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寄小讀者》教學設計
《再寄小讀者》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再寄小讀者》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四個生字,學會六個生字。
(2)默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通訊這種文體。
2.過程與方法:
(1)采用多種朗讀方式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把握閱讀心理,注重閱讀體驗,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主要意思。
(2)引導學生利用課文所配的照片和冰心的話語,體會冰心愛兒童、愛生活的情感。
(3)根據相關提示,適當拓展延伸,引導學生選讀《寄小讀者》系列作品。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作者在這篇通訊中向小朋友們談了幾方面的內容,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中表達的冰心熱愛兒童、熱愛生活的情感,并結合具體的語句有理有據地闡述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冰心《再寄小讀者》的寫作背景;《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和《三寄小讀者》的部分作品;與“通訊”有關的資料。
2.學生搜集冰心的作品。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一)課題質疑,介紹寫作背景
1.在上節課中,我們知道冰心是我國著名的大作家。她一生鐘愛兒童教育事業,有大量的“為兒童而寫”的作品。上節課我們學了她的一篇詩歌《別踩了這朵花》,這節課我們
教學過程
來學習她的另一篇不同體裁的作品《再寄小讀者》。
2.讓學生讀課題和冰心的話,并說一說讀了課題后,你有什么疑問。
預設:
(1)“再”說明這不是第一次,那這是第幾次?第一次是什么時候?
(2)“寄”,一般是指給別人寫信時用的字,那本文是不是一篇書信呢?
3.教師借機介紹《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和《三寄小讀者》的寫作背景。
4.教師介紹何為“通訊”。本文是書信形式的通訊,但與書信有區別:通訊是一種新聞報道形式,是報紙、廣播電臺、通訊社常用的文體,是面向大眾的。而書信一般是寫信人與收信人雙方之間的交流。
5.本文是《再寄小讀者》的第一篇。
(二)初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
1.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提出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勾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交流讀文中遇到的新字新詞,把字詞讀準確。(教師板書)
熾熱 靦腆 闕 曙光 乃 獄 迥然不同
和煦 辣 酸
3.再讀課文,在語境中理解詞語的意思。先由學生討論交流,再由教師點撥補充。
4.默讀課文,說一說你從這篇通訊中讀出了什么內容?
5.全班交流。
6.引導學生將作者談到的內容進行歸納。
想起把聽到的、看到的、把祖國的變遷、
你們—— 想到的 向你們傾訴 —— 和平、幸福的生活告訴你們
7.在了解課文大意之后,再讀課文,可采用評價的方式賽讀課文。先在小組內選出一位讀得好的同學讀,其他同學對該生的朗讀作出正確評價。
(三)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搜集有關《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和《三寄小讀者》的作品。
承接上節所學內容,都是為兒童所寫。但又有區別:上一篇是詩歌,本篇是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