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扣詞句,體悟詩境——《望洞庭》一得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79
作者:要塞實小 馮紅英
9月12日 周二 雨
《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秋天轉任途中經洞庭時所作。這首詩與其它詩的不同之處,在于他抓住了月下洞庭最富有特征的湖光山色,通過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別出心裁地描繪了一幅玉宇無塵、澄靜空明、淡雅靜麗的洞庭山水美景。這首詩的教學難點在于讓學生走進詩境,體悟詩情。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這首詩的后兩句比較好理解,利用插圖,讓學生想象一下,較易形成感知,大腦中容易構勒出千里洞庭,青翠君山的畫面。但對前兩句的意象可能一時還不能體悟。因此,在教學中我緊扣了“潭面無風鏡未磨”來展開。
師:“潭面無風鏡未磨”你知道這句詩的意思嗎?點撥:未就是----沒有,磨就是----磨拭,打磨。
生:湖面上沒有風,就像還沒打磨的鏡子一樣。
師: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
生:把湖面比作銅鏡。
師:把沒有風的湖面比作還沒打磨的銅鏡。假如有風呢?還似鏡
子嗎?
生:有風的話就有波紋了。
師:那又為什么比作沒打磨的鏡子,為什么不比作已打磨了的鏡子呢?(古時的鏡子是銅做的)
生:已打磨的鏡子很亮。
生:已打磨的鏡子在月亮照耀下會閃閃發光。
生:已打磨的鏡子很光滑。
師:沒打磨的鏡子呢?
生:沒打磨的鏡子有點粗糙。
生:沒打磨的鏡子不太光滑。
生:沒打磨的鏡子還不能很清晰地照見人影。
師:那你想象一下,這秋月下的洞庭湖不那么光滑,不那么亮,是怎樣的景色呢?
生:有點模糊。
生:有點看不清。
生:有點朦朦朧朧。
師:對呀,這就是“湖光秋月兩相和”的景色啊。假如改成“潭面無風鏡似磨,你看又是怎樣的景象了呢?
生:很亮,有點刺眼了。
師:說得真好,那就不是“湖光秋月兩相和”了,就不和諧了嘛!
師:孩子們,這就是(齊讀)“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