1、 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提出問題。誰撈鐵牛?為什么撈?怎樣撈?鐵牛怎樣掉到河里的……(學生為了提問題而提問,看似學生真實讀書的痕跡,其實是大多數是無實效問題)

  2、 再讀課文解決問題。學生再一遍讀書輕松自如的按照老師板書的問題一一回答,最后老師保留一個重要問題怎樣撈?

  3、 三讀課文解決怎樣撈。學生找到相關的段落讀文,學生看撈鐵牛的錄象,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錄象撈牛過程,討論懷丙出色在何處。

  4、 討論有無更好的撈牛方法。環節如下:

  師:同學們你們開動腦筋想一想,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撈鐵牛?相信你們一定比懷丙更聰明,小組討論討論。

  生:四人一組討論,教師巡視。

  ……

  生1:用吊車….(學生匯報現代工具)

  師:在當時沒有這樣的先進工具,再想一想在當時的情況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同桌說說。

  生:同桌第二次討論

  …….

  生2:我認為可以再找兩條同樣的船,把泥沙鏟到另外兩條船上,這樣來回倒,撈剩下的鐵牛只用這些泥沙,防止鏟到河里污染河流。(聽課教師報以掌聲)

  師:你比懷丙聰明多了,并且還懂得了環保,真了不起,掌聲鼓勵。

  生3:那樣用泥沙多麻煩,干脆直接放大水桶裝水更方便。

  生4:裝水還要弄桶或改造船,往船上裝石頭更好。

  生5:裝石頭還得搬運,直接找人就可以了,直接走上船更方便。

  ……

  師:同學們積極發言,想象豐富你們都比當時的懷丙聰明多了,長大后一定更優秀……

  我對這一環節的質疑

  當我執教本課時處理完怎樣撈即訓練完語言后用時三十幾分鐘,然而這位老師用了近十五分鐘,采用了討論、小組合作等形式來處理其他的撈牛方法,并且贏得了聽課教師的掌聲,疑問一這樣的環節用時如此長精彩的背后到底有多少教學實效?質疑二學生真的比懷丙聰明,我在課上的結論卻是懷丙的確是一個“出色的工程師”,因為他等因地制宜實現了“他們是被水沖走的,我還會讓水把他們送回來。”質疑三怎樣撈用時甚少深入的語言學習與理解太少,然而所謂精彩的環節費時過多,這樣的語文課怎樣評價?質疑四:懷丙不夠聰明不及我們同學,價值趨向與文本解讀是否有問題。

  《撈鐵!方虒W反思

  《撈鐵牛》是一篇經典的敘事記敘文。這篇課文在語言形式方面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段落層次清楚,行文簡明有序。這也是敘事記敘文中最值得學生學習的語言表述形式。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緊緊抓住這一特點,設計了幾個教學環節。對于本課的教學,我有如下體會:當我出示課題時學生紛紛舉起小手顯得十分激動。有的問:“是誰從哪里撈鐵牛呀?”有的問:“這是件很困難的事嗎?他是怎么撈的?”有的問:“為什么要撈鐵牛呢?”大多數學生是“疑而不問”那些不善于質疑的人,一般學習態度懶散,知識面狹窄;而樂于發問的人卻思維活躍,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從心理學角度講,質疑就是刺激學生積極思維的誘因,也是促其發奮學習的動力。有了質疑,學生就會產生求知欲,也是一個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過程。因此,我們要保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膚淺的問題。

  教學時,學生通過獨立學習,合作探究,師生合作共同完成了字詞的任務后,又在小組中參照書中所寫完成了“撈鐵牛”的流程圖,我以為這樣已經完成了教學任務了,于是說:“懷丙是聰明機智的思考周密,安排詳細,他能讓水把鐵牛送回來了。你們說他的方法好不好?滿以為學生會齊答:“好”,學生提出了問題:“鐵牛那么重,船能把它拉出來嗎,水有那么大的力量嗎?”面對這樣的置疑,我想實踐是最好的說明,于是我和學生馬上在班級中找來一個大水盆,并裝滿水,找來兩個小塑料盆當船,又找來一些小東西作為沙子,拿一把鎖當鐵牛。我們一同按照流程圖完成了這次實踐,當學生看到“鐵牛”被拉起來時他們沸騰了,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實踐是人們有意識的能動地探索客觀世界,造改客觀世界的活動學生把年學到的知識,經過頭腦的加工然后寫出來畫出來,做出來等。這就是我們所學的“實踐”。學生的實踐活動,不僅能將所學到的知識加以驗證,更重要的是還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深入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當學生對撈鐵牛的方法產生懷疑時,實踐是驗證的最好方法。

  新課標提出要培養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學生從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撈上鐵牛這件事中獲得了啟發,學生在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贊嘆的同時,如何撞擊自己智慧的火花呢?因此在總結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懷丙想的方法如此巧妙,準備工作周密,打撈過程有序,所以我們說他是“出色的工程家”你們佩服他嗎?可我相信你們中肯定有比他更出色的。學生創新的思維一下被點燃了,紛紛舉起手說“我用起重機。”“我用吊車。”“我用直升飛機拉。”還有的學生說:“我看,根本就要改造那座橋,也用不著笨重的鐵牛。我們的橋梁建設者們有的是建造方法。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利用水的浮力為人類服務。如:建造水上房屋,讓水上汽車在水上行駛……“幾十雙眼睛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教師里一會兒安靜,一會兒有熱鬧起來,太美妙了!

  平時,每節課教師都是主人,學生一提問我生怕浪費了教學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涉及到質疑問題總是放不開,可今天,使我感到教學的輕松,學生創造的火花也在不斷閃爍。我想教學的任務其實就是啟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那么如何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呢?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只有這種良好的、民主的伙伴關系,才能進一步創設和諧、愉快、輕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不管學生提出什么問題,我都不指責、批評他們,而是加以鼓勵與引導,使他們充分享受參與的樂趣,讓他們的思維最大限度活躍起來,從而促進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

小語第七冊《撈鐵!方贪冈O計 篇6

  教學目標:

  1.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感受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教育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2.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讀懂課文.

  3.學會本課生字詞.

  4.朗讀課文.能簡述撈鐵牛的經過.

  教學重點:

  1.理解懷丙和尚撈鐵牛時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 ,是怎樣把鐵牛撈上來的.

  2.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讀懂課文.

  媒體設計:字卡,浮力實驗器具,字幕.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學習第17課《撈鐵牛》,看了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么?(誰撈鐵牛?為什么撈鐵牛?怎么撈的?結果怎樣?)

  二.看書聽朗讀錄音.

  三.布置自學.(字幕出示自學要求)

  1.初讀課文,看拼音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利用工具書學習

  3.想一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試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四.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字卡,認讀生字。

  2.匯報弄懂了那些詞語,重點檢查以下詞語:浮橋、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講段意。(課文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繼續的。先講鐵牛被大水沖走,陷在淤泥里,一個和尚主動提出撈鐵牛:再講和尚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接著講怎樣撈起一只只鐵牛:最后講這個和尚的名字和身份?煞炙亩。)

  4.朗讀課文(四人,每人一段)

  5.學生質疑。

  6.五.作業: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明確目標。

  我們繼續學習第17課《撈鐵!罚蠹蚁胍幌耄@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懷丙和尚撈鐵牛的事。)他是怎樣撈鐵牛的?這節課我們深入討論學習。

  二.出示思考討論題。(字幕)

  1.懷丙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撈鐵牛的?說明了什么?

  2.懷丙為撈鐵牛做了哪些準備工作?你覺得怎樣?

  3.打撈鐵牛的工作是分幾步做的?你覺得怎樣?

  4.為什么說懷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三.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導撥。

  1.第一個問題,抓住“議論紛紛”這個詞進行導撥。(議論紛紛,是說許多人在一起各說各的辦法,這里有困難大、無計可施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下,懷丙和尚說:“讓我來試試。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他們送回來。”這說明他有心信,而且說話留有余地,并且已經想好了撈鐵牛的辦法。)

  2.第二個問題,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這段共有四句話,按順序講了四項準備工作:(1)摸清鐵牛沉在哪;(2)兩只裝滿泥沙的大船駛到鐵牛沉沒的地方;(3)拴船搭好架子;(4)下水把鐵牛拴住。這四項工作都說明懷丙是針對鐵牛笨重的特點,進行了細致周密的安排。

  3.第三個問題,引導讀4—6自然段。(分三步:(1)把船上的泥沙鏟到河里;(2)水手們使勁劃槳,用船把鐵牛拖到岸邊;(3)把水里的鐵牛拖上岸。再用同樣的辦法把其余的鐵牛撈上來。追問:運回行嗎?說明懷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4.第四個問題,引導學生從懷丙指揮撈鐵牛的過程理解。

  四. 動手實驗,加深理解。

  1.實驗準備工作:

  (1)在一個裝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鐵塊表示鐵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兩個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裝滿沙子。

  (4)用一根細繩,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鐵塊上,讓繩子繃緊。

  2、學生演示怎樣撈牛。

 。1)要求:一個學生一邊動手演示,一邊敘述怎增撈鐵牛,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2)學生評議演示和講解的情況。

  五.總結課文

  1、懷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當時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說明了什么?從中受到什么啟示?

 。ㄕf明古代人們的聰明才智。我們的前人對世界科學文化做出的貢獻。我們這一代更應該愛科學,用科學。)

  2、誰能說說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六. 作業。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板書設計:

  17.撈鐵牛

  被水沖走

  潛水找牛

  備船裝沙

  準備工作

  并船搭架

  拴牛連架

  打撈鐵牛     鏟沙 劃槳 拖上岸

小語第七冊《撈鐵牛》教案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從而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受到愛科學、用科學的教育。

  2、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理解課文的重點段落是怎樣把意思表達清楚的。

  教學準備:多媒體、讓學生查找資料,要是現在要打撈這八只鐵牛,你有什么辦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一個聰明、勤勞、勇敢的民族,為世界人民所稱頌。我們已經知道的張衡、李時珍、茅以升等人對人類做出了重大貢獻。昨天,我們已經學習一個發生在宋朝的歷史故事,大概了解了當時出色的工程家懷丙的事跡。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0課《撈鐵!,看看懷丙是怎樣把鐵牛打撈上來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生自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指名說。

  2、小結:這篇課文主要講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鐵牛的事。先講撈鐵牛的原因;再講準備工作;最后講怎樣撈鐵牛。

  三、指導學習,點撥解疑。

  (一)、學習第1、2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段,讓學生邊聽邊思考:為什么要撈鐵牛?

  板書:大水沖牛

  2、點撥:要撈起這八只鐵牛容易嗎?從哪里可以看出?指名說。

  據文件記載每只鐵牛重四、五萬斤,帶上感情讀出來。

  3、引導學生理解“人們正在議論紛紛。”“議論紛紛”是什么意思?想象他們在議論些什么?

  4、正當人們議論紛紛的時候,一個和尚出現了,他說了一句什么話?你能從課文里把這句話找出來嗎?用“——”劃出來。

  5、從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撈鐵牛的辦法,而且這辦法跟水有關系)

  板書:叫水送牛

  6、指導朗讀:大家議論紛紛,卻束手無策,他們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懷丙看到的卻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這與眾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 齊讀這句話,體會他的自信和智慧,用胸有成竹的語氣讀。

 。ǘW習第3自然段。

  過渡語:每只鐵牛都重達萬斤,要把八只鐵牛都撈上來,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懷丙為此做了四項準備工作。

  1、 請默讀第二段,找一找哪4項準備工作?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步、第二步等或先、然后等)

  2、 看看課文是怎樣寫的,讀一讀,把表示這4項準備工作,先后順序的詞用\"△\"標出(檢查落實,指名說。)

  3、討論:

  和尚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

  第一項準備工作是什么?(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然后引導學生用四個字把這項準備工作概括出來。)

  板書:潛水摸牛

  其他三項準備工作是怎樣的?能不能分別用四個字概括出來?(先讓學生按四個小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

  板書:大船裝沙

  并船搭架

  粗繩拴牛

  3、懷丙做四項準備工作,他為什么要這么做?

  4、男、女生輪讀讀第3自然段,你一句,我一句。

  5、小結:回顧四項準備工作,我們感受到四項準備工作做得認真和周密,準備工作出色。

 。ㄈ、學習第4~6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4~6自然段,思考:懷丙和尚是怎樣撈起第一只鐵牛?

  2、先請同學講,看看課文是怎樣把這個過程寫清楚的,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繩子、鐵牛在鏟沙過程中變化的詞標出來。

  3、課件演示撈鐵牛的過程,讓學生充分認識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拔出淤泥。

  4、全體朗讀這段話,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請用四個字概括出來。

  板書:鏟沙拔牛

  5、思考并討論:和尚為什么不急著把鐵牛撈上船,而是先讓水手使勁劃船把鐵年拖回岸邊,再讓眾人拖牛上岸。指名說。

  6、思考討論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什么?分別用四個字慨括出來。

  板書:劃船拖牛 眾人拖牛

  7、懷丙幾次利用水的浮力?他能把鐵牛撈上來,在哪個字上下了工夫?

  過渡語:和尚才撈起一只鐵牛,還有七只鐵牛呢?哪里寫到了?為什么不具體寫?(詳寫和略寫)

  7、齊讀第六自然段。

  四、引申提高,鼓勵創新

  1、懷丙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家,他打撈鐵的辦法確實好,不過,他撈一只鐵牛需要鏟掉兩船泥沙,撈八只鐵牛就得向黃河鏟入16船泥沙,你們覺得有沒有問題?

 。▽W生討論,廣泛發表意見,教師概括:①污染河水 ②可能造成水道阻塞 ③浪費泥沙 ④不方便,不快捷)

  2、那么就當時的條件水平,你是否想到改進的方法,既能撈鐵牛,又環保、又方便?

  (再次小組討論,各抒己見:①準備四只大船,兩兩并船搭架。 ②泥沙裝入大麻袋,裝到兩只并好的船上。 ③水手們只需將裝有泥沙的大麻袋搬到另外的兩只船上。④將鐵牛拖回岸。⑤船循環往復,就能很快撈回八只大鐵牛。)

  3、要是現在要打撈這八只鐵牛,你有什么辦法?

 。ńY合課前查閱、搜集的資料、交流匯報。教師也可適當介紹幾種現代打撈方式,如:浮筒打撈,浮吊打撈、混合打撈和解體打撈等)

  五、總結、談話、鼓勵不斷思考,不斷創新。

  1、“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對這句話有沒有新的理解?

  點撥:

  洪水沖走了鐵牛,沖毀了浮橋,水可恨嗎?懷丙和尚從這田里看到水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實際上是什么意思?懷丙和尚看到水有利的一面。他幾次利用水的浮力?

  (他既看到水有害的一面,也看到有利的一面,說明他能一分為二地看問題,有一種科學的態度。)

  2、你認為是水的力量大,還是人的力量大?說明了什么?( 水的力量大,人有智慧,可以利用水,從這個角度看,人的力量更大。說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3、討論:你覺得懷丙和尚這個人怎樣?你會怎樣評價他?從他身上受到什么啟發?

  六、朗讀課文。

小語第七冊《撈鐵!方贪冈O計 篇8

  設計理念:

  以讀為本,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輔以多媒體課件(或掛圖)演示,和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結合實踐,在讀中有所感悟。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教育學生愛科學、用科學,

  2. 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1. 了解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擾鐵牛的經過。

  2. 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準備:

  1. 演示所需的材料:玻璃缸、裝有石子的圓口瓶、木尺、棉線、鐵塊。

  2. 覆蓋式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質疑激趣。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是——《撈鐵!贰}R讀課題。你們讀了課題,有什么問題?(為什么要撈鐵牛?撈鐵牛有什么困難?怎樣撈鐵牛?鐵牛撈起來了嗎?)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了解課文敘述順序。

  1. 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

  2. 每個自然段請一位同學讀。讀中,教師相機指導讀準“宋、拴、尚、繩、繃”的字音。強調“拴、潛、陷、鏟”是前鼻音,“潛”讀去聲!八巍⑸小⒗K、繃”是后鼻音。和尚的“尚”讀輕聲。

  3. 了解課文敘述順序。

 。1) 從課題上看重點應該寫什么?

  (2) 默讀,找出描寫撈鐵牛的經過部分。(課文的第三至第六自然段)

 。3) 可見課文可分為幾部分?(三部分)

  (4) 如果撈鐵牛的經過部分再分為“準備工作”和“撈出一只只鐵!钡膬刹糠值脑,課文可分為幾部分?(四部分)接下來我們就按照這四部分來進一步學習課文。

  三、深入深究,讀懂課文第一部分。

  1. 讀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話說為什么要撈鐵牛?(因為八只鐵牛是拴住浮橋用的,河水沖斷浮橋,鐵牛也就被沖走,陷進淤泥。要修浮橋,必須要撈起鐵牛。)

  2.比較句子:河水沖斷浮橋,鐵牛也就被沖走,陷進淤泥。

  河水沖斷浮橋,鐵牛都就被沖走,陷進淤泥。

  “也”換成“都”兩句話有什么不同?

  單就一句話說,“也”或“都”都可以,意思也明白。但就聯系課文和故事來說,兩個字的作用是不同的!耙病迸c上文呼應表示同樣。如果不用“也”而用“都”,這句話就只是講鐵牛是被沖走這一件事。

  3. 鐵牛有多笨重呢?據記載,黃河大鐵牛最輕的有26.1噸,最重的達45.1噸。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沒有打撈工具?(沒有)有沒有科學簡易的打撈方式?(沒有)可見,要打撈這八只大鐵牛是多么的不容易!

  4. 指導讀句子:“人們議論紛紛!崩斫狻白h論紛紛”

  5.指導讀句子:“讓我來試試。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學生聯系上下文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當人們議論紛紛的時候,懷丙站出來說話了,你們從他的話里聽出了什么?

  ——他當時胸有成竹,所以才主動要求打撈鐵牛的。

  ——他是一個虛心的人,明明胸有成竹,卻還說“試一試”。

  6.比較句子:讓我來試試,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

  讓我來試試,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要叫水把它們送回來

  “還”換成“要”兩句話有什么不同?

  “還”常常用于講同樣的情況,有表示現象繼續的作用。懷丙的這句話前后講的都是水,鐵牛被沖走的是水,把鐵牛送回來 的是水。用“還”很自然。如果用“要”,就不一定有這種繼續的意思。

  7. 再讀第一部分。學生評議。

  四、學習第二部分:撈鐵牛的準備工作。

  1. 同學們通過自讀,已經知道了人們為什么要撈鐵!,F在我們來解決同學們提出的第二個問題:怎樣撈鐵牛?我們先來看看懷丙和尚為撈鐵牛做了哪幾項準備。請大家自由讀第三自然段,并用筆畫出表示撈鐵牛順序的詞語。(先……然后……再……又……)

  2. 學生自由朗讀,圈畫重點。

  3. 師生交流,概括出要點:(1)摸清鐵牛沉沒的位置;(2)準備兩只大船,船里裝滿泥沙;(3)兩船拴緊,跨船搭架;(4)鐵牛和木架兩端,用繩子相連。

  4. 用覆蓋式投影再現這次的準備工作,再請學生按順序簡要復述準備工作。(用上“先……然后……再……又……)師生評議。

  5. 讀懂了這一部分,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出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懷丙和尚為撈鐵牛做了充分的準備。)

  小結:認真讀書,讀懂內容,然后用比較簡練的語言進行概括。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掌握的一種讀書方法。

  五、學習第三部分。

  這一部分請同學們自己學,要求認真讀書,思考:(出示投影題)

  1、懷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撈起鐵牛?

  2、想想帶點的詞語之間是什么關系,能不能用什么關聯詞把它們連起來?

  3、學生自由學習、討論。教師巡視。

  4、師生交流。

 。1) 懷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撈起鐵牛?(水的浮力)讀出關鍵語句:“船靠著水的浮力,把鐵牛從淤泥里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上拔!

  看有關“水的浮力”的演示:在玻璃缸中裝入大半缸水,缸內盛一裝有石子的圓口瓶,缸口上架一木尺,木尺的兩端系上棉線,線下吊一鐵塊,沉入缸底。教師將圓口瓶內石塊兒逐一取出,讓學生觀察會出現什么現象。(缸底的鐵塊為什么會往上生?)通過觀察交流,得出結論:利用了水的浮力。

 。2) 交流:帶點詞語之間的關系。

 、 學生讀這段話。

  ② 帶點詞語:“泥沙減少……船身向上浮……繩子越繃越緊……把鐵牛向上拔”,這些詞語之間可以用上關聯詞:因為……所以……。(因為泥沙減少,所以船身向上浮;因為船身向上浮,所以繩子越繃越緊;因為繩子越繃越緊,所以鐵牛被向上拔。)

  3.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強調:帶點詞語表現了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這些詞語要朗讀的特別分明。兩個“慢慢地”、“越繃越緊”這幾個詞語也要讀出味道來。學生讀后評議。

  4.讀第五自然段。

  (3) 學生讀。

 。4) 引導質疑:鐵牛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來?(鐵牛太沉了,沒辦法拉上船;即使拉上船也因為太沉,不容易劃到岸邊: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放在水里拉回來,可以省力氣。)

 。5) 多么聰明的和尚呀!把第四、五兩自然段讀一讀。

  5.讀第六自然段。

  (1) 學生讀。

 。2) 誰能以這一自然段為基礎,結合前兩個自然段的內容概括一下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笨重的鐵牛從淤泥里拖了回來。)

  小結:同學們通過一段一段地讀課文,讀懂了內容,要概括出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六、學習課文第四部分。

  1. 學生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 師生交流: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七、 回顧全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1. 這篇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每部分講了什么?(可以分成四個部分:(1)鐵牛陷進了淤泥,懷丙和尚說他有辦法撈。(2)懷丙和尚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3)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鐵牛撈了上來。(4)懷丙和尚是個出色的工程家。)

  2. 把每部分內容連起來,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桌練習說,全班交流。(拴浮橋用的鐵牛陷進淤泥,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鐵牛撈了上來,他不愧是個出色的工程家。)

  八、延伸課外。

  1. 懷丙和尚是個出色的工程家,他打撈鐵牛的辦法確實好,不過,他撈一只鐵牛需要兩船泥沙,撈八只鐵牛就得16船泥沙,以現代的環保觀點看,有沒有什么問題?(泥沙鏟到黃河里去會阻塞航道,還會污染河水。)你們想想,有沒有什么辦法既能撈出鐵牛,又注意了環保?

  2.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創新。(實際上只要用四只船就可以解決問題。先把兩只裝滿泥沙的大船劃到鐵牛沉沒的地方,搭好架子,拴住鐵牛,然后讓另外的兩只空船分別靠在前面兩邊,讓水手們把泥沙鏟到空船里,再將鐵牛拖到岸邊。接著,用裝滿泥沙的兩只船去拴第二只鐵牛,等前面兩只船把鐵牛運回來后,在分別靠在這兩只船邊上,再把泥沙鏟到那兩只船上。用這樣的方法來回七次就能把八只鐵牛全部打撈上來,而不用向黃河里鏟泥沙。)

  3. 要是現在打撈水底沉物的話,有沒有其他辦法?結合學生查閱的資料,交流各自了解到的知識;蛘哂山處熯m當地介紹,現代有哪幾種打撈方式。(浮筒打撈、浮吊打撈、混合打撈和解體打撈)

  九、板書

  撈鐵牛

  懷丙 聰明 了不起 謙虛

  潛水找牛

  準備工作 裝沙上船

  拴船搭架

  拴牛連駕 科學成就

  鏟沙下船 浮力 人民的智慧

  打撈工作 拖?堪

  拖牛上岸

  十、布置作業

  選做:你還有什么其他的好辦法能把鐵牛撈上來呢?(可以和同學討論合作完成)

小語第七冊《撈鐵!方贪冈O計 篇9

  一、談話引入新課:

  師:如果有一件物品掉進河里,你怎樣撈上來?(生答)

  如果有又重又大的物品掉進河里,怎樣打撈?可以聯系課外知識談。(生談)

  師:現代科技發達,技術先進,不管多大多重的物品落入河里海里,人們都能打撈上來。可是在一千多年前的 宋代,沒有這么先進的設備,要想打撈一件又重又大的物體十分不容易。可是卻有人能想辦法把八只大鐵牛打撈上來。他是怎樣打撈的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撈鐵!罚ò鍟n題)

  反思;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看到的各種打撈的方法,即激起學生已有畫面的再現,又激發學生開動腦筋,把從不同地方獲得得知識進行語言再組織,培養了他們語言表達能力,也鼓勵了他們平時要留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聯系現代打撈方法引入新課,自然,易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更能體現出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二、看到課題你有什么想法和問題?(生談)

  生:為什么要打撈鐵牛?

  生:是怎樣打撈鐵牛的?

  生:誰把鐵牛打撈上來的?

  生:打撈鐵牛容易嗎?

  ……

  老師把有價值的問題寫到黑板上。

  師:同學們的想法真好,問題也很有意思。這些問題一會兒再深入研究。

  反思:這部分體現了“學貴在疑。”學生在看到題目后,提出了個性化的問題,這有助于創新意識的培養,有助于積極探究的興趣。這是語文教學所擔負的一項重要任務。

  三、深入探究部分:

  師:簡單的問題我們解決了,難點的問題老師寫在黑板上了,大家討論一下,我們先探究哪個好呢?

  生:先研究怎樣撈鐵牛吧。因為這是文章的重點。

  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見。我認為先研究撈鐵牛做的準備工作。因為只有先準備,才能撈鐵牛。

  師:大家想一下,誰的建議好呢?

  (同學們想了想,紛紛舉手。)

  生:先研究準備工作好。作好了準備,才能打撈。

  師:你們同意他的意見嗎?

  眾生:同意。

  師:好,我們就看看和尚做了哪些準備工作。輕聲讀課文,勾出和尚做了哪幾步準備工作。

  生讀文,找答案。

  反思:這一環節突出“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個要求,把學習的權力交給了學生。同時,教師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準備工作是打撈鐵牛的關鍵,準備工作是應首先解決的問題。這一環節,學生學會了如何確定文章的主要部分,對以后更好的學習語文,抓住主要內容奠定了基礎。

小語第七冊《撈鐵牛》教案設計 篇10

  設計一

  (第4,5,6自然段的教學實錄)

  師:剛上課時,同學們就提出了問題:和尚是用什么辦法把鐵牛撈上來的 現在我們通過學習來解決這個問題,

  師:默讀課文,思考:哪兩個自然段寫打撈第一只鐵牛的過程.

  生:第4. 5自然段寫打撈第一只鐵牛的過程.

  師:好.這兩個自然段請同學們自己學,要求認真讀書,思考兩個問題.(出示投影)

  思考題:

  1. 第四自然段后三句話是什么關系

  2. 鐵牛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來

  (生讀思考題)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自己來學習.在學習中如果遇到困難,同位之間可以互相商量討論.老師看哪些同學學得認真.

  (生自由學習,討論)

  師:誰先說一說后三句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先說1,2句的關系,再說2,3句的關系.

  生:我認為這幾句話是因果關系.因為水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鏟到黃河里去了,船里的泥沙減少了,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鐵牛的繩子越繃越緊,所以船靠著水的浮力,把鐵牛從淤泥里拔了上來.

  師:這位同學理解得非常好,那和尚是利用什么力量把鐵牛拔出來的

  生:利用水的浮力,(板書:利用水的浮力)

  師:誰還記得老師提的第2個思考題:

  生:鐵牛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來

  師:好,誰來回答

  生甲:因為鐵牛太沉了,水手們根本沒有辦法把它拉上船.

  生乙:即使拉上了船,也會因為太沉,不容易劃到岸地邊.

  生丙:對!我同意趙剛的意見.書上已經寫到"水手們使勁把船劃到岸邊"這說明把鐵牛放在水中拖回來,已經很費力了.

  師:它能抓住課文的語句分析,這種方法非常好,值得同學們學習.

  生:和尚還在利用水的浮力.因為把鐵牛放在水里拉回來可以省一些力氣.

  師:這幾位同學分析得特別好.和尚這時還在利用水的浮力,你們看和尚是多么聰明啊

  師:誰來讀第6自然段.同學們一邊聽一邊思考:這樣的辦法是怎樣的辦法

  (生讀第6自然段)

  師:誰來回答

  生:我認為還是把沙子鏟入黃河,利用水的浮力拔出鐵牛,然后

  拖到岸邊撈起來的辦法.

  師:現在,同學們是不是知道和尚用什么辦法把八只鐵牛撈上來的

  生:(齊答)得用水的浮力.

  師:你們真聰明.

  師:(小結)現在同學們了解到和尚是利用水浮力把八只鐵牛撈上來的,解決了同學們剛上課時提出的問題.我們在學習中善于提出問題,并且通過讀書來解決這些問題,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師:同學們,課文寫打撈過程雖然沒有使用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但表達也很清楚,做到了言之有序.現在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撈上來的

  生:想.

  師:在觀看時,請同學們注意打撈過程的順序,一會兒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師:(放錄像).

  (天津市實驗小學劉軍執教)

  設 計 二

  一,通讀,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了解第4.5.6自然段的內容.

  2,畫出描寫打撈第一只鐵牛的重點詞句,想想這些詞句的意思.

  三,觀察,以說促讀

  1,老師利用復合投景,分解演示把鐵牛從河底向上技的過程,啟發學生注意觀察:河中的兩只大船,大船之間的架子,拴住鐵牛的繩子,泥沙減少,船身上浮.

  2,學生演示,利用復合投影分解把鐵牛從河底向上拔的過程,邊演示,邊講解,盡量用書上詞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教師引導學生評價,注意講清步驟,用準詞語.

  三,精讀,理清句序

  1,投影出示第四自然段內容,學生填空:

  準備工作做好了,和尚請水手們一起動手,把船上泥都( )黃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 ),船身慢慢地向上( ),( )鐵牛的繩子越( )越( ).船靠著水的浮力,把鐵牛從淤泥里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上( ).

  2,師生共同歸納段四句話的意思,教師板書

  準備好 鏟泥沙子 繃緊強 向上拔

  3,教師出示問題,學生思考回答

  (1)拴鐵牛的繩子為什么會越繃越緊(船身上浮) 河底的鐵牛為什么能向上拔(水的浮力)

  (2)這四句話的順序能不能調整(要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

  四,品讀,充分感悟

  1,自讀課文第五自然段.學生演示,利用復合投影,講述把鐵牛向岸拖.老師板書:[拖上岸].

  2,再讀課文第五自然段,想想和尚為什么不急著把鐵牛撈上船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鐵牛笨重].

  3,自讀課文第六自然段,思考:"這樣的辦法"指的是什么辦法 學生回答,教板板書:[水的浮力].

  五,深讀,回歸整體

  1,自讀課文第四,五,六自然段,用關聯詞語填空.

  ( )船上泥沙鏟光了,( )船身慢慢向上浮,拴住鐵牛的繩子( )越繃越緊,沉到河底的鐵牛( )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上拔.

  2,討論:課題中的"撈"字能否換成"拔","拖" (水中撈鐵牛,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膽和智慧)

小語第七冊《撈鐵!方贪冈O計 篇11

  教材分析

  本文講的是宋朝時發生的故事。有一次,黃河發大水了,河兩岸拴住浮橋的八只大鐵牛,被大水沖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了,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撈起了鐵牛,從而說明他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家。

  學情分析

  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懷丙是怎樣叫水把鐵牛“送回來”的,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創設情境,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通過學習,初步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科學道理。

 。2)能簡要地復述撈鐵牛的過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1)重點學習課文第3—5自然段,理解懷丙和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及撈鐵牛的過程。

  (2)繼續深入理解“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這個句子。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運用自然界自身的規律撈鐵牛的,體會他的出色,從而認識到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2)學習懷丙和尚認真分析、深入研究、運用自然界自身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對文中重點句的理解,如:“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

  教具準備

  做“撈鐵牛”實驗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教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給我們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指名說說故事,其實也是在訓練學生的口頭概括能力。

  二、講授新課

  (一)了解撈鐵牛的困難,為體會懷丙的出色做鋪墊。

  1、教師導讀:為什么撈鐵牛?請同學們讀文,找一找。

  指名反饋課文的相關內容:“有一回黃河發大水,沖斷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橋,河兩岸拴住浮橋的八只大鐵牛,也被大水沖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3、大家讀相關語句。

  4、教師:洪水退了,馬上要修浮橋,可是鐵牛容易撈嗎?(不容易)你們從哪感受撈鐵牛的不易?

  5、學生自由讀文,找出相關的詞句,說一說。

  預設:從“笨重”一詞可以看出鐵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易打撈;人們“議論紛紛”,可以看出大家對撈鐵牛沒什么好辦法。

  6、教師:洪水退后,馬上要修浮橋,人們議論什么呢?請你們開動腦筋,想象人們議論的內容。

  7、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議論,營造“議論紛紛”的氛圍。

  8、教師打斷學生的議論,模仿和尚的神態語氣,大聲說:“我來試試看,鐵牛是被水沖

  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并提問:“當人們聽了和尚這話時,會有什么反應?”

  9、學生想象當時情景,現場表演人們聽了和尚的話后的反應。(從現場表演中,讓學生理解“議論紛紛”的意思及打撈鐵牛的不易。)

  10、生齊讀和尚的話:“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師板書)

  11、指導體會“還”字的作用。

 。ǘ┳x文了解懷丙和尚撈鐵牛的過程

  1、過渡: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懷丙是怎樣讓水把鐵牛送回來呢?接下來,我們看看懷丙是怎樣做的?

  2、指名讀有關段落【3、4自然段】

  3、為了打撈鐵牛,懷丙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請同學們邊默讀邊思考,并用數字標出重點詞。

  4、指名反饋,補充完善。

  【1】摸清地點;【2】備船裝沙;【3】拴船搭架;【4】兩頭拴牢。

  5、再請四位同學開火車讀第三段的四句話,體會這段的有序。

  6、引導學生討論:懷丙做的這四項準備工作和成功打撈有什么關系?

  7、集體交流中體會準備的必要,體會懷丙的出色。

  8、感情朗讀準備部分,表達出對懷丙的贊嘆和敬佩之情。

 。ㄈ⿲W習打撈部分

  1、導讀打撈部分:思考打撈過程是分幾步做的?

  2、指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打撈鐵牛的過程。

  打撈步驟:【1】鏟沙入河;【2】沙少、船浮、拔牛;【3】拖牛上岸

  3、生齊讀第三、四自然段。

  4、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用簡筆畫繪制出打撈前的準備工作和打撈過程。

  5、教師巡視、指導。

  6、抽生上臺繪制。

  7、師生共同評議、完善。

  8、看圖復述準備工作和打撈過程!1】同桌互說【2】指名復述(小組為單位)【3】師生共評。

  9、說說和尚怎樣打撈第二只鐵牛的?

  10、學生再深入課文,是否還有疑問的地方?(學生自讀、自悟,彼此交流解惑)

  三、實踐探究

  1、實驗準備工作:(1)在一個裝上水的玻璃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淤泥。(2)水底下放一小鐵塊表示鐵牛。(3)用一根小棒,表示木架,拴住兩個大盒子(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裝滿沙子。(4)用一根小繩子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住缸底的小鐵塊上,讓繩子繃緊。

  2、小組演示打撈過程

  3、同學之間交流演示經驗、體會。

  4、創造性思維訓練:同學們,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你還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打撈鐵牛呢?

  四、課堂總結

  1、師提問:懷丙遇到了什么問題?又是怎么對待的?他是怎樣運用自然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

  2、學習本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3、教師小結:懷丙和尚在當時科學技術非常落后的情況下,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送回來,不愧是一個出色的工程家,是個充滿智慧的人。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向懷丙學習,遇到事情要認真觀察,多動腦筋,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請同學們回去將做的小實驗按事情先后順序寫下來。

  六、板書設計

  撈鐵牛

  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

  運用自然規律

  水把鐵牛沖走—————————————————————叫水送回來

  出色的工程家

  教學反思:

  教學本課前,我的心中就有種抵觸情緒,因為這篇課文較枯燥難懂,雖然已執教過兩次,但我仍想不出好的方法來提高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及我的教學興趣。這次我想能否采用新的教學方式來替代枯燥的講解。因而課前,我認真翻閱撈鐵牛的相關資料,當我看到畫撈鐵牛的示意圖時,靈機一動,何不讓畫圖來代替枯燥的講解?

  上課時,當講到本文重點撈鐵牛的準備工程時,我先讓學生反復讀,理清順序,再抽生上臺演示。學生一聽畫畫,興趣很濃,紛紛舉手。我抽了班上的小畫家明明來畫打撈的準備過程。當他畫完后,便全班評價,張港說:“整體畫得不錯,但船的位置不對,不是分開,應并排拴緊。”就這樣,經過同學們的加工補充,更好地完善了打撈鐵牛的準備過程。同樣我用這種方法又畫出了打撈鐵牛的過程。

  由于師生的共同參與,學生興趣濃厚。我我又趁機說:“誰能當解說員,看圖把懷丙撈鐵牛的過程說出來呢?”學生一聽,紛紛舉手上臺說,還真說得不錯。緊接著,我又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實驗工具來做實驗,學生們更來勁了,便做便交流經驗?上攵,在此基礎上,總結文章中心就容易多了。

  一節課的時間就這樣很快過去了,學生學得愉快,我也教得輕松?磥碚n堂上只有學生成為主人,老師才不會覺得教累。

小語第七冊《撈鐵!方贪冈O計 篇12

  《撈鐵牛》第一課時,學生自由讀課文一、二自然段,為了讓學生對“笨重”一詞有準確、具體的認識,教師向學生介紹收集來的關于鐵牛的資料。學生明白后,都不由自主地發出了嘖嘖的贊嘆聲:“這么大”、“這么重”、“真大呀!”

  生:這么重的鐵牛怎么會被洪水沖走呢?

  師:是!這么重的鐵牛怎么會被洪水沖走呢?我們討論這個問題。

  (經過討論,同學紛紛舉手回答)

  生:從插圖看,鐵牛不僅大還挺圓,所以洪水一沖,它就容易滾動。

  生:鐵牛在岸上,岸邊到河里有坡度,鐵牛向下移動就更方便了。

  生:我們小組認為:課文上寫“鐵牛是拴住浮橋的”,那發大水時,水猛烈沖擊浮橋,浮橋就會使勁拉動鐵牛,就把鐵牛給拉下水了。

  師:回答得太好了,你們組深入到課文中,加上自己思考、推斷、想象,終于找到答案。

  師:課文講懷丙和尚怎樣撈鐵牛,大家想不想做個實驗呢?

  生:想!

  (課前布置:每個小組準備了一個水槽,倒上大半槽水,水中放一對密封的、從側面挖去了一塊的易拉罐,再用皮筋捆扎在一起,用四根鉛筆搭成架子,跨在兩只 “船”上;架子上拴一根細繩,另一頭系住一塊小石頭,石頭沉在水槽底部,兩只易拉罐里裝了不少沙子。實驗開始,讓學生用勺子將水舀走,繩子隨之繃緊,拉動小石塊慢慢離開槽底,沙減少得越多,石塊就上升得越高。學生興致勃勃地做著實驗。)

  師:在實驗中除了弄懂懷丙使用水的浮力將鐵牛撈起來的原來,還體會到什么?

  生:搭架子不僅要跨在兩只船之間,而且要正好位于船的中間部分,這樣可以使船不傾斜。

  生:架子的支撐點要固定,防止用力時滑動。

  生:綁住架子與鐵牛之間的繩子應該綁緊。

  生:鏟走沙子的時候應該均勻地鏟,以保證船的平衡。

  ……

  同學們明白懷丙所說的“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的意思了吧?梢婅F牛能成功撈起來靠的就是水的浮力的作用。

  師:同學們想想,還有別的辦法嗎?

  (全班立即熱鬧起來,讓小組相互交流、探討,發揮集體智慧。教室氣氛活躍,每個同學都拿出自己的才智。)

  生:用直升飛機吊起來。

  生:可以用一艘船,上面裝一臺起重機,直接把鐵牛吊到船上就行了。

  生:可以把船里的泥沙換成人,開始人都站在船上,鐵牛綁好后,再弄幾只小船,停在大船旁邊,到時候人全部下到小船,這樣大船慢慢往上浮。

  生:老師,這個辦法要動用很多人。我們小組想把船上的泥沙換成水。先在船上裝水,撈鐵牛時,再將水抽到黃河里去。

  師:你們小組為什么要用黃河水呢?

  生:黃河本來泥水太厚,懷丙和尚每撈一只鐵牛,要用兩大船的沙,那不就使河底的泥水更多嗎?會使水變得渾濁。

  師:回答得太好了!還考慮到對環境的保護。

  生:老師,我們可以再增加兩只船和一臺起重機,先把沙裝在集裝箱里,放在大船上,等綁好架子,拴住鐵牛,然后用裝卸吊車把一個箱一個箱的沙吊在另一只大船上。用同樣的辦法來回幾次就能把八只鐵牛全部打撈上來,這樣既省人力,又不會對黃河有害處。

  師:同學們真聰明。這次討論每個同學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用不同的方法與懷丙撈起了八只鐵牛。

  案例分析:

  一、點燃學生的創新火花。

  曾經有一位哲學家說過:“人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要被點燃的火花。”怎樣使學生的創新火花燃燒起來呢?先要引發并鼓勵他們質疑問難,主動地發現并探索問題。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教育弟子要“每事問”,倡導“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而我們以住的應試教育,常常把充滿好奇心、求知欲,什么都要問、都想知道的兒童,教成什么都不敢問,只想知道怎樣拿高分的“乖學生”。新課標倡導我們的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

 。ㄒ唬┌l現問題,提出質疑。

  為了讓學生對“笨重”有更準確、具體的認識,學生收集資料,從中引起學生的疑問:“既然有這么重,鐵牛怎么會被洪水沖呢?”這樣的質疑說明學生有發現,問有價值,達到了新課標中的要求:“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質疑,還要引發并鼓勵他們敢于質疑、駁問的勇氣和精神。

 。ǘ┨剿饕蓡,解決問題。

  學而有問,只是獲得真知的開始。經過思考、鉆研、探索,解決了疑難困惑,把認識、思考引向深入、廣泛,才是閱讀、學習的目的。所以探索和解決問題時就要從“想辦法→想別的辦法→想更好的辦法”的過程。課文中懷丙和尚是用水的浮力撈鐵牛,進一步啟發和鼓勵學生,想想有更好的辦法?學生經過評析哪一種辦法更有實效性,哪一種不夠完善。這樣有助于學生的求異思維,促使他們的深入思考,激發學生的智慧火花,開動自己的腦筋想出“更好的辦法”。

  二、點燃學生的創新火花,須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其創新精神。

 。ㄒ唬┌l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學貴有思,有所思才能有所學,有所學必然有所思。“思”與“學”是循環往復、互補俱進的。我們在學生的閱讀學習中,就要培養和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在教學教程中重視引導并組織學生討論、實驗和交流,這樣不僅培養和發展了他們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而且提前開發學生的思維資源,拓展其思維空間。

 。ǘ┡囵B學生的創造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新課標一再地要求學生對感興趣者發表自己的意見,又提倡有創意的閱讀。在課堂中同學們對提出各種各樣的意見十分感興趣,這一切表明學生的創造思維是可以培養發展的,創新精神是可以激發的。

小語第七冊《撈鐵!方贪冈O計 篇13

  師:同學們自讀課文第三小節,看看和尚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待會兒站起來說一說。

 。▽W生讀,并試著說)

  師:你們對自己說的情況滿意嗎?

  生:不滿意。我覺得說了前面的就忘了后面的,說到了后面又想起了前面的忘了說。

  生:不滿意。我覺得自己說得不清楚。

  師:要把和尚做的準備工作說好,必須認真讀課文,弄清這一小節共有幾句話,各講了什么意思。

  (學生再次自由讀課文)

  生:這一小節共有4句話。第一句講和尚請人到水底摸清了鐵牛沉在哪兒。

  師:不錯。如果能簡潔明了些就更好。老師教同學們一個概括句意的方法,就是抓關鍵字詞。這一句可以概括為:“潛水摸!保ò鍟。請同學們讀第二句,把關鍵的字詞畫出來。

  生:大船裝沙。

  生:備船裝沙。

  師:同學們概括得很好,下面同學們就用這種方法概括3、4兩句的意思。

  生:第三句可概括為“跨船搭架”。

  生:我覺得用“拴船搭架”更好。

  生:第四句可概括為“粗繩拴牛”。

  生:潛水拴牛。

  師:現在我們把每句話的意思,也就是所做的準備工作都弄明白了,再來看看課文是怎樣把這四項工作有序地連接起來的。

  生:課文用“先、然后、再、又”這幾個詞把四項工作有序地連接起來。

  師:現在請同桌間互相把和尚所作的準備工作有序地說一說,待會兒,請兩位同學說。

  (學生練說,再請原先試說的那兩位學生說,學生評價)

  師:兩位同學比起先說得清楚多了,也有條理多了。不過,還可以說得更具體、更準確些。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想一想,哪些詞語表現出和尚對準備工作考慮得非常周到。

  生:因為鐵牛很笨重,所以和尚用了“很大的船、結實的木料、很粗的繩子”,從這兒可看出和尚考慮得很周到。

  生:還有“緊緊、牢牢”兩個詞也可以看出他想得很周到。

  師:是呀!作者用心良苦的這些詞語可不能輕易丟掉的。請同學們四人一組,互相說一說,待會兒,再請一位同學到講臺前說。

 。▽W生練說)

  [反思]

  傳統的閱讀教學理念,把閱讀定位于吸收,與寫作表達涇渭分明。于是乎,課堂教學中重視聽讀,而鮮見說寫。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現,語文能力的提高和發展不是各個單項能力的累加,而是綜合地、整體地、螺旋式地向前發展和推進,聽讀與說寫分家,吸收與表達分離,弊多利少。新的閱讀教學理念不贊成把閱讀視為寫作的附庸,也堅決反對在聽讀與說寫之間,在閱讀與寫作之間,劃一條天然的溝塹,而主張把說寫請進閱讀教學的課堂,使這個課堂成為聽說讀寫能力的培育場。當然,強調聽說讀寫并重,并不意味著四者應平均占有課堂教學時間,或教學時應平均著力;而是主張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使吸收與表達融為一體,以期產生合力與共振效應,從而獲取語文能力發展與提高的高效益。注重綜合,追求合力與共振,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訓練的過程中,必須相機滲透思想教育、進行情感熏陶,盡可能與思維能力、創造能力、自學能力的培養等彼此融合!稉畦F牛》這個教學片斷,以說促讀,讀中學說,讀中練筆。我們要強調的是,這里的說寫決不僅僅是讀的目的,它既是促進閱讀深化、提高閱讀質量的有效手段,也是對閱讀結果的有效檢測,因此取得吸收與表達互動的效益。這個片斷中,老師在對學生的聽說讀寫綜合訓練的同時,注意進行方法的指導。比如,概括段意的方法、讓學生有序地說;特別注重自讀、提出問題、通過討論方式解決問題等多種能力的培養。這正是閱讀教學新理念的又一重要體現。

小語第七冊《撈鐵!方贪冈O計 篇14

  教學要求:

  1、 通過教學,激發學生學科學的興趣。

  2、 學習課文主要內容,讓學生了解懷丙和尚在撈鐵牛前所作的準備工作及他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撈上來的。

  3、 理解“沉沒”、“淤泥”、“議論紛紛”等詞語。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教學難點:

  讓學生了解懷丙和尚在撈鐵牛前所作的準備工作及他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撈上來的。

  教學準備:

  做浮力小實驗用的器具,如:透明圓底玻璃杯、方形小木頭、小鐵塊、棉線。

  鐵牛簡筆畫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展示課前準備的一幅放大的課文中的插圖,讓同學們初步認識鐵牛。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副簡筆畫里畫得是什么嗎?

  生:鐵牛。

  師:你們知道鐵牛是用來做什么用的嗎?

  生:拴浮橋。

  〔充分發揮課文有插圖的特點,提供學生說的機會〕

  師:同學們,你們想聽故事吧?

  生:想。

  師:那么現在,老師就給你們講一個有關鐵牛的故事。故事發生在離現在約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時期,有一回,黃河發大水,沖斷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橋,河兩岸拴浮橋用的八只大鐵牛也被大水沖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后,要重修浮橋,可是一只鐵牛有一萬多公斤重,兩輛大卡車拉也拉不動,何況當里又沒有吊車。這樣笨重的大鐵牛怎么撈起來呀!人們議論紛紛,獻計獻策,但始終找不到一個好辦法。后來來了個和尚,他說:“我有辦法,鐵牛是被大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送回來。”水怎能幫和尚送回鐵牛呢?這不是說大話騙人嗎?其實,和尚真的有辦法,那么他是用什么辦法撈起鐵牛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0課《撈鐵!

  〔讓學生看圖,點出課題,導入新課,很有新意。把觀察、思維、說話訓練有機結合,激發了兒童的學習興趣! 

  老師范讀課文,讓學生邊聽邊思考: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師:同學們,通過朗讀你了解到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生:課文主要寫了懷丙和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及撈鐵牛的過程。

  師:課文哪個自然段告訴我們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主要人物和故事發生的原因?

  生: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主要告訴我們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第二自然段主要告訴我們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發生的原因。

  師: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

  生:宋朝。

  師:故事發生在什么地點?

  生:河中府城外。

  師: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誰?

  生:懷丙和尚。

  師:故事發生的原因?

  生:黃河發大水,沖斷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橋,河兩岸拴浮橋用的八只大鐵牛也被大水沖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就來理解和尚是用什么辦法把鐵牛撈上來的,了解課文是怎樣按一定的順序寫的,同時初步學習概括段意的方法。

  師:剛才我們學懂了第一、二自然段,下面我們來學習第三自然段。現在請同學們自己反復讀第三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中所描述的內容。

  生:(大聲讀這一段)

  師:現在先請同桌的同學互相說一遍,看誰說得最好。

  生:(同桌同學練習)

  師:誰愿意給同學們說一說?

  生:和尚先請一個熟悉水性的人潛入水底,看一看鐵牛沉在哪兒,然后準備兩只大木船,船里裝滿泥沙,劃到鐵牛沉沒的地方。他再叫人把兩只船并排拴緊,搭個架子。最后請一個水手用很粗的繩子拴住鐵牛。

  師:這段寫撈鐵牛了嗎?

  生:(齊答)沒有。

  師:那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地說一說這段主要寫了什么?

  生甲:寫了和尚做準備工作。

  生乙:這一段主要寫了和尚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板書:準備工作)

  師:剛才同學們所說的就是這一段的段意。我們通過認真讀書,知道這一段中的四句話都是寫“和尚做的準備工作”,所以同學們把段意概括為“和尚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由此可見,認真讀書,了解內容,然后用比較簡練的語言進行概括,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師:還有一個方法,能夠幫助我們概括這一段段意。請同學們默讀第4自然段,想一想我們可以結合這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話來概括第二段段意

  生:我們可以結合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準備工作做好了”來概括第二段段意。

  師:對,誰來試著概括一下。

  生:和尚做好了撈鐵牛的準備工作。

  師:真好!我們讀書時還要注意上下文之間的聯系。

  師:誰再來把第二段內容讀一遍,我們看一看課文中運用了哪一組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把這幾項準備工作聯系在一起的請同學們用筆畫下來。

  〔著眼于言之有序,緊扣教學目標,訓練重點明確,指導具有可操作性。〕

  生:課文中運用了“先……然后……再……又……”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把這幾項準備工作聯系在一起的。

  師:你說的完全正確。下面請同學們看投影屏幕,我們來體會一下準備工作。(師用投影片分步演示)

  師:和尚先做了什么準備工作?

  生:請一個水手潛到河底,摸清了鐵牛沉在哪里。

  師:然后做了什么準備工作?

  生:準備兩只大船,把船里裝滿泥沙。

  師:第三項準備工作是什么?

  生:把兩只船并排拴在一起,搭上一個結實的架子。

  師:又做了什么?

  生:請一名水手用繩子把鐵牛拴住。

  生:(興趣盎然地看著演示過程)

  師:剛才我們演示了四項準備工作,都看清楚了嗎?那如果換一換順序可以嗎?比如說先寫把兩只船拴在一起,再寫劃過去行嗎?為什么?

  生:不行,因為船很大,單獨劃比較好劃。

  生:我同意這個意見,要是先把兩只船掛在一起,劃起來就非常吃力。

  師:由此看出,課文是按照準備工作的先后順序寫的,能顛倒嗎?這樣寫很有條理,我們在寫文章時也要按一定的順序,做到言之有序。

  師:誰再來把這一段讀一讀,同學們再來體會一下這一段是怎樣做到言之有序的。

  〔這里強調訓練“言之有序”這個重點,目的不在于反復講,而在于讓學生多體會!

  生:(讀第二段)

  師:剛上課時,同學們就提出了和尚是用什么辦法把鐵牛撈上來的。現在我們通過學習第三段,來解決這個問題。

  師:這一段一共三個自然段,老師請三名同學讀,誰愿意讀同學們一邊聽一邊想:哪兩個自然段寫打撈第一只鐵牛的過程

  生:第4、5自然段寫打撈第一只鐵牛的過程。

  師:現在你們知道那和尚是利用什么把鐵牛拔出來的吧?

  生甲:利用水的浮力。(板書:利用水的浮力)

  生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大鐵牛一只一只地撈了起來。

  師:你們真聰明,現在同學們都了解到和尚是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鐵牛撈上來的,那么你了解水的浮力嗎?。

  生:不了解。

  師:下面老師做一個實驗,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水的浮力。

  師利用一杯水和一個吊著棉線的小木頭做實驗演示,讓學生了解水的浮力。

  (用做實驗的方法演示,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了解水的浮力。)

  六、拓展延伸

  師:一個學生在打乒乓球時,一不小心把乒乓球掉進了一個小洞里,他想把球撿起來,可是洞口太小了,手伸不進去,他應該怎么辦才好呢?請你想一個辦法幫幫他。

 。ㄟ@一環節的設計主要訓練學生的合作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及語言能力,以達到學生學以致用的目的。)

  七、板書設計

  撈鐵牛的原因

  撈鐵牛的準備工作

  撈鐵牛的過程

  八、作業練習

  反思

  1.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環節。

  要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環節,而不要圍繞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環節,這是落實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

  在教學《撈鐵牛》時,就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環節。例如在教學課文第二段時,首先讓學生在熟讀進而記住主要情節的基礎上,用一句話概括地說一說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然后幫助學生總結出概括段意的一般方法。這幾個環節是在落實“初步學習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這一目標,在歸納段意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讀這一段,想一想這一段運用了哪一組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把這幾項準備工作聯系在一起的,(先……然后……再……又……)接著通過覆蓋式投影片按順序分步演示這四項準備工作,并體會這四項準備工作的順序是不能顛倒的,進而總結出:寫文章應做到“言之有序”。這幾個環節是在落實“學習課文按一定順序寫的方法”這一教學目標。

  2.落實目標過程中注重讀的訓練。

  語文課應該以讀為本,已經成為語文教師的共識。這節課為了扎扎實實地落實教學目標,注重了學生讀的訓練。在讀的形式上,有指名讀、齊讀、自由讀、默讀等;在讀的時機上,有初步感知內容時的“初讀”,有理解分析時的“細讀”,有體會領悟時的“品讀”。例如在教學第三段時,先通過指名讀來讓學生弄清這一段中三個自然段所寫內容的不同。然后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中語言的條理性,反復地讀,反復地體會,便落實了“學習課文按一定順序寫”這一目標。接著再讓學生通過“讀”來概括這一段的段意……總之,教學中始終通過讀來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讀來落實教學目標,提高了學生閱讀的能力。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為了目標的達成,在教學設計中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盡量讓他們自讀,自悟,自得。教學一開始,就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質疑,讓學生們帶著自己不懂的問題去深讀課文。教學中,努力為學生創造自立學習的機會,如在第二段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多讀,通過自己的語言實踐來理解內容,進而達成目標。在教學第三段時,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讓學生之間互相幫助,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小語第七冊《撈鐵!方贪冈O計 篇15

  《撈鐵牛》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宋代和尚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淤泥里的八只鐵牛撈上來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以及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在教學本課的過程中出現了兩個令我十分興奮的環節。

  一、“老師,我有問題。”

  當我出示課題后,學生的小手馬上舉起來,顯得十分激動!澳阌惺裁磫栴}?”我用期待的目光望著他們。有的問:“是誰從哪里撈鐵牛呀?”有的問:“這是件很困難的事嗎?他是怎么撈的?”有的問:“為什么要撈鐵牛呢?”我高興地說:“同學們真是愛動腦筋!如果我們再開動腦筋,通過自己讀書,不用老師講,我們都能把這些問題解決好!薄罢娴膯?”學生有點半信半疑!爱斎皇钦娴模∧銈兪翘觳牛 蔽沂挚隙ǖ攸c點頭。課堂頓時活躍而輕松起來。學生邊讀邊想邊畫;邊看課件演示邊小組討論學習,學生很好地解答了自己提出的問題。第二課時,我又鼓勵學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突然有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課文中懷丙明明說‘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珊竺鎱s說‘把水里的鐵牛拖上了岸!@不是矛盾嗎?“我聽了沒有急于回答他,而是讓學生找到懷丙說的話,理解”送“的含義再反問學生:“你們覺得矛盾嗎?”有的學生似乎不知道怎樣回答,有的學生很快地回答我“不矛盾!”“你是怎么理解的?”我連忙追問。然后引導學生從第四自然段撈鐵牛的過程中找答案,最后學生自己弄明白了:是因為懷丙利用了水的浮力才把鐵牛拖上了岸,所以說是懷丙叫水把它們送回來的。

  二、“老師,我有辦法!

  學生從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撈上鐵牛這件事中獲得了啟發,學生在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贊嘆的同時,如何撞擊自己智慧的火花呢?我這樣引導學生“除了懷丙的辦法之外,現在的你,還有什么辦法嗎?”學生創新的思維一下被點燃了,紛紛舉起手說“我用起重機。”“我用吊車!薄拔矣弥鄙w機拉。”還有的學生說:“我看,根本就要改造那座橋,也用不著笨重的鐵牛。我們的橋梁建設者們有的是建造方法。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利用水的浮力為人類服務。如:建造水上房屋,讓水上汽車在水上行駛……“幾十雙眼睛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教師里一會兒安靜,一會兒有熱鬧起來,太美妙了!

  課后反思:

  下課后,我很激動,也想了很多。平時,每節課教師都是主人,學生一提問我生怕浪費了教學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涉及到質疑問題總是放不開,可今天,使我感到教學的輕松,學生創造的火花也在不斷閃爍。我想教學的任務其實就是啟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那么如何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呢?

  一、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英國哲學家約翰·密爾曾說過: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氣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心理學研究還表明:人在輕松和諧的環境里,思維才表現得最活躍。相反,在壓抑的思想環境里,在禁錮的課堂教學氣氛中,是很難產生創新性思維的。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只有這種良好的、民主的伙伴關系,才能進一步創設和諧、愉快、輕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不管學生提出什么問題,我都不指責、批評他們,而是加以鼓勵與引導,使他們充分享受參與的樂趣,讓他們的思維最大限度活躍起來,從而促進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

  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大多數學生是“疑而不問“,那些不善于質疑的人,一般學習態度懶散,知識面狹窄;而樂于發問的人卻思維活躍,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大文學家巴爾扎克說過:打開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的是問號。從心理學角度講,質疑就是刺激學生積極思維的誘因,也是促其發奮學習的動力。有了質疑,學生就會產生求知欲,也是一個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過程。因此,我們要保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膚淺的問題。

  三、放飛兒童創造的天性。

  “疑”是創新學習課堂的主軸承,思維是創新學習的核心。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是發展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而創造性是良好思維品質的重要方面,也是健全人格的特征之一。在過去,教師往往只注重教育學生確信書上寫的,老師講的。如果有學生提出異議就很生氣,即使學生的意見是對的,也要頂回。其實,這樣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如本課教學中,學生大膽設想的撈鐵牛的方法以及他們想利用水的浮力為人類服務的奇特想法就得到了老師的高度夸贊,他們享受了成功的喜悅,創新的快樂!在這種想像思維的對話中,放飛了兒童的創造天性。

  從這課的教學中,我深深地領悟到:只有那種充滿疑問的課堂,只有那種給足學生自主空間的教學,只有那些那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的教學,才能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小語第七冊《撈鐵牛》教案設計(通用15篇) 相關內容:
  • 《撈鐵!方虒W設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從而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教育學生愛科學、學科學。2、學習理解重點詞句的方法,并運用學到的方法讀懂課文。3、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 《撈鐵牛》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2篇)

    之一執教人:楊小麗 教學內容:“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教材第五冊第29課教學要求:1、通過教學,激發學生學科學的興趣。引導學生認識水能給人類帶來災難,也能為人類造福,認識事物的兩個方面,確立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 如何借助資料理解課文內涵--《撈鐵!氛n堂實錄(精選15篇)

    一、教材分析《撈鐵!芬晃闹v的是宋朝時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撈起鐵牛的故事,從而說明他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家。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懂得在學習生活中要認真觀察、勤于思考,遇事要認真分析,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展現自己的聰明...

  • 撈鐵牛教案(精選13篇)

    教學重點:鐵牛是怎樣撈上來的教學難點:撈鐵牛做了哪些準備工作教學過程:一.看課件《河中府鐵牛》激趣引入1.剛才我們在課件中看到的鐵牛,是宋朝時候河中府城外用來拴浮橋用的,一共有八只。...

  • 《撈鐵!穦人教版(精選14篇)

    教學目的:1、知識方面: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懷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撈起鐵牛的;學會生字新詞;學習課文按一定的順序寫的方法。2、能力方面:會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會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 撈鐵牛(通用13篇)

    預習提示熟讀課文,了解撈鐵牛的過程。教學目標通過教學,激發學生愛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遇事神與思考的習慣。根據提示,給課文分段,理解文章記敘的順序。認識本課生字,并熟記,理解“潛水”“劃槳”等詞語。...

  • 點燃創新的火花——《撈鐵牛》教學案例(通用15篇)

    《撈鐵!返谝徽n時,學生自由讀課文一、二自然段,為了讓學生對笨重一詞有準確、具體的認識,教師向學生介紹收集來的關于鐵牛的資料。學生明白后,都不由自主地發出了嘖嘖的贊嘆聲:這么大、這么重、真大呀!...

  • 《撈鐵牛》說課稿(精選2篇)

    一、說教材。 《撈鐵牛》是小學語文教材第七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宋朝和尚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的八只大鐵牛打撈上來的事。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科學技術的成就以及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 撈鐵牛 教案(通用14篇)

    教學重點:鐵牛是怎樣撈上來的教學難點:撈鐵牛做了哪些準備工作教學過程:一.看課件《河中府鐵牛》激趣引入1.剛才我們在課件中看到的鐵牛,是宋朝時候河中府城外用來拴浮橋用的,一共有八只。...

  • 我還有別的辦法——從《撈鐵牛》教學片段談如何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通用15篇)

    片段一 :鐵牛怎么會被洪水沖走呢?《撈鐵!返谝徽n時,學生自由讀課文一、二自然段,很快便明白了這兩段是介紹故事的時間、地點和起因。為了讓學生對笨重一詞有更準確、具體的認識,我讀了一段對鐵牛情況簡介的資料:鐵牛始造于唐開元年...

  • 《撈鐵牛》說課設計(精選14篇)

    一、說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前后聯系 《撈鐵!肥蔷拍炅x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語文第七冊第五組的第一篇講讀課文。這篇精讀課文講的是宋代和尚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地淤泥里的八只鐵牛打撈上來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科學...

  • 《撈鐵!返慕贪冈O計集合(精選17篇)

    一、導入出示::總有一個人,默默將我們支撐;總有一種愛,讓我們淚流滿面。這個人就是母親,這種愛就是母愛。看世界萬物,母愛其實是一種天性。動物也好,人類也罷,惟有母親對子女的愛是默默奉獻,不圖任何回報的。...

  • 《撈鐵牛》課堂實錄(精選17篇)

    西藏拉薩市第一小學羅含情課文宋朝時候,有一回黃河發大水,沖斷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橋。黃河兩岸的八只大鐵牛是拴住浮橋用的,也被大水沖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了,浮橋得重修。...

  • 《撈鐵!穼W習指導(精選16篇)

    一. 文章概述:這篇課文記敘了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撈起鐵牛的經過,贊揚懷丙和尚是個出色的工程家。二. 文章結構: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撈鐵牛這件事的起因。...

  • 撈鐵牛(通用17篇)

    第一課時教學目的:1、學會本課11個生字,正確讀寫“宋朝、議論紛紛、和尚、船艙、沉沒、繩子”等詞語。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今天,我們學習課文,板書課題。...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南县| 舞阳县| 东安县| 屏南县| 合川市| 钟山县| 凤翔县| 大石桥市| 荃湾区| 万年县| 色达县| 格尔木市| 宁城县| 延寿县| 黑河市| 峡江县| 阳谷县| 长葛市| 万安县| 辽宁省| 西丰县| 阿拉善右旗| 北安市| 临漳县| 牙克石市| 怀安县| 顺义区| SHOW| 大英县| 东兴市| 监利县| 瑞金市| 九台市| 施甸县| 电白县| 定远县| 丰镇市| 北海市| 偏关县| 庆城县| 江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