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上冊《霧凇》聽課案例與反思
今天上午聽了南京石鼓路小學程潔老師的一堂《霧凇》,以下是 程老師的教學設計和我就這節課的一些體會反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地圖)這是我們生活的南京,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祖國的北端,看一看吉林聞名全國的奇觀——(板書:霧凇——兩點水)
伸出手,我們一起寫課題,“霧”是生字,雨字頭這一筆是——(橫鉤),“凇”兩點水標紅。
2、同學們漢字也會說話,看看“霧凇”這兩個詞,它會是什么?
(1)霧凇形成的過程中確實有個階段是霧
(2)猜對了一部分,霧凇確實是掛在樹上的
(3)兩點水和什么有關?(你怎么知道的?)
3、霧凇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課文中很多詞,每個詞都能在你的腦海里展現一幅畫(出示:潔白晶瑩、銀光閃爍、美麗動人、霧氣繚繞、千姿百態、瓊枝玉樹、銀松雪柳)你覺得霧凇會是什么樣的?
看,這就是霧凇。(出示一組圖片)
能讀出來嗎?這么美的霧凇還藏在我們的課文中,打開書,自己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待會兒老師可要考考你們。
二、初讀課文
1、生字詞都掌握了嗎? 我來考考你們。
(1)第一題:(出示:幕)這個生字讀?(出示:暮 )這個字呢?
(出示:夜幕降臨)課文中有個詞——夜幕降臨應該填哪一個?天黑了,就好像——拉下一塊黑色的幕布,所以用巾字底的“幕“。
(2)第二題(出示:凝結 零下30攝氏度)
這兩個字你能讀準嗎?(鼻音讀得真準。指讀,提醒連讀)
(出示溫度計)看,這溫度表上0度在哪兒?—30攝氏度呢?
0攝氏度時水會——凝結成冰。—30攝氏度時,冰就會結得很厚。
(3)再來一組特別難讀的詞,準備。(出示:模樣 堤岸 松花江畔 綴滿)
誰讀?(輕聲讀得很準,堤岸讀得真準)
4、詞讀準了,讀課文也沒問題吧。
三、精讀第二節
1、課文讀完了,你們從課文中都知道了什么?
2、課文中有什么是你最想弄明白的?(現在站著的同學提出的問題都和一個問題有關,那就是——)(板書:形成)到哪里找答案?(第二小節)
2、那就先仔細讀讀這一節,看誰能讀到那最關鍵的一句話。(出示§2)
找到了就畫下來,那最關鍵的一句,劃出句子,指名讀,齊讀。
(1)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讀懂了什么?
從一句話中就讀出了霧凇形成的兩個必要條件,真棒!(板書:過于飽和的水汽 遇冷凝結)(師范寫“凝”)
這“冷”到底有多冷?(板書4℃——零下30℃)霧凇就是在這巨大的溫差下由過于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而成的。
(2)能指著板書說說霧凇是怎么形成的嗎?
3、可是我們學語文不能僅僅這樣,我們還要好好體會文中是怎樣描繪這(指板書)過于飽和的水汽和遇冷凝結的。
4、先來看看課文中是怎樣描繪這水汽過于飽和的?默讀§2勾畫。
(1)生抓住詞語談(這句話中哪個詞帶給你這樣的感受?他特別會抓住一個詞語談自己的體會,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