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
(是大風把它從樹上刮下來的。從“風猛烈地搖撼”這句可以看出。搖撼:搖晃,搖動得很厲害。猛烈:風刮得很大。)
4.體會作者對景物描寫的作用?
對小麻雀描寫的作用?與下文的關系?
(寫風很大,樹搖動得厲害小鳥才會掉下來,符合情理。因此寫景要為內容服務,正因為小鳥很弱小,因此它需要別人保護,為下文寫老麻雀拼死也要拯救小麻雀做鋪墊。)
5.想想這段應讀出什么語氣?(面臨危險,有一種緊張感。小麻雀很可憐,讀出憐憫的語氣。)
6.找學生讀,體會感情。
(二)學習第二段,悟出方法。
剛才我們了解了小麻雀從巢中掉下來,它將面臨什么危險?老麻雀又將怎樣做呢?我們繼續往下學習。
1.讀4、5自然段,說說主要內容。
2.再讀第四小節。想想:小麻雀面臨什么危險?老麻雀是怎么做的?劃出老麻雀表現的動詞,并說說作用。
(面臨的危險是:獵狗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小麻雀就要被吃掉。)
(老麻雀怎么做的:飛、落、扎煞、叫著。這些動詞具體寫出老麻雀為保護自己的幼兒而不顧一切的表現。)
3.比較句子,進一步體會:(可用上一課書學的方法,讓學生先縮句再與課文原句比較。)
①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落在獵狗面前,尖叫著。
②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扎煞起全身羽毛,絕望地尖叫著。
以上這兩組句子有什么不同?哪句好?為什么?
(第二組好。因為用“突然”一詞寫出老麻雀果斷、快速飛下來的情景;用恰當的比喻寫出老麻雀面對獵狗兇惡的樣子毫不畏懼。為了孩子,勇猛、果敢地飛下來,像石頭一樣堅定不移,表示它要與獵狗決一死戰的信心是不動搖的。盡管它與獵狗比很渺小。“扎煞”起全身羽毛表現它很氣憤,用此向獵狗示威,意思是:我不怕你,“絕望”地尖叫,是寫它在用盡全力叫著,好像在說:“我不怕你,不許傷害我的孩子,快走開!”第二組句子生動、形象、具體地寫出了老麻雀在危險時刻毫不猶豫,勇敢、堅定地飛下來準備與獵狗搏斗的形象,感人至深。)
4.這自然段應怎么讀?(讀出老麻雀奮不顧身大無畏的語氣。)
5.自由讀,體會感情。再找學生讀。
6.悟出方法:誰說說作者是怎樣把老麻雀的表現寫具體的?
(用具體動詞、恰當的比喻、恰當的形容。)
7.我們是怎么學的?
①讀課文,劃動詞,體會作用。
②先把課文具體描寫的句子縮寫為概括敘述句,再與課文原句進行比較,體會哪句好?為什么?
③再讀原文,體會感情。
(三)運用學法自學第5自然段,體會作者如何寫具體的方法。
1.讀第5自然段,劃出動詞,分句學。
(掩護、發抖、發出、呆立)
①“掩護”是什么意思?(用身體保護)
②“拯救”是什么意思?(拯:救,文中指老麻雀要把小麻雀從危難中救出來。)
③比較句子,哪句好,為什么?
(第二句好,因為不僅寫出老麻雀掩護小麻雀,還寫出它怎么樣掩護:“用自己身體”掩護,寫出老麻雀為了孩子不怕犧牲自己的精神。“拯救”比“救出”表達的程度不同,“拯救”,有從危難中救出的意思。)
2.讀第2句。
①它為什么渾身發抖,發出嘶啞的聲音?
(因為老麻雀畢竟比獵狗小得多,而且在獵狗面前它沒有任何有效的自衛能力,它也不知后果將會怎樣,因而有些緊張,同時也很氣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