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上語文第五單元教案集體備課
第 五 單元分析
一
單元教材分析
《說勤奮》
先從人人有一個美好的理想說起,隨即以一句設問“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提出觀點,引起學生注意。作者接著指出:“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語句凝練,含義深刻。為什么這么說呢?作者以事實為例(這正是要讓學生明白的寫法)。你看,司馬光小時候,“哥哥、弟弟讀一會兒就去玩了”,而他“卻在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這就是勤奮啊。長大了,他用“警枕”幫助自己抓緊時間讀書寫作,這“警枕”上浸透著他的汗水啊。他用19年時間寫成歷史巨著《資治通鑒》,19年需要多大的毅力,這巨著里包含他的心血啊。于是,“一生勤奮”的司馬光呼之欲出!如果說司馬光砸缸的記憶讓學生還多少存有司馬光是靠聰明取勝想法的話,那么下面“17歲才進中學”“學習成績很差”的童弟周的事例則充分說明“勤能補拙”的道理。“即使基礎比別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樣可以成才的”,這對學生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召喚!最后作者回歸現實,“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的結論水到渠成。
《李時珍夜宿古寺》
這篇課文的關鍵詞仍然是:理想、成功、汗水、心血。課文敘述了李時珍帶著弟子夜宿破廟,煮水吃干糧,月下記錄察訪收獲,親口品嘗辨別藥草的故事。“饑餐渴飲”、“曉行夜宿”,“已經好幾個月了”,可以說是一路辛勞,一路汗水。“趁著大好月色”“邊憶邊寫”,藥草分不清就“放在嘴里嚼嚼”“接著往下寫”,絲毫也不敢馬虎,可以說每一筆記錄都是李時珍心血的凝聚。讀到這兒,《說勤奮》中的關鍵語句“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會再一次縈響于學生耳畔。不過,與前一課相比,從《說勤奮》學生更多理解的是勤奮對于實現理想的重要,而這一課,從李時珍“修好《本草》,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的話語,學生會體會到理想信念正是勤奮努力的動力源!兩相映照,“走向成功”有了明確的基本內涵。
《維生素c的故事》
本文講述了航海家哥倫布帶領船隊在大西洋遠航探險途中的一個傳奇經歷。船員中十幾人得了“海上兇神”這種怪病,但在荒島上他們卻奇跡般地“起死回生”了,這讓哥倫布“又驚又喜”。哥倫布思考這其中是否有什么聯系,后來經過研究發現了維生素c。可以說維生素c的發現與哥倫布的思考習慣、思維品質密切關聯。過去遇到“海上兇神”的船員都死亡了,這一次卻發生了意外,“難道秘密在野果子里面?”這樣的質疑正是發明創造的發端。在這里,我們有必要和學生做一個反向思考:為什么不是旁人提出這樣的聯系思考的呢?當把這個問題思考清,我們會明白這“偶然”其實是哥倫布對航海事業的熱愛,是哥倫布戰勝“海上兇神”的迫切心情,是哥倫布對此事高度關注的必然結果。這與阿基米德發現皇冠的秘密、牛頓發現蘋果的秘密是同一個理。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本文是一篇科普說明文,表面看似乎與“走向成功”沒什么關聯,但事實由于這篇課文的時代性,與現實生活的緊密相連會催生學生許多的探索熱情:互聯網是怎么產生的?互聯網的未來?于是因為互聯網而成功的一個個含“金”量很高的名字(如丁磊、陳天橋、馬云)會成為孩子們討論的話題。這樣,“實現理想,走向成功”就又多了一份內涵:利用科技,創造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