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進藏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1、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績,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體會文成公主進藏故事的美妙與神奇。
2、認識本課生字,讀讀記記詞語。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練習簡單的復述故事。
重點難點:了解故事內容,簡要講述故事,激發閱讀民間故事的興趣。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簡要講述“文成公主入吐蕃”這一歷史事件。
2、導入。
剛才老師提到的公主大家知道是誰嗎?對,是文成公主。她知書達理,她不畏艱險、遠嫁吐蕃,為促進唐、蕃之間經濟文化交流,增進漢藏兩族人民親密友好的合作關系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藏族人民熱愛美麗的文成公主,把她當成神一樣的崇拜。因此,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讀的就是其中的一個故事。
二、讀閱讀提示自學課文
1、自讀閱讀提示,明確自讀要求。
(1)了解故事的經過,再把這個故事簡要地講給別聽。
(2)讀了課文你想到了什么呢?
2、自學課文。
三、再讀課文,讀準字音,了解課文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理解詞義。
2、思考:課文講了有關文成公主的幾個小故事,用簡單的語言概括一下。
四、小組討論。
五、全班匯報交流。
1、指名讀故事,讀出自己的理解。
2、理請課文的敘述順序:
求婚(試使臣智慧)——進藏(出發——搭橋——撒羊毛——住石屋——神鳥抱吉祥——背乃巴山——進藏)——貢獻(給西藏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藝)
3、提出疑問;
(1)唐朝皇帝為什么要試吐蕃使臣呢?又是怎樣試的呢?(①他派人牽來一百匹小馬和一百匹母馬,讓使臣認出哪一匹小馬是哪一匹母馬生的。②五百個姑娘,她們穿著一樣的衣服,頭上戴著一樣的花。皇帝讓使臣認出哪一個是文成公主。)
(2)為什么“她斷定這個帶鮮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這個姑娘戴鮮花,正是與其他姑娘的區別所在,因為從蜜蜂追花的情景來分析,只有一人戴著鮮花,文成公主也只有一個;從“鮮花”中,他看到的是尊貴和高雅,戴鮮花對公主來說,是理所當然的,也是當之無愧的;另外,恐怕“鮮花”和“絹花”一真一假,也暗示了真假公主之意吧。)
(3)文成公主怎能背得動乃巴山呢?
人們喜愛文成公主,把她當成神一樣崇拜,因此故事中的文成公主被神化了,有了超乎尋常的能力,展示了人們美好的愿望及豐富的想象力。文中有許多這樣的小故事,快來找找。(建橋、撒羊毛、跟鳥說話、樹木的變化。)
4、結合課文內容,按故事發展順序練習講述課文。
(注意思路要清晰,重點要講清進藏途中的幾個小故事。)
5、指名評價。
6、談體會。
(為漢藏兩族團結而不為艱險,精神可敬;為唐蕃的經濟交流作出的貢獻另人佩服,值得學習。)
六、拓展延伸。
1、請同學講述其他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
2、把故事講給家長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