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鹿》教學案例
教材分析:
《九色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中的一個民間故事。講的是九色鹿救了一個落水人,落水人發誓永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但在金錢面前,落水人背信棄義,出賣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嚴懲。課文情節生動,語言淺顯,學生比較喜歡。基于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在教學時,我采用研究性學習方法,以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為學生營造足夠的主動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親歷閱讀實踐的過程,并在此過程中初步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理念:
在新的《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我們發現,對學習的階段目標,除了我們原先較為熟知的“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四個目標外,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這一要求。仔細閱讀,我們不難發現,綜合性學習的基本方式是探究學習。《標準》中也明確指出:“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能提出學習和生活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顯然,探究性學習是我們今后教學中要著重培養的一種學習方式。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內容
1、揭題:同學們,今天咱們來學習一個民間故事,題目叫《九色鹿》。
2、課前,大家預習了課文,誰能簡單地來說說故事主要講了什么?
3、指名說,相機板書:
救
九色鹿 調達
出賣
4、同學們能抓住兩個主要人物來說,真了不起!請大家也像他們一樣在小組里說一說。
【從檢查預習入手,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教會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理清脈絡,使學生立即投入到課文的情境中。】
二、確定探究目標
1、針對這篇課文,你們想研究些什么呢?
2、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最想研究的問題。
3、集體梳理:看來,大家對這兩個人物非常感興趣,迫不及待地想了解他們,那咱們就來研究他們。請各小組選擇最想研究的人物,結合課文有關內容,談談對人物的看法。如果哪個小組有能力研究兩個人物就更棒了!時間為10分鐘。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是擺在每位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為此,我們要給學生提問的權利,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使他們敢想、敢說、敢研究,還要給學生選擇的權利,滿足他們不同的需求,以積極飽滿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來,從而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小組合作探究
各小組運用“四步法”合作學習,巡視。
a、個人自學,找到描寫九色鹿或調達的有關詞句畫下來,細細體會。
b、個人發言,注意傾聽,互相補充,記錄員填寫表格:
c、討論整理記錄,形成共識。
d、發言人試講,其他組員評議。