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飛回來了》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所要學習的生字、生詞。
2、通過各種方式收集有關朱鹮的資料,了解朱鹮。
3、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在交流與碰撞中理解課文內容。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體會人與自然的關系。
5、了解科考隊員們在小朋友的幫助下,發現并精心保護朱鶴的經過,培養學生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引發疑問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新的課文,請同學們看我板書課題(朱鹮飛回來了)。
2、請同學來讀一下課題,你認為應該怎樣讀就怎樣讀,誰來試試?(生讀,或高興,或驚喜, 或如釋重負。)
3、什么是朱鹮?你對朱鹮有哪些了解?為我們大家介紹一下吧。(介紹朱鹮)
4、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可能的問題是:朱鹮飛走過嗎?朱鹮為什么飛回來了?是誰讓朱鹮飛回來了?相機板書。)看來同學們對課題都有著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相信同學們通過學習會理解得更深刻,感受更豐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都預習課文了,在讀課文的過程中你都遇到了哪些容易出錯的生字詞,給你的同伴們提個醒。(按捺[nà]靦腆孵[fū]化等)
2、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想,課文講了怎樣的一件事?
3、誰愿意來說一說,這篇教學設計>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用比較簡練的語言概括一下。(記敘了一支科考隊來到大山里,依靠當地群眾尋找到瀕臨滅絕的朱鹮,并想方設法保護朱鹮,使朱鹮在自然保護區內順利繁衍、健康生長的事)
4、同學們,課文以《朱鹮飛回來了》為題,那朱鹮原來是飛走了嗎?課文中\'飛走\'指的是什么?(飛走,其實是指瀕臨滅絕)
(1)從哪里知道了朱鹮瀕臨滅絕?你能從書中找到依據嗎?我看哪一位細心的同學最先找到了?(第四自然段中的一些句子:\'1978年,一份有關野生動物的緊急報告引起了亞洲國家的關注。……\')
(2)朱鹮為什么會瀕臨滅絕?原因可能都有哪幾個方面?(板書:污染、捕殺……)
由此可見,朱鹮是即將瀕臨滅絕的動物,在世界上也是極為罕見的。(板書:擦掉問號)
(3)那為什么科考隊又會來到陜西洋縣呢?(他們認為那里森林茂密……)
因此,在那兒找到朱鹮的希望較大。
(4)它們找到了嗎?(找到了)
三、品讀課文,質疑問難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6―14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為了朱鹮能夠\'飛回來\',小光和小伙伴配合科考隊做了哪些努力?(小組同學交流此問題。可按照事情發展順序來說說。)
(板書:宣傳尋找保護)
1、積極發動――和小伙伴一起尋找線索。
組織有感情地朗讀:(1)分角色讀小光與小胖子的對話,談感受。(2)再讀,生評價。(3)師生合作讀。(4)表演讀。
小光從小胖那里得到了朱鹮的相關信息,于是第二天就陪著科考隊員一起尋找朱鹮。
2、為科考隊――帶路尋找。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 11―14自然段,邊讀邊畫出給你印象深刻的句子,看看你從中都體會到了些什么,并把你的感受寫在句子的旁邊,一會咱們一起交流。
他們來到一片稻田中隱蔽起來……以免干擾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